1. 折返鏡頭的作用
普通變焦鏡頭好,折返鏡頭一般都是定焦的,并且光圈就一個,使用不是很方便,折返鏡頭就是價格便宜,當年也是權(quán)宜之舉,現(xiàn)在沒看見過新的折返鏡頭,都是以前的老頭。
2. 折返鏡頭和普通鏡頭主要區(qū)別有( )
折返鏡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光圈太小,一般是F8以上。只能在光線很充足的條件下使用,暗一點就需要三腳架了,而且取景器會比較暗,很難對焦。另外除了美能達一款外,基本全是手動對焦的。還有焦外的泡泡效果。
而長焦鏡頭能好些,能夠克服以上弊端。
3. 折返鏡頭拍攝技巧
網(wǎng)上看過一篇這樣文章,用一個半透明的硅膠吸盤貼在鏡頭中央就可以了(最好鏡頭前上個UV再吸,不然容易弄壞鏡頭)
4. 折返鏡頭的使用方法
美能達500折返鏡頭性能非常不錯,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款自動對焦的長焦折返鏡頭,無論是色彩、還是分辨率以及銳度,再折反鏡頭中都屬于出類拔萃的產(chǎn)品,也難怪索尼接手美能達業(yè)務(wù)后完全復(fù)刻了它。如果你使用索尼或者美能達A口單反,那么選它沒錯。它是所有折返鏡頭中使用性最強的產(chǎn)品。
5. 什么是折返鏡頭工作原理
開環(huán)電路是不接入反饋的電路,輸出端不會影響到輸入端。
閉環(huán)電路是接入反饋的電路,也就是輸出端會影響到輸入端。
那么對運放來說,接入反饋電阻(或其他電子器件)是閉環(huán)電路,不接入是開環(huán)電路。
反饋實際上就是把后級的電流電壓信號,通過一定路徑折返回前級電路。
如果這個返回的信號,使輸入信號(前級電路信號)變大,那么就是正反饋,如果使輸入信號變小,就是負反饋。
6. 什么是折返鏡頭
作者:孫文亮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60126/answer/13482442來源:知乎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商業(yè)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作者獲得授權(quán),非商業(yè)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二線性虛化:這是不太理想的焦外成像,被攝物體的散焦畫面輪廓被兩條或者數(shù)條線分開。
對于普通折射鏡頭而言,影響焦外成像的因素有兩個:鏡頭設(shè)計的本性和光圈的形狀。
有些同學(xué)比較想了解光學(xué)原理,沒有圖的情況下,講清楚不容易啊。試著解釋一下:大家都知道,小孔成像跟孔的形狀無關(guān),無論是圓孔或方空,成像都跟實際物體一樣。然而這是指清晰成像的時候。但當不成像時,照出來的就是跟孔一樣形狀的光斑。
凸透鏡成像。想復(fù)習功課的同學(xué)參考百度百科-凸透鏡【1】。凸透鏡的形狀會對成像造成什么影響?一樣的道理,焦外也會變成凸透鏡的形狀。在相機里面,就會變成光圈的形狀。例如特殊形狀光圈成像【2】。
其實相機內(nèi),即使清晰成像,匯聚后的光線也是光圈的形狀。但我們看焦內(nèi)圖像是清晰的,因為匯聚后的光線哪怕不是圓形,但沒有超過容許彌散圓【3】,因此我們?nèi)庋蹮o法分辨,就認為看到的是清晰圖像。焦外超過容許彌散圓時,我們就能察覺了。因為通過凸透鏡光心的光線是直線傳播,因此在成像元件上的圖像主要取決于通過光圈邊緣的光線。如果光圈邊緣有直線的存在,那么焦外就會有直線存在。這個直線就是二線性。
除了光圈形狀,焦外因素還與鏡頭設(shè)計本性有關(guān)。例如折返鏡頭。其實原因還是因為折返鏡頭的如光口是一個環(huán),而不是圓。如果有點光源存在,就可以看到在焦外也呈明顯的環(huán)狀。這時候,二線性的說法就不合理了。看了一些國外的文章,沒有發(fā)現(xiàn)有“焦外二線性”的說法。一般都說bad bokeh、sharp或者harder edge【4】。顯然這樣的用詞更加貼切。
光圈葉片的數(shù)量。如果是偶數(shù)葉片,在較小光圈下會產(chǎn)生單縫衍射,加強所謂的二線性。因此一般單反都采用奇數(shù)葉片,避免采用對稱結(jié)構(gòu),降低顏色。
像差(Optical aberration)【5】。像差是決定焦外成像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球面像差。像50mm 1.8G和1.8D,均是7葉片光圈,焦外卻差很多。主要應(yīng)該也是1.8D對球面像差矯正過度?!?】
7. 普通鏡頭拍攝折返鏡頭效果
環(huán)形彌散圓……好吧我在開玩笑,雖然折返鏡頭的環(huán)形彌散圓確實很漂亮,不過它真正的意義在于縮小超長焦鏡頭的體積、降低它們的成本。當然也就帶來了固定的光圈等一些弊端。
8. 折返鏡頭的缺點有哪些
折返鏡頭的優(yōu)點首先是價格便宜,其次重量輕,最后是長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