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k3ii對焦
1.4就是增距倍數(shù)1.4,1.7就是增距1.7倍啊。
比如用300mm焦距的鏡頭,配1.4倍增距鏡,實際焦距是300*1.4=420mm(全幅機,截幅機為630mm)。
而換用1.7倍增距鏡,實際焦距是300*1.7=510mm(全幅機,截幅機為765mm)。
另外賓得AF 1.7x這只增距鏡是帶有自動對焦輔助功能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手動鏡頭的自動對焦。這是賓得獨有的一支黑科技。
至于1.4和1.7,甚至2倍增距鏡哪個好的問題。需要了解以下幾點:
增倍倍數(shù)越大畫質損耗越大,所以在保證畫質的前提下選擇需要增加的倍數(shù);
增倍鏡會導致鏡頭實際光圈減小,比如200 2.8的鏡頭,用了2倍增距鏡,實際曝光時進光量只相當于光圈5.6,所以大倍數(shù)的增距鏡導致進光量減少,更不利于拍攝;
因為第二點原因,如果使用自動對焦的鏡頭加自動對焦的增距鏡,需要考慮光圈乘以增距倍數(shù)后,是否還在機身自動對焦范圍內。比如賓得K3ii自動對焦可工作在最大光圈大于F8的鏡頭上,如果用一支da 55-300 F4-5.8的鏡頭,配2倍增距鏡,在300mm時原最大光圈5.8,乘以2后超過F8,可能就會出現(xiàn)自動對焦失效的情況了。因此2倍增距鏡一般都是給最大光圈2.8的長焦配用的,1.4倍的可以配用給最大光圈5.6以上的,1.7倍適用最大光圈F4以上的;
一般50mm以下的鏡頭不可使用增距鏡,以防損傷鏡頭后鏡片。
2. 賓得k3對焦系統(tǒng)
不能,賓得的不帶追焦,這也是它鏡頭群便宜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賓得k32對焦
賓得最大的優(yōu)點是做工實在。賓得k3ii應該說是不錯的中端機型,采用了APS-C畫幅的2400萬像素無低通濾鏡的影像傳感器,搭配有Prime III代圖像處理器,加入有利用像素位移來實現(xiàn)合成高像素的功能,最高連拍速度仍保持在8.3張/秒。
機身載有SR技術能實現(xiàn)4.5檔防抖;并加入GPS模塊,可實現(xiàn)天文追蹤攝影;另外賓得k3ii配有三防鎂鋁合金機身。沖其以上配置我認為是值得考慮的,但其剛上市價格稍有虛高,待半年后價格平穩(wěn)后再入手為好。
4. 賓得k3自動對焦設置
早期的一些數(shù)碼單反型號,不支持SDM;近幾年出的機型,SDM、機身對焦(俗 稱螺絲刀)均可正常使用。
5. 賓得k33對焦
鏡頭左手邊有撥動開關,選成AF就是自動對焦; 另外,對于全程手動對焦的鏡頭,需要把對焦環(huán)按回來。
6. 賓得k3ii對焦輔助燈
k-3和K-3II最大的差別就是K-3有內置閃光燈,沒有內置GPS,而K-3II學習其他品牌頂級相機的做法取消了內置閃光燈,而在機頂加入了GPS模塊。K-3的防抖提供3.5級,而K-3II由于有陀螺儀作為運動傳感器,防抖增加到4.5級K-3II增加像素擴展功能,可以通過拍攝時位移傳感器,讓更多的像素點參與曝光,得到同樣分辨率下顏色、細節(jié)更豐富的畫面,但是這種模式只針對拍攝靜態(tài)畫面。外觀上K-3II取消了屏幕下方理光ROICH的商標,如果是賓得黨死粉,肯定覺得更有信仰加成。本人目前K-3II用了4個月時間,感覺確實符合高性能定位。
7. 賓得k3ii對焦方式
K3的對焦能力還是不錯的,個人覺得打鳥和鏡頭焦距以及光圈關系更大,焦距小了主體太小,裁切以后畫質就慘不忍睹了,光圈小了快門速度上不去,易產生欠曝和虛影
8. 賓得k3怎樣設置對焦模式
賓得k3iii畫質還是不錯的,與將近 6 年前的舊款相比,Pentax K-3 Mark III 迎來了規(guī)格和功能上的重大升級,包括 2573 萬有效像素的新型背照式 CMOS 傳感器、以及 100 到 160 萬的 ISO 范圍。賓得采用新研發(fā)的高折射率五棱鏡,使用 “BK7”玻璃制造。同時重新設計了光學取景器光路,目的是提高取景器放大倍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 1.05X
9. 賓得k3iii新機對焦
別一味追求高素質的大光圈鏡頭,我告訴你 用適馬17-70mm 2.8-4.0賓得口,靜物更需要小光圈和變焦,和微距功能,這這個鏡頭最近對焦距離20cm,有微距有放大,效果比數(shù)碼相機最近對焦距離5cm好,因為太近的話鏡頭會產生陰影。你只用大光圈鏡頭反而局限,價格高不說大光圈不是時時刻刻都用(1.4虛化背景的照片頂多一張,那別的組圖呢 細節(jié)呢都需要相對小的光圈),變焦的好處是不用頻繁換鏡頭。
綜上所述,如果是拍很貴的物件屬于商業(yè)范疇可以采用不同定焦頭加微距頭,如果是一般生活用,一個變焦頭足矣。
希望能幫到您。
10. 賓得k3ii對焦點
賓得K3搭載全新的safox 11自動對焦系統(tǒng),擁有27個對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