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尼康nikkor-s auto 35mm f2.8
這是一支在尼康鏡頭的歷史算比較早的老鏡頭了,1965年尼康產的NIKKOR-O Auto 35/2 。1959年尼康的第一臺專業(yè)單反相機Nikon F(俗稱尼康大F)高調上市,從此拉開了尼康F王朝的序幕,雖然經歷了從F到AI,再有膠片到數(shù)碼的發(fā)展,但半個多世紀來尼康死死堅持住了不改卡口這一條,最初的鏡頭直達今天還能直接在尼康的數(shù)碼單反上使用,就憑這一條尼康就比其他那些沒過多久就換了卡口的公司厚道很多。1959年隨著大F一起上市的有4支鏡頭,Auto S 3.5cm/2.8、Auto S 5cm/2、Auto P 10.5cm/2.5、Auto Q 13.5cm/3.5,這四兄弟有個名字叫“Tick mark lens”,外觀上跟后來的Auto有點小區(qū)別:使用英尺標示和代表紅外距離標志的紅色字母R。這一套四支最初的Auto鏡頭現(xiàn)在已經成了收藏的珍品,市場上根本看不到基本上。別說玩了到現(xiàn)在我還沒見其中任何一支。
這支NIKKOR-O Auto 35/2 就是四兄弟后出來的常規(guī)NIKKOR Auto 鏡頭了,身價自然不如前輩那樣了,不過至少還算是早期版本的 Auto 鏡頭,因為從1970年后開始NIKKOR鏡頭的標記從“Nippon Kogaku Japan”(日本光學公司)簡寫為“Nikon”了。鏡頭標識NIKKOR-O中的O代表了鏡頭的鏡片數(shù),O代表8片,H是6,S是7.....,這支35/2就是6組8片的光學結構。尼康在廣角鏡頭上的開發(fā)力度和取得的開創(chuàng)性成果一直都比較大,因此尼康廣角的素質一向頗佳。這支35/2的設計者就是曾在尼康歷史上主持參與設計過多枚劃時代的鏡頭的著名設計師協(xié)本善司先生,而他最經典的設計就是“凸凹凸凸”結構的后組鏡片設計,這個構成的出現(xiàn)之前,大多數(shù)廣角鏡頭的后組結構都是模仿愛展能的“凸凸凹凸”結構,新的構造極大改善了原來構造后組無法有效消除前組帶來的各種像差這一缺陷,在全開光圈時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畫質。這支35/2就是使用了“凸凹凸凸”這一后組結構。這支35/2從面世一直到停產的大概20年里雖然歷經幾個版本,但光學構成從未做過任何一點改動,按照尼康的說法是“它從誕生那天開始就沒有任何需要再去改變它了”,廠家如此自信該是緣自產品本身的高品質吧。而35焦段的另一支1959年上市的35/2.8則經歷三次大改動,最終后組也改為“凸凹凸凸”結構,三支不同結構的35/2.8,一支比一支更好。由此也可以知道這支35/2的確該是一支非常經典的鏡頭了。
2. 尼康auto35f2
【蔡司Milvus 35mm f/1.4手動單反鏡頭正式發(fā)布】鏡頭售價1999美元,約折合人民幣1.36萬元,預計下月開始出貨。該鏡頭采用11組14片光學結構,最近對焦距離0.3米,最大放大倍率1:4.6,濾鏡接口72毫米,尺寸:84.8 x 124.8毫米,重量1174克。將推出佳能EF和尼康F卡口版本。
3. 尼康 auto 35
最小快門速度: 30s
最大快門速度: 1/4000s
連拍速度: 5.0 fps
閃光范圍: 12.00 m (at ISO 100)
閃光同步速度: 1/200s
閃光模式: Auto, On, Off, Red-eye, Slow sync, Rear curtain
傳感器類型: CMOS
4. 尼康1530鏡頭
尼康16-35/4鏡頭是著名的小三元金圈鏡頭之一,成像素質可圈可點。騰龍15-30/2.8屬于騰龍精心設計的高端超廣角變焦鏡頭,有VC防抖和大型USD超聲馬達,恒定F/2.8大光圈,可以與原廠16-35媲美。售價原廠的稍高一些。有原廠情節(jié)的就買16-35/4鏡頭吧。騰龍鏡頭的性價比一貫較高,尚有一款不到3000元的17-35/2.8-4鏡頭呢。
5. 尼康auto 35 2 o.c
哥們單反機啊那是需要你通過光線來調節(jié)ISO通過習慣跟經驗來使用P/M/A/s擋A檔是光圈優(yōu)先模式,快門的速度由你設定的光圈值來決定,拍攝的時候能隨時調節(jié)光圈S檔是快門優(yōu)先模式,光圈大小由你設定的快門值來決定,拍攝時能隨時調節(jié)快門值M檔是手動模式,可以自己設定光圈大小,快門速度,手動對焦等,適合有一定攝影基礎的人使用我個人建議你用P襠P檔是程序自動曝光模式,曝光時間由相機自動調節(jié),由設定的程序使曝光效果達到最佳,就像是傻瓜模式如果實在太暗暴光時間太長導致像虛的話就用AUTO全自動檔這個就開開閃光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