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風(fēng)光攝影對焦點
根據(jù)構(gòu)圖的不同,對焦點也不同。 風(fēng)光攝影一般都是大場景。要求很高的清晰度。所以可以選擇較小光圈,用廣角拍攝較大的場景,或用標準鏡頭也可以。用長焦的話會犧牲景深,影響照片清晰度,但如果是高像素的話,如果滿足要求也可以用長焦。 如果有前景,對焦點要在前景上,才能保證照片整體清晰。如果沒有前景,直接對角在無窮遠上也可以,沒有問題。
2. 拍電影如何跟焦點
焦點包圍的拍攝技巧
選擇[
: 對焦包圍拍攝]。
設(shè)定[對焦包圍拍攝]。
選擇[啟用]。
設(shè)定[拍攝張數(shù)]。
指定一次拍攝捕捉的圖像數(shù)量。
可在[2]-[999]范圍內(nèi)設(shè)定。
設(shè)定[對焦增量]。
指定偏移對焦的程度。此調(diào)整量會自動調(diào)節(jié)以適合拍攝時的光圈值。
較大的光圈值會增加對焦偏移,并使對焦包圍拍攝在相同的對焦增量和拍攝張數(shù)下覆蓋更廣的范圍。
完成設(shè)置后,按設(shè)定[曝光平滑化]。
通過將[曝光平滑化]設(shè)為[啟用]以補償顯示的光圈值與實際光圈值(有效f/值,因?qū)刮恢枚?之間的差異,可抑制對焦包圍拍攝期間圖像亮度的變化。
3. 拍風(fēng)光片用什么對焦模式
人像攝影一般采用點測光,而測光點通常選在臉部皮膚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皮膚曝光準確。
人像攝影選擇眼睛作為對焦點是基本原則(特殊拍攝意圖除外),即針對眼部合焦。如果眼部沒有合焦(跑焦或失焦),那么整張照片就會顯得軟綿綿的,缺少關(guān)鍵點。
其他注意
當然,測光點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攝影者的構(gòu)圖只是表現(xiàn)腳或胸部,那當然就把測光點對在這些地方的皮膚上,一句話,就是攝影者想拍什么,想讓哪部分曝光最正確,就把測光點對在哪部分上。
有些題材適合深而濃的色彩,比如要表現(xiàn)一種老年人滄桑的感覺或者周圍壓抑的氣氛時,曝光就適當欠一些。而有些題材則適合色彩淡一些,就好像拍少女的時候,用光線沖淡一些缺陷,讓皮膚更白晰可人,曝光就適當過一些。
所以欠曝和過曝也都有其特殊的應(yīng)用場景,具體欠過多少取決于對效果的要求。實際經(jīng)驗是,拍攝時最好先欠1/3EV,后期再調(diào)整自己喜歡的效果,欠曝比過曝好,過了就調(diào)整不回來了。
理論上,無論被拍攝者擺出什么造型,從什么角度拍攝,都必須針對眼部精確對焦。
但是在實際中對于焦點的選擇要分情況,近距離拍攝時通常選擇模特離自己最近的一只眼睛作為對焦點,即所謂畫龍點睛,這樣能令人物眼睛最清晰明亮;遠距離拍攝時對臉部(或頭部)對焦就可以了(眼睛太小看不清)。
擴展資料
人像攝影注意事項
1、位置
選擇拍攝人像的位置時,請確保模特兒的位置不在陽光直射底下,最好選擇在陰涼或陰暗的環(huán)境當中。此外,當拍攝時亦應(yīng)避免拍攝到復(fù)雜的背景,而應(yīng)選擇一個簡約而不會令觀眾分心的背景。
別選擇過于猛烈的陽光底下拍攝,建議尋找陰涼或陰暗的環(huán)境。
2、光線
留意光線質(zhì)量,例如在中午強光下拍攝是否是理想的光線?相反,試試利用靠近門或窗戶的地方,捕捉輕輕地進入房間的光,均勻又有較少的陰影。當然,多善用反光板填充有陰影出現(xiàn)的地方。
3、角度
對于拍攝一般的人像,攝影師建議嘗試幾鏡頭與主題角度相同,例如從較高的角度拍攝會傳達一種「無辜」的感覺,而較低的角度會令人感覺「威武」(像超級英雄電影海報般效果)。如果拍攝的方法是比較商業(yè)化,這些效果其實可取的,否則應(yīng)適當?shù)剡x擇角度。
4、相機設(shè)置
當使用大光圈拍攝時,建議避免使用比f / 2.8更大的光圈,特別是當拍攝「大頭像」。原來他的目的是以確保主體眼睛保持銳利,避免太大光圈產(chǎn)生失焦錯誤,因為眼睛永遠是觀眾的第一眼看到的焦點。
5、裁圖
這一點可能跟一些攝影師的人像拍攝要求不相同,但其實適當裁剪可以為你節(jié)省很多麻煩,無需避免拍攝環(huán)境周圍刻意去「避重就輕」,實際上,攝影師可于拍攝時預(yù)留些微空間以供后期裁剪之用。
6、做足準備再拍攝
拍攝者于拍攝前確保準備好所需的器材,計劃一個鏡頭清單,甚至預(yù)先到拍攝地點,進行偵察,熟悉地形;
在前一天仔細檢查裝備并及早到達。這些不單是作為拍攝者的基本要求,更是負責(zé)任的表現(xiàn),準備是重要的,不僅會讓你和你的模特兒放心,而且對于你拍攝出來的成果,也是能夠看得出你當中的準備功夫是否足夠的。
4. 風(fēng)光攝影 對焦
全景拍攝中常見的對焦方式
一、手動對焦
盡管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都具備自動對焦功能,但依然可以使用手動對焦。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誤解,認為自動對焦要比手動對焦更準,其實并不是這樣,自動對焦的優(yōu)點在于迅速快捷,更加準確的反而是手動對焦。
二、單次自動對焦
相機的單次自動對焦是指在半按快門時,相機開始對焦工作,一旦相機的處理器確認焦點已經(jīng)對準,發(fā)出合焦提示,再完全按下快門就可以完成拍攝,對焦過程也就結(jié)束。如果想要改變焦點,那就要先松開快門按鈕,然后再次半按快門重新開始對焦。這種對焦方式只適用于拍攝相對靜止的物體。
三、連續(xù)自動對焦
自動對焦主要分為兩種情況,除了單次自動對焦外,另一種就是連續(xù)自動對焦。連續(xù)自動對焦也稱為伺服對焦,就是半按快門對焦之后,相機會鎖定目標物或鎖定對焦區(qū)域,一旦目標與相機之間的對焦距離改變了,相機會自動跟焦。
四、完全自動對焦
如果你選擇的是自動對焦而不作任何調(diào)整,當你的手指半按快門時,相機就開始自動幫你選取對焦點了。這是最簡單、最省事的辦法,尤其是當你需要抓拍,或是沒有時間主動選取對焦點時。
但是相機自動選取焦點也有弊端,比如說你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焦點,相機自動選取的焦點往往是靠近畫面中心的物體,但有很多時候我們選取的焦點在畫面中的其它的位置(例如黃金比例點),這個時候你就需要手動選取對焦點了。
五、手動選取對焦點
手動選擇合適的對焦點,綜合了自動對焦以及手動對焦的優(yōu)點,能夠幫助你最大限度的掌控畫面,尤其是拍攝風(fēng)光、靜物和肖像攝影這種有充分時間準備的題材。
六、人臉識別
目前最新的相機基本上都配備了這樣的技術(shù)(需要開啟實時取景),它通過軟件算法識別畫面中的人臉部分,然后把它當做對焦點進行跟蹤和檢測。
七、先對焦,后構(gòu)圖
這個方法非常方便,雖然有時為了重構(gòu)圖的需要,你的相機位置會產(chǎn)生輕微的偏移,但這種程度上的偏移并不會使焦平面發(fā)生變化而產(chǎn)生脫焦的問題。
這種方法非常適用于弱光環(huán)境的拍攝,即在目標處使用中心點對焦(通常來說,中心點對焦效果最好),然后移動相機重新構(gòu)圖。
八、后鍵對焦
平時我們半按快門,相機就會自動對焦,全按的話就會拍照。其實我們也可以通過設(shè)定,將這對焦和拍照兩個功能分開,讓快門只保留拍攝功能,將自動對焦功能放在機背的AF-ON這個按鍵上面,即在半按快門的時候不會對焦。
九、超焦距對焦
超焦距的概念聽起來很復(fù)雜,其實很簡單,它是指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景深前界(離鏡頭最近清晰點)到鏡頭的距離,換句話說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從超焦距點到無窮遠的畫面全部都清晰。
十、景深合成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拍攝靜物,一定要嚴格保持相機的參數(shù)和被攝者的距離,最好是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使用同一個焦段,然后改變不同的焦平面多拍幾張,最后合成,從而得到一張前后完全清晰銳利的照片
5. 風(fēng)光攝影對焦點和測光
對焦測光有三種技巧:
1、主體測光、對焦法。采用的是點測光+單點對焦組合,在光圈優(yōu)先模式下采用這種組合,只需半按快門對焦后按下快門拍攝就好,非常便捷。
2、全局測光、對焦法。平均測光+區(qū)域?qū)梗ㄈ?1點對焦體系中的d21)。在拍攝風(fēng)景照和集體照時一定要保證較大的景深,所以光圈最好設(shè)置為f8-11,所以仍可以在光圈優(yōu)先模式采用這種組合。
3、大光比風(fēng)景照拍攝法。一是對中等亮度的部分測光進行曝光,存儲為RAW文件,然后后降低高光和提升陰影,讓亮部和暗部的細節(jié)都基本恢復(fù)。二是利用相機的HDR模式拍攝。但要注意的是,HDR模式是分別以亮部和暗部為準拍攝兩種照片予以合成。
6. 攝影中的焦點
焦點員也叫做第一攝影助理,是攝影組的一員。他的工作包括:
1、保證攝影機正常工作。
2、 根據(jù)攝影師要求設(shè)置攝影機參數(shù),如幀率、分辨率和快門角度等。
3、測量焦距。
4、控制焦點,保證能夠清晰地拍出導(dǎo)演想要的部分。
5、某些情況下,控制攝影機縮放。
6、在其他攝影助理的幫助下,將攝影機搬到機位上。
7、防止攝影機受損或故障。
7. 拍風(fēng)光對焦點的選擇
1、將相機拍攝模式調(diào)整為速度優(yōu)先,即TV檔或S檔;
2、并根據(jù)現(xiàn)場的光源情況確定快門值,一般需要在1/800至1/1000秒以上;
3、用盡量低的感光度,ISO800以內(nèi);
4、測光模式調(diào)整為點測光或中央重點測光;
5、對焦模式設(shè)定為自動追焦模式AF-C,單點對焦;
6、建議設(shè)定連拍。單張也可以,連拍更好。
8. 風(fēng)光片有對焦點嗎圖片
1:三角架極其重要。照相機的架子本身不是為移動拍攝的,所以最好找攝像機腳架,這樣才可以平穩(wěn)拍攝搖畫面,也才能保證長焦拍攝的畫面穩(wěn)定。 我用的是利拍(Libec) 的攝像機專業(yè)架。唯一小問題是攝像機托板裝在照相機上,使用時間長后照相機下面會有難看的擠壓痕跡。畢竟不是承受視頻拍攝這種大工作量的機器啊。。。。
2:鏡頭選擇。拍專題廣告很多年了,一般來說,最常用的是超廣角和長焦,中焦段一定要大光圈定焦。因為5D2是全副,所以可以按照電影頭來選擇。 建議配置如下: 10mm(或12mm)--24mm 超廣角 24--105mm 光圈大一點好,比如2.8 24-70的佳能紅圈 120-500(600)mm 炮筒 50mm F 1.2 這個強烈推薦,人像專用。 我用的超廣角和長焦都是 適馬的副廠頭,實際拍攝證明,拍視頻完全可以,但是價格便宜很多,如果不想在鏡頭上花錢,買這個就夠了。 12-24 和150-600的頭都是5000左右一個,價廉物美。
3:聚焦問題。 目前來說,如果沒有合適的跟焦器配套,用5D2來拍攝動態(tài)需要跟焦的畫面是相當麻煩。照相機鏡頭的對焦阻尼是很澀的,手感不好。當然了,偶爾用用問題不大。 但是那個小液晶屏幕,看對焦只能看個意思。5D2有HDMI 接口,如過條件夠好,可以考慮帶一個720P的帶HDMI的監(jiān)視器去,這樣現(xiàn)場顯示就會比較靠譜。 當然如果是專業(yè)跟焦員,他看刻度的那種,也行。。。。不過。。。佳能鏡頭的刻度都在鏡頭的。上面非常的不方便。 4:電池問題. 5D2的原裝電池一般可以斷續(xù)拍攝2快4G卡,大概12分鐘。不要相信廣告上說的可以連續(xù)拍攝2小時, 那是直接打開機器拍的理論最大值,大部分時間你還需要取景、找焦點、找畫面感覺,所以不可能用到這么長時間。 所以電池極其重要,至少要準備3快電池才能保證不會出問題。 電池可以選副廠電池,便宜,容量少一點,比原裝少拍個1/4左右時間,但是應(yīng)該足夠了。 品勝的5D2電池一塊帶充電器不到100,相當劃算。 5:如果經(jīng)常拍攝城市宣傳片或者風(fēng)光片的朋友,肯定會常用到定格拍攝,比如日出 日落 夜景。這些鏡頭用5D2拍簡直爽到極點了。 一來分辨率超爽,后期可以調(diào)整的空間巨大,另一點,快門時間可以放的很慢,夜景尤其是車流的效果非常出色。慢門能大幅度降低畫面躁點,畫面顯得特別的干凈漂亮。 這里特別要推薦買一個定時快門手柄,可以設(shè)置間隔時間自動拍攝。(我這次沒有用,只好手工打拍子間隔拍攝,后期還要做穩(wěn)定,那個累啊) 6:攜帶的問題 拿5D2拍視頻,因為經(jīng)常要換鏡頭,所以最好攜帶一個大包,能夠裝下所有鏡頭和照相機,否則脖子上掛一堆鏡頭會很麻煩。 人手也要夠,最少需要2人,一個人拿三角架和鏡頭,另一個人拿機器。一個人有點太累了,畢竟那個大專業(yè)腳架重量可不是鬧著玩的。 7:準備足夠的濾色片。(ND) UV必不可少,保護鏡頭必須,灰片也要帶足,因為正午陽光下,ISO100光圈要收到8-11,而視頻又不能過多加快快門速度(會造成缺少運動模糊,導(dǎo)致播放有抖動感)你想要得淺景深效果就沒了。ND0.3 0.6 0.9 1.2最好都備上。常用的可能就是0.6 和0.9. B:拍攝上的注意事項 1:5D2的液晶顯示器有點偏亮,因為不要被畫面看起來很爆欺騙,到了后期一看,一點都沒有曝光過渡。 當你吃不準的時候,拍一張照片,按照照片的曝光來,不會錯。 我就因為怕曝光過渡,結(jié)果收光圈過了,導(dǎo)致有些畫面很灰很暗。 后期校正的話,5D2 的mov畢竟不是red one的RAW,余地比較小.所以大家盡量前期拍的準一些。 2,5D2不太適合拍大幅度運動的畫面。 果凍效應(yīng)的存在,讓5D2能拍攝的片子類型有點局限,最合適的就是固定和緩慢運動場景,如果需要大量跟拍,快速移動,會造成畫面直線物體傾斜變形。 當然了,真要是拍出來,如果習(xí)慣也還好。 3:因為對摩爾紋的電路處理不佳,避免拍攝大量橫條紋的畫面。 黑白交界處會出現(xiàn)彩色的干涉,相當影響畫面質(zhì)量,這個是廣角情況下的常見問題。長焦不太會有,因為背景都虛的比較厲害。 4:如果有大量對白的故事情節(jié),并且需要上電視播出,要謹慎使用5D2!!!!!!! 5D2是30FPS的速率,如果你要制作上國內(nèi)電視播出的片子(25PS),那么必然會遇到各式轉(zhuǎn)換的問題。 有兩種方法,一個是通過插植把30FPS變成25PS,整體長度不變。帶來的問題就是畫面模糊,這個強烈不推薦。 另一個方法就是把素材30FPS當作25FPS用,因為每秒多了5楨,所以有點小慢動作的感覺,這就是造成音頻不同步。如果硬要同步,聲音就會變調(diào)。 所以,指望用5D2拍電影的朋友們需要謹慎使用,目前來說,只有支持24P 或者25P的bios出來之后,才可用來干活。 目前只能拍攝對嘴型同步不敏感的廣告、專題、風(fēng)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