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中國科普博覽 SELF格致論道講壇 實習記者 李珂
幾次見到蔡石都在咖啡館,行色匆匆的樣子,說是跟我們聊完以后,還要趕赴下一場約會。他一年大部分時間在外面拍攝,往往一回北京就會收到很多邀約,講座、培訓(xùn)、上節(jié)目……與十多年前剛?cè)胄械穆渫叵啾?,他已?jīng)走上了攝影生涯的頂峰。
如今的蔡石,在攝影圈擁有很多種光環(huán):The North Face亞洲首位簽約攝影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MAB首席爛消臘攝影師、佳能贊助攝影師、中國國家地理簽約攝影師……等等,尤其在很多攝影愛好者心里,他是人文地理攝影界“大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可能你不會相信,這樣一位攝影界的達人,從來沒有參加過任何攝影培訓(xùn)、沒有拜過任何一位老師,也沒有參加過任何一項攝影比賽,而是半路出家,憑著滿腔熱愛從對攝影的一無所知走到了現(xiàn)在。
戲劇性人生
“我的人生很有戲劇性”,蔡石這樣說。
蔡石生于浙江省一個小村莊,父輩們都是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然而蔡石很好學,老師和學校給了他對這個世界全部的初始認知。“那個時候,我是全村最愛學習的那個,或許‘出去看看世界’這個樸素的本能給了我最強烈的學習欲望。所以,很幸運,1992年,我以高分來到了回浦中學,來到了我那時心目中最繁華的都市——臨海?!?/p>
就是在高中校園里,蔡石生平第一次接觸相機,感受到攝影的魅力?!案叨罴?,跟我最好的同學約了去他在海邊的老家玩。第一次去海邊,我非常興奮,覺得應(yīng)該記錄下來,于是,我鼓起了很大的勇氣向當時的班主作陶永武老師借了一部相機,并且化了半個月生活費買了半卷裝的膠卷,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摸相機,第一次拍照片,關(guān)鍵是我居然拍出了非常好的照片,那一刻,攝影在我的內(nèi)心里種下草,我根本不知道它會給我?guī)砣绱舜蟮淖兓!?/p>
然而,正如蔡石自己所說,這次攝影經(jīng)歷只是埋下了一顆種子,但還不具備發(fā)芽的時機。高中畢業(yè),什么都不懂的蔡石選擇了金融,用他的話說“那個時候很傻,不知道什么是夢想?!卑床烤桶嗟纳钍撬腥说臍w宿,蔡石最開始也是這樣覺得的。大學畢業(yè)后,蔡石進入了銀行,捧上了大家眼中的金飯碗,家里頗以他為榮,然而沒多久,嚴格的條例流程的工作讓他很快失去興趣。2002年左右,他輾轉(zhuǎn)進了了一家金融軟件服務(wù)公司,并有機會派到北京進行學習,這次機會成為他一生的轉(zhuǎn)折點。
北京濃厚的文化藝術(shù)氛圍打開了蔡石的視野,各種攝影沙龍、線下活動,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熱火朝天的攝影論壇,讓蔡石內(nèi)心深處埋藏的攝影種子仿佛在一瞬間受到了春風雨露的滋潤,開始發(fā)芽、蓬勃生長。
“2002年來到北京,我的收入算比較高的,一年就可以在北京買套房子,但是我還是決定辭職做攝影?!?為了追求所謂的夢想放棄高薪的工作,在很多人看來很傻,然而蔡石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作為一個毫無專業(yè)背景與資歷的年輕人,要走攝影之路,無論對誰來說都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艾F(xiàn)實的骨感”是什么樣子,在最初辭職的那段時間里,蔡石深切地感受到了。從做自由職業(yè)者到開商業(yè)攝影公司,折騰了一段時間,賠了100多萬,最慘的時候把所有相機全賣光,房租欠了半年,被房東趕出來了。在短短的時間里,從年薪四五十萬變成沒有收入,從本可以擁有一套北京住房變成北漂了。
真的什么都沒有剩下嗎?蔡石不覺得,“我是一個想的很明白的人,有錢但不快樂不是我想要的?!?/p>
后來在朋友的幫忙下,蔡石開始做攝影訂制服務(wù),用兩年恢復(fù)回來?!斑@只是掙錢的手段,人必須得生存下去?!辈淌f。
2011年左右他開始專心做人文地理,個人的能力得到了放大。恰逢自媒體時代,給蔡石提供了良好的大環(huán)境,幾年來的作品不斷也為他積累了不小的人氣。有更多的媒體和企業(yè)希饑滑望蔡石能為他們的產(chǎn)品、作品拍照片。
很快債務(wù)還清,但蔡石從來沒想過重返老本行,“其實我心態(tài)很好,還是很自信的,即使是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想過放棄?,F(xiàn)在做的比較順利,回首想來一切也沒什么了不起的,是和以前一樣的心態(tài)?!?/p>
在世間的名利場上,蔡石總是給人寵辱不驚的感覺,“我現(xiàn)在的心態(tài)不能說戰(zhàn)戰(zhàn)兢兢,但也沒有所謂的幸福感爆棚。”這大概就是曾經(jīng)受辱、也曾經(jīng)輝煌過的心如止水。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說的就是這樣一橋物種狀態(tài)吧。
人文地理攝影師
蔡石對自己的定位是人文地理攝影師,“我對世界比較好奇,但漂亮只是它其中的一部分,我喜歡探索不同的生活方式?!?/p>
“你能想象幾十只海豚一字排開,在船前歡蹦跳躍帶你在海上破風而行的感覺嗎?Yes,就是我的這個奇幻般的早晨?!?/p>
這是蔡石微信朋友圈中的一段話,照片上,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不斷有海豚躍起,畫出美麗的弧線,水滴在清晨的陽光下格外刺眼。
在過去的兩年,蔡石平均每天300天在路上,每年15萬公里,飛行10萬公里,一年20多個項目,穿越半個地球,拍攝50萬張照片,期間更是深入阿里、三江源、羅布泊、太平洋美洲海岸線等人跡罕至的地方進行拍攝。
他走遍了世界各地,飽覽極致之境,探尋自然之美:在神農(nóng)架拍川金絲猴,猴子調(diào)皮地把他的帽子拿走;整整三天在海上找中華白海豚,吐得稀里嘩啦;在沒有任何防護的車里,與東北虎共同生活了2天;拍攝即將消失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云南的木雕;爬到4500米的牛南湖,在雪山之巔俯瞰翻滾的五色海。
“自然對我的影響潛移默化,但始終是在影響你,它讓我看淡很多東西,人太渺小,人的一切的喜怒哀樂都很幼稚,微不足道。”
蔡石的照片不僅僅風光的純粹美,還有人文與人性的結(jié)合,飽含了一個地區(qū)自然與文化的精華,以及攝影師濃厚的情感。
“每年去藏區(qū)拍攝的人那么多,但真正拍得好的還是那些能夠反映當?shù)匚幕妥诮痰淖髌?。”在藏區(qū),蔡石感受到了宗教的力量,也感受到了文化在攝影中的魅力。他認為攝影就是真性情,會喚醒人性中的共鳴,喚起人性中善的一面。
拍攝身邊的細節(jié)
對于目前中國攝影界的發(fā)展,蔡石抱著很大的希望,“中國這兩年變化的很多,80后、90后這一代年輕人選擇的題材很不一樣,這不是技術(shù)上的變化,最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改觀,生活有太多東西可以去拍,可幾乎沒人去拍,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就不一樣,一個快遞都能拍出各種好玩的細節(jié),深入其中,題材更廣泛,把生活更廣泛的東西包括進去?!?/p>
在拍攝地的選擇上,蔡石認為仍舊和一個人的文化源頭有關(guān),“國外景色雖美,但還是不如在中國有靈感的迸發(fā),語言和文化,有很多隔閡,人的永遠與生活有關(guān),要看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內(nèi)心世界。
“世界那么大,把中國拍遍都不可能,我潛水拍過海底,登山拍過峻嶺,飛行拍過峽谷,然而作為一個攝影師來說,下一個目的地永遠是鮮活的,攝影師永遠在路上。”
埋頭趕路,不問前程——這就是蔡石的心聲。
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wǎng)絡(luò)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lián)合主辦的公益講壇,每月一期。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縮寫,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fā)展,嘗試打破過去純粹以“知識傳播”為主的科普形式,專注于思想的傳播,力圖從思想的源頭上促進公眾參與科學的積極性,打造具有中國科學院特色的、融合創(chuàng)新、科學與人文關(guān)懷并存的公益演講品牌。
登陸“SELF格致論道”官方網(wǎng)站、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SELF格致論道講壇”獲取更多信息。本期視頻也將陸續(xù)在中國科普博覽上推出,敬請關(guān)注。更多合作與SELF工作組self@cnic.cn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