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聞攝影的文字說明應該做到
攝影技術出現(xiàn)后,將其應用在新聞傳播事業(yè)當中是新聞傳播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借助于攝影器材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聞信息得到更加迅速、快捷地傳播,新聞攝影也在不斷向前發(fā)展。廣角焦距鏡頭(以下簡稱廣角鏡 )...?
攝影技術出現(xiàn)后,將其應用在新聞傳播事業(yè)當中是新聞傳播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借助于攝影器材和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聞信息得到更加迅速、快捷地傳播,新聞攝影也在不斷向前發(fā)展。廣角焦距鏡頭(以下簡稱廣角鏡頭)是新聞攝影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材,越來越多的新聞攝影記者選擇廣角鏡頭作為日常的掛機鏡頭。然而,概念化、程式化的廣角鏡頭使用方式令很多作品千篇一律。因此,正確認識廣角鏡頭,深入理解新聞攝影的真諦,根據(jù)新聞攝影的特點靈活運用,揚長避短來充分發(fā)揮廣角鏡頭的特性,成為每一個新聞攝影記者的重要課題。
一、認識廣角鏡頭
(一)廣角鏡頭的定義
廣角鏡頭是焦距介于標準鏡頭和魚眼鏡頭之間的攝影鏡頭,也叫短焦距鏡頭。一般在135相機系統(tǒng)中,廣角鏡頭可以分為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普通廣角鏡頭焦距在24~40mm之間; 超廣角鏡頭焦距在17~24mm之間。
(二)廣角鏡頭的特點和用途
1.視角寬。多用于拍攝大場面。風景照用廣角鏡頭可以拍出視角寬廣、視野開闊的效果。拍攝大型的會議或集會,寬視角可以很好地表現(xiàn)現(xiàn)場的整體效果。
2.景深大。由于廣角鏡頭焦距短,在同等光圈下所拍出來的照片景深較大,這對于要求拍攝前后都清晰的照片特別有利,特別是新聞事件照片。
3.夸張的透視感。大形變產(chǎn)生的空間透視感,可以讓本來狹小的空間看起來比實際的要大。比如在室內,采用廣角鏡頭,房間里大部分的物體都可以拍入畫面中,并能夠使房間看起來更大一點。其中,焦距17~20mm的超廣角鏡頭所表現(xiàn)的空間感最為明顯,而焦距14~15mm的超廣角鏡頭所表現(xiàn)的空間感則更獨特。利用超廣角鏡頭的這種特性可以獲得肉眼無法看到的空間效果。
4.影像變形。廣角鏡頭構造會造成被攝物因邊角效應產(chǎn)生影像變形:若太靠近物體進行拍攝,被攝物的影像看起來會有變形失真,靠近鏡頭的物體看起來會不成比例地大,稍微遠一點點的物體看起來則不成比例地小。靠近鏡頭中心的物體則會更加突出,鏡頭邊緣的物體更變形嚴重。表面上看這是廣角鏡頭應用上的一個缺陷,但如果使用得當,這也是其他鏡頭無法比擬的特殊優(yōu)勢。
5.立體感。使用廣角鏡頭拍攝時不只可以達到圖像清晰的效果,而且反差也比較強,這種反差能給攝影作品帶來較強的空間立體感。另外,如果在鏡頭前加上偏振鏡,則效果會更加強烈。
新聞攝影概述
在《新聞攝影學概論》中新聞攝影的定義為:“新聞攝影是對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實進行瞬間形象攝取并輔以文字說明予以報道的傳播形式?!焙喍灾?,新聞攝影就是新聞記者用攝影器材拍攝客觀發(fā)生并具有新聞價值的新聞場景的過程。新聞攝影,是一種形象化的新聞傳播手段,其形象特質為最核心內容。有了它,才能體現(xiàn)出新聞攝影的視覺和瞬間,展現(xiàn)真實而又鮮明的個性與魅力。它通過某種攝影鏡頭所拍攝的具備新聞性與傳播價值的信息,通過某個視角達到最大化的傳播效果,這種視角的表現(xiàn)力就是新聞攝影的藝術性。因此,想要提高新聞攝影圖片的新聞價值和審美價值,就要提高攝影視角的表現(xiàn)力。而作為一個擁有比較特殊焦段的攝影鏡頭——廣角鏡頭,充分掌握和合理運用其特性可以為新聞攝影記者的攝影創(chuàng)作帶來更加強烈的藝術表現(xiàn)力,增強新聞攝影作品的傳播效果。
二、廣角鏡頭在新聞攝影中的應用特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是新聞攝影圖片的獨特優(yōu)勢,能夠帶來視覺上直接的、生動的沖擊,比文字更有吸引力。所以,新聞攝影更要用形象說話,充分利用不同視角的特點,在視覺上傳遞出所拍攝新聞事件的相關內容、形式、意義等用文字無法表達或表達不準確的形象信息。但并非所有的新聞攝影題材都適宜用同一種視角或鏡頭去表達,它需要契合相應的形象表現(xiàn)。
美國聯(lián)系圖片社總裁羅伯特·普雷基強調要藝術地拍攝新聞照片,要用主觀的方式去進行客觀的報道,他說:“血淋淋不是重要的,災難本身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悲劇中人的眼睛里射出的光?!毙侣剶z影記者采用廣角鏡頭去拍攝新聞照片,可以充分利用廣角視角的藝術表現(xiàn)特點,達到較好的拍攝效果。一是可以近距離地接近被攝主體,這樣既可以使新聞工作者占到有利位置,又能避免畫面被其他閑雜物體阻擋。其次,廣角鏡頭的變形特點可以讓被攝主體更突出,同時又能交代周圍的環(huán)境。這正是新聞攝影照片所需要的。充分有效地用好廣角鏡頭語言去表達并不容易,這甚至是判斷一位攝影記者是否出色的標準之一。在新聞攝影中,時常要在非常狹小的環(huán)境內進行近距離拍攝,廣角鏡頭可以在“貼身肉搏”的情況下,在較近的距離內拍攝到形象突出的事件主體并交代出豐富的背景,這是標準鏡頭或長焦鏡頭所沒有的重要優(yōu)勢。
而對于人物訪談類攝影,使用廣角鏡頭除刻畫人物肖像外,還可以傳達出人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使人物更加豐滿。亦可以通過適當構圖制造出人物與所在環(huán)境的呼應、對比、增強等效果,引導觀者對新聞圖
2. 新聞攝影作用
一般來講新聞攝影不用濾鏡,最多配一個UV鏡,過濾紫外線,保護鏡頭。但有些新聞攝影作品為了表達某種情緒,會采用濾鏡,不過基本是后期處理的時候使用軟件中的濾鏡,或者拍攝時用相機內置的特效,比如直接用相機拍攝黑白相片。
3. 新聞攝影的文字說明由什么組成
新聞業(yè)務包括:總結、研究各種業(yè)務知識和新聞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攝影、報刊發(fā)行等。
4. 新聞攝影的拍攝應堅持什么原則
一構建預防體系,增強憂患意識,防患于未然
二建立應對突發(fā)事件的保障體系,人力、物力、財力。
三迅速處理突發(fā)事件的一般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將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及時性原則:應對突發(fā)事件需要爭分奪秒
3.信息公開原則:讓民眾知道事件的真相
4.整體性原則:從全局和大局出發(fā)
四應對突發(fā)事件的策略
1.遵循程序,有條不紊地處理突發(fā)事件
2.健全應對突發(fā)事件的領導與協(xié)調機制
3.處變不驚,迅速地識別突發(fā)事件
4.隔離突發(fā)事件,有效控制事態(tài)的蔓延
五突發(fā)事件應對中如何穩(wěn)定人心、引導輿論
1.迅速采取各項措施以穩(wěn)定人心
2.及時說明真相并公布事情發(fā)展動態(tài)
六正確引導媒體對突發(fā)事件的報道
1.媒體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某些領導者對媒體的錯誤認識與做法
3.突發(fā)事件中新聞發(fā)布的基本原則
4.突發(fā)事件中新聞發(fā)布的方法
總結:及時監(jiān)測、準確分析、正確引導。
5. 新聞攝影說明的基本要素
真實性。即反映的內容必須是真實的。
時效性。即具有時間限制。
準確性。即報道的時間、地點、人物必須與事實相符合。
1、新聞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
2、新聞報道,是新近發(fā)生的客觀事實通過新聞媒介的反映。
3、新聞則要求完全真實;以真人真事為基本寫作內容的報告文學。新聞真實是事實性真實,強調與客觀事實的符合性,落到新聞傳播活動的實處,就是指每一具體的新聞報道與其報道對象的符合性,一定“全體”報道與相應時空范圍內整體事實對象的符合性。
6. 新聞攝影中文字說明的作用
圖片說明是新聞攝影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幅新聞攝影作品,有兩部分組成。一是圖片本身,二是圖片說明。這兩部分,圖片本身當然是第一位的,說明是第二位的。文字說明是為圖片本身服務的(那種以文帶圖的報道形式不在此列)。但是,文字說明不是可有可無,更不是消極被動。它對圖片起著介紹情況、說明背景、深化主題、烘托氣氛、點綴意境的作用。
圖片,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畫面,它生動、直觀、給人以形象的感覺。但是,如果沒有文字說明或說明交代不清,也無法讓讀者予以理解和加深印象。圖片說明要交待“新聞五要素”、介紹背景材料、點明畫面所表現(xiàn)的氣氛和環(huán)境。而這些,圖片本身是無法承擔的。圖片說明要補圖片未能表現(xiàn)的內容,它與圖片本身一道共同承擔著傳播新聞的作用。盡管有時讀者對新聞圖片是否精彩往往是由畫面本身得出,但實際上是由說明與圖片結合得精彩所致。圖片說明的寫作體現(xiàn)著攝影記者對圖片的理解,同時也大大制約著廣大讀者對圖片的理解和認識。
7. 新聞攝影的文字說明應該做到什么
新聞類傳媒是傳統(tǒng)新聞、網(wǎng)絡新聞、新聞攝影,可以進入各大中小型報紙和新聞出版社工作,也可以從事廣播、電視媒體的新聞工作,營銷廣告類傳媒是廣告、市場營銷、文化研究,從事的工作內容包括消費者營銷、銷售、品牌經(jīng)理、廣告設計、廣告執(zhí)行、營銷咨詢等。
8. 新聞攝影的圖片說明
【時機】
拍攝會議照片的時機要選擇對,一般會議開始的時候都有一個開幕式,或者是領導講話,你要排進去,同時照片上要有會議的主題。
【頻率】
拍攝的頻率不要太頻繁,這樣不僅會打擾會議開展,同時選擇照片也是意見辛苦活兒,而且吃力不討好。
【角度】
拍攝的角度一定要顯得人比較正派、大方,光線要足夠,不要完全側著拍主要人物,或者光線過暗。
【表情】
如果你要拍會議的主要人物,注意表情,表情一定要認真或者微笑,絕對不能要那種類似打哈切、揉眼睛之類的表情。
【參與人員】
你拍攝會議照片,不能全是領導的特寫,也需要有會議人員的照片,會議人員的照片不能要有東倒西歪或者玩手機的情況,要拍出聚精會神的感覺。
【全體照】
全體照最好要把全員排進去,而且不要留太多空位子,盡量把空位置補齊,這樣會顯得會議內容比較飽滿一些,精神氣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