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xù)新疆自駕游。
前一篇的游記中提到,我們一行五人從喀什出發(fā)自駕前往沙漠公路,第一站到達和田。沒想到,和田的游記發(fā)出之后,一部分當地小伙伴不高興了:我們和田好玩的東西這么多,你怎么說我們這兒“沒有好玩的”呢?
答:事實上,和田我去了4次,每次感受都不同。
從第一次的走馬觀花到第四次的深度游,我需要把它們分開寫――畢竟第一印象和后來的印象它往往是兩回事兒――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擁有不同的心境,所以即便是同一個城市,每個階段映入眼中的風光,以及這風光所帶來的感受都不同,且它們是呈遞進的關系疊加在腦海中的。做飯都要講究個火候,旅行更是有層次的。人生有了層次,生命才會精彩。
所以和田的小伙伴著急把自己家鄉(xiāng)的美好展示給大家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但別急, 我的游記一直就是“連續(xù)劇”, 大家提到的那些地方后面都會寫的。路還長嘛,我慢慢展開,大家常來看。
在和田住了一夜,經過討論,面前的路線突然就不“順”了:
事實上,塔里木沙漠公路作為世界上里程最長的流動性沙漠公路,一共有四條直線:和田到阿拉爾、阿拉爾到且末、且末到尉犁、民豐到輪臺。雖然 這四條路線我花了兩年時間才算是都走了一遍 ,但戚吵是這第一次的行程,幾個人就“到底走哪一條路”產生了矛盾。
之所以在本篇游記的開頭鄭重地提到這件事,是因為我發(fā)現,這是長途自駕游的一個重要矛盾點。每一個自駕游愛好者都是心里裝著天地、插著翅膀的向往自由的人,且喜好游疆玩藏的這群人尤為如此。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這樣的人,一個個的,主意都很大 。
一個車上有五個人,每人一個目標,意愿強烈而執(zhí)著――新疆好不容易來一趟,要放棄自己的路線轉而配合別人,連自己都說服不了自己,就更不用提互相說服了。所以這第一季橡兄,一路上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分歧、變數,甚至當場散伙。此后,總結了幾個很重要的攻略:
①,自駕游是長途旅程,也是一場磨合與妥協(xié)的合作,所以組團旅行這個事決不能一時沖動,要考慮好:當大家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是否愿意犧牲小我的想法而遵從團隊的意愿。如果連這最基本的“集體主義精神”都做不到,或者想去一個地方的心情不可逆轉,那么建議不要采用撿人或拼車的方式。 有些人生來就是獨行者, 自己玩自己的,更自在一些。
②,后來帶隊走了幾次之后,有了一些組隊的經驗:慎重挑選隊友,不將就;定下路線當場砸瓷實,誰也不許變卦,否則視為違約,要接受“懲罰”。
上圖為:沙漠里的“獨行者”,沙漠壁虎,俗稱“沙壁”。
有人的地方就要有紀律。不過神奇的是,自從紀律嚴明之后,我們的隊伍反而更和諧了,少了毛毛刺刺, 聚起了真正的“同路人” ……話說回來,我們還是要先解決此行的爭議:
廣東姐姐主張走阿和(和田到阿拉爾)這條路,因為阿拉爾距離庫車只有“一步之遙”,早一些到庫車,方便抓緊時間去走獨庫公路;南方大哥堅持要去塔中,他對拉油的“大罐子車”有著深入靈魂的迷戀――男人嘛都有個“宇宙車械、拯救世界”的夢想;另一位長發(fā)姐姐的目的是去沙漠里拍美美的照片,南方大哥去哪她去哪;我……高如侍把這關鍵的一票投給了大多數人。
于是少數服從多數,最終路線調整為: 先從和田去民豐,在沙漠中心的小鎮(zhèn)塔中住1-2晚,之后前往輪臺,從輪臺去庫車更方便。 然后從庫車出發(fā),倒走獨庫公路(后因天氣異常導致獨庫公路北段封路,于是由那拉提改道去了吐魯番,這一段在今后的游記中再寫)。
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非常成功,因為塔中的茫茫沙漠和“大輪子車”讓我們大開眼界。當然,這是后話,咱們還是得接著上一期游記,先把車從和田開出來再說。
我是大紅姐姐,有聲電臺旅游頻道主播,職業(yè)旅行玩家,專注小眾玩法,分享冷門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種態(tài)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