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由“攝影師十三”來說一下對這句詩詞的感受,僅供參考。
這首是來自,李商隱的一首詩詞。原文是: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又是一首“借物抒情”的詩詞,這就是中國古代文人擅長的方式來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這跟西方的表達方式有著明顯的不同,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區(qū)域地理文化所導致的吧,好了回過頭來說詩詞,
先定基調(diào),這是一張,古服人物情緒偏風景的照片。
聽上去很復雜,我覺得只有這樣定位才會詮釋出詩詞表達的畫面意境。所以我就不在這邊說是一張單純的情緒照,或者風景照片了。下面我來解釋一下為什么這樣定位,如果全是景物沒有人的照片拍出來,他就是一張風景照,但這句詩詞的核心是“思念之情”是表達不出來的。
如果這張片子的畫面構成全是人物為特寫的話,那又襯托不出整句詩詞帶來的景物的描寫。所以整張照片的后面構成的比例我是這樣安排的,景物站整個畫面中間的 4/5。 人物在整個畫面中占 1/5,
畫面元素構成:竹林,池塘,漢服模特,秋后枯萎的荷葉,空中斜線飄落的雨絲。
拍攝的季節(jié):秋末冬初。
拍攝外景的畫面構成:找一處有竹林的景點,竹林的旁邊挨著池塘,池塘里邊有枯萎的荷葉。接下來就是找一個穿著漢服的小姐姐或者是小哥哥,也可以手里拿著笛子或者是簫,低頭沉思,行走在竹林旁邊的池塘邊,。整個人物的情緒狀態(tài)一定要非常惆悵或者是低迷。最后就是拍攝雨絲,雨絲用慢門拍攝,時間由自己來控制,但是一定要在畫面當中營造出斜斜的雨絲的感覺。
上面就是我對李商隱這句詩詞的感受,以及拍攝構思,只是提供一種思路,僅供參考。在附上幾張圖示意一下。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只為示意請忽略美丑
沒邀我就對了,我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