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線性對焦點
A7II+24-70f4,拍視頻的時候偶爾需要前后景切換對焦(前景照片,后景人物),以前用無敵3的時候憑感覺擰對焦環(huán),基本能準確的對上焦。但是索尼這個24-70頭是電子對焦環(huán),擰慢了不走,擰快了過量,而且非常不線性,環(huán)手感很好,但是MF對起焦咋這么費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我還有個NEX5R套機的18-55人家那個電子對焦環(huán)擰起來就很線性的,也很流暢。難道蔡司頭還比不過一個900塊錢不到的套機頭?現(xiàn)在基本放棄了拍前后對焦鏡頭了,更別說上軌道滑動變換虛實了。
2. 焦點和對焦點
對焦點是相機里設定的。 有些相機有七個對焦點,有些有九個,有些有幾十個,相機不同,對焦點也不同。
測光,就是測定拍照時的光線的明、暗程度,從而為相機提供正確的曝光量(反映出來是一組光圈、快門的組合)。
只有針對高端相機中具有點測聯(lián)動的機型才具備測光與對焦可以實現(xiàn)在同一個點上實行測光與對焦點相同,其他情況測光點默認在相機中心,這個在點測光中可以得到印證,至于全局測光等基本也是以中心點為基準參考全部畫面的光源分布,平均分配測光。
3. 線性對焦點透視法
因為800萬指的是像素數(shù)量,如果是一個長焦或者超長焦鏡頭,可以將遠景拉近,很有用。
8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是用于手機拍攝遠景而設計的,手機拍照本就是在手機上看還行,在電腦上看就差點。
其清晰度很高,可以讓你拍攝的物體更遠。
長焦攝像頭:通俗的來說就是可以把遠處的物體對焦主體,虛化背景。長焦攝像頭也稱為人像鏡頭,在人像透視的方面出現(xiàn)的變形會較小,拍出的人像也就越生動。
但是長焦攝像頭畢竟景深短,視角小。需要精準對焦才可以拍出優(yōu)質的成像圖。
4. 線性對焦點透視法對文藝復興藝術的影響
我國對光和影像的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我國的《墨經》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光的直線前進、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現(xiàn)象。到了宋代,在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1031至1095年)一書中,還詳細敘述了“小孔成像匣”的原理。
在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出現(xiàn)了供繪畫用的“成像暗箱”。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fā)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于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可攜式木箱照相機。
5. 線性對焦點透視法的傳播
用小光圈F8或者F11.對焦拍就是
6. 線性對焦點透視法的運用
反光單向透視膜中的反光部分是運用反光晶格的微菱型的反射原理,通過調焦后處理的先進工藝制成。它能將遠方直射光線反射回發(fā)光處,不論在白天或黑夜均有良好的逆反射光學性能。尤其是晚上,能夠發(fā)揮如同白天一樣的高能見度。
使用這種高能見度反光單向透視膜制成的戶外廣告,無論使用者是在遙遠處,還是在著光或散射光干擾的情況下, 都可以比較容易地被夜間駕駛者發(fā)現(xiàn)。反光材料的出現(xiàn)順利解決了“看到”和“被看到” 這一夜間行車難題,是顧客的戶外廣告能有更好的推廣效果。
7. 什么是對焦點
綠色是相機對焦點(框)分別有1~11個,白色應該是提示沒對上焦,黃白應該是對焦中,紅色是提示對焦成功!
8. 線性對焦點透視法的傳播及運用
蘋果11攝像頭的兩個圈的意思:大的圈叫做變焦環(huán),小的圈叫做對焦環(huán),它們的具體作用如下:
對焦環(huán)的作用是改百變成像最清晰的平面到鏡頭的距離,也就是說,調節(jié)對焦環(huán)來保證被攝主體是清晰的。
變焦環(huán)的作用是改變鏡頭的焦距,也就是說,調節(jié)變焦環(huán)來改變照片的視角、被攝度主體的大小、各個主體間的透視關系。
9. 線性對焦點透視法對文藝復興的影響
文藝復興時期的高科技是線性透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