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理解長鏡頭
與長鏡頭(一個鏡頭)相對,蒙太奇可以理解為鏡頭的切換或剪輯,是一種鏡頭組合(多個鏡頭)的理論或手法。通過不同內容鏡頭的不同組合,可以衍生出新的含義。比如可以使觀者產生聯(lián)想、再造一個新的時空等等。蒙太奇可以分為平行、對比、交叉、重復等等這些都是鏡頭組合的方法。不知道這樣說能不能懂
2. 如何理解長鏡頭的意思
意思就是指當前的視頻內容需要去進行剪輯,或者是使用較短的內容進行拍攝,沒有辦法從頭拍到尾,并且在頁面上進行展示
3. 如何理解長鏡頭理論
長鏡頭理論(theoryoffull-lengthshot)亦稱“段落鏡頭理論”。是由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提出。
指主張對一個場景或一場戲進行一個較長的、連續(xù)的拍攝,從而真實、完整地表現(xiàn)客觀世界的思想。他認為,電影的本性就是客觀世界的復原,應摒棄戲劇式的按因果關系的省略手法,應完整的自然的再現(xiàn)現(xiàn)實,不割斷事物發(fā)生的時間和空間。
蒙太奇運用分解組合的方法不僅破壞了客體世界的完整統(tǒng)一,簡化、貶低了它描繪的現(xiàn)實,而且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導演關注的事物上。事物的客觀性被導演的主觀性替代,含義的復雜性被單一性替代。使觀眾不能處在一種自由選擇、自主判斷的地位,思考和評價的主動性得不到發(fā)揮,失去了想象余地。因此他認為,現(xiàn)實是多義的,只有用長鏡頭才能給觀眾提供自由選擇畫面的機會和權利。
4. 如何理解長鏡頭的概念
鏡頭長短與鏡頭焦距的長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知提問者想知道的是什么,我來說說前者: 影視拍攝、制作中: 一般把短于10秒的素材稱為短鏡頭,長于30秒的素材稱為長鏡頭。 電視為了吸引觀眾,大量采用短鏡頭;電影則用長鏡頭較多。
5. 如何理解長鏡頭和短鏡頭
顧名思義,就是在一段持續(xù)時間內連續(xù)攝取的、占用膠片較長的鏡頭。這樣命名主要是相對短鏡頭來對稱的。
長鏡頭能包容較多所需內容或成為一個蒙太奇句子(而不同于由若干短鏡頭 切換組接而成的蒙太奇句子)。
其長度并無明確的、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是相對于‘短鏡頭’的講法。 一般劃分為固定長鏡頭、變焦長鏡頭、景深長鏡頭、運動長鏡頭四種。其中運動長 鏡頭包括攝影機的推拉搖移升降等運 動。
由于長鏡頭能把鏡頭中的各種內部運動方式統(tǒng)一起來,因此顯得自然流暢,又富有變化,為畫面造成多種 角度和景別,既能表現(xiàn)環(huán)境、突出人 物,同時也能給演員的表演帶來充分的自由,有助于人物情緒的連貫,使 重要的戲劇動作能完整而富有層次地 表現(xiàn)出來。
長鏡頭的拍攝,由于不會 破壞事件發(fā)生、發(fā)展中的空間與時間 的連貫性,所以具有較強的時空真實感。
6. 如何理解長鏡頭的紀實性
賈樟柯追求“真實記錄”的電影原則
深受法國著名電影批評和電影理論家巴贊“真實美學”的影響,其以記錄“當下”的真實來解釋社會的某些現(xiàn)狀,這也使得他的作品表現(xiàn)出了一種難得的質樸但真實震撼的力量。其作品常蘊含其獨有的悲憫情懷和對現(xiàn)實生活境況的人文關懷。同時,賈樟柯的電影往往是以開放式的結局作為結束,這來自如對現(xiàn)實解釋的多樣性,也因為生活本來就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這種生活的狀態(tài)并不是由賈樟柯的電影鏡頭來結束的,這種電影的敘事也打破了中國電影慣常的大結局結尾,同時這也成為賈樟柯電影真實性的一種表現(xiàn)。
其電影常見敘事手法如下:
(1)、長鏡頭理論的運用被認為是記錄真實最好的手法,這一理論在歐洲得到很好地發(fā)揚。賈樟柯對長鏡頭的運用為其紀實性的影像記錄做出了完整的詮釋。
?。?)、鏡頭一般都是采用平視的視角。體現(xiàn)了其忠實于生活的客觀紀實的態(tài)度。
(3)、在剪輯上遵循的是一種緩慢的節(jié)奏,力圖用一種緩慢的剪輯敘事來表現(xiàn)影片中所要表達的對現(xiàn)實的無力感,以及賈樟柯所希望保持的冷靜的思考和客觀的表達。
7. 如何理解長鏡頭的表現(xiàn)力
1、拉鏡頭:它的功能是讓觀眾在點對面的基礎上看清一個關鍵點,了解人與環(huán)境、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拉動鏡頭,讓人感到寬闊和舒展。比如,一個人的手慢慢地拉出來,使人物形象盡收眼底,這種拍攝方法叫做拉鏡頭。
2、跟隨鏡頭:顧名思義,即鏡頭在拍攝的動作中總是跟隨著一個表演對象,以持續(xù)且詳細的表現(xiàn)他的活動,或是在進行中的動作和感覺。
3、搖動鏡頭:這意味著相機處于固定位置,左右觀看,平移全景,或平移物體的運動。它經常用來介紹環(huán)境的含義和目的,或突出一個人的行動。
4、推壓透鏡:指對象者的位置不動,只移動以推動相機近景或特寫。隨著拍攝的內容,慢慢地將他們推近,給人以沉穩(wěn),舒展和微妙的感情。推快速產生緊張,呼吸急促,恐慌效應。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切地感受到人物的內心活動,以提高烘托氣氛。
5、主觀鏡頭:影片的鏡頭被視為劇中人物觀察和表達客觀事物的眼睛。它可以模擬這種感覺,渲染氣氛。主觀鏡頭更常用于表達人物在特殊情況下的心理狀態(tài),也常用于反映人物的幻覺、想象,這在電影中屢見不鮮。同時,它在刻畫人物性格方面也起到了突出的作用。
6、空鏡頭:這種鏡頭,帶有特定的視覺圖像(即畫面),顯示一定的時間、地點,沒有人物、沒有語言,只有具有一定自然風景和氣氛意義的場景。如山、水、海、松、花、白云、月、鳥等。它是電影富有詩意意義的重要手段,從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泛而深刻的意境。
7、瀝青透鏡:瀝青透鏡可分為瀝青透鏡和瀝青透鏡。除了鳥眼的全景外,俯視鏡頭也能表現(xiàn)出憂郁和壓抑的感覺,這通常起到貶損的作用。為了看到場景,鏡頭在贊美中扮演著情感角色。
8、解除透鏡:一般用于拍攝大場面起重透鏡,它可以改變攝像機角度和屏幕空間,大氣,并有助于使巨大的影響。
9、綜合鏡頭:綜合鏡頭,是指鏡頭的運動方式多種多樣。有時,為了使影片更充分、更突出地表現(xiàn)某一情節(jié),它常被用在電影鏡頭中,集推、拉、提、落、搖、移等功能于一體。它為圖片創(chuàng)建不同的前、側、上、下和相等的鏡頭角度。它不僅可以展現(xiàn)環(huán)境的整體畫面,還可以展現(xiàn)特定人物的近景,以及人物與人物的關系,使影片更具表現(xiàn)力。因此,膠片鏡頭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組合、交織在一起。這種鏡頭也叫長鏡頭。
8. 如何理解長鏡頭理論對于紀錄片拍攝的意義
紀錄片的定義是這樣的:“紀錄片是一種排除虛構的影片。它具有一種吸引人、有說服力的主題,它從現(xiàn)實生活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輯和音響增加作品的感染力,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xiàn)對象,不能虛構情節(jié)、不能用演員扮演、不能任意改換地點。
紀錄片一般都以現(xiàn)實生活為素材,片中出現(xiàn)的為真人真事。它注重紀錄。而電影注重表演,故事大多都是虛構的。動畫,顧名思義,在動上面。與電影有很多相似之處,結合了很多技術,數(shù)字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等。電視紀錄片來源于電影紀錄片,而電影紀錄片是與電影故事片相對立的,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納努克》確立了電影紀錄片的最初風格。
艾倫在《美國真實電影的早期階段》中給電影紀錄片作出如下描述:“紀錄片是這樣一種電影形式:在這個形式中,電影制作者放棄了對電影制作過程的某些方面的、某種程度的控制,并以此含蓄地像人們昭示影片在某種程度上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毕群蠼洑v了聲畫兩張皮的“畫面加解說”、“長鏡頭加同期聲”等階段。形象地說,紀錄片就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場直播”。
9. 長鏡頭的理解
景深長鏡頭:是一種采用深焦距拍攝的長鏡頭。是在長鏡頭內實現(xiàn)現(xiàn)場畫面調度的手段。 這種鏡頭常用來保持畫面時間和空間上的完整統(tǒng)一。 其作用為:
a.能以一個單獨的鏡頭表現(xiàn)完整的動作和事件,而其含義不依賴它與前后鏡頭的聯(lián)結就能獨立存在。
b.強調長鏡頭在時間上的連續(xù)性和深焦距造成的完整的空間的作用,形成幾個平面互相襯映、互相 對比的復雜畫面空間結構。
c.由于這種多層面和多元性的畫面,比然派生出多義性,使大家在欣賞影片時有相當大的選擇自由 并自由地對畫面形象的某些或全部含義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