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攝影后期,其實不光是風光攝影,人像,靜物等攝影題材都是需要進行后期處理的。其實這個問題有很多影友都問過,感覺攝影如果經(jīng)過后期處理改變了原始的景象還算不算攝影。確實有些攝影是不可以進行后期處理的,譬如公安對犯罪現(xiàn)場的取證拍照,新聞紀實攝影,這些攝影都是必須要反應原始場景,不能有絲毫改變。但是對于其他題材的攝影,則是屬于攝影師的一種創(chuàng)作作品,后期調(diào)整處理是為了讓作品更加出色,攝影是一門藝術,是需要進行再加工的。就像我們做飯炒菜一樣,你加入的所有調(diào)料都是為了讓你炒的菜更加好吃。對于風光攝影而言,使用PS進行后期處理,調(diào)整色彩,增加飽和度,降低噪點等不都是像加作料一樣嗎?攝影的初衷本就是要把攝影師的想法,心境,想表達的想展現(xiàn)的都通過攝影作品來體現(xiàn)出來,那么除了前期進行拍攝之外,后期處理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攝影師,是必須要學習PS的。
風光攝影基本都屬于藝術攝影的范疇,使用PS符合風光攝影追求美的初衷。題主之所以有“風光攝影使用PS是否有違攝影初衷?”的提問,主要是因為風光攝影雖然屬于藝術攝影,有追求美的要求,但它又要求真實性,不能無中生有。題主的提問恐怕就是擔心,如果使用PS太過分就失去原真性了,這確實是需要特別注意的,這是一般風光攝影使用PS的底線。
風光攝影一般可以使用PS,但不能張冠李戴,比如把黃山的景接到泰山上;把西藏雪山接到內(nèi)蒙草原上,就是說風光攝影使用PS是有限度的,不能太隨意。這就是我們最常見的風光攝影,即客觀的表現(xiàn),在表現(xiàn)的過程中盡量追求美。
還有一種風光攝影,作者的主觀作用比較大,比如早期郎靜山先生的集錦攝影,現(xiàn)在流行的長卷攝影等,拼接組合比較隨意也是可以的,只是要限定范圍,比如南國風韻、北國風光、中國意境等。
拍風光常提到“堆棧法”是什么意思?
拍風光常提到的“堆棧法”是什么意思?堆棧是風光攝影中常用的技法之一,就是將同一機位拍攝的同一場景的多張照片,按照一定的算法堆疊在一起合成一張照片,從而取得降噪、去除雜物、模擬慢門以及不同時段景色的融合等效果,被廣泛應用于風光攝影、星空攝影中,可謂是風光達人的“殺手锏”。
在不使用ND鏡的情況下,模擬慢門的效果。
弱光拍攝無損降噪、提升畫質(zhì)
“車軌與星軌”的結合,畫面更加壯觀、震撼。
簡單來說,就是讓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在焦段,相機參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拍攝N張相同視覺的照片,同時使用快門線或者相機自帶的間隔拍攝功能進行拍攝來避免畫面的抖動;再通過后期進行疊加合成。具體的操作流程可參見前文風光攝影常提到的“堆棧合成”,你會了嗎?教你玩轉堆棧攝影
其中,特別需注意的是間隔拍攝時間及拍攝張數(shù)的確定,這里下面介紹4個典型場景的數(shù)據(jù)選擇,供大家作為參考。
流云:在刮風的日子里,云朵的移動其實是非??焖俚?,因此直接呈”仰望星空“狀,就能看出它們的運動,因此建議根據(jù)風速的不同,你可以在5到20秒中選擇一個間隔時間來進行拍攝。如果云的流動速度過慢,那我們需要設置較長的時間間隔,8~10秒為佳,或是更高;如果云的流動速度較快,我們將時間間隔設置為3秒左右即可。如下圖,拍攝張數(shù)選擇50張,拍攝的間隔時間設置為8秒。
拍攝間隔時間設置為8秒,拍攝張數(shù)選擇50張。
拍攝間隔時間10秒,拍攝張數(shù)70張。
TIPS:拍攝張數(shù)設置地越多越好,便于表現(xiàn)畫面的細致肌理,而且云彩會形成更長的拉線,視覺效果強烈。
星軌:城市里面拍攝星軌,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堆棧。既要捕獲到它們的微弱光線,又不能使得噪點充滿了照片,快門速度在20到25秒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因此間隔就大概在50秒左右;拍攝張數(shù)100張以上。
拍攝間隔50秒,拍攝張數(shù)500。
關于城市星軌的拍攝,可參見前文城里也能玩星軌?挑戰(zhàn)高光污染,手把手教你拍攝城市星軌
流水:拍攝時,光線較強,可以使用ND鏡,避免出現(xiàn)過曝的情況。當然,也可以用堆棧方法完成。拍攝水流,至少拍攝50張以上,間隔1~3秒。
拍攝間隔2秒,拍攝張數(shù)100張。
車軌:想要拍攝一張完美的車軌并不容易;曝光時間和車速都要剛剛好,即使完美的拍下來,也只是一輛車的軌跡,所以現(xiàn)在拍車軌更多的是前期多拍攝幾張,后期去“堆棧”車軌,畫面更加震撼,也可以考慮日出、日落,星空、星軌等元素的加入。車軌的拍攝,間隔時間設置1秒即可,越短越好,因為時間長了的話,車軌可能會出現(xiàn)間斷,后期較為麻煩,拍攝張數(shù)10張起步。
拍攝間隔時間1秒,拍攝張數(shù)20張。
當然,堆棧法同樣適用于無人機拍攝,也是個人使用無人機拍攝慢門的常用方法。盡管云臺穩(wěn)定效果很厲害,但也解決不了長時間曝光中的位移問題,特別是在有風的情況下。所以用無人機拍出慢門的效果的最好辦法,就是后期用堆棧來模擬慢門。
利用堆棧模擬的慢門效果
利用后期多張堆棧,增加車流軌跡,畫面更加美、震撼。
最后,想說的是,堆棧是獲得清晰、高畫質(zhì)照片、模擬慢門以及不同時段景色融合的主要途徑,同時堆棧很親民,不會消耗大量的金錢。當然了,也增加了后期的工作量,有得有失。
堆棧法是前些年發(fā)明的拍攝和制作照片的方法。堆棧是英文詞heap和stack的意譯,凡意譯詞都可望文生義,堆棧法就是堆積暫存多幅照片生成新照片的方法。堆棧法因星軌圖等一炮而紅,成為攝影大家庭的佼佼者。
此前拍攝星軌圖因時間太長有很多問題難以解決,比如長時間的曝光感光器件會發(fā)熱出現(xiàn)熱燥,有時因擔心曝光不足需要提高感光度也增加了圖像的噪點等等。有了堆棧法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堆棧法還有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就是可以避免失誤,比如我們用長時間拍照,一旦失誤就是很多時間的損失,而堆棧法是在短時間內(nèi)拍了一張一張的照片,有問題馬上可以發(fā)現(xiàn),可以隨時調(diào)整。
堆棧法要求照片在同一個機位拍照,所以要求三腳架一定要穩(wěn)定,同時要備好快門線以保證照片的質(zhì)量。這樣拍的照片可以做成星軌圖,也可以做成延時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