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反半按快門對焦 測光是半按快門嗎
是的,半按快門時合焦并完成測光,合焦后會有提示音,完全按下快門完成拍攝。
二、半按快門拍攝是對相機有沒傷害
樓主說的半按快門可以防抖的說法是完全正確的,事實上,很多專業(yè)攝影師都建議大家在手持相機的時候分2次按下快門按鈕(傳統光學相機多是機械快門,快門按鈕普遍比較緊,如果一次按下去,會明顯抖動),現在的相機快門按鈕都比較輕便,大大降低了拍攝時候的人為震動。
但是半按快門這段時間卻不應該太長。假如是抓拍,本身就沒有很多時間。對于有些自動對焦和程序自動曝光的照相機在拍之前必須半按快門以便相機能獲取拍攝數據。但半按的時間都不宜過長,一來浪費時間,浪費電池,二來本來快門就是一個會耗損的部件,無謂地多按快門是沒有什么好處的。
所以有些相機當你在手放在快門按鈕上面時,就會開始收集數據,(焦距,光亮度),也避免了需要半按快門。
三、單反相機半按快門與調焦的區(qū)別
自動對焦是利用物體光反射的原理,將反射的光被相機上的傳感器CCD接受,通過計算機處理,帶動電動對焦裝置進行對焦的方式叫自動對焦.它多分為二類:?
1?主動式:相機上的紅外線發(fā)生器、超聲波發(fā)生器發(fā)出紅外光或超聲波到被攝體。相機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或超聲波進行對焦,其光學原理類似三角測距對焦法.主動式中又有能量法,用于低檔普及型相機的自動對焦,廣泛用于各種平視取景相機.主動式對焦對斜面,光滑面對焦困難.對亮度大,遠距離的被攝體對焦困難.這是由于發(fā)出的光被反射到其它方向,或達不到被攝體所至.主動式由于是相機主動發(fā)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線下對焦.對細線條的被攝體,對動體都能自動對焦.缺點是當被攝體能吸收光或波時對焦困難,還會被玻璃反射故透過玻璃對焦困難。
2?被動式:即直接接收分析來自景物自身的反光,進行自動對焦的方式.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的優(yōu)點是;自身不要發(fā)射系統,因而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對具有一定亮度的被攝體能理想的自動對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對焦.對遠處亮度大的物體能自動對焦。能透過玻璃對焦.但缺點是對細線條的被攝體自動對焦較困難.在低反差,弱光下的對焦困難.對動體自動對焦能力差.對含偏光的被攝體自動對焦能力差.黑色物體或鏡面的對焦能力差。?
主動、被動式自動對焦方式各有千秋,好在一般單反照相機上都有二種自動對焦方式,可以互補使用,自動切換,發(fā)揮其強項,克服其弱點.單反相機上多使用被動式對焦方式,所以其對焦受最大光圈數的限制.光圈小于F8時自動對焦困難.為此,大多數單反相機都有自動對焦輔助光(Autofocus aidlights)發(fā)射器發(fā)射帶紅外帶條紋的光束,幫助對不同質地的被攝體自動對焦。在光線足夠亮時這些輔助光是不工作的。使用時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主動式的發(fā)射窗在相機的右邊,所以在握相機時不要讓手擋住發(fā)射窗.擋住發(fā)射窗時對不上焦.專業(yè)相機機身上沒有發(fā)射輔助光的發(fā)射窗,只有裝上閃光燈,利用燈上的發(fā)射窗發(fā)射輔助光進行主動對焦.
具備以下三點特性
1.以某種方式自動判斷拍攝者所拍攝的主體;
2.以某種方式測量被攝主體與相機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
3.驅動馬達將鏡頭的對焦裝置推到與之相應的距離刻度。
與手動調節(jié)的機械運轉方式沒什么區(qū)別,只不過旋轉是靠電機馬達帶動。
四、半按快門重新構圖
正確的順序是這樣的,確定好焦段,大致構圖,半按快門對焦,細致構圖,拍攝,合焦之后簡單移動相機沒問題,攝影師前后走肯定是不行。順便說一句,用中心點單點對焦快速而且準確,尤其人像,對焦對在人眼睛上,再構圖。對了還要注意對焦模式。
五、膠片機半按快門
先輕按,這時相機在對焦。對完焦后不要松開,直接按下去就拍照了。一旦松開的話,剛才的對焦就無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