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構圖入門基礎知識
攝影構圖是攝影作品成敗的關鍵,一般來說,構圖有4個基本要素,分別是主體、陪體、前景和背景。想要達到完美構圖,還需要掌握兩個關鍵思想:主體突出、主題表現。
一、構圖基本要素
1、主體
拍攝主體,是拍攝者想要表現的拍攝對象。一張照片的好壞與否,先看照片的主體是否明確,最好是讓觀眾一眼就能發(fā)現拍攝主體。
所以在拍攝時,一般將主體放在畫面最顯眼的位置,或者利用多種方式來突出表現主體,具體方式在下文會具體講解。
2、陪體
陪體是照片中用來襯托主體,還兼顧著平衡畫面的作用。如果主體是紅花,那么綠葉就是陪體,畫面中只有主體會顯得畫面空曠,畫面失調。當然,要表現一個人漂亮,安排一個丑人在旁邊就能突出其漂亮;要表現一個人高大,旁邊安排一個矮個子就能突出其高大。
所以,陪體的選擇很重要,可以更加明顯地表現主體的特點。
3、前景
攝影的前景主要有三個作用:增加畫面層次感、引導觀眾視線和烘托主體。
在拍攝風光照片時,增加地面前景或用近處的樹枝形成框架前景,可以明顯增加畫面的層次感,拉長畫面縱深。
在拍攝風景時,利用地面道路作為前景,引導觀眾沿著道路看向遠方,又能增加畫面縱深感。
在拍攝人物時,利用花朵綠葉等靠近鏡頭形成朦朧虛化的前景,柔化主體之外的空曠區(qū)域,烘托主體又簡化畫面。
4、背景
背景可以交代環(huán)境特點,在拍攝人文攝影題材時,背景對于烘托畫面主體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拍攝旅行照片時,一般也需要讓風景出現在畫面中,交代拍攝地點和環(huán)境特征,一般照片中的人物作為主體,風景作為背景。
當然,在很多時候我們會盡可能地去簡化背景,以此讓畫面更加簡潔,突出拍攝主體。
2. 攝影構圖基本技法
1、水平線構圖
水平線構圖比較常用于表現廣闊的景物,比如海面、湖面、草原這類題材。
拍照時可以根據水平線的位置進行構圖,來表現主體。比如說,我們拍攝的主體是湖面,那么就可以將水平線放在畫面的1/4或者1/5的位置,重點突出水平線以下的湖面。
那如果你的主體是天空,那么水平線就可以安排在畫面靠下 1/4或1/5的位置。
2、垂直線構圖
垂直線構圖比較常用于表現樹木或建筑,會給人一種向上、堅定、挺拔的感覺。
如果要表現向上生長的樹木或者是其他豎向式的景物,照片的頂上最好不要留白,這樣才能給觀眾留下這個主體是無限延伸的。
3、S形曲線構圖
如果畫面中存在S形曲線,那就可以考慮使用這種構圖,一般來表現女性的身材,或者是在拍攝河流、道路時也會經常用到。
4、斜線構圖
斜線構圖,即畫面中的主體形象呈現為傾斜的線條,視覺上運動感會更強。一般情況下,拍攝激烈的賽車或其他速度型比賽時常用此類構圖。
5、三角形構圖
三角形具有穩(wěn)定性,這個大家都知道,拍照時運用這種構圖方法也是同樣的效果。用于表現人物的穩(wěn)定感、 自然界的雄偉。
6、引導線構圖
這種構圖手法比較常用于拍攝橋梁或者是筆直的道路,使畫面具有很強的縱深感,同時增強畫面盡頭的神秘、未知感。
比如說下面這張照片,前景的石頭堆就是一個引導線,將大家的視線引到最遠處的小船。
7、散點式構圖
散點式構圖就是以分散的點的形狀構成畫面,其主要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比較常用于拍攝地面的牛、羊群或馬群,或者草地上星羅棋布的花朵。使畫面有較強的韻律感。
8、三分法構圖
將整個畫面分割成9個相同的區(qū)域,拍攝時將主體安排在分割線的4 個交叉點上或者是任意一條分割線上。
三分法構圖可以避免畫面呆板、無趣。
3. 攝影基礎構圖方法
拍照技巧
1、居中構圖法,是人像攝影,最常見的構圖。顧名思義,人像居于相片中間,就是居中構圖。
2、三分構圖法,是類似于居中構圖的。把一張照片,豎等分三份,人像居于照片的左側三分之一或者右側三分之一。
3、有創(chuàng)意一點的,可以采用“對稱構圖”法。找到生活中的鏡子,沿著鏡子拍;找到路上的水面,把相機貼著水,翹起來一點拍,都可以獲得對車的影像。
4、引導線構圖法,人像照片,只拍人像,往往過于單調,找到生活正常見的“引導線”,比如欄桿、路、橋等,都可以作為照片中的引導線。引導線,起到引導觀者視線的作用,讓觀者在照片中,有著眼點,圖片不空洞。
5、規(guī)律構圖。規(guī)律構圖,在拍景物時,也很常用,如果和人像結合,會更有韻律。比如,有規(guī)律的樹、有規(guī)律的圖形,有規(guī)律的柱子。
6、框式構圖。人像在“框”內,生活中,框有很多,比如窗、門、鏡子等。
4. 攝影構圖入門教程
1.水平位置,這樣拍攝出來的影像不會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電線桿等與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體為參照物,盡量讓畫面在觀景器內保持平衡。
2.色彩平衡性良好,畫面要有較強的層次感,確保主體能夠從全部背景中突顯出來。如補色,所謂紅花綠葉配就是這個道理。同色平衡,穿黑色衣服的人一般不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攝。
3.前景有均衡畫面的作用。有時我們在畫面上發(fā)現空缺不均衡的時候,比如天空無云顯得單調時,用下垂的枝葉置于上方,彌補畫面不足之處;有時畫面下方壓不住, 上重下輕的時候,可用山石、欄桿做前景,色調深使畫面壓住陣腳,達到穩(wěn)定、均衡的作用。前景運用虛焦點的表現手法,給人一種朦朧美的感覺。利用人們要求均衡的心理因素,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強調畫面的表現力: a、對稱式構圖,對稱一直是我們民族強調的東西,歷來的皇宮。都城都是對稱布局的。
5. 攝影構圖基礎教程
1、戶外人像拍攝最好的天氣是陰天,光線較為柔和,但更多時候我們遇到的都是晴天。在晴天拍人像,切記不要讓陽光直接照在拍攝對象的臉上,否則拍出來的照片人的表情會不自然,整體的光線效果會過亮或過暗。
小技巧:讓拍攝對象站在最亮的陰影里,整體效果會好很多哦。
2、把照片質量設置成最高:照片質量決定這張照片的最終視覺效果,調高照片質量可以減少細節(jié)的缺失,畫面也不會模糊。如果因為照片大小而要在分辨率和畫面質量中二選一,那就降低分辨率。
3、攝影是創(chuàng)作,要有耐心:生活中會出現很多美好的場景和畫面,攝影不只是簡單地把畫面記錄下來,而是一種表達內心想法的創(chuàng)作。很多時候,景色可能會如期到來,也可能要你等很久,你需要有耐心去等待,把你心中、眼中最美的一幕記錄下來。
4、保持手機的穩(wěn)定:無論何時,鏡頭的穩(wěn)定性對攝影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尤其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快門速度變慢,需要通過更長的時間來捕獲畫面,也就需要鏡頭保持一定時間的穩(wěn)定。單手或雙手拿手機,需要養(yǎng)成自己最穩(wěn)定的攝影姿勢習慣,避免在攝影當中因為穩(wěn)定性而錯過最佳畫面。
5、熟練使用三分法則構圖:大多數手機上都有攝影構圖輔助,最常用的就是井字格。井字格把畫面分別分成橫豎三份,攝影時要把重要的線和分割線,放在網格線上,把重要的元素放在交叉點。
6、預測快門時滯:每一臺手機在每一種場景下的快門速度都是不一樣的,你要熟悉你的手機和光線的配合,把握場景下的快門速度,這樣才能在合適的時機按下快門,抓住最有趣的瞬間。
6. 攝影構圖從入門到精通
1、要有“焦點”
一張照片都應該包含一個主題或者興趣點,這就是所謂的拍攝主體,也是整張照片的焦點所在,也是整張照片意義所在。焦點也是吸引觀眾注意力的位置。
2、構圖遵循“三等分法”
攝影構圖遵循的法則是三等分法,攝影師需要將場景用兩條豎線和兩條橫線分割,就如同是書寫中文的“井”字。這樣就可以得到4個交叉點,然后再將需要表現的重點放置在4個交叉點中的一個即可。
3、對角線構圖造就平衡之美
拍照時使用三等分法構圖,將拍攝主體放到三等分線上的交點上,會讓照片在閱讀起來更舒服。
7. 初學攝影構圖基礎知識
1.廣角重主題,長焦壓縮景
2.小光圈景深,全開糊背景
3.拍花側逆光,慢門顯動感
4.溪流宜長曝,綿綿又密密
5.見山尋測光,見水拍倒影
6.對焦對主題,水平要抓平
7.長曝避車燈,巖石要濕潤
8.前景位關鍵,三分九宮格
9.偏光去反光,漸變平反差
10.觀景去雜物,拍前揀垃圾
8. 攝影構圖入門基礎知識視頻
構圖有4個基本要素,分別是主體、陪體、前景和背景。
1、主體。
拍攝主體,是拍攝者想要表現的拍攝對象。一張照片的好壞與否,先看照片的主體是否明確,最好是讓觀眾一眼就能發(fā)現拍攝主體。
2、陪體。
陪體是照片中用來襯托主體,還兼顧著平衡畫面的作用。如果主體是紅花,那么綠葉就是陪體,畫面中只有主體會顯得畫面空曠,畫面失調。當然,要表現一個人漂亮,安排一個丑人在旁邊就能突出其漂亮。
3、前景。
攝影的前景主要有三個作用:增加畫面層次感、引導觀眾視線和烘托主體。
在拍攝風光照片時,增加地面前景或用近處的樹枝形成框架前景,可以明顯增加畫面的層次感,拉長畫面縱深。
4、背景。
背景可以交代環(huán)境特點,在拍攝人文攝影題材時,背景對于烘托畫面主體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拍攝旅行照片時,一般也需要讓風景出現在畫面中,交代拍攝地點和環(huán)境特征,一般照片中的人物作為主體,風景作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