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來教教我,相位對焦和對比度對焦
是反差對焦,不叫對比度對焦吧
通常而言相機的自動對焦方式有兩種:反差對焦和相位對焦。反差對焦的原理是根據(jù)焦點處畫面的對比度變化,尋找對比度最大時的鏡頭位置,也就是準確對焦的位置。
相位對焦,英文為:“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簡稱:PDAF。字面意思就是“相位檢測自動對焦”。需要指出的是,相位對焦技術(shù)在數(shù)碼相機領域應用已經(jīng)十分成熟,在智能手機領域則仍處于起步階段。
相位對焦相比反差對焦,行程縮短速度加快
再來說說相位對焦,它的原理是在感光元件上預留出一些遮蔽像素點,專門用來進行相位檢測,通過像素之間的距離及其變化等來決定對焦的偏移值從而實現(xiàn)準確對焦。
相比反差對焦,相位對焦不需要鏡頭的反復移動,對焦行程短了很多,對焦過程干凈不猶豫。但另一方面,由于需要利用CMOS上的遮蔽像素點進行相位檢測,故此相位對焦對光線強度的要求比較高。
相位式優(yōu)點:
只需要計算一次就完成對焦,對焦速度極快,并且降低處理器計算負擔。
相位式缺點:
在弱光環(huán)境下容易對不上焦。
反差對焦
反差對焦耗時太長。鏡頭從開始對焦到最后合焦完畢一直不停移動,“走過站”以后的回退過程更是讓對焦行程增大,反映給用戶的就是對焦速度較慢。
以拍攝一枚硬幣為例,最開始畫面是虛焦的狀態(tài),隨后鏡頭移動,人們可以看到屏幕中的硬幣逐漸清晰起來。直到某一個位置(合焦狀態(tài))硬幣最為清晰,但攝像頭模組自身是意識不到此時已經(jīng)合焦完畢的,鏡頭會繼續(xù)移動,此時人們會看到硬幣又變得模糊。這時攝像頭模組才意識到鏡頭“走過站了”,于是回退至剛才清晰的焦點位置,這樣一次對焦就完成了。
反差式優(yōu)點:
弱光環(huán)境下也能準確對焦。
反差式缺點:
對焦步驟多,處理器要計算眾多數(shù)據(jù),并且對焦時間長。
反差對焦工作原理
二、微單相機使用相位對焦嗎
1、單反相機采用的是相位差對焦,是三維對焦系統(tǒng);
2、無反相機(微單)和消費級卡片機采用的是反差對焦(對比度檢測),是二維對焦系統(tǒng)。有的微單具備相位對焦功能,但相位點集成在傳感器上,與單反獨立的相位對焦系統(tǒng)不一樣,單反的相位對焦比無反的相位對焦快很多;
3、反差對焦的原理是,傳感器接受光束后,由傳感器檢測對焦點的色彩反差后,由鏡頭的鏡片移動進行合焦;
4、相位差對焦原理是,通過反射板和分離器,將一束光變成兩束光,然后落到傳感器下方的相位對焦系統(tǒng)板塊上,對焦板塊計算兩束光之間的距離后,再由鏡頭的鏡片移動進行合焦;
5、相位差對焦,需要入射光線有反差。如果入射光線無反差(如白墻),難以自動合焦;
6、相位差對焦包含一部分反差對焦的光學原理,但物理結(jié)構(gòu)不一樣,故稱為相位對焦;
7、相位對焦速度快、精度準,但結(jié)構(gòu)復雜,反光板和副反光板只要有一點出現(xiàn)異常,就有可能出現(xiàn)跑焦,因為相位模塊接收到的光并不等于傳感器接收到的光線;
7、反差對焦是通過落到傳感器上的光線檢測的,因此理論上說,對比度對焦不可能跑焦。
樓主參考。
三、求單反相機鏡頭調(diào)焦原理或示意圖?
1、鏡頭為什么要對焦?
? ? 這是個光學問題。我們以前做過這樣的實驗,如圖。當物體位置在位置1時,如果這個時候成像恰好落在感光元件上,那么當物體移到位置2時,清晰的成像就會在成像2的地方。這時候鏡頭必須修正光路,使最清晰的成像仍然落在感光元件上,因此需要對焦。對焦就是修正這個光路,通過改變鏡頭的整體折射率來保證相距,因為鏡頭的后口到感光元件的距離是固定的。
2、對焦的方式有哪些?
? ? 早期的對焦都是手動對焦(MF),原理就是通過手動轉(zhuǎn)鏡筒,鏡筒帶動鏡頭里某個鏡片或者某組鏡片前后移動(有的鏡頭是所有鏡片都在移動),來修正光路,使成像落在感光元件上是最清晰的。
? ? 80年代后期,主流廠家都步入了自動對焦(AF)的時代。自動對焦分相位對焦和對比度對焦。
? (1)相位對焦
? ? ? ? ? 很多文章說的都很晦澀難懂,其實很容易理解:首先有個傳感器,規(guī)定如果兩束光進來,光線的距離是1cm就是合焦了。然后從鏡頭進來的光,通過反射機構(gòu)和分離器,一束光變成兩束光,然后落到這個傳感器上,傳感器直接會獲得兩束光之間的距離,大于1cm,好,鏡頭中的某個鏡片趕緊想前移動,小于1cm呢,就向后移,移到1cm就合焦了。這個鏡片移動過程就是對焦過程。
? (2)對比度對焦/反差對焦
? ? ? ? ? ?這個對焦更容易理解了。某光線直接到傳感器,傳感器一看,靠,這個線條顏色過渡這么平滑,不行,趕緊給我動一下,于是鏡頭對焦鏡片開始動了。傳感器一看,不行,越來越模糊了,對焦鏡片你方向反了,趕緊回來!于是對焦鏡片反向移動。傳感器看了,不錯,越來越銳利了,繼續(xù),哦,呵呵,好銳利啊,但我還是不知道是不是最銳利的程度,你繼續(xù)移動,哦,停!不行,過頭了,顏色過渡又開始平滑了,往回移動到剛才那個位置,對,就這里。于是合焦了。
? ? 這里看的出來,相位對焦由于是只要測量距離就行,而反差對角需要適時檢測對焦點的色彩反差,并且還會跑過然后退回來,對于處理器來說,相位對焦的處理也輕松很多,因為只要處理距離就行,但相位對焦的機械結(jié)構(gòu)比較麻煩,主要是要有多個反光鏡和光線分離器,因此相位對焦雖然省電且對焦速度快,但對對焦部件的加工工藝、裝配工藝要求更高。如果多個反光鏡只要有一點出現(xiàn)異常,就有可能出現(xiàn)跑焦。因為相位傳感器接收到的光并不等于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線,而對比度對焦,就是通過落到感光元件上的光線檢測的,因此理論上說,對比度對焦不可能跑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