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遙遠的上古時代起,中華各族人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據(jù)中國政府考察統(tǒng)計正式確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共有56個,其他為未識別的民族。我國現(xiàn)有少數(shù)民族55個,占全國總?cè)丝诘?.49%。本篇是按各民族人口數(shù)據(jù),由多至少的排列順序而寫的。中國,擁有世界最古老的文明,歷史遺跡和文化傳統(tǒng)延綿5000年之久而譽坦從未中斷。從古至今,各民族融入一條中華血脈,同呼吸、共命運,用勤勞和智慧共同創(chuàng)造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各民族誕生、發(fā)展,交融并共同締造中華文明和建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而貢獻自己的才智。
――題記
【律詩】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首詩(平水韻):
1.漢族
盤古開天海岳隆,唐堯虞舜紀元通。
興龍舉鳳圖騰槊,織錦操犁信仰崇。
七種方言傳塞北,三宗佛教納江東。
炎黃子嫡延生廣,世界人文占主風。
【簡注】漢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古老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發(fā)達,所以風土人情多姿多彩,豐富異常。尚農(nóng)務本。七種方言是:北方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又古稱縈锏繞咧鐘镅浴P叛觶1祭天,信佛教,2儒教,3道教,4佛教,5其它教等。
2.壯族
云天沐擷桂芳林,三月歌圩萬古琴。
壯語傳承南越地,清喉溯遠北王參。
亭臺處處余金粉,城郭家家繞綠涔。
火炮風情男嫁女,絲弦馬骨唱如今。
【簡注】壯族源于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qū)的“西甌”駱越”等。主要分布在廣西、云南、廣東和貴州等地,國外主要分布在越南北部。馬骨胡是壯族拉弦樂器,因琴筒以馬骨制晌虛洞作而得名。
3.滿族
黑山白水岫巖歌,薩滿銅鈴故事多。
鐵馬吞云憐漢岳,女真奪印攬滹沱。
八旗饗賀春如節(jié),五福延祥日似梭。
三百年來清國壁,互容文脈耀先河。
【簡注】東北地區(qū)的“白山黑水”現(xiàn)在的主要聚居區(qū)已建立在岫巖自治州。是滿族的故鄉(xiāng)。滿清入關,逐步統(tǒng)一全國,歷經(jīng)三百年。信仰薩滿教,佛教。滿族人口分布于全國各地,以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
4.回族
賀蘭山麓潤桑垠,族舞花兒遠近詢。
小伙包頭圓白帽,姑娘裹發(fā)翠方巾。
馳奔南北民風凈,聚集東西文化純。
馓子油香湯餃粉,穆斯林教最清真。
【簡注】回族花兒,俗稱山曲兒,最早流傳于寧夏、甘肅、青海一帶。信穆斯林教。
5.苗族
苗鄉(xiāng)僻壤黔湘桂,巴代風情萬古魂。
寨里油桐勤墾種,山巔漆樹苦尋源。
清凌白水梯田潤,吊腳瓊樓竹舍村。
米酒飄香長桌飯,銀花金縷笑容溫。
【簡注】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黔湘鄂三省較多,苗鄉(xiāng)種植,油桐,漆樹,都是珍貴木材。
6.維吾爾族
塞北邊陲廣袤天,維吾爾族載豐田。
刀郎手鼓鏘鏘響。姑麗鶯歌裊裊翩。
抓飯奶茶迎客禮,油馕烤肉待家筵。
樓蘭古道和諧曲,民漢相親幸福綿。
【簡注】刀郎:是維吾爾族小伙子的雅稱,姑麗:是維吾爾族女孩的美稱。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帶和阿克蘇、庫爾勒地區(qū),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烏魯木齊、伊犁等地。抓飯,烤肉,馕餅,奶茶是他們的主要食物。
7.土家族
吊腳樓宏白虎崇,鳳凰山麓景怡瞳。
佳賓下馬三杯酒,靚女衣妝七彩虹。
特色揚姝民族譜,淳精匯粹國人功。
土家奉獻神州敬,擺手歌欣舞歲豐。
【簡注】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四省市接壤的武陵山脈的高山地帶。代表建筑:吊腳樓,信仰圖騰:白虎。
8.彝族
寧洱彝族楚雄驕,黔桂紅河樂植苗。
篩酒熒光迎客遠。照筵火把舞歌潮。
華堂妙女澄清碧,毛舍錚男撫睿腰。
勤勞筑成通達路,燃情迸涌向天燒。
【簡注】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主要聚集在楚雄、紅河,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火把節(jié)。
9.蒙古族
蒼狼蒙古射雕逡,驍勇誰贏野獵人。
跨馬扶犁知氣節(jié),牧羊逐草見精神。
遼歌四蕩燕宴枯山宇,勁鼓三征西夏垠。
哈達弘慈旗滿敬,奶茶青酒納方鄰。
【簡注】蒙古族人驍勇善戰(zhàn),逐水草而生,蒙古大汗王,成吉思汗曾經(jīng)發(fā)動三次對西夏的進攻,最終統(tǒng)一了政權。
10.藏族
格桑轉(zhuǎn)粟向陽馨,雪域高原逐草陘。
好客氈包人燙酒,納賢驛廄馬搖鈴。
寬腰襟大男豪放,芊玉裙柔女扮娉。
貢塔藏幡紅映日,晴川北嘎踏雷霆。
【簡注】北嘎:藏式一種摔跤運動的別稱。
11.布依族
土著蠻藩水寨持,布依勤懇展欣眉。
耕田裹腹酬溫飽,牧畜鞣袍制冷維。
鄰里輕歌聽愜適,鄉(xiāng)間軟語說清辭。
稻花香處千倉滿,錦繡黔江鳳有儀。
【簡注】布依族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自治州?!巴林毖灾恋囟>诱咭馑挤橇髟⑦w徙之人。布依族主要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為主要生活來源。
12.侗族
何處襟喉醉野幽,花橋石徑適閑游。
俊男勤墾參絲竹,秀女精編繞鼓樓。
種稻耕林搖雨露,行歌坐月蕩春秋。
弟兄姐妹和諧悅,百越桑辛萬古酬。
【簡注】侗族是從古代百越人的一支發(fā)展而來。侗族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農(nóng)業(yè)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歷史,兼營林業(yè)。
13.瑤族
瑤鄉(xiāng)鼓舞徹韶山,俚語潮歌醉月彎。
種粟南坪尋草藥,施肥北壟獵狐鷴。
清涼瀑瀉凌云水,馥郁人游賞桂顏。
巧借資源謀特色,別村文化譜新綸。
【簡注】瑤族的舞蹈與狩獵、農(nóng)事和祭祀等有著密切關系。桂瑤,瑤族的一部分。狐瑤族以守獵,務農(nóng)為生活來源。
14.朝鮮族
金達萊花百越長,中韓兩界醉春光。
俊男蓼舞流青韻,阿妹菱歌漾紫裳。
泡菜糍糕鮮四海,短簫竹笛裊三疆。
延邊朝國衣裙燦,盡現(xiàn)風情拂吉祥。
【簡注】朝鮮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民族。主要生活在長白山腳下,鴨綠江畔。吉林省東部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等地。
15.白族
白族金花待客興,佳珍糯酒敬阿鵬。
天酬沃土心舒暢,地佐勤人夢方恒。
三道茶香常品味,八方墨韻總堪應。
驪歌火把清音裊,洱海祥和紫氣騰。
【簡注】白族女士稱金花,男士稱阿鵬。三道:是指云南馳名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以其獨特的“頭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時就已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一種禮儀。
16.哈尼族
哈尼紅谷拓荒蕪,源古崇山石塑夫。
握把利鋤耕黍米,憑身傲骨繪藍圖。
居家塹道連炊榻,訪客繩橋到寨衢。
掩映層林村幾筑?竹樓擁瑪草成蘆。
【簡注】哈尼族主要分部在云南南部紅河谷山區(qū)。他們居住的房舍也多是“干欄”式竹樓。一種叫“擁熬”另一種叫“擁戈”還有年長者住的叫“擁瑪”是一種古老的地棚式的建筑。
17.哈薩克族
逐水而居石頂鍋,天山腳下獵鷹戈。
氈房別致牛羊壯,奶酪穌香米酒多。
勇敢巴郎馳駿馬,巧柔古麗織良莎。
餐前飯后承恩主,游牧生涯坎坷過。
【簡注】哈薩克族,語系突厥語族,普遍信仰伊斯蘭教。巴郎是指孩男子,古麗指姑娘。游牧生活俗稱馬背上的民族。
18.黎族
祖輩黎人列島中,嶺南濱上看花紅。
植林養(yǎng)畜勤勞筑,紡織興農(nóng)智慧融。
行走幸通重海北,巢居多在樂云東。
打柴篝火筒裙舞,籬舍陽春歲歲逢!
【簡注】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黎族婦女節(jié)日穿筒裙,打柴舞黎語叫“轉(zhuǎn)剎”,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
19.傣族
瀾滄傣族一支花,滿腹虔誠谷酒嘉。
茅舍竹樓迎碧月,香蕉玉米佐紅茶。
民風文化多豐厚,潑水時令大眾夸。
女織男耕勤勞客,西雙版納隱青椰。
【簡注】傣族人喝的酒都是用自家的谷米釀造的,比如一種西雙版納的糯米酒。生活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都是以干欄式竹樓為傳統(tǒng)住宅的。
20.畬族
景寧民族喜登攀,追溯源頭稱作蠻。
畬粵客鄉(xiāng)三月節(jié),盤藍雷姓幾家閑。
手工絲繡圖千格,精巧藤編樣百般。
莫道山哈茶果醉,靈刀木柏舞欣顏。
【簡注】:畬族等少數(shù)民族史稱“蠻”,山哈即對歌。畬族傳統(tǒng)的三月三節(jié)。靈刀木柏是指豐順畬族的舞蹈《靈刀木柏舞》
21.傈僳族
六庫歡歌在怒江,木楞建筑竹笆樁。
禮儀宗士親情重,智水仁人孝意邦。
傈女持家茶酒釀,僳男狩獵鐵弓降。
芋頭包谷同鍋煮,尊老和姻嫁娶雙。
【簡注】木楞房又叫“圓木壘墻房”,云南傈僳族怒江自治州六庫鎮(zhèn),是傈僳族集中居住區(qū)。
22.仡佬族
古村仡佬自蚩尤,翹角干闌竹鼓樓。
打鐵采砂傳稻業(yè),養(yǎng)??椚緯裉锂牐?/p>
夜郎禮酒迎親友,甲秀笙歌漾貴州。
謹奉茅臺天下品,火筒號子吹青牛。
【簡注】仡佬族僅貴州省聚集了96.43%仡佬族人口。這個民族以農(nóng)業(yè),桑蠶以及圍獵為主要生活來源。夜郎:貴州省的古稱。甲秀:貴州省地標性古建筑,也是貴州的一個文化建筑符號。仡佬族用竹子做的吹火筒是做飯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之一。
23.東鄉(xiāng)族
祖居甘肅東鄉(xiāng)域,傳統(tǒng)人文話百年。
吉語聲聲歌盛世,花兒曲曲笑開妍。
勤從農(nóng)牧風中取,樂在營商路里纏。
禮數(shù)家邦吉祥兆,伊斯蘭教奉先賢。
【簡注】東鄉(xiāng)族因居住在河州(今甘肅臨夏地區(qū))東鄉(xiāng)地區(qū)而得名。該民族自稱“撒爾塔”。撒爾塔原始意思為“商賈”。
24.拉祜族
遷移普洱后勤屯,守獵臨滄度歲春。
政策殊榮根固土,惠民冷熱露滋茵。
竹編工藝皆高雅,服飾花紋盡美倫。
剃發(fā)著妝男女辯,古村文化譜新晨。
【簡注】拉祜族聚居在云南,普洱、思茅,臨滄地區(qū)。拉祜族的服飾以黑色為底色,同時具有絢麗多彩的裝飾。
25.水族
落戶黔滇至贛州,主糧糯米稗酥油。
腌魚味美掏心語,酸菜佳珍掩舌流。
吃苦耐勞尊老幼,植林育稻奮新酬。
江灘瘦水村鄉(xiāng)變,炫舞笙歌盛世謳。
【簡注】水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三都。農(nóng)業(yè)為主,糯米為食,小麥、包谷、小米、紅稗做粥、及飯豆等雜糧作輔助糧。
26.佤族
聚集滇南逐贛塵,混雜緬甸嗣耕人。
風吹雨打家徒壁,日曬霜侵歲長身。
品藕嚼檳知鳳角,烹茶釀酒醉陶巾。
竹竿舞步溪霞美,落寞天涯自在神。
(簡注)佤族生活在云南,緬甸。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主。喜歡吃紅米,飲濃茶,喝水酒,跳竹竿舞。住房以兩層竹樓為主。
27.納西族
納西族集麗江城,水稻桑園稗子耕。
長巷炊煙斜旎里,方塘影閣曳波泓。
古羌打舞人心暖,新酒嗨歌竹舍縈。
異域風情修壁壘,馬幫茶道振峰聲。
【簡注】納西族絕大部分居住在麗江市,以農(nóng)業(yè)為主,種植水稻,稗子。在云南橫斷山脈的險山惡水之間,綿延盤旋著一條神秘古道,稱之為“茶馬古道”。
28?羌族
自古遷移黑水疆,岷山峭壁石碉房。
農(nóng)耕牧馬豐家滿,狩獵屯田祖業(yè)創(chuàng)。
祭祀火塘歌號子,羌年壩院跳鍋莊。
指婚舍下邀朋聚,咂酒新茶好潤腸。
【簡注】羌族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以務農(nóng)并兼事畜牧?!袄栕?,跳鍋莊”,是羌寨一種“鍋莊”歌舞,以慶祝重要的節(jié)日。羌族婚嫁習俗,岷江上游地區(qū)的羌族盛行指腹婚、娃娃親等。
29.土族
古老民風歷史悠,農(nóng)耕畜牧隴南州。
對歌擺手安昭舞,建舍包廂轉(zhuǎn)角樓。
臘染編雕將客惹,盤針刺繡把魂勾。
佳賓下馬三盅酒,禮數(shù)之邦教會稠。
【簡注】“隴”甘肅簡稱,“安昭舞”是一種古老的土族舞蹈。下馬三杯酒”這是土族人的待客之道,獻上三杯酒也代表對客人的衷心祝福。
30.仫佬族
桂林仫佬族居生,淼淼巖鄉(xiāng)覓野耕。
村路新奇風旖旎,民房古樸畫崢嶸。
走坡日里歌長對,依飯亭間舞競鳴。
谷酒糍粑香遠近,勤勞致富育榕城。
【簡注】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貴州省也有分布。仫佬族聚族而居,三年一次的“依飯”節(jié)也叫“喜樂厚”較為隆重。走坡節(jié),是仫佬族傳統(tǒng)的青年男女聚會對歌覓知音的儀式。
31.錫伯族
祖籍遼東是故鄉(xiāng),乾隆意旨戍新疆。
早年獵捕謀生苦,后繼耕耘樂業(yè)康。
賽馬鞭揮歌舞起,西遷節(jié)聚笑聲揚。
征途漫漫留青史,抒寫豐功幾世章。
【簡注】錫伯族原居東北地區(qū),乾隆年間清廷征調(diào)部分錫伯族西遷至新疆以充實當?shù)?。西遷節(jié)是錫伯族從遼東遷徙至新疆的的紀念日,稱之為“西遷節(jié)”在東北地區(qū)這一天稱“懷親節(jié)”。
32.柯爾克孜族
契骨傾心庫姆孜,高山牧場舞情怡。
婦姑織毯金邊繡,阿肯彈歌木鼓持。
抓飯納仁馕美味,穌茶奶酪酒鮮滋。
圖騰仰鹿清真寺,十二生肖紀史詩。
【簡注】契骨,是柯爾克孜族最早的族名,是最早使用十二生肖來紀年的民族。庫姆孜是彈撥樂器。信奉伊斯蘭教,圖騰崇拜鹿,鹿是和平吉祥的象征。
33.達斡爾族
達斡勤勞智慧崇,氈包木壘沐晨風。
放排號喊籬笆外,擊鞠球飛綠草中。
大嶺摔跤鷹展翅,嫩江圍獵犬生雄。
烏春一曲歌邊塞,馬背馱家喜樂融。
【簡注】達斡爾族主要分布在內(nèi)蒙古及黑龍江省龍江縣、嫩江縣、少數(shù)居住在新疆塔城縣。以游牧為生。摔跤,棒球,擊鞠,是達斡爾人的古老的體育活動。
34.景頗族
云南載瓦景頗莊,目瑙縱歌聚舞狂。
筒帕降獅拼志勇,佩刀策馬奮蹄揚。
竹筒飯拌清茶滟,蕉葉湯開洌酒香。
播種虔誠圓美夢,安居樂業(yè)日豐長!
【簡注】景頗族多居云南載瓦,以農(nóng)耕為主,種植水稻、旱谷和玉米,聚居區(qū)出產(chǎn)木材等。目瑙縱歌是景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tǒng)民族節(jié)日。景頗族男子隨身佩刀和筒帕。
35.毛南族
惜土為金數(shù)布南,僚伶衍聚桂黔嵐。
梯田疊疊纏青色,桑樹茵茵養(yǎng)褐蠶。
藤篾菖蒲編百鳥,米糕糯谷煮三甘。
襟衫竹帽工精巧,送祖迎先敬圣龕。
【簡注】由于毛南族山區(qū)缺少耕地,所以毛南人除惜土如金。壯族人對毛南族的稱呼是“布南”。毛南族是嶺南百越支系發(fā)展而來。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們的祖先。
36.撒拉族
撒喇尊崇古爾邦,穆斯林教凈心腔。
延綿青海繁生久,聚集黃河逐水瀧。
女蓋頭紗羞素面,男穿汗ё伺印
熱情好客經(jīng)商業(yè),千載民風日月扛。
【簡注】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循化縣,沿黃河水域。撒拉族的主要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開齋節(jié)”又叫“古爾邦節(jié)”俗稱“過年”是最隆重的節(jié)日。
37.布朗族
勐海之濱布朗家,云南自古貢新茶。
俊男矯健歌蠻鼓,靚女嬌姿舞逸紗。
萬載扶犁開石裂,千年背簍織絲麻。
指婚媒妁風情老,火種刀耕共日霞。
【簡注】布朗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和臨滄地區(qū)。農(nóng)耕,以茶業(yè)為主。
38.塔吉克族
雪域邊垂塔吉留,維文始用話春秋。
拓耕大漠長青穡,廣牧碉欄肥牯牛。
鷹笛橫吹承曼舞,馬鞭斜策勁馳悠。
巴羅提節(jié)天燈爍,勤奮當為正道酬。
【簡注】塔吉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沿天山一帶,以游牧生活為主,無本民族文字,使用維吾爾文。宗教節(jié)日是“巴羅提節(jié)”,節(jié)日期間要點“天燈”,祈求平安吉祥。
39.阿昌族
戶撒刀功獨一戈,滇西火把照天河。
芽茶嫩雨傾心韻,織錦柔絲巧手梭。
吊腳樓前靈水凈,浣花溪畔草堂歌。
窩羅蹬舞怡情遠,亙古阿昌像伏波。
【簡注】阿昌族制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于世。信奉佛教,火把節(jié)和窩羅節(jié)是阿昌族比較隆重的節(jié)日。
40.普米族
普人遷徙怒江邊,農(nóng)牧兼營苦作田。
寧蒗火塘風俗老,玉龍木壘祖宗傳。
擎天一柱房中立,杉閣幾間壩上延。
炒面油茶恭遠客,鍋莊舞慶瑞豐年。
【簡注】普米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寧蒗,玉龍。普米族院落。正房四角立柱,中央豎一大柱,稱擎天柱。跳鍋莊是普米族傳統(tǒng)的舞蹈形式。
41.鄂溫克族
久駐龍江耐苦寒,索倫游牧聚峰巒。
男兒勇猛張弓箭,女子勤勞佐畜欄。
林海雪原當逐鹿,冰河渡口亦擒狻。
哈音薩滿天神祭,豪酒歡歌祈族安。
【簡注】鄂溫克族主要居住在內(nèi)蒙古和黑龍江兩省。鄂溫克獵民先祖幾度遷徙。但他們的一生都離不開酒、馴鹿、獵槍和原始森林。信奉薩滿教,“哈音”就是神靈。
42.怒族
怒江絕塹度春秋,雜聚他鄉(xiāng)蒗水收。
木刻結(jié)繩農(nóng)獵濟,刀功種火牧田酬。
干欄竹器樓奇特,溜索麻衣畫飾優(yōu)。
祭祀捧花吹達變,迎新溯古慣神州。
【簡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蒗水(原碧江縣)。怒族祭祀在鼓樂聲中朝拜者要手持鮮花。達比,是怒族吹打樂器。
43.京族
駱越魚民三島畔,傾歌哈節(jié)醉人心。
揚帆罾網(wǎng)關艙滿,逐浪漁燈對月吟。
長袖翩躚排竹舞,短衫婀娜奏弦琴。
百年京族浣沙旅,米酒香醇鯰味侵。
【簡注】京族是捕魚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東興市的“京族三島”。京族人尤其崇拜海洋港神,更有每年一次的隆重祭祀節(jié)“哈節(jié)”罾網(wǎng),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魚網(wǎng)。
44.基諾族五微
云南基諾沐春暉,弩箭操犁四勐頎。
打鐵壯男雕竹刻,挑花靚女繡針飛。
承歡特懋攸人悅,崇敬神陽母舅欷。
普洱陀茶香逸遠,西雙版納醉如歸。
【簡注】基諾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雙版納景洪市基諾山。四勐是指:勐旺、勐養(yǎng)、勐罕,勐臘四個鄰縣?;Z族崇敬太陽所以最隆重的節(jié)日是太陽節(jié),還有打鐵節(jié)、特懋克節(jié)等。
“基諾”漢語多音譯為“攸樂”意為“跟在舅舅后邊”,加以引伸即為“尊崇舅舅的民族”。
45.德昂族
崩龍后裔德昂宗,中緬邦郊物產(chǎn)豐。
象鼓舞鏘男颯爽,蘆笙曲韻女嬌雍。
茶莊古老承興業(yè),服飾新奇襯媚容。
竹簍背肩千載俗。敬神潑水節(jié)時濃。
【簡注】德昂族原名崩龍族。主要聚居中國云南省和緬甸。主要從事農(nóng)業(yè),擅長種茶。象鼓舞和伴蘆笙歌是德昂族最喜歡的歌舞形式。德昂族信奉佛教,如:潑水節(jié),燒白柴節(jié)都是敬佛節(jié)日。
46.保安族
色目同仁衍保安,東遷積石大河瀾。
著妝炫麗頭包布,待客虔誠飯食攢。
打調(diào)腰刀傳技藝,花兒宴舞唱方彈。
感恩默德功勛建,回教阿訇設圣壇。
【簡注】為保安族是信仰伊斯蘭教的中亞色目人,被迫東遷。先在循化居住數(shù)年,后又轉(zhuǎn)徙今甘肅積石山下大河瀾莊。宴席舞,源于保安族的婚禮習俗。保安族是伊斯蘭教也叫做“回教”。
47.俄羅斯族
萬里南遷迪化屯,歐洲習俗尚留痕。
帕斯喀節(jié)封齋戒,東正教規(guī)感主恩。
啤瓦油茶迎貴客,列巴馓子育兒孫。
耶穌復活歡歌慶,三角琴聽族俗存。
【簡注】中國的俄羅斯族主要是從歐洲俄羅斯移居而來。當初俄羅斯族遷徙在”迪化”現(xiàn)在新疆烏魯木奇市。帕斯喀節(jié):俄羅斯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紀念“耶穌復活”的節(jié)日。三角琴為俄羅斯族所獨有,因琴身主體呈三角形而得名。
48.裕固族
扎根雪域走祁連,畜牧兼營裕固延。
牛角鼓歌駝馬壯,天鵝琴伴鳥花翩。
猜拳行酒隨風俗,帶帕成婚賴祖?zhèn)鳌?/p>
絲路文深藏圣跡,紡毛刺繡話千年。
【簡注】裕固族是祁連山麓的畜牧民族。天鵝琴,牛角鼓。是裕固族獨有的傳統(tǒng)樂器。
49.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任風搓,烈酒燒天醉臉酡。
時放綿羊隨牧犬,相從駿馬騁清河。
紗緹翠影腰裙轉(zhuǎn),袷袢威儀手鼓歌。
阿瓦頂樓鋪鐵蓋,氈房木柱立山坡。
【簡注】烏孜別克族,游牧生活,紗緹是女子的頭巾和面紗,袷袢,是指男人的衣服。
50.門巴族
藏南風俗數(shù)門隅,雅魯江邊水草驅(qū)。
皂架搭氈敖舍建,氆氌掛玉壁裙鋪。
烹茶煮肉鋼鍋頂,賽馬叼羊稞酒酤。
喪葬婚姻筠別樣,頌經(jīng)禮佛捧成珠。
【簡注】門巴族信奉佛教,主要分部在西藏東南部在錯那縣以南的門隅地區(qū)。氆氌,藏族地區(qū)出產(chǎn)的一種羊毛織品,可做床毯、衣服等。
51.鄂倫春族
龍江狩獵鄂倫春,轉(zhuǎn)輾謀生嘎洞鄰。
困頓蠻荒求薩滿,逍遙野味謝山神。
揮鞭馴鹿鄉(xiāng)間牧,棄箭耕田土里塵。
白樺樹雕云卷美。酬勤萬類愛無垠。
【簡注】鄂倫春族主要居住在興安嶺地區(qū),是狩獵民族,信奉薩滿教。位于內(nèi)蒙古鄂倫春旗齊奇嶺。嘎仙洞:鄂倫春族民間傳說。嘎仙洞是海眼。
52.獨龍族
怒族高居溜索斜,獨龍峽谷聚俅家。
剽牛漢子欣青酒,紋面姑娘喜白牙。
繩結(jié)計時神鬼敬,木雕記事獲水田。
奇聞怪趣民淳樸,路不丟遺自古夸。
【簡注】獨龍族舊稱俅人,分布在云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區(qū)。獨龍族“剽牛祭天”便以舞蹈形式貫穿整個活動過程。婦女紋面,是獨龍族相當奇異的習俗。獨龍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新中國成立以前,一直靠刻木記事或傳達信息,用結(jié)繩來計算時間。
53.塔塔爾族
冰峰雪嶺駐邊疆,逐草思源牧馬羊。
守獵梟聲融庫涅,韃靼舞步曼佗揚。
撒班盛會人祈佑,宰性開齋客亦狂。
趣事奇聞婚俗老,娶妻先得嫁新郎。
【簡注】塔塔爾族主要居住再新疆北部。撒班盛會是塔塔爾族醉隆重的節(jié)日。古爾邦節(jié)又叫“宰牲節(jié)”。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要殺羊宰牛,饋贈親友,款待客人。塔塔爾人的傳統(tǒng)習慣,婚禮在新娘家舉行,把新郎嫁過去。
54.赫哲族
蹁浪松江嘎爾豪,慧燈朗照搏云濤。
烏蘇里水叉蝗鯉,富錦邊山獵雪獒。
薩滿神歌抓一鼓,刻工吉調(diào)唱三刀。
狗牽滑橇馳冰上,射鹿真皮換舊袍。
【簡注】嘎爾當村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富錦市,赫哲族主要居住烏蘇里江和嘎爾當古城。而聞名并載人史冊。赫哲族以漁獵為生,也耕種少量土地,赫哲族視抓鼓為樂器神器,信仰薩滿教。
55.高山族
古越東遷阿里山,農(nóng)耕稻作駐臺灣。
行崖葬壁紋身刺,儔杵歌黥面斑。
頭布羽冠衣澤靚,腳鈴膝褲繡功斕。
族人跨海連筋骨,華夏春光照爾還。
【簡注】高山族是臺灣省少數(shù)民族,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古越人的一支。以稻作農(nóng)耕經(jīng)濟為主,以漁獵生產(chǎn)為輔。高山族習俗紋身,黥面為美。因此有稱“黥面番”之說。
56.珞巴族
藏珞巴人即嘎郎,耕田牧獵織麻桑。
尊崇雷電崇神石,敬奉山林敬太陽。
弩箭圍欄熊鹿獲,操鐮背簍米盈倉。
泥波布節(jié)迎風雨,峽谷高原世代忙。
【簡注】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舊稱嘎郎布。珞巴族以刀耕火種以狩獵為必要的經(jīng)濟補充。珞巴族人十分崇拜山神,崇拜風、雨、雷、電、冰雹等自然現(xiàn)象。祭祀大地、森林。尼波布節(jié):是崩尼部落為夏收作物準備的節(jié)日。意為“慶祝割完早稻”。
作者簡介:陳素梅,網(wǎng)絡筆名素心若雪,來自有著梅香竹韻的美麗重慶。專修財會,酷愛音樂,喜歡文學,尤愛古韻。懷揣一顆真誠的求學之心,愿意以古典的傳統(tǒng)文學,來表達個人的見解與情感,追求語言靈動、婉約而見風骨的寫作方向。拙作散見各大網(wǎng)站。期盼結(jié)識更多良師益友,讓淡墨在琴心里升騰!人生格言:不曾揚帆,何以致遠!
-----------------------------------
投稿詩國:各大手機應用商店搜索“詩歌中國”下載詩歌中國app,隨時隨地發(fā)表和欣賞優(yōu)質(zhì)原創(chuàng)詩歌:華為手機應用商店、OPPO手機應用商店、vivo手機應用商店、小米手機/平板應用商店、騰訊應用寶、蘋果手機AppStore、百度手機助手(含91和安卓市場)、魅族手機應用商店、聯(lián)想手機樂商店、搜狗手機助手、PP助手(阿里)、機鋒市場、豌豆莢、安智市場等。
潑水節(jié)的詩句
當晨曦映紅城鎮(zhèn),
風光旖旎的江畔,
人山人海,熙熙攘攘,
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潑水節(jié)
――是傣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
男女老少
都穿上了節(jié)日盛裝。
四月的潑水節(jié)
一片歡聲笑語。
水是生命之神,
世上有了水
萬物才能生長。
人們在水中滴上香水,
撒上花瓣。
水做判旦珠芬芳四溢,
噴來噴去。
股股清水
如銀花怒放。
人們在大街小巷
追逐嬉戲。
追呀,趕呀,灌呀,潑呀,
只覺得迎面的水,
背后的`水,盡情潑來,
一個個全身濕透,
股股水珠,
似珍珠粒粒,晶瑩剔純擾透。
透明的水,清涼的水,
圣潔美好的水,
幸福光明的水。
人們萍水相逢,
你不認識我,
我不認識你。
一汪清水祝福你,
吉祥又如意。
涼爽宜人的沖核小水滴,
你向我致意。
少女解開長發(fā),
潺潺流水噴灑,
象出水芙蓉。
小伙邊跳邊飲酒,
如醉如癡。
潑吧,我在這里,
我們在水中嬉戲。
地上鋪滿
火紅的鳳凰花。
空中回響著
歡樂的象腳鼓。
甘知蘆露隨人意,
瞬間雨傾盆。
兒女多才俊,
風宏猛源流煞鬼神。
(羅蔽態(tài)玄金《鄉(xiāng)土情》)
一.有關潑水節(jié)的古詩 池塘見底已慌慌, 兩手空空奔四方。 潑水節(jié)中捎臘螞點輪寬埋去, 盆盈桶滿又搬缸。巧銀 遠看半朵青云駐, 行到山前唯老樹。 枝已垂垂葉已衰, 樵夫爭欲斫枯木。 羅扇輕搖書卷香, 嘲花詠月正當行...
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jīng)?小雅?出車豎帆》 2、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 3、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4、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5、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6、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7、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jīng)替換了.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8、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9、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風日:春光風物.道:說.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10、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轉(zhuǎn)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zhuǎn)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余敏雹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11、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 12、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3、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4、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15、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16、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17、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18、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19、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20、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Y虛《闕題》 21、飛雪伴春還拿凳,善庭曉自閑 唐 劉Y虛《積雪為小山》 22、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唐 劉Y虛《闕題》 23、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24、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diào)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唐 杜甫《春運》 25、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26、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唐 杜甫《曲江對雨》 27、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唐 杜甫《臘日》 28、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29、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30、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31、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32、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33、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核镀降?唐 戴叔倫《蘇溪亭》 35、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shù).未勻:參差不齊.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36、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37、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jié)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38、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唐 韓愈《春雪》 39、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勝過.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