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聞攝影實驗報告內容
實驗攝影是使用相機或非傳統(tǒng)方式進行后處理。這是關于將您的照片超越常規(guī)以創(chuàng)造獨特的藝術品。在實驗攝影方面,沒有極限,而這一切都是關于玩樂和制作瘋狂的圖像!
在線搜索“實驗攝影”或“實驗肖像”將使您驚嘆于精美而令人不安的圖像。有些圖像需要大量的技術知識才能實現。如果初學者有遠見,他們也可以完成出色的實驗攝影。
2. 報道攝影實驗報告
實驗攝影就是科學攝影,主要用于記錄科學研究中的一些視覺影象,如顯微攝影、X光攝影、高速攝影、紅外攝影等,其拍攝目的與藝術創(chuàng)作基本無關!
3. 新聞攝影實驗報告內容有哪些
1、黑白照片發(fā)明: 1839年8月19 日法國畫家達蓋爾公布了他發(fā)明的“達蓋爾銀版攝影術”,于是世界上誕生了第一臺可攜式木箱照相機。此時就是黑白照片。
2、彩色照片發(fā)明: 1861年5月17日,在倫敦英國科普會演講中,英國麥斯威爾用三原色相加混合也就是加色法方法,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圖像。他被公認為彩色攝影原理的創(chuàng)立者,彩色攝影的試驗從此開始了。
3、彩色照片發(fā)展: 1891年,法國物理學家李普斯(Lippmann Gabriel 1845–1921)公布不用染料,新穎的彩色攝影方法。他是巴黎大學著名教授,因首位以科學方法制作出「彩色攝影感光版」,在公元1908年榮獲諾貝爾獎。他利用科技在一張全色感光乳劑上,加層反光汞,使光影通過感光乳劑,再反映回來與射入光影「干涉」成潛影,其潛影會接受,各色彩有不同影像,觀看時很明顯,鮮艷真實??墒牵蚶钇账狗椒ㄖ瞥龅牟噬灼^程很復雜,不能重復印制,又需很長時間的曝光,所以不能夠普及。但是他應用科學於攝影上的開發(fā),居功甚鉅,諾貝爾獎頒授,實至名歸。 1894年,法國盧米埃爾兄弟(Lumiere August and Louis 1862.1864–1954.1948)發(fā)明出真正彩色底片,這是公認「彩色攝影」革命性的大事?! ?936年,德國的沃爾芬彩色膠卷廠誕生了彩色膠卷,此時,彩色相片正式的發(fā)揚光大。4、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 2004年5月在昆展出的《華夏·1944·彩色昆明》展和11月舉行的《等你,在1945》展中的全部250幅老昆明彩色照片,被中國國家博物館專家鑒定為迄今為止發(fā)現的中國最早的彩色照片! 中國國內是彩色照片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盛行,并在國內一線城市流行。
4. 攝影創(chuàng)作實驗報告
在學攝影的前期階段,我們學到一些相機,構圖的一些知識。對于相機的基礎設置來說,我們必須牢記,因為相機是我們的武器,對于武器,我們必須了解透徹,不得在實戰(zhàn)中了我們自己。但是對于構圖,方法或者理論在腦中,經過一段時間的拍攝后,發(fā)現相機設置沒有問題,構圖也遵循原則,但是為什么就是拍出來的照片不是很好呢?這時候,我們就要把構圖技巧方法放在腦子中的一個小角落,暫時存放起來。因為這時我們需要補充的就是攝影的這些概念了。
畫面中的視覺平衡真的很重要。
平衡感在畫面中是圖像力量感的一種體現。是畫面中不同物體相互協調存在畫面中的一種關系,如果畫面一邊輕一邊重就會給人一種不舒服的感覺,我們的視覺總是想去尋找這種平衡感,因為只有發(fā)現畫面的平衡感,我們才覺得穩(wěn)定,才會耐看,但是平衡感不是平均,平均就會導致畫面呆板,沒有看頭。就像蹺蹺板一樣,一邊太重在下面沉著不動,沒有上上下下的來回動作就不好玩,但是上上下下的來回動作就是兩邊的平衡,重量差不多才會有的效果。
畫面的樹干人物呈現三角形,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讓人覺得畫面不是那么單調,如果只有右前的樹干,那么左后一定要有山峰等因素去平衡,也形成了前景中景背景的平衡關系。
2.通過組圖表達很討喜。
當一張照片的表現力不夠的時候,或者不能完全表現你的所見所感,那么組圖將是你最好的選擇。
但是也許注意的是,組圖是一組相互補充協調統(tǒng)一的圖,可以是統(tǒng)一的色調,可以是統(tǒng)一的主題,可以是統(tǒng)一的一個邏輯故事。
一個色調的組圖表達
3.拍的不好,或許是你離得不夠近。
當我們的焦距不能到達的時候,或者是我們無法獲得更加清晰的照片的時候,這個時候,不妨走得更近一點,你會有更美好的發(fā)現。
4.拍得亂,是因為你拍得太多。
少即是多。這是攝影里面一句金玉良言。應該是每一個攝影愛好者應該去遵循的原則。通常我們眼睛看到很多很美的場景,但是拍出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為我們視覺看到的是一幅寬廣的畫面,可以更清晰的看出畫面的縱深關系還有角度更廣。但是我們取景拍攝成一張照片的時候,畫面是有限的,不能把眼睛所有看到的畫面都拍攝進去。還有二維的畫面表現的縱深感有限,所以貪大而亂,沒有重點,是攝影的一個大忌。
大而全的畫面就難以表現重點,使得我們看什么是不知道的。
上面就是攝影我們腦中必須先有的概念。這些概念或者預設有時候比構圖更重要。學得多了,自己的系統(tǒng)慢慢就有了,知道怎么拍了,在知道怎么去拍好看的照片之后,再去嘗試新的技巧,那樣就會有自己的風格了。
5. 新聞攝影的實驗報告
(1) 光源必須是相干光源
通過前面分析知道,全息照相是根據光的干涉原理,所以要求光源必須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激光的出現,為全息照相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光源。這是因為激光具有很好的空間相干性和時間相干性,實驗中采用He-Ne激光器,用其拍攝較小的漫散物體,可獲得良好的全息圖。
(2) 全息照相系統(tǒng)要具有穩(wěn)定性
由于全息底片上記錄的是干涉條紋,而且是又細又密的干涉條紋,所以在照相過程中極小的干擾都會引起干涉條紋的模糊,甚至使干涉條紋無法記錄。比如,拍攝過程中若底片位移一個微米,則條紋就分辨不清,為此,要求全息實驗臺是防震的。全息臺上的所有光學器件都用磁性材料牢固地吸在工作臺面鋼板上。另外,氣流通過光路,聲波干擾以及溫度變化都會引起周圍空氣密度的變化。因此,在曝光時應該禁止大聲喧嘩,不能隨意走動,保證整個實驗室絕對安靜。我們的經驗是,各組都調好光路后,同學們離開實驗臺,穩(wěn)定一分鐘后,再在同一時間內爆光,得到較好的效果。
(3) 物光與參考光應滿足
物光和參考光的光程差應盡量小,兩束光的光程相等最好,最多不能超過2cm,調光路時用細繩量好;兩束光之間的夾角要在30°~60°之間,最好在45°左右,因為夾角小,干涉條紋就稀,這樣對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感光材料分辨率的要求較低;兩束光的光強比要適當,一般要求在1∶1~1∶10之間都可以,光強比用硅光電池測出。
(4) 使用高分辨率的全息底片
因為全息照相底片上記錄的是又細又密的干涉條紋,所以需要高分辨率的感光材料。普通照相用的感光底片由于銀化物的顆粒較粗,每毫米只能記錄50~100個條紋,天津感光膠片廠生產的I型全息干板,其分辨率可達每毫米3?000條,能滿足全息照相的要求。
(5) 全息照片的沖洗過程
沖洗過程也是很關鍵的。我們按照配方要求配藥,配出顯影液、停影液、定影液和漂白液。上述幾種藥方都要求用蒸餾水配制,但實驗證明,用純凈的自來水配制,也獲得成功。沖洗過程要在暗室進行,藥液千萬不能見光,保持在室溫20℃在右進行沖洗,配制一次藥液保管得當可使用一個月左右。
6. 紀實攝影實驗報告
紀實攝影是以記錄生活現實為主要訴求的攝影方式, 素材來源于生活和真實,如實反映我們所看到的, 通俗的來說紀實攝影是沒有進過藝術設計,而通過拍攝取至生活中發(fā)生的,切具有社會意義的內容。
7. 新聞攝影實訓報告總結
我喜歡攝影,是因為喜歡用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去發(fā)現并用相機定格生活中的那些美好的、悲傷的、難忘的瞬間!這也得益于我從小喜歡美術,而且有一個喜歡攝影的弟弟!
攝影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歷史,讓歷史定格在一瞬間,讓瞬間成為永恒。攝影從誕生之日起,就賦予了它記錄的使命。記錄風景、記錄時事、記錄親人、記錄生活,對于喜歡攝影的人來說,攝影的意義就是,拍攝美好的事物與大家分享,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身邊很多喜歡攝影的朋友包括自己在內,把攝影當作一種語言對所見的事物用圖像去表達內心世界,或者記錄時間的長河中周邊事物的變化和改變,喜歡攝影的男生居多,不管是對器材的喜愛,還是對影像的執(zhí)著,能給自己帶來快樂就是喜歡攝影的原因,攝影史不過百多年,攝影的本質是紀錄、升華是個人對藝術和人生的感悟。
攝影并不是脖子上掛著相機揀人多的地介比劃比劃就是攝影了,攝影是要出作品的,而想要拍出自己滿意的作品,就得先學理論知識。您覺得身邊很多朋友隨便拍就好看,其實是因為,他們在日常的點滴生活中,有累積攝影相關的知識——色彩、構圖、用光、器材操作等等。
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攝影可以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看世界。攝影是光與影的藝術,只要細心觀察,我們就能有發(fā)現美的眼睛,記錄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這就是我喜愛攝影的原因,也是我理解的攝影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