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與隹能的娃娃照片。
在悟空問答上的137個問題,只寫接地氣的科技內容,歡迎關注。
佳能還是尼康?這永遠是剛剛接觸攝影的人逃避不了的問題。作為相機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兩個品牌,能否成為用戶的“第一臺機器”,也成為了占領用戶心智的關鍵點。但我還是想從客觀角度去講一講選相機這種事情。
尼康專業(yè)?佳能全面?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網上總會誤傳一個概念就是:拍風景用尼康,拍人像用佳能。主要是主觀上大家總會感覺尼康的寬容度好像更好一些,還有那枚經典的14-24鏡頭;而佳能的機器出片則更加鮮艷一些。
實際上從歷史上來講,的確尼康的歷史要比佳能早那么20年的歷史(尼康前身日本光學研究會成立于1917年,佳能成立于1937年),并且但從光學領域來講,尼康的確要比佳能更加專業(yè)一些。尼康主營業(yè)務是光學儀器為主,也是全球三大光刻機生廠商之一,尼康的光學鏡片也是眼鏡中的極品,當然尼康相機也一直是NASA官方指定用機,你現在看到的很多太空視角的地球照片就是使用尼康相機拍攝的。
佳能相比起尼康則顯得更加全能一些,在電子市場領域更加廣泛,除了目前我們熟知的單反相機產品,還有打印機、復印機、掃描儀、傳真機、廣播設備和醫(yī)療器材等產品,所以通常而言佳能的產品會配備比尼康更激進的技術手段,比如最早使用翻折屏和WiFi傳圖,這次又在EOS R上把機械撥輪改為觸摸條。
(佳能5D Mark III 四川-峨眉山 手持)
尼康風光?佳能人像?尼康的用戶習慣稱佳能的用戶“造假狗”;佳能的用戶總是說尼康拍出來是“屎黃色”。反正兩撥人從來都沒有能好好在一起過,這種互撕自從天涯時代就開始至今。
恰好尼康和佳能的相機我都用過,父母手中有一臺佳能 5D Mark III,我自己目前使用的是尼康的D810。從個人的體驗來看,我真的不太能分辨出兩者的成像到底有多大的區(qū)別,可能也是因為我技術太渣了,無論是拍景還是拍人,尼康和佳能這兩個品牌的高端機器都可以讓我獲得足夠好的成像效果。
那么唯一一點差異就是兩者的操作習慣,尤其是在手動模式下,尼康的兩個撥輪都橫向放置在相機肩屏的下方,這樣使用拇指和食指左右撥弄就可以比較輕松實現調節(jié)。而佳能經典的大轉盤設計,把背部的滑輪平放在屏幕旁邊,調節(jié)時總需要拇指“畫圈圈”才行,當然這種操作方式在瀏覽照片時也是非常方便的,讓我想起了iPod的那種圓環(huán)撥輪。
所以對于普通用戶而言,到底是選擇佳能還是尼康,一方面是看自己的操作習慣更喜歡哪一家,另一方面是看身邊都是用什么相機的人,這樣方便借鏡頭一些。比如我身邊3個用尼康的朋友,果斷選擇尼康,平時還可以蹭蹭14-24來用一用,我的85 1.8也會經常被借出去拍妹子。
(尼康D810 緬甸-仰光 手持)
風光看天?人像看臉?每一次在B站上看攝影方面的視頻,就能看見一群彈幕黨齊刷刷飄過:散了吧,要出國的;散了吧,要小姐姐的。給人造成一種誤區(qū)就是攝影本身其實沒什么,主要還是看拍攝地點和模特。實際上對于外部環(huán)境而言,自己的勤奮比自然條件更加重要,尤其是風光攝影。因為天氣的變化是無法控制的,好的天氣自然成片率會更高,但是好的天氣是自己找來的,并非運氣。
說一件自己經歷的事情,2017年9月我去馬來西亞,最后一站在亞庇,想去拍一拍“世界最美日落”。當時一個人住在青旅里,計劃是在亞庇待3天就回上海。連續(xù)3天天氣都比較糟糕,在海邊太陽落到一半就被遮住了,每天6點左右就打車到海邊,最后還是沒有拍出滿意的照片?;厝ジ嗦美习灞г梗莻€華人,他指了指旁邊一個正在上網的澳洲人說:這家伙已經住了半個月了,就為拍一段滿意的日落延時。。。
所以哪里有什么天時地利人和,都是自己一張一張照片熬出來的。攝影這條道路,永遠沒有捷徑,永遠靠上萬次快門堆疊出來。
至于拍視頻,單反真的不要想了,根本就沒有拍視頻的基因。要拍視頻直接A7R系列或者GH5,術業(yè)有專攻,這句話放哪兒都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