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觀上區(qū)別不大,但是從細節(jié)區(qū)別很大,主要在一下幾點:
機身不同:
6s采用全新的7000系列鋁合金,相比于iPhone 6的6063鋁合金,強度會有明顯提升,拒絕易彎。
6s Plus長寬增加0.1mm,厚度增加0.2mm,整機重量增加20g。
背部標識不同:
6s首次在機身背面印上“s”字樣。IMEI碼與4、4s一樣印在卡托上。
機身邊緣不同:
6s Plus邊緣增加了泡棉膠,提高了屏幕和機身的穩(wěn)定性密閉性,也增加了拆機難度。
屏幕不同:
因為3D Touch模塊的增加,整個屏幕增厚變重。正是它主要影響了手機尺寸與重量。
結(jié)構(gòu)上,背光模組后增加一層鋼片,在背光和鋼片之間放置了3D Touch Sensor。實測屏幕模組厚度增加0.73 mm,重量相應增加了20g左右。
前置攝像頭:
從120萬像素升級到500萬。
電池不同:
6s Plus電池最直觀感受是變薄,重量變輕。屏幕的增厚,通過犧牲電池(厚度減小0.47mm)控制機身尺寸。做薄電池騰空間,電池容量減小了165mAh,但能量密度有一定提升。
機身內(nèi)部不同:
1、工藝不同。增加了一道噴砂工藝,掩蓋了銑刀痕跡,拆機后看起來更加平整。在人們不容易看見的地方也做出了改進。
2、底部Logo工藝不同。6s Plus的外部logo與背板用激光焊接在一起,這么處理可以提高良率,并使機身內(nèi)外logo處更加平整。而前代手機logo為一整塊。
3、馬達位置不同。從揚聲器上方搬到了耳機插孔右側(cè)。
馬達不同:
前代的iPhone5、5s、5c,包括現(xiàn)在大部分手機都采用轉(zhuǎn)子馬達,震動比較渾厚,應用歷史久因此成本也較低。從iPhone 6之后都是線性馬達,iPhone 4s的CDMA版本基于空間上的考慮,也曾用過線性馬達。
線性震動馬達內(nèi)部是彈簧+磁鐵的組合,由于線性馬達的加速度非常大,“爆發(fā)力十足”,使得震動反饋速度更快,震感更加干脆清爽,同時功耗也更低。
Taptic Engine是一種線性反饋式馬達,能提供更清脆細膩的震動反饋,同時支持不同節(jié)奏的震動。做好按壓操作的交互,3D Touch 離不開好的震動反饋。
按照蘋果的說法,一般手機震動馬達達到滿負荷需要至少10次震動,而Taptic Engine僅需要一個周期就能快速啟停。一次 “mini tap” 可以達到10ms的震動微控,已經(jīng)非常接近 “實時反饋”。
Taptic Engine在體驗上更勝一籌,前代的線性馬達多是Z軸方向, Taptic Engine則為X軸線性馬達,震動空間更大,這么做可以將震感散開,仿佛震動的不再是手機,而是按壓的屏幕。我們大膽推測,隨著Taptic Engine的普及,交互體驗除了視覺聽覺,很快將擴散到觸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