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角鏡頭的拍攝特點
廣角鏡頭是一種焦距短于標準鏡頭、視角大于標準鏡頭、距長于魚眼鏡頭、視角小于魚眼鏡頭的攝影鏡頭。
廣角鏡頭又分為普通廣角鏡頭和超廣角鏡頭兩種。135照相機普通廣角鏡頭的焦距一般為38-24毫米,視角為60-84度;超廣角鏡頭的焦距為20-13毫米,視角為94-118度。由于廣角鏡頭的焦距短,視角大,在較短的拍攝距離范圍內(nèi),能拍攝到較大面積的景物。所以,廣泛用于大場面風攝影作品的拍攝。在攝影創(chuàng)作中,使用廣角鏡頭拍攝,能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效果: 一是能增加攝影畫面的空間縱深感; 二是景深較長,能保證被攝主體的前后景物在畫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現(xiàn)。所以,現(xiàn)代絕大多數(shù)的袖珍式自動照相機(俗稱傻瓜照相機)采用38-35毫米的普通廣角鏡頭;三是鏡頭的涵蓋面積大,拍攝的景物范圍寬廣;四是在相同的拍攝距離處所拍攝的景物,比使用標準鏡頭所拍攝的景 物在畫面中的影像小;五是在畫面中容易出現(xiàn)透視變形和影像畸變的缺陷,鏡頭的焦距越短,拍攝的距離越近,這種缺陷就越顯著。所以,在拍攝人像時,不宜近于0.6米,以免產(chǎn)生透視畸變,假如使用普通廣角鏡頭拍攝貼證件用的標準人像照片時,最好拍成半腰或齊膝像;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這種人像照片時,最好拍成全身像,然后在放大過程中進行剪裁,以獲得標準的人像照片,這樣就可以避免透視畸變。當然,有時在拍攝人物肖像時,為減緩被攝者臉部的某些缺陷,也可以有意識地利用這種透視畸變。如被攝者額窄下顎寬,采用略高的俯視角度拍攝,可以使其缺陷抵銷;反之,則可以采用低角度仰攝。在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全身人像時,如果采用低角度拍攝,仍然會產(chǎn)生畸變,但有時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彌補被攝人物本身的某些缺點,如有個別的被攝者的腿較短,上身較長,采用這種角度的拍攝,會使腿在畫面上表現(xiàn)出一種修長的效果,增加其美感。使用廣角鏡頭拍攝,除了會產(chǎn)生透視畸變外,還會產(chǎn)生邊緣畸變。這種畸變主要是由于鏡頭后方到膠片的視場邊緣的斜投射角引起的。在拍攝群像時,容易使畫面邊緣的被攝體變得矮胖2. 廣角鏡頭拍攝畫面特點
1、主體不同,廣角是焦距小于標準鏡頭,長于魚眼鏡頭的攝影鏡頭,超廣角則有寬廣的視野,不容易出現(xiàn)畸變的鏡頭。
2、焦距不同,廣角的焦距是38~24毫米,它的視角是60~84度之間。超廣角它的焦距是20~13毫米,超廣角的視角會寬一些,是在94~118度之間。
3、特點不同,廣角焦距很短,視角較寬,一般廣角比較適合拍攝一些大場景的圖片,比如說一些大的風景畫面或者是比較高大的建筑物等。超廣角可以為畫面增加空間的縱深感,超廣角可以更好的保證拍攝主體前后的不同景物,在畫面上能夠更加清晰完美的呈現(xiàn)出來。
3. 廣角鏡頭的攝影特點
廣角鏡頭是一種焦距比標準鏡頭更短、視角比標準鏡頭更大的攝影鏡頭,其特點就在于擁有了更大的鏡頭視角與更開闊的視野。廣角鏡頭的基本性能有:由于視角較大,廣角鏡頭能夠涵蓋范圍更大的景物,比如廣闊的草地原野、林立的高樓等等,而標準鏡頭可能只能拍攝到景物的一部分。廣角鏡頭的焦距較小,能夠拍攝出場精神的照片,表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
4. 廣角鏡頭拍攝的特點和效果
廣角鏡頭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視角更廣,焦距越短視野里的東西就越多。它的特點是有強烈的空間感,近大遠小,容易發(fā)生四周線條向外凸起的桶行畸變,很適合拍風景、建筑等題材。
而非廣角鏡頭它的焦距越長,視野越短。有點像望遠鏡一樣,視野中的東西很少,可看起來很大。我們經(jīng)??磩游锸澜?,里面的動物都是用非廣角鏡頭拍攝的,焦距至少在200以上。
5. 廣角鏡頭拍照特點
嚴格說,廣角是鏡頭的參數(shù)。顧名思義,就是可視角度大。一般把視角大于人的視角的叫廣角。
舉個例子,比如10個人合影,用廣角較近距離就可以全部照上,非廣角你可能要往后退才能把人照全。
一般把相當于135相機焦距27毫米以下的鏡頭叫廣角鏡頭。
6. 廣角鏡頭的基本特征
許多攝影師會在拍合影的時候立馬換算廣角鏡頭,其實這樣做并不一定正確。廣角鏡頭容易使邊緣的人物變形,拍攝合影的時候,最好用標準鏡頭,實在沒有可以選用中間的焦段以保證人物不變形,或者選擇合適的拍攝距離和拍攝角度。盡量避免變形的現(xiàn)象發(fā)生。
若一定要使用廣角鏡頭,那要注意千萬不要貼近了人物拍攝,除非你是刻意想要表現(xiàn)夸張的效果。
編者認為一張好的合影應該達到以下五點要求:
1)集體群像在畫面布局合理,充實。
2)前后排無遮擋現(xiàn)象。
3)最前一排與最后一排的人都清晰。
4)沒有前排頭大、后排頭小的透視變形。
5)沒有閉眼睛的情況。
當然,要做到以上五點,就必須掌握好以下拍攝要領(lǐng)。
1、應選用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的視角與人眼一致,用廣角鏡頭拍集體照時會出現(xiàn)透視變形現(xiàn)象,前排人物離鏡頭近而頭大,后排人物離鏡頭遠而頭小。因此,拍集體照不能使用廣角鏡頭。如果使用變焦鏡頭拍集體照也應選擇35-50毫米焦距段(全畫幅相機)。
2、光圈和快門速度的選擇 集體合影的特點是:人物是靜止的且縱深大。要獲得較大的景深,一般得使用小光圈和較慢的快門速度。20~30人的合影宜用f/5.6~f/8光圈;在60~70人合影時宜用f/8~f/11光圈,在100人以上合影時宜用f/11~f/16光圈??扉T速度最好不低于1/30秒,這樣可避免個別人在拍攝中突然的晃動。當然,在光線較差的情況下,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景深,只好犧牲快門速度,但一般不能低于1/8秒。
3、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 因為拍攝集體合影需要較大的景深,所以常選用較小的光圈拍攝,這時快門速度較慢,為防止拍攝中出現(xiàn)“手震”,影響畫面清晰度,因此在拍照中必須使用三腳架穩(wěn)定照相機。
4、為避免前后排遮擋,前后排梯度要大 拍大型集體合影時,安排隊列最好用桌椅,能使前后排更緊湊一點,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景深,拍出清晰照片。隊列的安排一般是第一排坐凳子,第二排站地面,第三排站凳子,第四排站桌子,如果人還多,前面可蹲一排。 如果利用大樓前的石階照集體合影,人群站隊排列應注意的是,無論人多人少都必須隔一級站隊(即前后兩排之間應空一級),這樣才能避免前排遮擋了后排。 拍集體合影構(gòu)圖很重要,不能在前排擺上過多的凳子,造成隊形細長,人物頭像很小,構(gòu)圖難看。 一般拍集體合影第一排擺凳子的數(shù)量可用以下公式計算:擺凳子數(shù)量=合影人數(shù)/5。例如:100人合影,擺凳子數(shù)量=100/5= 20即100人的合影,前排領(lǐng)導席擺20個凳子即足。 如果拍攝100人以上的合影,最好將桌椅以照相機為軸心擺成一個弧形,因為鏡頭最清晰的焦點平面是在以鏡頭焦點距離為半徑的圓弧上。因此,采用弧形站隊拍攝,就不會出現(xiàn)集體合影中常見的兩側(cè)人物不十分清晰的情況,從而保證了中間和兩側(cè)的人物都一樣清晰。
5、光線的選擇 拍集體合影以柔和的自然光為好,應盡量避免直射陽光和逆光。時間應選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這個時段,不要在樹蔭下拍照,以防產(chǎn)生花臉。
6、焦點選擇 根據(jù)景深原理,鏡頭應聚焦在整個隊列縱深的前1/3處。例如:若共五排人,應將焦點對在第二排的中間人物上,這樣可更有效地利用前景深和后景深,拍出前后均清晰的集體合影。
7、構(gòu)圖方法 集體合影的構(gòu)圖布局要求上寬下窄留出天地,左右略留有余地而盡量充滿畫面。
8、拍照時注意力應集中 拍攝前先看看隊列中有無前排遮擋后排的情況,如有則應調(diào)整一下位置。在按動快門前舉手示意,提醒大家注意力集中,以免出現(xiàn)閉眼或晃動。此外,初拍集體照要避免緊張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在準確曝光,精確聚焦以及構(gòu)圖上,否則,任何小小的差錯和失誤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為大多數(shù)集體合影是無法補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