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攝影中的高、低光位,是指主光沿高度坐標的上下變化。凡是高于常規(guī)45°位置的稱為高光位,低于常規(guī)45°位置的則稱為低光位。光位的高、低,必須根據人物照片的拍攝主題、人物姿勢、人物鼻形和照相機拍攝角度而有所變化。
1、根據拍攝主題,運用高、低光位
不同的光位,產生不同的照明效果。光位的高、低,必須服從主題需要。例如,表現“烈日當空”的主題,就應運用高光位,使畫面表現出頂光效果;表現朝陽或晚霞的情節(jié),就應運用低光位,以便突出日出或日落的效果。
2、根據人物姿勢,運用高、低光位
常規(guī)高度45°的光位,是根據被攝對象平視姿勢確定的,運用這個照射角度,有利于表現臉部層次和立體感。因此,當人物臉部上仰時,主光位應升高,否則,鼻梁兩旁就會出現不美的深暗陰影,如果臉部俯下時,主光位則要相應降低,以免產生頭額和鼻尖明亮,而其他部位陰影濃重的缺陷。實際上,主光位的升高和降低,是以人物鼻梁上是否能顯示條形反射強光為準,凡是鼻梁上能顯示條形反射強光的光位就適當,反之,就需要改變光位的高、低。
3、根據人物鼻形,運用高、低光位
主光位的高、低變化,要考慮到被攝對象鼻形。如果鼻形高翹,主光位應略升高些;反之,主光位就要稍降低些。這樣,才能表現好鼻梁上的反射強光和面部的立體感,但這種升降幅度不宜太大。
4、根據照相機拍攝角度,運用高、低光位
凡是照相機低角度仰攝,主光位應升高;反之,如果照相機高角度俯攝,主光位就須降低。其高或低的程度,也是以人物鼻梁上能否表現出反射強光為依據。
人像攝影進行構圖需要的技巧有,1、把相機或者手機放到最低處拍攝,會把人拍的很高大,2、黃金分割,將畫面比例進行分割,把人放到分割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