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長鏡頭?它具有哪幾個美學優(yōu)勢?請簡要加以闡述
《八佰》近期火爆熱映,伴隨著許多爭議,依然收獲了十億的票房,這也證明了《八佰》還是成功的打動了我們大陸觀眾的愛國心。
它的公映一波三折,經歷了十年準備,四年制作和三次撤檔。
演員梁靜,既是導演管虎的太太,也是《八佰》的出品人之一,在票房破十億的當天,不由得發(fā)長文表白老公管虎,吐露十年艱辛路……
的確,為追求最佳效果,影片中的占地200畝的建筑,其一磚一瓦都追求年代感。兩岸的建筑群則按一比一的實景搭建,還憑人工,開鑿出一條新的蘇州河 。導演在拍攝時,更是把寧波白沙的拆遷地塊,專門定為淞滬會戰(zhàn)的場景取景地。
故事取材于1937年淞滬會戰(zhàn),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zhàn)4晝夜,造就了被圍觀的戰(zhàn)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
1.能被人記住的人物角色
這部影片是群像電影,角色多達十幾二十個,卻一點也不凌亂。從小角色入手,再到角色的成長,貫穿著自然流露的家國情懷。
電影首先展示他們是普通的真實的人,伴隨著他們親歷了戰(zhàn)爭時代面對民族危難,中國軍人的硬派英勇,最后都成為英雄。
從膽小到成長的小湖北,從懦弱到勇敢的端午,魏晨飾演的湖北硬漢,有想著下輩子娶個媳婦的煙鬼瓜慫,還有錚錚鐵骨的團長……
而眾多實力演員的加盟也是本片的看點之一,王千源,張譯,杜淳,鄭愷等等,還有很多客串演員的出現也是讓人眼前一亮的。
我們出乎意料的看到了俞灝明和魏晨同框的畫面。
十年前在快男唱歌出道,十年后一起扛槍衛(wèi)國。
看完《八佰》之后,大多數人都感動得一時半會不能從故事中出來。
其中有震撼,有感動,來自軍人的使命,來自痞子的犧牲,來自孩童的敬禮,來自平民的槍聲……
2.美學風格特色
《八佰》最標志的美學風格在于攝影上。它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yè)片。
電影中有一幕:它以蘇州河為界,一邊是歌舞升平的夜上海,一邊是人間地獄的四行倉庫.把兩個畫面用一個長鏡頭連接在一起,兩相對比顯得尤為慘烈,更加真實,更具有感染力。
全片布光精良,場面震撼,在銀幕效果上不容小覷。
電影中采用了大量的霓虹燈,巨大的燈光操作,由上海的大城市特效發(fā)散出來,在這種年代感的戰(zhàn)爭電影里算是非常先進了。
故事傳遞著的自由和愛國,不像從前的主旋律影片,一味的流于喊口號和做形式,而是細節(jié)設計加分。
電影里融入了京劇元素,十分的寫意化,導演為了加深觀眾的理解處理得不那么抽象,讓觀眾去自行腦補,留給我們足夠的想象空間。
那匹貫穿全片的白馬也讓人印象深刻。
馬在戰(zhàn)爭中是人類最親密的動物朋友,它其實寓意著電影中的一句臺詞“中國不會亡” 。
當屋頂上的旗桿倒了以后,依舊有戰(zhàn)士舍身沖過去護旗。他們寧愿違抗軍令,也要舍命去護旗;當懦弱的老算盤想跑路的時候,對準他的那把槍終究卻沒有打死他,而是放走了他,這也恰恰說明每一個軍人心里的那一份柔軟和思鄉(xiāng)之情。
3.愛國情懷新高度
《八佰》的出現,為后疫情時代國人的信心和國內影視制作行業(yè)注入了第一針強心劑,也為疫情后影業(yè)復興打響頭炮。
雖然電影并沒有完全真實的講述歷史,但我們也不必太過于注重歷史的部分,畢竟電影是一種藝術,它會有虛構的部分,不同于現實。
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強,演員實力強,場面與動作強,它不是靠戰(zhàn)爭去驅使的,而是更多陳述現實的殘酷與戰(zhàn)爭的悲劇性。
何香凝先生的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堅韌的抉擇與覺醒在重壓下更顯彈性,對生命的敬畏,對祖國的熱愛,對信仰的一往無前。
最后那些沉睡的老百姓都被叫醒了,四萬萬人皆同胞, 我們歌頌每一位英雄。
中華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氣節(jié)未曾改變,勿忘國恥,致敬英魂,振興中華,吾輩當自強!
“世界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蹦莻€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不僅有鮮血,還隱藏著國人的堅韌底氣。
電影的最后一幕令人感慨萬千:四行倉庫被子彈打得千瘡百孔的那一堵墻仍然存在,但其周邊是今日遍布高樓、繁榮昌盛的上海。歷史的選擇與奧秘,都藏在這張對比圖里,值得今日的觀眾細讀。
2. 什么是長鏡頭,它具有哪幾個美學優(yōu)勢
盧米埃爾兄弟是再現美學(也就是長鏡頭)的鼻祖,而梅里埃是表現美學(蒙太奇)的鼻祖。梅里埃的影片永遠是中景,攝象機永遠不動。他是個魔術師,所以能夠運用我們現在所說的一些特技。梅里??梢苑Q為電影史上的第一個導演。我比較喜歡再現美學也就是長鏡頭影片,能夠更真實的再現生活的狀態(tài)。本人是新浪潮的忠實擁護者,那是一個時代,永遠無法超越的時代。
3. 長鏡頭的類別及其美學功能
什么是長鏡頭我就不作過多解釋了,既然提出這個問題那就說明對長鏡頭是有所理解的。長鏡頭有四種類型:固定長鏡頭、變焦長鏡頭、運動長鏡頭,最后一種就是景深長鏡頭。
所謂景深是指鏡頭前能以清晰的焦點拍攝下來的所有景物的距離范圍,而景深長鏡頭是采用短焦距拍攝大景深畫面的長鏡頭,在大景深畫面中,重點突出畫面空間的整體性,近景、遠景、中景同樣很清晰,包含的內容與信息都很豐富,這也是巴贊最喜歡的鏡頭表現方式。
不但保留畫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而且還具有藝術美感,表達現實模糊性和多義性。
4. 長鏡頭的美學特征有
長鏡頭,俗稱“一鏡到底”。顧名思義是指用比較長的時間,對一場戲(一個場景)進行連續(xù)性拍攝,從而形成時間和空間上的連貫性。長鏡頭一般分為運動長鏡頭、固定長鏡頭、景深長鏡頭和變焦長鏡頭,按其定義來說,只要超過10秒就可算是長鏡頭。由于其表現手法有別于傳統(tǒng)剪輯,但凡拍攝得巧妙,總會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由于拍攝長鏡頭前要有著充分的準備工作,費時費力,因此在“求快”的香港電影里較少出現,但還是有電影人愿意通過一次次反復的實驗,為港片留下了一個個令人嘆服的長鏡頭畫面。
1.2004年《大事件》
長鏡頭時長:6分46秒
《大事件》并非杜琪峰最好的一部警匪片,但在其作品序列中卻占有較為“特殊”的地位。其特別之處在一開篇便出現了一個長達六分多鐘的長鏡頭。在這組畫面里,車里的刑警,盤查和被盤查的軍裝警察和司機,再到混在居民樓中的匪徒,都被鏡頭一一捕捉。到警匪雙方駁火之后,鏡頭又分別掃過地面上,二樓上開槍射擊的匪徒和趕來支援的警察(警車),出場人物雖多,但雜而不亂。一組鏡頭里要容納如此多信息,還要保證層次感,其鏡頭調度的復雜程度,以及技術呈現難度可想而知。
2.2008年《文雀》
長鏡頭時長:1分14秒
《大事件》似乎勾起了杜琪峰對長鏡頭的偏愛,爾后他又在文藝調性的犯罪片《文雀》里和攝影師鄭兆強共同設計出了將長鏡頭用于展現“文雀”(扒手)對路人行竊的情節(jié)。這組鏡頭大約開始于影片的第6分鐘,內容是表現四只“文雀”(任達華,林家棟,張滿源,羅永昌)在街頭相繼偷走了一外國男人、一年輕姑娘以及一白領路人的錢包的同時,又將贓物不動聲色地轉移同伙手中。在獨具匠心的機位控制下,再加上此處襯托著極其靈動跳躍的背景音樂,讓這整個過程如行云流水一般瀟灑。
3.2016年《三人行》
長鏡頭時長:4分鐘
在《三人行》里,這組4分鐘的長鏡頭掀起了影片的高潮部分,它由悍匪張禮信(鐘漢良飾)被其同伙(謝天華,黃浩然,施祖男)從警方密切監(jiān)視中的醫(yī)院救出而展開的病房大戰(zhàn)所引發(fā)。與杜琪峰以往長鏡頭都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刻意削弱了寫實感,甚至還將舞臺劇的表現形式融合起來,采用快與慢動與靜的反差對比來提升視覺沖擊力。而其背景音樂也大膽使用了編曲簡單且柔美的《之乎者也》,在王菀之的低吟淺唱下,這場槍戰(zhàn)戲的浪漫多過暴力,荒誕多過嚴肅,充滿了創(chuàng)新的實驗味道。
4.1992年《辣手神探》
長鏡頭時長:2分37秒
本片是九十年代吳宇森暴力美學槍戰(zhàn)電影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即將赴好萊塢前在香港拍攝的最后一部時裝動作電影。其中的火爆場面是一個接一個,絕無欺場。不過最為影迷津津樂道的,莫過于周潤發(fā)和梁朝偉在攻入醫(yī)院后,那個長達2分半鐘的第三人稱射擊游戲般的運動長鏡頭。在這場戲里,兩人默契配合,分別攻入兩層樓面,共擊斃敵人三十余人。雖然其拍攝難度與《大事件》相比并不算復雜,但勝在拍攝很有氣勢,炸點鋪排也合理精密,令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讓人大呼過癮。
5.1992年《籠民》
本片是一部聚焦香港“特殊居民”的紀實電影,為了凸出其真實氛圍,導演張之亮在影片里使用了大量的長鏡頭,而讓人印象最深的一共有兩處,第一處是“籠民”們正在給死去的“道友祥”做頭七時,長鏡頭窺視和觀察著屋里人的一舉一動,第二處是眾人得知籠屋即將拆遷的消息后,在屋內高興得手舞足蹈,歡蹦亂跳。影片里的長鏡頭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很考究:其焦點和運動軌跡,始終在依據不同人物不同情境不停地做著變化,因此它也被稱為港片里最具有藝術水準的長鏡頭運用。
6.1996年《阿金》
時長:1分45秒
這是一部罕有的描寫女性武師血淚史的港片,其中值得玩味的部分很多,也包括了一開始的那個長鏡頭。它由一個點煙的群演老人開始,隨后觀眾的視線便跟隨著運動搖臂在拍攝建筑內上下穿梭,而馬不停蹄的武指助理,被催促著開工的煙火師,正在打牌的劇組人員以及在片場販賣食物的少年等等也相繼進入觀眾眼簾,最后以洪金寶飾演的武指出場而結束,一幅鮮活的“片場眾生相”就這樣被勾勒出來。盡管這只是一個過場,但正因有了這么個提綱挈領的引子,才能開始后面的精彩故事。
7.1998年《不夜城》
長鏡頭時長:3分47秒
本片的長鏡頭開場和《阿金》有著異曲同工之秒,第一是用來打出演職人員字幕,第二是通過“跟拍”方式來一層層揭開男一號劉健一(金城武)的身份和職業(yè)。盡管拍攝這場戲時處于夜晚,光線不足,但攝影師黃岳泰卻巧借自然光線拍出了不一般的效果,讓穿梭于歌舞伎町與諸色人等交易、交流的金城武看起來就如一條幽靈般的魚,為全片奠定了黑色的調子。而斯坦尼康的使用,也使整個畫面看起來平滑,流暢,精致,雖然當中出現了小小的穿幫,然而瑕不掩瑜,其紀實感反而更加凸出。
8.2008年《天水圍的日與夜》
長鏡頭時長:1分19秒
本片是一部蘊含著濃厚日常生活氣息的電影,因此其表現風格必須做到平凡質樸,大量長鏡頭的運用便不可避免。而許鞍華常常讓攝影師將拍攝機器平整地放于房間里的某個角落之內,忠實地記錄下演員的一舉一動,也更容易展現出他們的表演細節(jié),譬如出現在影片第57分鐘的這個固定變焦式長鏡頭,在整個過程中,機器一直在廚房里沒有移開,只進行了輕微搖動,甚至其中還插入了一部分空鏡,再加上鮑起靜褪去戲味的表演,讓它看起來并不像是一部電影,這正是許鞍華想要達到的效果。
9.1990年《阿飛正傳》
長鏡頭時長:1分17秒
運動長鏡頭在港片里可算常見,而固定長鏡頭一般比較罕見,因為大部分電影人都嫌它“沉悶無聊”。說到后者的代表作,便不能不提王家衛(wèi)執(zhí)導的《阿飛正傳》,影片尾聲身處逼仄閣樓的梁朝偉獨自在鏡子前梳頭的場景便使用了固定長鏡頭拍法,這個本是為續(xù)集而拍的片段被譚家明剪進了本片里,沒想到卻成為《阿飛正傳》最華彩的段落,雖然這里沒有多余的人和事,也容納不了龐大的信息量,但梁朝偉的獨角戲卻和固定機位構成了渾然天成的感覺,也為后來很多電影所模仿,致敬和惡搞。
5. 長鏡頭的運用體現了哪一種電影美學的特征?
長鏡頭理論(theoryoffull-lengthshot)亦稱“段落鏡頭理論”。是由法國電影理論家安德列?巴贊提出的。1945年,巴贊發(fā)表了電影現實主義理論體系奠基性論著《攝影影象的本體論》,叫板傳統(tǒng)的蒙太奇理論,是與之相對立的電影美學流派的經典著作,是一種與唯美主義、技術主義相對立的寫實主義理論。
文章有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它全盤否定了主觀表意靈活而強烈的蒙太奇手法,夸大了長鏡頭的優(yōu)點;但值得贊賞的是它系統(tǒng)闡述了并被后人大量采用的長鏡頭影視攝制優(yōu)點,所以有人認為這是一部長鏡頭理論的奠基力作。
6. 長鏡頭的三大美學優(yōu)勢
法國電影理論家巴贊根據自己的“攝影影像本體論”提出來的和蒙太奇理論相對立的電影理論。
巴贊及其擁護者們,宣稱,以愛森斯坦為代表的傳統(tǒng)的電影理論已過時,只有長鏡頭理論才是現代電影觀念。巴贊認為,長鏡頭表現的時空連續(xù),是保證電影逼真的重要手段。蒙太奇把完整的時空、事件分解,是極大的不真實。導演通過蒙太奇分解,加進自己的主觀意識,不讓觀眾加以選擇,因此他主張取消蒙太奇。這種理論對強調影視作品的真實性,有積極意義,但完全取消蒙太奇,就過于偏激了。電影、電視創(chuàng)作的實踐證明,蒙太奇和長鏡頭都是需要的,應互相補充取長補短,共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