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天氣,就兩個字來形容“難受”。
5點多就天亮,溫度看著看著就上到40度,攝影人真的很難,倒不是怕熱,怕曬,而是光比太大了,根本沒辦法拍,沒什么好拍的。
粉絲這些天拍攝的題材,我也看了一下,主要還是荷花和云。運氣好的話,能拍到雨荷和黃昏的云,運氣不好......
就不能有什么創(chuàng)新的題材?之前,我在直播里面就說過,要么追綠色,夏天最討喜的調(diào)調(diào),要么拍夏天特有的場景,比如螢火蟲之夜。
為了寫這篇文章,本周,特別挑了一個晚上,挑了一個沒有什么人的地方,拍螢火蟲。
為什么強調(diào)沒有人呢?
都知道,南京螢火蟲最多最出片的地方是浦口老山兜率寺和中山陵靈谷寺,很多外地影友都是慕名前來。前段時間,因為人太多了,出于保護螢火蟲,兜率寺關了,外圍雖然也可以拍,但是沒有寺門,畫面就很單調(diào)了。
那靈谷寺呢?不瞞大家說,踩點2次,一次人比一次多,到最后,人比蟲多。很多小孩拿網(wǎng)捕捉螢火蟲,還有人開著手機功放,打著手電,手機閃光燈也是透亮,到處找螢火蟲。呵呵,這樣破壞生態(tài),能看到大片螢火蟲就怪了。
什么地方螢火蟲多?潮濕、安靜、漆黑的草叢和樹林。滿月時,光太亮,也會影響觀賞,所以月缺或云層較厚的夜晚是和這些小天使相遇最好的時間。
具體時間呢?日落后一小時,螢火蟲最活躍。以南京為例,晚上7:15日落,8:00-9:00螢火蟲數(shù)量最多。
為什么我6點多就到現(xiàn)場架機位了?
因為要確定位置,完成構(gòu)圖,選好背景,對焦后,用小光圈先拍一張清晰的照片,打底。
然后,把對焦模式切換到手動,這一步很重要,為什么?天黑了,自動對焦就是抓瞎。
鏡頭,50mm或者35mm定焦最好了,我也見過用85mm定焦或者70-200mm的。前者拍大場面,容易出效果,后者抓局部,螢火蟲光效更突出。有條件的話,可以帶兩個機身同時拍。
其他設置呢?全手動模式,光圈調(diào)到最大,ISO 800-2000,快門速度20-30s,具體要看現(xiàn)場光線來決定,拍兩張看看,就什么都明白了。
相機有間隔拍攝功能的,用上(1秒間隔)。沒有的,用快門線。自拍模式,不方便,不推薦。手機遙控也可以。但是,如果你想用手直接按快門,大概率會出現(xiàn)機身震動,甚至三腳架位移。為什么這么怕?因為我用堆棧出片,運氣好20張,運氣不好,30張、40張、50張,也有可能,就看現(xiàn)場螢火蟲的數(shù)量。
為什么不用長曝光?熱噪大,B門的話,效果不如堆棧明顯。
機位的選擇我只說兩點,一是相對低機位,三腳架要放低,俯角不能過大,二是背景要有變化,最怕單調(diào)的樹林,最好有個寺、塔、閣,甚至公園椅子也可以。
有人問過我,滿屏的螢火蟲,然而畫面背景有人,有燈,有玩具,是怎么拍出來的?這就是堆棧的好處。還記得,我前面提到,天亮的時候,先拍一張打底?就是這個時候拍的。后面只是把螢火蟲飛行軌跡層疊上去。
后期怎么處理?
聽著復雜,其實簡單。使用Photoshop,點開“文件”菜單。
然后導入照片。
渲染速度快慢,和照片數(shù)量,以及電腦配置有直接關系。如果慢,耐心點,去吃個飯。
最后一步,進入“圖層”菜單,在“堆棧模式”下,選擇“最大值”。
大功告成。
我個人還會調(diào)整一下綠色和黃色的飽和度,讓螢火蟲光效更明顯。
說真的,一個晚上,3個小時,接近100張照片,最多堆棧出兩張照片,數(shù)量是有點少,但看到成片的時候,一切一切都是值得的。
經(jīng)驗的分享,可能有些人未必會用得到,但我希望和大家分享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