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鏡頭防抖與不防抖
不是所有的鏡頭都是防抖鏡頭,鏡頭不支持防抖表示該鏡頭沒有防抖功能。防抖鏡頭的工作原理是在鏡頭內(nèi)有一個浮動鏡頭元件,它由微型計算機電子控制,并在相機震動的相反方向上移動,有助于穩(wěn)定圖像。
如果相機標注不支持鏡頭防抖,表示相機沒有針對鏡頭進行防抖電路設(shè)計,通俗地說就是防抖鏡頭用在該相機上也不會有防抖功能。
2. 單反鏡頭防抖重要嗎
拍照時防抖功能一直要開啟。正確應(yīng)用方法是:手握相機拍照時,防抖功能最好開啟,用三腳架拍攝時,防抖功能就要關(guān)閉,否則拍出來的影像可能會不清晰。因為鏡頭里面有判斷抖動方向的陀螺儀和做相反補償運動的浮動鏡片,它只針對低頻抖動做補償,如果遇到由反光板和三腳架引起的高頻共振,浮動鏡片的動作根本來不及補償而亂動,相機會誤給出“過量補償”,從而造成畫質(zhì)下降。
現(xiàn)在最先進的是索尼的“五軸防抖”功能,相機的5軸防抖是指水平、垂直、旋轉(zhuǎn)、水平偏轉(zhuǎn)、垂直偏轉(zhuǎn)防抖。不過5軸防抖機制僅針對無OSS光學(xué)防抖系統(tǒng)的索尼E卡口鏡頭和A卡口鏡頭,當使用有OSS防抖的鏡頭時,機身會進行檢測,然后由鏡頭提供其中兩軸的防抖,另外3軸再由機身提供。因此對于有OSS防抖的鏡頭而言,機身實際上只提供了3軸防抖。
3. 單反相機鏡頭防抖與不防抖的差別
照相機防抖與不防抖的區(qū)別主要在于拍攝環(huán)境光線不足,而且手持相機不穩(wěn)的情況下,拍照的影像清晰度會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如果拍攝環(huán)境光線不好,一般都會增大光圈,用較慢快門速度以彌補曝光量,如果相機不防抖這樣手持相機不穩(wěn)就會造成影像發(fā)虛。如果相機有防抖功能,就可以提高快門速度,避免發(fā)虛現(xiàn)象。
4. 單反鏡頭防抖不防抖的區(qū)別
一般情況在鏡頭是主要看鏡頭鏡身部位的型號標志,如佳能16-35mmIS,其中的“IS”就是佳能防抖技術(shù)的英文縮寫。尼康的型號中標有“VR”,適馬的型號中標有“OS”,騰龍的型號中標有“VC”的都是防抖鏡頭。這種技術(shù)本來只有在其高端單反鏡頭上經(jīng)常采用。
5. 單反鏡頭防抖與不防抖區(qū)別
單反鏡頭三種防抖模式
1.
撥到1位置,一級防抖,例如拍攝時的快門速度是1/125,那么拍攝到的主體清晰度,就相當于同焦距無防抖功能鏡頭用1/250(比1/125快了一級)拍到的效果。
2.
撥到2位置,二級防抖,例如拍攝時的快門速度是1/125,那么拍攝到的主體清晰度,就相當于同焦距無防抖功能鏡頭用1/500(比1/125快了二級)拍到的效果。
3.
撥到3位置,三級防抖,例如拍攝時的快門速度是1/125,那么拍攝到的主體清晰度,就相當于同焦距無防抖功能鏡頭用1/000(比1/125快了三級)拍到的效果。
6. 單反鏡頭防抖和機身防抖
兩種可以同時用,但最好不要用!索尼和賓得是這類的典型。
如果是配適馬的鏡頭,開其中一種就好,兩種同時開的話只能說患了帕金遜,比沒開還要差很多,基本都是糊的。兩種而言,鏡頭防抖比機身防抖的效果要好很多,因為機身防抖有一個延遲。我用賓得K5和尼康d700,兩種曾對比過。
7. 單反鏡頭防抖和不防抖的區(qū)別
哈哈,IS是內(nèi)對焦,是鏡頭指標不是機身指標,這倆公司產(chǎn)的鏡頭都是鏡頭防抖,在佳能機身上當然防抖。至于鏡頭防抖不防抖,看你拍啥主題用啥鏡頭,拍新聞,體育等及時性的東西有防抖當然好,大炮有防抖也便于手持,小鏡頭防抖有無無所謂,拍人文風(fēng)景這些可以慢慢創(chuàng)作的也無所謂,只要你手穩(wěn)…
8. 單反鏡頭的防抖符號
是防抖開啟的意思
一直有個小手掌加on是說明目前快門速度小于安全快門速度,防抖開啟的標志,如需消除需要關(guān)閉相機的防抖功能,不推薦關(guān)閉
9. 單反鏡頭防抖與不防抖有區(qū)別嗎
防抖的就是加入了防抖技術(shù)使初學(xué)者在按快門的時候不會因為抖動而造成照片模糊。 擁有光學(xué)防抖的相機一般較貴
而電子防抖的是擺設(shè),沒用的。
不防抖的自己照的時候就小心點,影響也不大的,如果不用作專業(yè)用途的話。
減震就是減少震動對照相效果的影響,就是防抖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