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像鏡頭的選擇
鏡頭是相機的眼睛,不同的鏡頭有其不同的用途,甚至是特殊的功能。簡單的講,手機自帶的人像鏡頭(焦距約50mm)產(chǎn)生的光學(xué)畸變較小,拍出的人像真實不變形,受到大家歡迎。
而手機的微距鏡頭具有成像比 1:1~5 ,可以將拍攝的物體得到放大,使微小細節(jié)清淅地展現(xiàn)在畫面上。所以說,無論哪款鏡頭,都有其專門的用途和用法,都是攝影人完成創(chuàng)作的好伙伴。
2. 人像鏡頭和日常鏡頭
人像鏡頭在算法上面會更傾向于調(diào)整人物,而視頻鏡頭一般來說都是防抖加高像素,可以穩(wěn)定視頻的質(zhì)量。
3. 人像鏡頭怎么選
焦段差距
85mm這支鏡頭,適合室外拍攝,室內(nèi)可拍局部持寫,但也要在2一3M距離,半身照基本在5M之外,全身至少要退至8M以外,室內(nèi)空間不足,影響拍照。
相反50mm在室內(nèi)就有很大空間,5M左右拍人物全身也能滿足拍攝。1.5M可拍特寫,2一3M可拍半身,比較好用(以上指全畫幅相機)50mm室內(nèi)拍私房及小孩更比較好用。
在拍攝距離上存在差距,85mm鏡頭視角單一,基本平視角拍攝仰拍俯視焦距限制投明顯。50mm優(yōu)勢比較明顯,拍攝視角范圍較大。
但是從畫質(zhì)上看85㎜奶化更驚艷,畫質(zhì)更好,拍攝距離遠光圈可做到5omm相同級別,虛化更縣優(yōu)勢。85mmf1.2無論是焦內(nèi)成像還是虛化柔潤效果都是上選。
4. 人像鏡頭的選擇原則
通常來說,35毫米更廣、虛化能力弱一些、表達環(huán)境的能力更強,在拍攝人文、人像等題材時,更加偏重于環(huán)境的表達。并且由于焦距介于廣角和標頭之間,也就兼具了二者的特點,所謂“退一步廣角、進一步標頭”說的就是35mm,如果只帶一支鏡頭的話,它會是更加合適的選擇。相對而言,50mm的視角更加集中、虛化能力較之35mm更強、光學(xué)結(jié)構(gòu)發(fā)展成熟,通常不貴的標頭就可以有非常好的成像質(zhì)量(比如各家的50mm F1.8鏡頭)。但相對來說,想用50mm去表達環(huán)境或是空間感,相比35mm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而它也更對適合搭配一支28mm或者24mm鏡頭使用。
這兩支鏡頭都是人文拍攝經(jīng)典焦段,那個更順手也是因人而異,但也并非無一定之規(guī):比如想要兼顧人像拍攝,那肯定50mm會是更好的選擇;但要是更加喜歡拍攝小物件的攝影師,那么通常近攝能力更強的35mm鏡頭會是更好的選擇;另外50mm在拍攝人文題材時可以與被攝人物保持更遠的距離,這對于剛開始拍攝人文題材的攝影者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5. 人像鏡頭推薦
佳能800d拍人像用50F1.4鏡頭效果最好。佳能800d是半畫幅單反,50毫米鏡頭用在此機上等效焦距為80毫米,這個焦距是典型的人像焦段,拍人像時幾乎沒有透視畸變,也沒有很強的空間壓縮感,拍出的照片效果與我們?nèi)庋劭梢姷男Ч畈欢?,且這枚大光圈鏡頭可以營造出夢幻般的焦外虛化效果,非常唯美。
6. 人像鏡頭的選擇原理
按照一般的美學(xué)觀點,在1.5至2米外看一個人的五官是最漂亮的-因為這個距離的透視效果使人的鼻子顯得比真實的略小而臉又不至于太平。并且一般照人像的時候習(xí)慣只照人的頭和肩。所以我們所說的標準的人像照鏡頭,一般是指在鏡頭1.5m—2m的距離上照人的鏡頭,也就是70mm-135mm的鏡頭。長一點的也可以,不過距離長,不好與被照的人溝通,距離近了,變形又產(chǎn)生了。
好用的頭就是又容易與被拍攝人溝通,又不發(fā)生明顯的變形的鏡頭。
對于135相機來說,70mm-135mm鏡頭是公認的人像鏡頭。
而對于APS-C相機來說,因為同樣的鏡頭能得到的像場比135相機小,所以50mm-90mm焦距的135相機鏡頭才是APS-C相機的人像鏡頭。
那如果是拍兒童呢?按理說我們要用比普通人像鏡頭焦距更大(放大倍數(shù)更大)的鏡頭才能使小孩的頭肩充滿整個像場,但是由于兒童的五官沒有成人那么突出,我們可以在更近的距離拍攝而不影響審美,所以我們用普通人像鏡頭在1米外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