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敦煌題材藝術作品
敦煌壁畫特指中國敦煌石窟內壁的繪畫藝術作品,屬于世界文化遺產。
敦煌壁畫總面積5萬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個石窟歷代壁畫,規(guī)模巨大,技藝精湛,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敦煌壁畫描繪了神的形象、神的活動、神與神的關系、神與人的關系,寄托良愿,安撫心靈。
敦煌壁畫具有與世俗繪畫不同的審美特征和藝術風格,源于生活,美賞生活;源于藝術,集成藝術;源于世界,分享世界
2. 敦煌題材藝術作品故事
在北魏晚期的洞窟里,出現(xiàn)了具有道家思想的神話題材。西魏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面傻子王八王八節(jié)揚幡的方士開路,后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
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鉆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
3. 敦煌的藝術
莫高窟真的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它是一顆璀璨的藝術明珠。
我是班級藝術考察跟著團去的,門票什么都不用操心。但莫高窟接待人數(shù)是有限的,自己去需要提前安排。首先,進去數(shù)字中心看兩場電影,對于莫高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第一場巨幕,大概講述一個它的歷史。第二場是球形影院,太震撼了,美輪美奐,不過跟親眼看到莫高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覺。我當時因為缺覺很困,但還是睜大眼睛感嘆,千萬不能睡覺,不要錯過!然后出來坐大巴車,好像差不多十分鐘就到了窟區(qū)。這是排隊的時候匆忙拍的,人真的很多。
講解員會給你發(fā)一個耳機,保持聯(lián)系,因為有很多批游客,可能擔心走散。而且一批人蠻多的,否則講解也聽不清。洞窟開放的只有特定的幾個,平時是鎖著的,根據(jù)你買的票決定看幾個。
進了洞窟,是沒有照明的,小心腳下。而且為了保護洞窟,堅決不允許拍照。講解員會拿一個手電筒,照到哪里就看哪里,同時他會給你講解。一般都是泥塑,里面是木頭框架。保持原貌的雕塑不多了,有的經過后朝精修,呆拙,失了本來的靈氣。最讓人贊嘆的的是敦煌壁畫,這些壁畫繪制太美了!而且都講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比較著名的有九色鹿的故事,五百強盜成佛等等。你自己也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到時候看著墻上的壁畫,非常清楚。我記憶比較深刻的有幾點。一個是導游講到藏經洞,只可惜其中很多文物被盜竊,流落世界。另一個是大佛殿,九層樓。還有的壁畫鍍了金箔,非常立體,但被后人摳走過,太可惜了!另外一個是從洞窟出土的唐代放妻協(xié)議,最后一句話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句話太美了,而且在封建朝代,這樣的觀念太令人感慨。
最后,希望你不會錯過莫高窟的魅力。
4. 敦煌題材藝術作品素描
董希文。
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委托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完成一批表現(xiàn)新中國的油畫,其中有巨幅油畫《開國大典》。
中央美院把任務交給了37歲的青年畫家、知名教授董希文。董希文,男,1914年生,浙江省紹興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32年考入杭州浙江大學土木系,次年考入蘇州美術??茖W校。1934年入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39年到越南,同年回國。1942年赴重慶,次年去敦煌藝術研究所臨摹壁畫。1946年在蘭州舉辦“董希文敦煌壁畫臨摹創(chuàng)作展覽”,同年到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后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1952-53年任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起稿組組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第2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逝后在中國美術館及拉薩舉辦遺作展。出版有《長征路線寫生集》、《董希文畫輯》、《董希文畫集》等。發(fā)表論文《從中國繪畫的表現(xiàn)方法談到油畫中國風》、《素描基本練習對于彩墨畫教學的關系》等。
5. 關于敦煌的作品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
隋代百窟塔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xiàn)一佛、 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 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