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一篇康泰時鏡頭的文章:
Contax 35mm/1.4Asph AEG
在談這支鏡頭之前,先說說Zeiss。
Zeiss多年以來一直是世界光學產(chǎn)業(yè)界的NO.1,圈內(nèi)一般常用的褒語是“巨人”、“巨擘”,或曰“宗師”。它是光學生產(chǎn)歷史最為悠久的廠家之一,整體規(guī)模最大,產(chǎn)品種類最多,覆蓋領(lǐng)域最廣,設(shè)計能力最強,頂極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最好,因而其故事、傳說也最為龐雜生動,如果鋪陳開來,可以寫一部光學歷史演義了。此非我的能力可及。
我只敢簡單地說說玩蔡司鏡頭怎樣入門,尤其是135單反鏡頭。
玩蔡司鏡頭,首先要理清蔡司鏡頭的分類。我自己的分類方法是:從畫幅或像場分,有大蔡(大畫幅)、中蔡(中畫幅)、小蔡(135)、小小蔡(半格);從產(chǎn)地分,有德蔡、日蔡、新蔡(新加坡);從品牌分,有阿蔡(Alpa)、哈蔡(Hasselblad)、祿蔡(Rollei)、康蔡(Contax)、徠蔡(Leica)、來蔡(Contarex)、弗蔡(Contaflex)……;從取景方式分有后背、單反、雙反、旁軸;從對焦方式分,有自動、手動。要注意的是,這些不同的分類大都有著“交集”,比如Contax645 AF的鏡頭,就屬于中蔡、日蔡、康蔡、單反、自動;而Rollei 35的鏡頭,屬于小蔡、德蔡或新蔡、祿蔡、旁軸、手動。如果搞不清這些分類中所包含的歷史衍變,那么玩蔡司很難玩得明白,可能是“糊涂進,糊涂出”。
我們一般影友常接觸的蔡司鏡頭,一般是哈蘇、祿來和康太時的。既然這個帖子談的是135單反鏡頭,那么就說說Contax 135SLR鏡頭。
關(guān)于康蔡的135 SLR鏡頭,有一種說法:沒玩過它的“四大神鏡”,不算玩過Contax。它們是:28mm/2.0,55mm/1.2,85mm/1.2,135mm/2.0。此四鏡生產(chǎn)數(shù)量極少,像質(zhì)極好,售價極昂,而且往往有價無市?你有錢也買不到。一般人若非機緣巧合,莫說四鏡,能有其一已值得驕傲。慚愧的是,我至今沒把玩過它們。不過,如果說沒玩過這四大神鏡就不算玩過Contax,那么我還聽過另一句話:沒玩過APO 200mm/2.0和300mm/2.8的,不算玩過Contax,嘿嘿。
好在我至少擁有過Contax“六大名鏡”之一的35mm/1.4,并且是AEG版的,還有其他幾支高檔鏡頭,否則哪敢妄談Contax?蔡司的水太深,怕怕。
言規(guī)正傳,來說說35mm/1.4,這支Contax的“廣角鏡王”(蔡司的“鏡王”實在太多)。
很多玩家知道,選擇徠卡35mm鏡頭時,總要經(jīng)受在35/1.4、35/1.4 Asph、35/2.0、35/2.0Asph、35/2.8......之間反復(fù)權(quán)衡的折磨。玩Contax就沒這么多痛苦-不是35/2.8,就是35/1.4,沒有第三個選擇。此二鏡檔次差別巨大,非此即彼,購買者要么淺嘗輒止,要么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沒錯。說35mm/1.4是35mm焦段的王者,我想即使是徠卡原教旨主義者,在憤怒之前也要三思,cheap Wholesale nike shoes。這是光學“巨人”的一次回擊,針對當年關(guān)于Contax鏡頭設(shè)計陳舊、Zeiss不思進取的漫天口水。宗師一旦發(fā)力,結(jié)果自然是“四夷賓服”。
具體理由如下:
一,了解Contax鏡頭的玩家知道:要求Contax在廣角鏡頭中普遍使用Asph鏡片,正如要求它在長焦鏡頭中普遍使用APO設(shè)計一樣,都是不可思議的——那還是蔡司嗎?所以它不用則已,用則驚人。這支35mm/1.4就使用了非球面鏡片,AEG德版用的是精密研磨的,日版用的是相對廉價的模鑄鏡片,而不是當前充斥市場的復(fù)合鏡片。
二,采用浮動鏡片設(shè)計進行近攝像差矯正。尼康鏡頭著名的CRC設(shè)計與此類似。
在Contax廣角鏡頭里,既是正宗德制,并且使用非球面鏡片,還有浮動鏡片設(shè)計的,除了它還有誰?我找不出第二支。稱它為“廣角鏡王”是有道理的。
我曾經(jīng)很不理解這支鏡頭調(diào)焦行程的設(shè)計:在最近對焦距離至1m之間很長,在1m至無限遠之間很短。后來我想到了兩個理由:一,這為蔡司優(yōu)美Bokeh的設(shè)計鋪平了道路;二,35mm鏡頭號稱“人文鏡頭”,這樣的設(shè)計有利于手動鏡頭的快速抓拍;三,既然蔡司矯正了近攝像差,那等于在鼓勵我們多作近攝,否則豈不浪費浮動鏡片?
這是我的歪理邪說,不必當真。
說到實拍,我用它給外甥女照全身像:不但毫無畸變,而且由于超大光圈和Bokeh作用,模特的半個身體與她身后的落地玻璃融為一體,人像是從窗里長出來的。
我用它近攝幾朵小黃花,焦點在最近一朵花的前瓣,此時花蕊已在焦外??茨切┗ò甑倪吘?,由近及遠,由清晰而漸模糊而漸化開……有明顯的三步過度,無拙劣的二線弊端,感覺如一滴釅墨落在雪白的宣紙上,墨汁漸漸沁透纖維,層層推衍開去……令我想到“渲染”這個詞。至于焦外的幾朵小花,則成了幾塊融化的“黃油”。
聯(lián)系Contax85mm/1.4為人詬病的緣由,作為蔡司不向像質(zhì)和成本妥協(xié)的產(chǎn)物,35mm/1.4的無懈可擊是容易理解的。擁有它,我們可以管中窺豹,初步感受到光學巨人的“思緒”之宏大——無遠弗及。記得當年買進它的時候,正是我第一次對大畫幅座機蠢蠢欲動的時候。當35mm/1.4的24寸片子出來后,頓時將我對大幅機的欲望掃除大半。玩座機的朋友見笑--它在邊邊角角的結(jié)像毫無松懈,我沒必要得隴望蜀。正如Rollei 35的小鏡頭有中幅機的風格一樣,這枚SLR lens中最棒的35mm鏡頭是有著座機的風格。
僅僅是風格。
前面談徠卡的時候,談到Leicafans對品牌血統(tǒng)的偏執(zhí)。其實Contaxfans亦然:瘋狂追逐G版,排斥J版。這就是有名的G vs J之爭。二者產(chǎn)地不同,味道略有差異,售價也不一致。這也難怪?這年頭,即使正宗的日本貨都不多了,何況德國貨?
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