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間故事傳說一
【五谷神王】
傳說,天地形成后,人們沒有吃的,只好以樹皮、野菜充饑。跋達(dá)走了一百天,向觀音陳述苦情,懇求給柴五谷種子。觀音給了他五個小葫蘆、一個大葫蘆、,告訴他:第一個三節(jié)葫蘆里是蕎種,要撒在高山上;第二個兩節(jié)葫里是大麥種,要撒在半山腰;第三個細(xì)脖子葫蘆里是燦米種,要撒大大河小溪邊;第五個一節(jié)葫蘆里是糯米種,要撒在水田里。大葫蘆里裝的是樹川,要等撒完了五個小葫種子后才能撒。跋達(dá)按照觀音的囑咐,依次從山頂、山腰、河邊、水田撒了五谷種子。因忙于撒種,把大葫蘆的蓋子丟了,等他撒完種回頭看時,山山嶺嶺長滿了樹林,沒有路回家了。
人們見地上長出了五谷,高興得連夜打著火把去地里看莊稼,然后呼喊著跋達(dá)的功勞,把他尊為五谷神王,并在每年農(nóng)歷六月二十五日,嘗新米,吃鮮犁,火上火把迎跋達(dá)。晚上,姑娘和小伙子們要舉著火把,在田野山上繞,表示尋找跋達(dá)。人們則圍坐在村中的大火把周圍,齊唱獻(xiàn)給跋達(dá)的頌辭。
白族民間故事傳說二
【觀音伏羅剎】
觀音制伏羅剎,這是老一輩白族人家喻戶曉的一個古老的傳說。有道是“袈裟披一披,黃狗跳三跳”幾乎成了白族老人們的口頭禪。至今在白族地區(qū)較為古老的觀音廟里,只要塑的是觀音老爹(即男身觀音)的形象,那么除了身披袈裟之外,旁邊還必定帶著一只小狗。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可以這樣說,這是白族人心目中最早的觀音形象。等講完這個故事自然就會明白其中的原委。
在張氏白子國建立之初,蒼洱大地原先被一個叫羅剎的惡魔盤踞著,號稱“羅剎古國”。羅剎是個妖女,專以人眼為食,尤其愛吃青壯年男子的眼睛。她經(jīng)?;没梢粋€純情的美女,到民間去勾引成年男子。誰要是上了她的當(dāng),雙眼即被挖去吃了。這羅剎吃人眼無數(shù)而得以千秋不老,始終如同一個嬌艷絕倫的少婦。而國中的男人便十個有九個成了瞎子,農(nóng)耕畜牧之事只得全由女人承擔(dān)。
救苦救難的觀音大士來到葉榆得知羅剎作孽,決心為百姓除此一害,首先找到羅剎宮里的長老張敬幫忙。這張敬乃白子國始祖張仁果的后裔,巴不得借觀音之力除掉羅剎。這一天在張敬老人的帶領(lǐng)下,觀音大士身披袈裟,帶著一支黃狗,手提一筐剝了殼的螺螄進(jìn)宮見了羅剎女王。大士謊稱這是最好的人眼,請羅剎品嘗。羅剎只嘗了一只便拍案叫絕道“真天下罕見之美味也!”便提出要與大士交換整筐“人眼”,問大士想要什么?大士說“老僧不過是個出家人,從天竺(印度)來到這里,只求給點(diǎn)地盤,有個安身之處罷了。”
羅剎說“要多大地盤,您自己選吧!”大士說“所需不大,只需我這小黃狗跳三跳,袈裟披一披之地足矣?!绷_剎笑道“不過如此,任你取去!”大士說“謝女王大度,但口說無憑,得立個字據(jù),以免反悔?!庇谑窃趶埦吹拇楹舷拢p方便在上鳴邑的合會寺立下契約:“吾愿以僧之黃犬三跳、袈裟披覆之地?fù)Q取老僧一簍人眼為食,永不反悔!”簽字畫押之后,羅剎一口氣吃了整筐螺螄,與大士一起上到蒼山頂上畫地盤。誰知那袈裟一披,迎風(fēng)而大,覆蓋蒼洱之地;黃狗三跳便從龍首關(guān)到龍尾關(guān),從西邊的蒼山頂?shù)綎|邊的玉案山,整個百二河山占盡無遺。這時羅剎才著急起來,叫道“我的地盤都?xì)w了您,倒叫我無安身之處了!”大士笑道“莫急莫急!老僧已為你把宮殿建好了?!庇谑菐е_剎來到芒涌溪邊的蓮花峰下,只見崖洞口立著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擺滿用螺螄變成的人眼、用水變成的美酒,美味珍肴樣樣俱全。羅剎喜不自禁,進(jìn)去就舍不得出來。此時,大士在羅剎背上拍了一掌說聲“出!”只見羅剎張嘴“哇!”地一聲,所吃的螺螄便一起吐了出來,瞬間變成鐵鏈將其從頭到腳緊緊捆住。接著,大士又用巖石封住洞口,徹底制伏了這個禍害人間的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