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旁軸相機使用
【單反測距儀】是指安裝在單反相機上的測距儀。是一款包含了測距儀、測高儀,聲音分貝儀和指南針應用為一體的相機綜合測量工具。
這個應用程序使用你的手機內(nèi)置相機測量遠處物體的距離和高度(有效測量的范圍在1到50米之間),同時這個工具自帶了外界聲音分貝檢測儀和指南針應用。 【單反】單鏡頭反光式取景照相機,又稱作單反相機。它是用單鏡頭并通過此鏡頭反光取景的相機。所謂“單鏡頭”是指攝影曝光光路和取景光路共用一個鏡頭,不像旁軸相機或者雙反相機那樣取景光路有獨立鏡頭。
“反光”是指相機內(nèi)一塊平面反光鏡將兩個光路分開:取景時反光鏡落下,將鏡頭的光線反射到五棱鏡,再到取景窗;拍攝時反光鏡快速抬起,光線可以照射到感光元件CMOS或CCD上。
2. 什么是旁軸相機 講解
旁軸相機就是那么回事……旁軸相機,取景器的光路與鏡頭的光路不在同一直線上。這是其最大的特點所在。至于其他方面的特點,就只能用專業(yè)角度去解讀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就不太容易領會得那么深入了。
3. 旁軸相機使用說明
這三者的根本區(qū)別在取景方式上。微單就是“微型單電相機”,顧名思義采用的電子取景方式,即將感光元件獲得的圖像顯示在液晶屏幕上讓使用者取景,所以這種相機只能是數(shù)碼相機。市面上絕大多數(shù)消費級數(shù)碼相機都是電子取景的。
電子取景的優(yōu)勢是所見即所得,而且對曝光做出的任何設定,如白平衡、感光度、光圈和快門速度,都能立刻直觀地顯示在屏幕上。
缺點是采用反差對焦方式,速度比較慢,并且液晶屏幕也比較耗電。
旁軸相機的取景方式是用獨立的取景器,取景器和鏡頭的光學中心不再一根軸上,故而得名。所以與鏡頭之間存在視差,無法所見即所得,并且拍攝的目標越近,差異越大。
優(yōu)點是相機結(jié)構(gòu)簡單成本較低,構(gòu)造緊湊比較小巧,對焦速度和精度也非常好。
缺點就是無法所見即所得,存在視差。若干年前市面上廣為流行的絕大多數(shù)“傻瓜相機”和現(xiàn)在流行的多種lomo相機都是旁軸相機。
另外一些廠家也以制造奢華的高檔旁軸相機而著稱,例如德國徠卡。單反相機的取景方式是用反光板和五棱鏡,通過唯一的鏡頭取景,單反之名也得于此。單反相機的優(yōu)點是所見即所得,對焦速度又快,代表了相機領域較高的科技成就。
缺點是構(gòu)造復雜價格昂貴,體積大重量重,不利于攜帶。
4. 旁軸相機使用教程
135彩色(包括全色)膠卷,專門供135照相機使用,可以是135旁軸相機、可以是135單反相機丶可以是135傻瓜相機。
選擇自動需要的感光度iso度數(shù)膠卷,光線充足時選盡量感光度低的(全色有iso50 度的),彩色多為100 度和200度的,若不打算放大倍數(shù)很大時可以選擇400度彩色拍攝溝火一類的可不補光手持相機拍攝。
選擇適合當度數(shù)后,所使用的相機調(diào)校iso與膠卷iso度數(shù)相同便可進行拍攝。
5. 旁軸相機如何使用
旁軸膠卷相機和普通的135膠片相機使用方法大致相同。
1、倒片桿向上拉,打開后蓋; 2、安裝好135膠卷,蓋上后蓋; 3、過片釋放快門,看到計數(shù)器顯示到“1”時可以進行拍攝; 4、過片-取景(黃斑取景)-釋放快門,重復動作直到一卷膠卷拍完為止; 5、按下相機底部的倒片鎖定,搖動倒片桿將膠卷倒入暗盒; 6、打開后蓋取出膠卷進行沖洗。
6. 旁軸相機使用技巧
旁軸的概念,就是取景器的光路和拍攝的光路不在一個軸線上。
為了取得與拍攝的圖像一致的取景范圍,就需要在不同焦距上調(diào)整取景框。這是電子技術(shù)發(fā)達之后的新技術(shù),在傳統(tǒng)相機上,攝影師都是自己估測拍攝范圍變化的。
7. 旁軸相機使用方法
旁軸取景窗光路和鏡頭處于非同一直線,根據(jù)三角形原理可以知道,當鏡頭處于無限遠對焦的時候,取景器與鏡頭實際畫面之間的取景視差基本可以忽略(你想象一個直角三角形,當定點處于無限遠,那么側(cè)邊基本上可以視作與直角邊處于同一直線),當鏡頭處于最近對焦,那么根據(jù)三角形的幾何原理,斜邊與直角邊的交匯點,與無限遠位置的交匯點之間,產(chǎn)生了右側(cè)移動的傾向。所以當鏡頭處于非無線遠的狀態(tài),從旁軸取景器看出去的中心點,其實是處于實際拍攝畫面的中心點的左上方。
旁軸相機的對焦與其說是光學,不如說是純機械對焦更適合,旁軸的聯(lián)動測距機構(gòu)就是個中的精華,完全依靠鏡頭機械運動與機身之間的聯(lián)動,來判斷對焦點距離,所以旁軸就算蓋住鏡頭蓋也不影響對焦,壓根就跟光學沒太多關系。所以像徠卡M系、柯尼卡巧思RF和AF、康泰時G系、蔡司IKON-M這些高級旁軸,會根據(jù)鏡頭對焦點的位置,機身聯(lián)動測距機構(gòu)會自動調(diào)節(jié)取景器內(nèi)部取景線框的位置,從無限遠時的正中逐漸向右下角移動直到最近對焦距離,由此來彌補所產(chǎn)生的取景中心點視差,同時因為無限遠和最近對焦之間,兩者的取景范圍是不同的,旁軸取景器沒有放大功能,眾所周知鏡頭越是處于最近對焦點的位置,實際上畫面越大(景物特寫),所以相應表現(xiàn)在旁軸取景器中的實際情況應該是線框相應的縮?。ㄒ驗闆]有放大功能,對焦點越近景物越大,在畫面比例不變的前提下,應該是取景線框相應縮小,來呈現(xiàn)這個位置的畫面變大)。目前我知道并且用過的有康泰時G系、巧思AF兩臺相機,是同步移動對焦線框且線框會自動收縮面積來彌補畫面縮小的問題,其他高級旁軸包括徠卡、蔡司IKON-M、柯尼卡巧思AF等等,都只是移動線框而沒有根據(jù)實際拍攝情況相應縮小線框,而還有很多旁軸相機壓根連中心點修正都沒有,例如康泰時T\T2\T3、美能達CL\CLE\TC-1、理光GR1S\1V、徠卡MINILUX\CM,以及大量的老式旁軸例如福倫達的各型號來機器、佳能觀音的老機器等等,話又說回來,徠卡、蔡司這樣的百年品牌,產(chǎn)品也不是給新人使用的,只要中心點的視差解決了,相信絕大部分徠卡用戶都知道實際成像的位置,所以百年來徠卡都是修正中心點而沒有修畫面大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