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影鏡頭語言的表達和運用
影片《盜夢空間》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現(xiàn)實與夢境之間的故事,男主人公科布為了“回家”,與其團隊制造了一個三層的夢境,并企圖在夢境中植入新的思想,以改變“目標”費舍處置父親遺產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科布與其團隊遭遇了重重的挑戰(zhàn),同時科布亦完成了自我的救贖。這段游走于現(xiàn)實與夢境之間的故事,具有極大的藝術創(chuàng)新性,在本片中電影語言呈現(xiàn)出了新的特點,而電影語言又可劃分為聽覺語言和視覺語言,所以我們要找到本片中這兩種語言的新特點。
所謂電影的聽覺語言主要是指電影中的言語即臺詞語言、音樂以及音響,這部電影聽覺語言的科學性與邏輯性主要體現(xiàn)在其臺詞語言上,它是一部發(fā)生在意識結構內的科幻電影,因此其聽覺語言亦呈現(xiàn)出科學性與邏輯性這一新的特點。
這部電影的“盜夢”創(chuàng)意源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整部影片又具有豐富的哲學意蘊,因此其臺詞語言體現(xiàn)出了嚴謹?shù)目茖W性。例如影片中對“潛意識”的解釋: 潛意識是由感情驅動的,并不是理智。這并不是導演主觀的臆造,而是在一定的心理學基礎之上產生的科學性論斷。再如對“意念”的描述:“意念就像是病毒,非常有韌性,且具有傳染性。”這句話從表面看并沒有什么科學性可言,但實際上對“意念”的這一比喻性描述卻極為符合精神分析學的一個理論,人的大腦里一旦產生一種意念,人就會變得非常頑固,很難改變由這種意念產生的行為舉止。因此,電影中科布的妻子才會因科布暗示的一個意念而自殺,這一切都是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jù)的。
這部電影雖是一部科幻電影,但電影中的臺詞并沒有如天馬行空般不切實際,而是有著嚴密的邏輯。如電影中對夢中時間的計算,“夢中大腦的運轉要比平時快二十倍……因此三層夢相當于十年……”這一計算是符合嚴密的數(shù)理邏輯的,第一層是一個星期,第二層是六個月,第三層也就變成了十年。再如男主人公科布對筑夢師阿麗瑞德妮所說的一段話:“千萬別用你的記憶來筑造夢境,要想象出新的環(huán)境,因為如果你用記憶建造夢境,會使你容易迷失,分不清什么是現(xiàn)實什么是夢境。”科布的這段話不僅把電影中的女筑夢師給說服了,也把觀看電影的觀眾給說服了,因為他的這段話是非常符合生活邏輯的,若夢境跟我們的回憶相似,我們確實是很難分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正是這種聽覺語言形式的科學性與邏輯性,才使得整部影片給觀眾帶來更為真實的感受,更加引人入勝。
電影的視覺語言主要是指電影中鏡頭的處理與運用、場景以及畫面等,這部電影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其視覺語言的呈現(xiàn)方式必然體現(xiàn)出了極大的想象力,具有一定的科幻性。但并不是一味地用 3D 特效、電腦特效等現(xiàn)代科學技術來構建電影場景與畫面,以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刺激; 反而采用傳統(tǒng)的拍攝方法,注重通過實景搭造的方式來構建幻覺般的場景畫面,具有極大的體驗性,給觀眾帶來了身臨其境之感。
為了表現(xiàn)夢境與現(xiàn)實以及不同夢境之間的差別,諾蘭導演在影片中設置了諸多“變形”的場景,如失重的酒店走廊、傾斜的酒吧,還有能夠 360 度旋轉的火車等。這些變形的場景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存在著極大的距離,體現(xiàn)出了超現(xiàn)實的視覺效果,而這也從另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了影片極大的想象性與視覺語言形式的科幻性。
影片中這些極具科幻色彩的場景畫面,主要是通過實景搭造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的,因此與一般的科幻電影相比,它的視覺效果更真實,其視覺語言形式也更具體驗性。如影片第二層夢境中的人物在酒店走廊里失重的場景,這一場景畫面具有極大的科幻色彩,同時也極為真實。因為這一場景是電影工作人員用實體模型實實在在搭建出來的,電影中的酒店走廊不是特效制成的,而是酒店走廊的實體模型,只不過這個酒店走廊被搭建在了可旋轉的巨型“萬象環(huán)”裝置上。在整個酒店走廊開始旋轉傾斜時,演員們只能順著走廊傾斜的方向來調整自己的平衡,而攝影機則固定不動,因此才呈現(xiàn)出了演員在酒店走廊中失重的場景。
以上就是筆者在影片中找到了兩種語言的新特點,而這兩種語言又都屬于電影語言的范疇,所以也就是電影語言的新特點,而影片在制作中采用的電影語言的新特點也許是就這部影片成功的原因吧。
2. 電影鏡頭語言的表達和運用是什么
鏡頭語言就是用鏡頭像語言一樣去表達我們的意思,我們通??山浻蓴z影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
鏡頭語言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guī)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3. 電影鏡頭語言的作用
經過策劃的語言,非常抓人眼球
4. 電影鏡頭語言有什么獨特之處
電影語言包括畫 、聲音、蒙太奇等。
這些藝術語言,不但是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的表現(xiàn)手段,并且本身就具有審美價值。人們在藝術鑒賞活動中,不但欣賞它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同時也在欣賞經過精心構思、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語言。藝術語言更重要的作用還是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正是藝術語言,使藝術家頭
腦中的審美意象物態(tài)化為藝術形象。藝術語言的運用,對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起著直接的作用。如,
電影鏡頭畫 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不同的鏡頭畫面可以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藝術形象。
藝術語言不但可以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而且自身也具有審美價值,所以,各門藝術的藝術家
們都致力于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新與探索。從這種意義上講,藝術的創(chuàng)新也必然包括藝術語言的創(chuàng)新。
5. 經典電影鏡頭語言分析
鏡頭分析
客觀性角度和主觀性角度:
客觀性角度是指依據(jù)常人日常生活中的觀察習慣而進行的旁觀式拍攝,是電視節(jié)目運用最為頻繁、最為普遍的拍攝角度和拍攝方式??陀^性角度拍攝的畫面就仿佛觀眾在現(xiàn)場參與事件進程、觀察人物活動、欣賞風光景物一般,畫面平易親切,貼近生活。
主觀性角度是一種模擬畫面主體(可以是人、動物、植物和一切運動物體)的視點和視覺印象來進行拍攝的角度。
主觀性角度由于其擬人化的視點運動方式,往往更容易調動觀眾的參與感和注意力,容易引起觀眾的強烈的心理感應。
運動攝像,就是在一個鏡頭中通過移動攝像機機位,或者改變鏡頭光軸,或者變化鏡頭焦距所進行的拍攝。
6. 電影鏡頭語言三要素
電影元素是組成一部電影的,有七個元素:語言,故事,結構,思想,角度,情緒,鏡頭.語言 如同音樂與文學一樣 電影也有自己的語言 也如同一般語言具有無數(shù)元素一樣 電影的語言也具有它自己的組成元素 比如漢語有很多具有特定意義的詞語和字 這些詞語和字就是漢語的組成元素 這些元素被有目的的運用 就形成了語言 電影語言的組成元素是許多有相應意義的聲音 音樂 鏡頭 它們被有目的的運用的時候 也就形成了電影語言. 故事 故事是什么 簡單說就是電影要講的是什么 也就是電影講了個什么事情 它是電影的核心 是語言被有目的運用的對象 也是其他五個元素產生的基礎 結構 結構是與故事關系最緊密的 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有其相應的結構 而這些結構是遵循其內在標準而存在的 電影的結構是什么 就是在事件確定下來以后 你打算以什么形式去講述這個事件 舉例說 我們故事講的是兩個人物經歷的平行發(fā)生的兩個事件 你打算怎么去講呢 是利用蒙太奇穿插得同時講這兩個事件 還是先講一個然后再讓另外一個人以回憶的方式去講 或者講完一個然后讓他(她)去假想另一個人的經歷 然后再讓對方否定呢 電影中故事被講述的形式 就是電影的結構 思想 思想這個東西 是最博愛的 它不偏愛某一樣東西 也不與哪個東西走得更近一些 幾乎所有的藝術門類都具有思想 靜態(tài)視覺類也如此 因為他們的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時在方向上也是有傾向性的 不過我要特別說一下 各種藝術門類中的思想 包括電影中的思想 并不只是那種被高度概括的哲學類和科學類思想思想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認識 所以它涉及這個世界的所有方面 也就是說有關這個世界的被總結出來的認識就是思想 電影中的思想也就包括有關哲學的 人文的 人性的 社會的 先鋒的 認知的 結構的... 包羅萬象 電影中表現(xiàn)的任何有關這個世界(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整體的)的理解(不論客觀與否)也就是其自身的思想 角度 角度在喜好上與思想是最相近的 它也不是哪個藝術門類獨有的 我們所說的電影的角度 是指電影的創(chuàng)作者對于故事所保持的角度 是電影鏡頭所呈現(xiàn)的對于故事的講述的角度 是創(chuàng)作者對故事中的事件所保持態(tài)度的一種體現(xiàn) 例如有的電影 它表現(xiàn)的是一種主觀的情緒 那么它的角度很可能是與故事中的人物合二為一的 很可能故事中人物的思想就是其創(chuàng)作者的思想 而有的電影 喜歡客觀記錄事實 故事中的主人公只是事件中的人物而已 創(chuàng)作者甚至對于人物的思想也未必認同 而是站在一個能俯瞰事件的全部的角度高高在上的默默觀察 情緒 我曾經講過 情緒有三種 人物情緒 鏡頭情緒 影片情緒 我們這里把電影解剖了獨立作為元素來講的 是鏡頭情緒 因為人物情緒并不是電影的獨立元素 它是依附于故事的 甚至是故事的一部分 而影片情緒是一個整體 是一種風格 是構建在各種元素的有機結合之上的 不是一種獨立的元素 鏡頭情緒與角度最近 但它們有本質上的一點區(qū)別 任何一個單獨鏡頭都具有情緒 而這些情緒有的可能表達的是劇中人物的感覺或態(tài)度 這個感覺和態(tài)度實際上于創(chuàng)作者的態(tài)度未必是一致的 甚至可能是大相徑庭的 情緒與角度的區(qū)分 是可以遵循這樣一個標準的:電影角度的出發(fā)點一般是創(chuàng)作者本人的態(tài)度 而鏡頭情緒的出發(fā)點是攝影機的對于影片中事件進行記錄的身份 鏡頭 其實鏡頭是電影語言組成元素中的一種 我把它歸納為電影的一個獨立元素 是由于任何一種語言的組成元素在獨立存在的時候都不能稱為語言 只有在它們被有機結合的運用的時候才產生了語言 而任何一個單獨的鏡頭設置時 人們對于電影景別和鏡頭角度都有選擇 而且不同的導演在景別選擇和鏡頭角度方面都有傾向性 也就形成了鏡頭風格 如果說 在縱向上看 鏡頭是電影語言的組成元素 那么橫向看 它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我所講的鏡頭就是這種由于景別選擇和鏡頭角度方面的傾向造成的鏡頭風格
7. 電影中鏡頭語言的運用和分析
電影的敍事語言屬于一種使得電影藝術用以表達思想,傳遞感情,完成敘事的手段,它和文字語言,音樂語言一樣,有語言元素,有語法,有修辭,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
電影敘事語言的章法,是影片內容的組織和構造的特殊法則,一般由若干場面和段落按照蒙太奇規(guī)則相互交織構成,按其時間空間關系安排可分為客觀現(xiàn)實結構和主觀心理結構兩種類型,其結構形式可分為時空順序、時空交錯、單線結構、復線或多線對比結構、多側面多視角立體網絡式結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