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人物攝影獲獎作品照片
何泓姍獲得2017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qū)華夏典藏獎。
何泓姍,1987年4月10日出生于重慶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攝影師、平面模特,畢業(yè)于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表演專業(yè)。
2017年,其主演的都市情感劇《云巔之上》首播;同年,以攝影師的身份獲得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qū)華夏典藏獎。2018年,主演古裝勵志劇《鳳弈》;同年,其出演的古裝宮廷劇《如懿傳》首播。2019年1月12日,獲得第3屆金骨朵網(wǎng)絡影視盛典年度網(wǎng)絡潛力演
2. 人物獲獎攝影作品欣賞
《晨光中的維多利亞大瀑布》
3. 中國攝影獲獎作品欣賞
騙人的,我也投稿了,沒有在平臺上看到作品,卻讓交35元到付款,國賽得獎看到作品還給我們獎金呢,這是多么榮耀,這個影賽卻要交錢,還要到付款,一看就是騙局,我發(fā)回短信問他們,到現(xiàn)在不敢回信,請大家不要上當受騙,無疑就是騙局,
4. 獲獎照片 攝影人物
1 范華——中國商業(yè)寫真攝影師。男,1971年出生于廣州,現(xiàn)居廣州,個人擅長廣告攝影,專門為明星以及一線品牌拍攝產品,廣告人像及創(chuàng)意廣告的專業(yè)拍攝。對化妝品、液體、水下攝影等領域的高速攝影有豐富的拍攝經驗。
2 黃云華,廣州知名攝影師,2013年開始進入攝影圈子,不久后參加廣州攝影家協(xié)會舉辦的攝影大賽,獲得冠軍,同時被評為廣州攝影十杰稱號,作品多次在《大眾攝影》、《中國攝影》、《照相機》、《攝影世界》等知名攝影雜志獲獎并發(fā)表。
5. 獲獎攝影圖片人物
1、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衛(wèi)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fā)寶秉承軍人熱愛祖國、扎根邊防的初心,在高寒缺氧風力強的惡劣環(huán)境中,一干就是20多年,1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加勒萬河谷與越線外軍交涉時,他寸步不退、拼死搏斗,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
2、“七一勛章”獲得者——廷·巴特爾,是新中國開國少將廷懋之子,1974年插隊到錫林郭勒盟薩如拉圖雅嘎查,一干就是40多年。他探索“蹄腿理論”,引導牧民“減羊增?!?,帶頭開展“圍欄輪牧”。他讓牧民脫貧,讓草原變綠。
3、“七一勛章”獲得者——魏德友,始終秉持“我為祖國守邊防”的堅定信念,57年如一日扎根邊防一線。他巡邊護邊20多萬公里,負責管控區(qū)內未發(fā)生過一起涉外事件。被譽為邊境線上的“活界碑”,他的家被稱為“不換防的夫妻哨所”。
4、全國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孫金娣,是南京市仙林街道黨工委書記,從抓黨建責任制入手,團結帶領黨員干部開創(chuàng)網(wǎng)格化黨建模式。所負責街道11年無上訪記錄,被稱為“新時代城市版的‘楓橋經驗’”。
5、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海南省三沙市七連嶼黨工委,成立于2014年7月,牢牢扎根于南海深處。堅定扛起“維權、維穩(wěn)、保護、開發(fā)”使命,團結帶領島上群眾興建家園。它組建起“島礁巡護員”隊伍,定期對各個島礁進行巡視以及清理,推動七連嶼成為南海璀璨明珠。
6、“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陳定昌,是“為國鑄盾”的功勛,是國家86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他是我國防空反導及制導雷達技術專家,是我國精準制導領域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他曾三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7、“七一勛章”獲得者——黃大發(fā),一心為民、埋頭苦干、百折不撓,為解決草王壩村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釬和鐵錘建成一條“生命渠”,兌現(xiàn)“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他被譽為“當代愚公”。
8、“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堅守貧困地區(qū)教育一線40余年,創(chuàng)辦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先后幫助約2000名貧困山區(qū)女孩考上大學。她兼任當?shù)貎和@涸洪L,是177名孤兒的“媽媽”。
6. 中國攝影圖片獲獎作品
攝影獲獎作品的作者是張藝謀導演
7. 中國人物攝影獲獎作品照片高清
1、張定宇: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是最早接診新冠患者的定點醫(yī)院,收治病人全部為重癥和危重癥患者,是抗擊疫情的最前沿。身為院長的張定宇日夜堅守,果斷決策,處理得當,帶領全體醫(yī)護人員,為抗擊疫情做出重要貢獻。
2、張桂梅: 2000年,在云南兒童之家工作的張桂梅看到了很多農村貧困家庭的不幸,她希望創(chuàng)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徹底解決山區(qū)貧困問題。2008年,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成立,這是全國唯一一所免費女高,專門供貧困家庭的女孩讀書。
3、萬佐成和熊庚香夫婦:最初,老兩口在腫瘤醫(yī)院旁的小巷里經營油條攤位。每當收攤時,總有患者家屬前來借鍋灶炒菜,夫婦倆從不拒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求助,萬佐成和妻子就買了10多套廚具和煤球爐。因為設備大家共用,所以這個廚房被親切地稱為“抗癌廚房”。
4、毛相林:43年堅守偏遠山村,堅持苦干實干,帶領村民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他培育“三色”經濟,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推進移風易俗,提振信心志氣,把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讓鄉(xiāng)親們改變了貧困落后面貌,過上了富裕文明生活。
5、葉嘉瑩 :七十年來,葉嘉瑩培養(yǎng)了大批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古典文學的人才,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重要貢獻。過去幾年,葉嘉瑩陸續(xù)將自己的全部財產3500多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設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