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拍照傳感器尺寸是越大還是越小好
傳感器越大,畫質(zhì)越好。1/1.7比1/2.3大(分母越大,分數(shù)越?。?,所以1/1.7的畫質(zhì)比1/2.3的好。
光圈這個問題還要看焦距的,如果這兩個數(shù)字,前面那個表示這個鏡頭廣角端的最大光圈,后面那個數(shù)字是長焦端的光圈。
焦距越長,要得到大光圈越困難,鏡頭的造價越高,所以如果焦距相同,那F2.0-5.9就比F3.4-5.6的好,如果焦距不同,那就沒法這樣比了。
光圈越大,相同光線條件下,快門就可以越快,照片越不容易糊掉,越容易抓拍快速運動的物體,景深越小,最大可用光圈越大。
2. 傳感器尺寸大好還是小好
1200萬像素的單像素尺寸更大。同樣大的傳感器尺寸下,像素越多,單個像素的尺寸就越小,而單個像素的尺寸是非常重要的。
4800萬像素模式下,雖然像素高了,但是實際的單像素尺寸小了不少,如果你用手機的1200萬像素和4800萬像素進行拍照對比的話 一般在1200萬像素的時候,畫面的色彩會表現(xiàn)的更好,而4800萬模式下,畫面的清晰度表現(xiàn)更好,但是清晰度的提升并不大。
3. 傳感器尺寸對照片的影響
二者型成比例關(guān)系,感應器面積越大,相同焦距下,其畫面視角就相應增大。
4. 為什么攝像機的傳感器尺寸比相機小呢?
錯?。》帜冈酱蟠韨鞲衅髅娣e越小,成像質(zhì)量越差!還有如果像素高,傳感器小,成像差!比如,1/2.5英寸1000萬像素相機和1/1.7英寸800萬像素相機比較,肯定是1.7的成像好,各方面都要優(yōu)于前者,大尺寸傳感器才是硬道理!
F是光圈,代表進光的多少,光圈越大代表進光越少,光圈越小代表進光越多;攝影就是光與影的藝術(shù),適當調(diào)節(jié)光圈,在白天光線充足或者晚上光線不足的時候,保證照片清晰銳利。
5. 相機傳感器尺寸大小
相機傳感器的1英寸代表長度為16mm。
對于數(shù)碼相機來說,感光元件是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的大小直接關(guān)系到拍攝的效果,要想取得良好的拍攝效果,最有效的辦法其實不僅僅是提高像素數(shù),更重要的是加大CCD或者CMOS的尺寸。
相機傳感器的尺寸其實是指相機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在同等像素下,傳感器越大,單一像素的面積也相應越大,其接受光信號的能力越強,捕獲的光子越多,于是信噪比提高,得到的畫質(zhì)越出色。
6. 相機傳感器大小比較
是的。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記住這句話,它是最重要的限定詞),傳感器越大,拍攝的照片質(zhì)量越好,細節(jié)越豐富。
拋開相機設(shè)計和鏡頭等方面的差異,單就傳感器而言,假設(shè)鏡頭和光線質(zhì)量完全相同,擁有更大的傳感器尺寸的相機成像質(zhì)量更好。這是有科學基礎(chǔ)的數(shù)字成像技術(shù)支持的。
對于為什么更大的傳感器更好,有一個可靠的解釋。你可以把一個像素想象成一個聚集光的桶。一旦它滿了,它就不能包含更多的信息。而這時,傳感器的尺寸就發(fā)揮了作用,因為傳感器越大,對于每百萬像素來說,傳感器上的像素就越大,可以收集的光線就越多。像素之間的間距也很重要,因為它們越接近,它們之間的電子干擾就越多,這會導致噪點增多。像素越大的傳感器收集的光量越多,而更多的光通常會提高圖像質(zhì)量。
另外傳感器的尺寸越大,成像的范圍也會越大。以全幅相機和半幅相機為例,傳感器的對角線長度存在1.5-1.6倍的差距,由于一直以來大家通常以135膠片相機的鏡頭焦距來界定拍攝視角(135膠片相機的感光面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大家也習慣于將不同尺寸感光元件上成像的視角,轉(zhuǎn)化為135相機上同樣成像視角所對應的鏡頭焦距。因此,同樣是16mm焦距的鏡頭,在全幅相機上的焦距為16mm,而換到半幅相機上其實際焦距為16mm×1.5=24mm,所以體現(xiàn)在最終圖像上就是全幅相機拍攝的照片明顯角度更廣。
7. 相機的傳感器尺寸是不是越大越好
我們常見的描述數(shù)碼相機圖像傳感器尺寸的數(shù)據(jù)(如1/1.7和1/2.3之類),實際上標明的是數(shù)碼相機圖像傳感器的面積,單位是平方英寸。圖像傳感器相當與光學相機使用的膠卷,所以面積越大越好(也就是分母越小越好),面積越大接收的圖像信息也就越多,打個比方,大杯子永遠比小杯子裝的水多。
下面是家用小DC圖像傳感器尺寸換算為公制的大小(單位為毫米):
2/3英寸的畫幅面積為(8.8×6.6mm)
1/1.8英寸的畫幅面積為(7.178×5.319mm)
1/2英寸的畫幅面積為(6.4×4.8mm)
1/2.7英寸的畫幅面積為(5.27×3.96mm)
1/3英寸的畫幅面積為(4.8×3.6mm)
1/3.2英寸的畫幅面積為(4.536×3.416mm)
1/3.6英寸的畫幅面積為(4×3mm)
1/4英寸的畫幅面積為(3.2×2.4mm)
1/5英寸的畫幅面積為(2.55×1.91mm)
1/6英寸的畫幅面積為(2.15×1.61mm)
8. 傳感器越好是不是拍照越好
是的,照片mb越大越清晰,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照片是由像素組成的,每張照片的清晰度是由像素的多少而決定;而像素的多少決定照片的大?。╩b),照片越大,mb就越高,顯示的就越清晰;一碗飯如果給一個小孩子吃可以吃飽,但給一個成年的大胖子吃,可能需要很多碗飯才能吃飽;也就是說,對于洗印小的照片(或者小的顯示器查看照片),數(shù)碼照片的1MB與10MB區(qū)別不大;但對于放大后的照片,查看細節(jié)區(qū)別就大了;mb高的數(shù)碼照片放大后的清晰度明顯高于mb低的清晰度,mb高的數(shù)碼照片縮小后還是清晰的;mb小的數(shù)碼照片放大后,細節(jié)就會模糊掉了。所以,存儲空間如果有的話,請盡量存儲大一些的數(shù)碼照片希望能夠幫到你!
9. 拍照傳感器尺寸是越大還是越小好呢
不同畫幅的傳感器在尺寸上顯然有著很大差別,例如最近發(fā)布的iPhone7手機,其傳感器尺寸僅為1/3英寸,一度熱門的索尼RX100系列卡片機使用的也僅僅是1英寸的CMOS。不難發(fā)現(xiàn),常見的單反相機所使用的傳感器相比手機、卡片機來說的確大了不少;而比起備受推崇的全畫幅而言,中畫幅傳感器明顯還要更大一些。那么問題來了:畫幅大小究竟意味著什么?比全畫幅還大的中畫幅又能帶來怎樣的拍攝體驗?別著急,各位請接著往下看。
畫幅的大小意味著什么?
了解常見的畫幅規(guī)格之后,相信部分讀者會感到疑惑:畫幅大小能決定什么?對相機本身有影響嗎?答案是:有,而且影響非常大。首先是相機的體積,通常情況下,傳感器尺寸越大,相機本身的體積自然也就越大。因此對于手機以及卡片機而言,更小的傳感器賦予了它們更多的便攜性
其次是畫質(zhì)。如果說更小的畫幅意味著更好的便攜性,那么更大的畫幅則會在畫質(zhì)上帶來更多優(yōu)勢。常見的傳感器如果放大來看,其實是由一個個微小的像素點組成的,這便是我們常說的“單個像素”。在單個像素面積相同的條件下,傳感器的尺寸越大,其能夠容納的像素數(shù)自然就越多,因此能夠帶來更豐富的畫面細節(jié)。
10. 拍照傳感器尺寸是越大還是越小好看
常見的傳感器尺寸有1/2.7英寸、1/2.5英寸、1/1.8英寸、2/3英寸等。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積越大,CCD/CMOS面積越大,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高。
感光器件的面積越大,CCD/CMOS面積越大,捕捉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高。傳感器尺寸越大,感光面積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萬像素相機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萬像素相機(后者的感光面積只有前者的55%
11. 相機傳感器越大
決定相機變得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有幾個:
1.為了增加像素數(shù),鏡頭數(shù)量增加,尤其是長焦鏡頭的引入。
2.要求攝像頭芯片到IR的距離,對成像會有很大影響;
3.相機電機結(jié)構(gòu)有厚有薄,但也會占用很大的空間;
4.傳感器的整體尺寸越來越大。
5、因此,只有不斷改進相機模塊的配置,才能提高拍攝效果,但也會帶來相機占用面積的增加,從而導致越來越突出。攝像頭的突出只是性能和外觀妥協(xié)的產(chǎn)物,每個手機廠商在性能和外觀上都做出了妥協(xié),只是程度不同。
6、在現(xiàn)有的相機光學結(jié)構(gòu)下,相機要保證更好的拍攝效果而不突出是不可能的,除非未來在光學領(lǐng)域有很大的突破。
7、比如潛望鏡攝像頭就是充分利用手機內(nèi)部空間的創(chuàng)新方式。隨著各種組件的技術(shù)進步,相機不會總是無限期地脫穎而出。
8、雖然新的手機攝像頭很突出,但它們確實帶來了更好的照片效果。在很多情況下,他們甚至可以取代專業(yè)相機,這使得手機攝影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