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發(fā)明時間
再來為大家介紹一下佳能eos的機型及參數吧。
佳能EOS-1D X:報價:30000元人民幣。 傳感器 :全畫幅(36*24mm)。有效像素:1810萬。顯示屏尺寸:3.2英寸。顯示屏像素:104萬像素液晶屏。快 門 速度:30-1/8000秒,B門。電池類型: 鋰電池 (LP-E4N,2450mAh)。操作方式:全手動操作。最高分辨率:5184×3456。
佳能EOS M3:報價:3500元人民幣。傳感器:APS畫幅(22.3*14.9mm)。有效像素:2420萬。顯示屏尺寸:3英寸。顯示屏像素:104萬像素液晶屏。快門速度:30-1/4000秒,B門。電池類型:鋰電池(LP-E17)。最高分辨率:6000×4000。
2. 相機的發(fā)明時間
1839年,法國畫家達蓋爾(Daguerre)以自己發(fā)明的底片和顯影技術(銀版攝影法),結合哈謝爾夫發(fā)明的定影技術和維丘德發(fā)明的印相紙,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
拓展資料:第一臺照相機的由來
從1829年開始起,達蓋爾和尼埃普斯進行合作,共同發(fā)展和完善尼埃普斯發(fā)明的陽光照相法。他們兩個人志趣相投,情同手足,開始了長達4年的合作。在合作時,他們互相激勵,互相啟發(fā),新的照相法在一天天地成熟起來。
1837年達蓋爾成功地發(fā)明了一種實用的攝影術,叫做達蓋爾攝影術(銀版攝影術)。
達蓋爾照相法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的攝影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讓一塊表面上有碘化銀的銅板曝光,然后蒸以水銀蒸氣,并用普通食鹽溶液定影,就能形成永久性影像。后來,達蓋爾根據此方法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照相機。
他的照相機與今天我們使用的照相機基本類似,由鏡頭、光圈、快門、取景器和暗箱等部分組成。鏡頭是照相機的重要部分,景物就是通過它來結成影像。它由不同性質不同形狀的透鏡組成,達蓋爾照相機只有一種焦距即f=75mm。
光圈是裝在照相機鏡頭里用來調節(jié)通光量強弱的一種設備,當時的照相機設有4、11、16三種光圈;快門是用來調節(jié)光線進入鏡頭多少的裝置;取景器決定所攝照片的范圍;暗箱是一個不透光的匣子,用來放置膠片。達蓋爾巧奪天工的設計一直沿用到今天。
3. 單反相機發(fā)明時間
是1975年發(fā)明的。
賽尚(Steven Sasson)1973年碩士畢業(yè)后即加入柯達,成為一名應用電子研究中心的工程師。1974 年,他擔負起發(fā)明“手持電子照相機”的重任。次年,第一臺原型機在實驗室中誕生,他也成為“數碼相機之父”。
“當原型機第一次展示給投資者時,他們詢問這種產品何時可以成為消費者品,我回答,大概是15~20年這種產品才會走進普通消費者家庭?!?/p>
賽尚的判斷相當準確,數碼相機的發(fā)展是一條漫長的道路,在1970末到80年代初,柯達實驗室產生了1千多項與數碼相機有關的專利。
奠定了數碼相機的架構和發(fā)展基礎,讓數碼相機一步步走向現實。1989年,柯達終于推出了第一臺商品化的數碼相機。
擴展資料:
發(fā)展簡史
數碼相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1951年賓·克羅司比實驗室發(fā)明了錄像機(VTR),這種新機器可以將電視轉播中的電流脈沖記錄到磁帶上。到了1956年,錄像機開始大量生產。它被視為電子成像技術產生。
4. 單反是什么時候發(fā)明的
佳能是日本國的牌子
佳能(Canon ),是日本的一家全球領先的生產影像與信息產品的綜合集團,從1937年成立以來,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佳能已將自己的業(yè)務全球化并擴展到各個領域。
佳能的產品系列共分布于三大領域:個人產品、辦公設備和工業(yè)設備,主要產品包括照相機及鏡頭、數碼相機、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掃描儀、廣播設備、醫(yī)療器材及半導體生產設備等。佳能總部位于日本東京,并在美洲、歐洲、亞洲及日本設有4大區(qū)域性銷售總部,在世界各地擁有子公司200家,雇員超過10萬人。2016年3月9日,日本東芝公司于召開董事會并最終決定將旗下東芝醫(yī)療系統(tǒng)公司出售給佳能公司,佳能公司提出的收購報價為7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
2018年9月5日,佳能正式發(fā)布EOS R系統(tǒng)、EOS R全畫幅專微和RF鏡頭[2]。
5. 單反相機誕生什么時候
“海鷗”是中國最著名的照相機品牌,創(chuàng)立之初名為“上?!迸?,是以城市命名。
1.東方牌照相機?天津照相機廠是我國著名的照相機生產廠家之一
2.華夏牌照相機“華夏”牌上海鐘表工業(yè)公司照相機試制小組和多個文具、電鍍等廠家聯(lián)合組建的上海照相機廠成立。
3.上海牌照相機,由上海鐘表工業(yè)公司照相機試制小組和多個文具、電鍍等廠家聯(lián)合組建的上海照相機廠成立。
4.青島牌照相機
6. 單反相機發(fā)明人
請記住:托馬斯諾爾和他的兄弟托馬斯約翰
在平面設計經典軟件Photoshop誕生25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來聽聽Photoshop聯(lián)合開發(fā)人Thomas Knoll的訪談,Thomas在訪談中向人們分享了他們開發(fā)這款幾乎改變設計師工作的神器之始末,并向我們介紹了未來Photoshop的發(fā)展規(guī)劃。一起走進Thomas寶貴的記憶,展望設計工具的未來。
1990年2月19日,一款不為世人所知的名為“Photoshop”的軟件悄然上市,在今后的二十多年里為專業(yè)攝影師和設計師們提供了全然不同的修圖、作圖方式。這款軟件是由Thomas和自己的兄弟John Knoll共同開發(fā)的,他倆做夢都沒有想到他們的杰作將發(fā)揮這樣巨大的影響力,25年后的今天,俗稱“PS”的這款軟件已被各行各業(yè)的人們廣泛應用,在出版、廣告、藝術、網頁設計、電影、醫(yī)療、執(zhí)法、時尚、政府、視頻游戲等等環(huán)境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Photoshop聯(lián)合開發(fā)人Thomas Knoll
問:你對攝影的興趣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Thomas(以下簡稱“T”):我11歲生日時收到了老爸給我的生日禮物,是一臺Argus Rangefinder照相機,應該是在1971年。當時我們家地下室里有一間暗房,老爸就在那間暗房里教我做電影。這樣說來,我是從那時起成長為一個攝影師愛好者的。
問:那您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對計算機編程產生興趣的呢?是與攝影這個愛好同時發(fā)生的嗎?
T:我愛上計算機編程大概是在1975年,那時我15歲。當時我所在的高中有幾臺電傳打字機,與一臺運行BASIC語言的分時計算機關聯(lián),我和其他幾個同學研究如何使用那些電傳打字機。到我11年級時,我在為數控機床制作軟件的MDSI公司找了份工作,做得還不錯。高中畢業(yè)一直到讀大學期間,我都會在上學期間耗費一半的時間做計算機程序員,假期則做全職。開始我都是自學的,沒有接受任何計算機編程教育,直到上研究生才進行了系統(tǒng)學習。
問:那么攝影和計算機編程這兩個愛好是如何結合碰撞并促進你發(fā)明Photoshop的呢?
T:我讀研究生時專注于電腦視覺,是一種教計算機理解圖像的過程。我們可以對計算機進行編程,讓它看到圖像并得出正確結論。許多電腦視覺算法的第一步都是通過圖像處理追蹤邊緣。后來在進行博士學位研究時,我發(fā)現我當時使用的Macintosh蘋果電腦無法顯示帶灰度的黑白圖像,而我正好有大把時間在我的Macintosh電腦上編寫了一系列可以進行圖像處理的實用程序。
那時,我的兄弟John在工業(yè)光魔公司(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工作,工作內容是模擬圖像生成。當時工業(yè)光魔也開設做一些初級的數字處理實驗。工業(yè)光魔公司有一臺掃描儀,能夠從某個電影中按幀掃描,并對幀畫面進行數字化處理,最終將這些圖像重寫成電影。
John在看到上述過程后受到啟發(fā)。他說:“如果咱們能將電影畫面編程數字,就能將數字再變回電影的畫面。一旦電影畫面變成數字形式,我們就能對它們進行任何操作。我們就會擁有主宰權。”在數字世界里,人們可以將每一個像素變?yōu)槿魏蜗胍臇|西,也就能在電影畫面中實現人們的任何奇思妙想。當時John就說:“這就是電影特效的未來?!敝驤ohn就在業(yè)余時間里自學計算機繪圖。
問:也就是說在開發(fā)Photoshop原型的初級階段,John的角色也是程序員?
T:他那時候編寫過一些基本的渲染程序——之后開發(fā)了Photoshop的插件——但是我倆的區(qū)別在于:他更偏向于一個藝術家,而我則是一個技術控,所以我倆商定直接用我已經寫好的圖像處理程序,他就可以專注于開發(fā)核心渲染程序,不用操心圖像顯示或操作格式等問題。
后來我把我之前寫的圖像處理程序全部給了John,John建議如果把這些程序全部融合形成一個應用效果會更好,使用也能更加方便。之后在組合程序的過程中,John又指出,不同的計算機在顯像時gamma值不同,我們的應用程序必須能夠適應任何圖片的gamma值,這句話喚起了我曾經在暗房里學習攝影的記憶,我曾在暗房里通過化學劑,不同紙張和一些列調節(jié)鈕改變圖像亮度、對比度等等。然后我就發(fā)明了“色階”語言,并將其研發(fā)為我們全新軟件中的第一個主要調整功能。
問:那我們能不能說Photoshop的開發(fā)靈感來自電影特效和攝影?
T: 對。Photoshop 1.0包括最初的幾個版本并不是專門的攝影工具,不僅是因為當時的數碼相機沒有合適的硬件,更重要的是因為沒有數字打印機。當時,想要從Photoshop后臺得到照片質量輸出的真正方式只有先在膠卷上創(chuàng)建四色分色,再拿這些膠卷去打印,這樣下來,照片的首份復印版將耗資兩千美元!不僅如此,第二份復印版也將耗費同樣的資金,如果想要印長度很長的電影……后果可以想象。
所以,第一版本的Photoshop起初只是針對出版市場和平面設計市場的。之后,噴墨打印機的出現促成了真正的攝影工作流程出現,攝影師們開始用Photoshop掃描并修改膠片,修改完成后再用噴墨打印機將圖片打印出來。這一工作流程在數碼相機問世后得到弘揚,Photoshop也就開始大顯神通。
問:上世紀80年代,在你們開發(fā)了Photoshop1.0并將它介紹給各個公司,卻遭到一些公司的拒絕,您認為當時為什么這些公司看不到這款軟件的潛力?
T:當時一少部分公司說他們正在研發(fā)類似的項目,出于競爭因素拒絕。還有一些公司則表示,這款軟件不符合他們的企業(yè)規(guī)劃和工作內容。然后,我們到Adobe公司演示了Photoshop的小樣,與Adobe公司的想法不謀而合,他們看到這款軟件的潛力,當時的Photoshop又十分符合Adobe當時的產品線。
問:您認為在過去25年里,Photoshop對數碼攝影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T:Photoshop屬于先于它的時代出現的產物,導致它當時沒有將圖像處理功能發(fā)揮到極致,如今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隨著網絡普及和噴墨打印機、數碼相機等等的出現,Photoshop的功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我認為,如果沒有Photoshop,數碼攝影不會如今天這樣流行。
問:您能否從業(yè)余攝影愛好者的角度評價一下,無論使用者技術和天賦如何,Photoshop的存在是否都能讓任何人都能夠生產美麗的圖片?
T: 攝影師分許多種,一些攝影師會修圖,還有一些攝影師只用原片。對于后者來說,對照片的修改是一種欺騙行為。我曾經是一個思想傳統(tǒng)的業(yè)余攝影師,而且非常擅長使用暗房。但數碼相機發(fā)明出來后,我買了一架功能很好的,從此我的攝影方式和思維完全不同了。對于攝影,我有自己的規(guī)矩,會根據這些規(guī)矩判斷哪些操作是合理的哪些不是。而且現在我算是處于攝影純粹主義的階段之中,我經常會將照片中不合時宜的東西去掉。
但在數碼攝影領域之外,看到人們使用Photoshop修圖或進行前所未見的藝術創(chuàng)作,絕對是一件十分令人欣喜的經歷。Photoshop功能多多,讓這款應用幾乎是萬能的,世界上也有許多藝術家使用Photoshop進行不可思議的藝術創(chuàng)作。我認為,利用低端功能開發(fā)萬能的工具,讓這種工具可以適配任何事物,這是一種十分自然的過程,也是Photoshop的美好所在。
問:Photoshop的未來是怎樣的?
T: 計算機硬件會不斷革新,其革新速率是驚人的。對于很多Photoshop使用者來說,手機功能就足夠了,某種時候可以取代計算機。人們會漸漸從計算機轉移至移動設備,這就意味著,Photoshop需要保持蛻變和發(fā)展,這也是我們目前最重要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