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20鏡頭等效135
120相機80mm,135相機50mm。 沒有130相機。 120相機通常是指中型片幅相機,中型片幅膠片的大小是135和4 x 5膠片之中間,所以便稱之為中型片幅,中型片幅的膠片有很多種,以前有120,122,127,620,等 120相機所用的鏡頭焦距同135相機所用的有所不同,以6 x 6為例:標準鏡是80mm,等于135相機的50mm。而6 x 6用的50mm則相等于135相機的28mm,而645用的150mm相等于135相機的90mm。
2. 120鏡頭和135鏡頭
120的膠卷尺幅比135的大是指拍照的底片尺寸大小。
135膠卷寬35毫米,長160~170厘米,一般可拍攝3.6厘米×2.4厘米的底片36張,也有可拍攝20、24、72張的135膠卷。
120膠卷根據(jù)不同的120照相機可拍攝出大小不同的畫面,其中有拍攝16張底片的(畫幅為4.5×6厘米);拍攝12張底片的(6×6厘米);還有拍攝10張底片的(6×7厘米)與8張底片的(6×9厘米)。120膠卷的長度一般為81-82.5厘米,寬度為6.1-6.5厘米。120膠卷拍攝幾張底片,取決于相機的型號而各不相同。
直接掃描儀掃到電腦上還是相同尺寸的120膠片比較清楚。
3. 120鏡頭換算135
實際焦距就是鏡頭上標稱的那個焦距,這一點和所有120,135機器都一樣 如果換算成等效135的視角,就得X2,無論4/3還是Micro 4/3系統(tǒng)都是如此 系數(shù)是2.0 GH1,GF1,EP1,EP2都是Micro 4/3系統(tǒng),都是X2. 例如那個14-140的套頭,折算成135視角就是28-280mm 其實43屬于一個單獨的系統(tǒng),不應(yīng)該換算(沒聽說過中畫幅相機還要換算成135),但是因為135標準深入人心,外加Olympus又是做消費數(shù)碼的,所以才搞的這么麻煩。
這與APSC不同,APSC本身就隸屬于135系統(tǒng)分支,只不過幅面小一些罷了
4. 135鏡頭和120鏡頭的區(qū)別
沒有區(qū)別,都是一樣的原理,與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也沒區(qū)別。
5. 鏡頭 135
算很不錯比較優(yōu)秀的一款產(chǎn)品。
輕便,對焦快,畫質(zhì)好。只是沒有防抖。135鏡頭屬于全畫幅遠攝定焦鏡頭,沒有防抖功能,口徑72mm,重量700-800g。2004年前的產(chǎn)品,是一款很不錯的一款鏡頭。
6. 中畫幅120鏡頭等效135
沒有具體公式,
中畫幅有不同的類型,換算系數(shù)不好一概而論……按照這個表推算吧……最上面一行是焦距,表格里面的是對應(yīng)的視角…
7. 120相機鏡頭相當于135
24-120mm是說鏡頭的實際物理焦距。 相當于35mm,是和全畫幅135格式傳感器比較得出的,因為在膠片年代,135格式的相機和底片是主流,使用在它上面的鏡頭多大焦距是個上面概念,大家心里都有數(shù),而在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上,傳感器大小規(guī)格非常之多,這樣的話,一個鏡頭裝在上面,到底能得到多大的視角,完全沒有概念,所以就將其物理焦距按照實際傳感器大小進行一個換算,得到等效135規(guī)格下的視角焦距。這樣大家就容易理解這個鏡屬于標準焦距,還是廣角,或者是長焦。
等效35mm是將24乘以1.5得到的,這個傳感器是尼康的半幅傳感器,佳能的通常小一點,要乘以1.6
8. 相機135 120
120鏡頭可以用在135相機上面,等效焦距也有個轉(zhuǎn)換倍率,因為視角變小的緣故,大概是1.6左右吧,50mm的120鏡頭,放到135相機上,大概是80mm等效焦距,記不大清楚了。135鏡頭不能用于120相機,會有暗角。就像APS-C畫幅鏡頭不能用于全畫幅一樣。
9. 120相機50鏡頭相當于135
使用120膠卷的照相機統(tǒng)稱為120照相機。
120相機通常是指中型片幅相機,中型片幅膠片的大小是135和4 x 5膠片之中間,所以便稱之為中型片幅,120相機是因使用120膠卷而得名。 "120" 原為美國柯達膠卷的編號,膠卷為各國使用,當后來制訂國際標準采用了這個編號,這個編號便正式為各國所公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