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古典中式婚禮典禮流程:迎親環(huán)節(jié)
1.上頭
上頭就是梳頭,在古代,男女雙方在出門前要請一位“全?!钡钠牌?,在特定的吉時梳頭。其中“全福”代表著,梳頭的婆婆“六親皆全,兒女滿堂”。
“全?!逼牌攀犷^時會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fā)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這個傳統(tǒng)儀式,寓意美好,是希望結婚的兩人能長長久久永遠幸福。
2.叫門
“叫門”就是如今的接親環(huán)節(jié)了,也是婚禮中的高潮環(huán)節(jié)之一。
在古代,新郎是要興歌賦作對才能過關的。如今的“叫門”環(huán)節(jié),新郎也要經(jīng)過千奇百怪的考驗,才能順利迎娶新娘。
3.拜別
拜別就是新娘離開家前和自己的父母道別。
新娘子要叩拜自己的父母,感謝他們的養(yǎng)育之恩。
新郎則要向新娘的父母鞠躬行禮,表示他要帶走新娘了,請岳父岳母放心,他一定會照顧好二老的女兒的。
如果有紅蓋頭的話,還須由新娘的父親前洞為新娘蓋好,和西式婚禮中新娘爸爸給新娘披上頭紗一樣。
4.射箭
等到迎親的隊伍到達之后,新郎需要做出三個射箭的動作。
一是向天射箭式,二是向地射箭式,三是向遠方射箭式,之后才能接新娘下車或是下轎。
向天射箭,是祈求上天的祝福;
向地射箭,是代表天長地久;
向遠方射箭,是祝福今后生活幸福美滿。
5.跨火盆
新郎新娘需要從火盆上共同跨過去。
其寓意是辟邪,相傳有鬼魅喜跟在人后,鬼魅怕火,當新人跨過火盆后,鬼就不能跟過來了。
跨火盆能夠洗去晦氣和不祥,表示今后的生活會紅紅火火。
6.拜堂
在古代,拜堂主要包括了拜天地、拜祖廟、拜父母和夫妻交拜。
現(xiàn)在簡化為:拜天地、拜高堂和夫妻對拜。
7.掀蓋頭
掀蓋頭指新郎用一桿秤挑開新娘的紅蓋頭。
“秤”與“稱”同音,寓意著新娘對于新郎來說十分稱心如意。
8.合巹酒
巹原本是一個長著像葫蘆的瓠瓜,在古代人們將它作為婚禮中盛酒的容器。
合巹禮需將瓠瓜一分為二卻用紅線相連,隨后新郎新娘各拿一半交杯對飲。
其寓意著婚禮將兩人合二為一,婚后相親相愛,同甘共苦。
9.改口茶
新郎新娘需要向對方的父母敬感恩茶,并且改口稱對方父母為爸爸媽媽,當雙方父母喝完茶后還需要給新人紅包。
在這個儀式中,雙方父母喝下新人的這杯茶,表達自己對兒媳或女婿非常滿意。
(二)唐朝婚禮儀式流程
1.新郎先登臺,臺上和伴郎一起高喊“新婦子出來”(司儀注解“新婦子”的意思并說明:“新郎這樣喊你可喊不出新娘來哦”)
2.新郎念催妝詩:“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陽臺近鏡臺。誰道芙蓉水中種?青銅鏡里一枝開。”旅乎(司儀注解,贊揚新娘子象水中的芙蓉一樣的美麗。 ) 下臺把新娘子迎進來。 (音響切換到主宴會廳)
3.新人走上紅地毯后,金童玉女在身后撒五谷雜糧。(司儀注解撒五谷的意思,一切準備就緒,良辰吉時就到了)
跨火盆:玉鳳抬足邁盆火,兇神惡煞兩邊躲。喜從天降落福窩,好日子紅紅火火!新人跨火盆嘍——)
跨馬鞍 :一塊檀香木,雕成玉馬鞍,新人邁過去,步步保平安。新人跨馬鞍嘍——) 跨米袋 :有吃又有穿 一代勝一代。新人跨米袋嘍——) 一撒金,二撒銀,三撒新人上臺轉過身。
有請新郎官在自己新婚慶典的舞臺上三箭定乾坤: 一箭射天 天賜良緣 一箭射天 地配一雙
三箭射洞房(笑) 三箭定乾坤 新郎接新娘入
4.“卻扇之禮”———新娘始終用扇面遮面,即使新郎挑開紅蓋頭,扇面也未撤去,必須要用新郎的才華來打動新娘,才可看到新娘容貌。
司儀:各位來賓,各位貴友,按照咱老祖宗的規(guī)矩,新娘的蓋頭是到了洞房新郎才挑開了,但拆悔悉是,今天來了這么多的客人,這么多的朋友,這么多的嘉賓,大家是不是想早一點看看新娘的花容呀!(想)。那好!今兒咱們就來個“與時俱進”,提前在這里讓新郎揭開蓋頭,好不好?(好)(然后拿一稱桿,問?)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呀?(稱桿)對,這是稱桿,稱桿這上面的是什么?(稱星)這秤桿也叫“喜竿”,咱們讓新郎官,拿這個“喜竿”挑開新娘的蓋頭,(響樂)一挑——眉清目秀,二挑——口紅齒白,三挑——稱心如意 ”,“蒙頭紅、挑三挑,過不了三年有兩小,新郎官“稱心如意”啦!
奇怪了,紅蓋頭都挑了,為什么新娘要用扇子遮住芳容,不讓新郎看見,哦。。。。。。原來這是我們老祖宗唐朝的規(guī)矩,新郎和我們大家真想見新娘的芳容還必須要經(jīng)歷一道關,那就是新娘還要考考新郎的才華,啥才華?新郎還必須當眾在吟一首“卻扇詩”,看看能不能打動新娘子哦。
新郎當眾吟詩:“莫將畫扇出幄來,遮掩春山滯上才。若道團圓是明月,此中須放桂花開?!?司儀:新郎這首詩吟的巧吟的妙啊,把新娘比喻成了美麗的桂花。 新娘將扇子移開
這正是“芙蓉出綠水,新人露花容”。大家掌聲祝福啦!(響樂)]
5.有請證婚人為2位新人證婚
6.三拜九叩大禮
司儀:下面請新人行大禮,行三拜九叩之禮。
一拜天地日月星,請一對新人轉過身,整衣冠,拱手作揖,拜——。(響樂) 風調(diào)雨順,一鞠躬, 五谷豐登,再鞠躬, 家業(yè)興旺,三鞠躬, 再拜高堂,老祖宗。 有請雙方家長上臺入座。 整衣冠,拜。(響樂)
祝父母多福多壽,一鞠躬。 愿高堂幸福安康,再鞠躬。
愿父母雙親,壽比南山,三鞠躬。
請新人面向北,相對而立——互相整衣官——拱手作揖——拜 夫妻恩愛,一鞠躬。 百年好和,再鞠躬。 早生貴子,三鞠躬。(響樂)
天上牛郎會織女,地上才子配成雙,今日兩家結秦晉,榮華富貴萬年長
7.咱老祖宗結婚的時候啊,還要交換信物給對方,今天啊,我們這對新人也有信物給對方, 交換戒指
8.“結發(fā)之禮”———侍女奉上剪刀,新郎新娘各剪下一縷頭發(fā),然后用紅線扎起放入錦囊挽成“合鬢”,由新娘保存,象征著夫妻和睦,永結同心。(假裝剪)
9.在這里我也代表一對新人,祝愿雙方老人“福如東海常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愿你們來年的此時共享三世同堂的天倫之樂。
水有源,樹有根,兒女不忘養(yǎng)育恩,感恩獻茶啦!!!(伴娘送上) 新郎手捧蓋碗:1. 請?zhí)┥酱笕撕炔瑁?. 請岳母大人喝茶。 細節(jié): 雙方父母喝茶,給紅包。
10.“合巹(jǐn)之禮”——— 交杯酒,將一個一分為二的葫蘆上系著紅繩,新郎新娘交換葫蘆瓢,共同飲下瓢中酒。司儀說:“合巹是指夫妻交杯酒,葫蘆是苦的,倒進去的自然是苦酒,一分為二的葫蘆含有同甘共苦的深切含義。一朝同飲合巹酒,一生一世永纏綿。(伴娘送上交杯酒)新人挽起雙手,幸福從此開頭。同干共飲交杯酒,真情真愛心中留,有請干杯!共祝新人癡心情濃,血脈相融,愛滿蒼穹。
送入洞房————(新郎背起新娘下主臺朝宴會廳門口奔)一路司儀撒紅包, 每桌上撒 新郎發(fā)言
總結:唐朝婚姻習俗多繼承于北朝。以上就是唐朝婚禮儀式流程,想要舉辦一場正宗唐朝婚禮的新人可不要錯過。
(三)漢服婚禮流程
迎親前
新郎迎親前,男方媽媽要給新郎穿上大婚服,戴上頭冠,然后在親朋好友的觀禮之下,行教子禮。父親會送給新郎一杯酒,并叮囑兒子要夫妻恩愛,好好經(jīng)營自己的家庭,孝順父母。然后將信物木雁交到新郎手中,讓新郎捧著下樓前往迎親。
迎親流程
1.新郎出發(fā)
新郎出發(fā)可以從父母家出發(fā),也可以從新房出發(fā),如果婚車需要扎花車,也可以從扎花車的地方出發(fā),這就沒有具體規(guī)定了。只是要記住出發(fā)前給每個婚車車隊的司機每人發(fā)一個喜袋,和一張路線圖,攝像車上要有一個認識新娘家的人。另外新郎不用太早出發(fā),只要避開高峰就好,早到,遲到接到新娘的時間都差不多的,到的太早只會讓自己更累,但是也不能太晚了,防止會有突發(fā)事件發(fā)生。什么時候出發(fā)還要考慮到路程的遠近,路況等等...大家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綜合考慮。
2.堵門、玩接親游戲
堵門是迎親中新郎對大的考驗,新郎要注意兩點:1要哄,哄伴娘,哄新娘的親戚朋友,至于是用紅包哄呢,還是用行動來哄,就看新郎;2是要忍,不管怎么刁難,新郎都不可以紅臉,切記切記!當然,新娘那邊,堵門別全是要紅包,可以多弄點游戲來難為難為新郎,這樣既熱鬧,又有氣氛。比干要紅包好多,當然也要提醒堵門別太過了,大家都是為了熱鬧,太過就不好了,點到即止。
3.進門后先求婚
歷經(jīng)千難萬險,終于進門了,可以見到新娘啦。進門后第一件事就是手捧鮮花,來個干凈漂亮的單膝跪地,想新娘求婚,動作要連貫,漂亮一氣呵成。進入新娘的閨房后,第一件事就是老老實實的求婚。別一進門就想著找鞋子,鞋子肯定要找的,先求婚,大家注意!
4.敬茶,改口
求婚完畢后就要向長輩敬茶改口了哦,敬茶的順序是先敬父母,后敬爺爺奶奶。如果攝像是單機攝像的,新人和父母不要面對面的站,這樣拍出來的視頻會不好看,最好能站成45度角。改口別光改父母,新娘家在場的親戚都改口喊一邊,都是有紅包的。
5.找鞋子
終于要出門了,新娘的鞋子還是一定要找的。這找鞋子就要看新郎的人緣了,平時和新娘家的親戚多走動走動,這時候會比較好過關,如果買通了伴娘,也會比較好辦,如果事先毫無準備,那就只能找了,發(fā)動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幫忙吧。
6.出門
終于要出門了,新娘依舊要由新娘的親戚背出去,背新娘的肯定是要給大紅包的。新娘們要注意,背下樓時要防止走光,因為很多婚紗都是有篷裙的,所以要注意呀,特別是夏天結婚的新娘更要注意了。在出門之前新娘要注意保護腳,很多人都要求結婚當天才能穿婚鞋,所以很多婚鞋結婚當天還是新的,新鞋都會比較硬,很容易磨破腳,如果結婚當天把腳磨破了,那會相當?shù)耐纯?,所以新娘們在穿婚鞋前,先在腳上帖上一些創(chuàng)可貼,要是那種肉色的,超薄的,至于貼在哪就根據(jù)自己平時的穿鞋經(jīng)驗,自己感覺穿高跟鞋時哪里磨的疼,那就貼哪。這樣可以保護好腳,腳磨破了還要繼續(xù)穿高跟鞋就太痛苦了。
7.上車
新娘出門了,準備上婚車,出門時新娘手上要拿一個蘋果!這里還要再提醒大家一下,如果新娘家住在一個很深的巷子里,那婚車還是不要進去吧,萬一出不來就杯具了!!讓被新娘的吃點辛苦,多背點路,紅包給大點。
8.穿鞋
婚車的車門前要放兩條糕,新郎給新娘穿鞋時,新娘的腳就踩在糕上,這叫步步高升,至于要什么糕,水月準備用那種云片糕,紅色的喜慶,哈哈.....新娘坐在車上穿鞋時,要注意往外坐一些,要保證半個人在車外,因為車里和車外的光線完全不同,坐在里面光線不好拍出來的照片會很不好看,所以新娘們要注意,上車后調(diào)整好位置再讓新郎幫你穿鞋。
9.到新房
好不容易把新娘接了回來,回新房就要新郎自己背新娘了,這時候就希望婚房別在6樓,7樓的爬的要死人的。新娘回到新房后把蘋果放在床頭,意思是把平安從娘家?guī)У搅朔蚣?,很好寓意哈。到了新房后,就是新娘要敬茶,改口,還要喝甜湯的,以后的生活會甜甜蜜蜜的。
婚禮儀式
上午十點,周制漢服婚禮儀式正式開始。眾多親朋好友讓婚禮現(xiàn)場氣氛溫馨、和諧,喜氣洋洋。兩位著漢代婚服的新人在妹妹或者好友扮作的侍女的陪伴下出場。
贊者讀誥文,隨后新人行沃盥禮,洗雙手,表達鄭重之情。
行同牢禮,吃碗里同一種肉,同一種飯,表達新人從此合為一家。
行合巹禮。巹是指葫蘆。侍女拿過一個剖開的葫蘆,新郎新娘各飲瓢中苦酒,表示新人從此同甘共苦。喝完,將葫蘆對到一起,新娘用紅線系住葫蘆。
隨后,新人行解纓結發(fā)禮,新郎新娘相互剪下一縷頭發(fā),新娘用紅線將頭發(fā)扎在一起,表示永結同心。新人為對方佩戴玉佩,而后行執(zhí)手禮。最后行三拜之禮,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禮成。
婚禮
《五禮通考》曾說,自后齊以來,不管天子庶民,婚禮“一曰納采,二曰向名,三曰納吉,四曰納征,五曰請期,六曰親迎?!?/p>
這就是古代婚禮所分的六個階段,俗稱“六禮”。分述如次:
一、納采:這是議婚的第一階段,男方請媒提親后,女方同意議婚,男方備禮去高告困女家求婚,禮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為何用雁?雁為候鳥,取象征順乎陰陽之意,后來又發(fā)展了新意,說雁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取其忠貞。
二、問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
三、納吉:是把問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古俗,照例要用雁,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后發(fā)展到用戒指、首飾、彩綢、禮餅、禮香燭、甚至羊豬等,故又稱送定或定聘。
四、納征:是訂盟后,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后來,這項儀式還采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后,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聘禮的多少及物品名稱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數(shù)目取雙忌單。
五、請期:送完聘禮后,選擇結婚日期,
備禮到女家,征得同意時的儀式。古俗照例用雁,禮品一般戚念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六、親迎:就是新婿親往女家迎聚的儀式。這項儀禮往往被看做婚禮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項則當成議婚、訂婚等過渡性禮儀。這些形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關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妝”,到男家時的“開揖”、“鬧洞房”等,都是確立社會關系的儀禮。純屬親迎部分的儀式,一般用花轎,分雙頂或單頂,扶親婦上轎的“送親嫂”,陪新郎友羨至女家接人的“迎親客”,都各有要求,起轎、回車馬、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歡禮、入洞房……每一過程又都有幾種到十幾種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驅邪。親迎的季節(jié),一般選在春天,州以農(nóng)立,適逢農(nóng)閑,豐收為是,正好婚配。
婚嫁“六禮”過后,進入過渡期,新婦回娘家的“歸寧”,一直到新婦進入育產(chǎn)期,第二代再行誕生禮。從此,婚禮只作為一種家慶紀念日,按周年慶賀(滿一個“花甲”舉行隆重慶賀儀式,叫辦重婚酒),年年值慶,直至終年。在國外,結婚二十五年做銀婚禮。結婚五十年做金婚禮。這些都是婚禮的追憶儀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