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佳能5D2 有幾個對焦點?
9個自掘蔽動對焦點和6個輔助自動對焦點
應該說5D2的對陵搏焦點很少吧
5D2對焦點太少----------地球人全知道!
對焦范圍占整個畫面的:
D700.D3.D3S.D3X:18%
D300:尺散祥34%
D200:31%
D2x:42%
EOS1DsMarkIII:19%
40D:41%
5D2:14%(實際為13.59%)
1DMarkII:29%
這是5D2的參數(shù) 5D2 9 個自動對焦殲枯點 6 個輔助氏薯洞對焦點
這是7D的參手仿數(shù) 7D 19 個自動對焦點
有9個對焦點
二、佳能單反7D2 5D3 1DX對焦性能差距
1DX是頂級,對焦在單反里目前排第一,對焦的精度和連做廳圓拍的速度都是最好的,61點對焦,有5個針對F2.8光圈的對焦點,20個針對F4光圈的對焦點,電壓11V,同一只鏡頭放1DX上比5D3對焦速度快1倍,純塌有運動識別(類似尼康的預測對焦和索尼鼓吹的4D對焦)和人臉識別,點測聯(lián)動。
5D3用的是1DX的對焦傳感器,但是5D3電壓7.4V,所以同一只鏡頭放5D3對焦速度會變慢1倍,5D3屬于慢拍機,一秒6張抓拍體育也夠用,兼顧人像風景,對焦精度和1DX一樣,就是速度慢,沒有運動識別。
7D2是最新的半幅旗艦機,65點對焦,雖然對焦點多,但是只有1個針對F2.8大光圈的對焦點,也就是你用F1.2 F1.4這種大于F2.8光圈的頭,只有中間的1個對焦點靠譜,用其他點對焦會跑焦,1DX 5D3就好的多,因為它們有5個針對F2.8的對焦點,7D2其他對焦點只支持F5.6對焦,光圈大于5.6就有可能跑焦,雖然7D2對焦點多,但是靠譜的卻只有一個,也就算是入門機水平,連拍1秒10張拍些記錄性的工作足夠了,拍體育比賽用些小光圈的長焦頭也能完美應付。由伏悔于是半幅機,拍人像的效果跟1DX 5D3沒的比,不論放大100%的細節(jié)還是逼真度,立體感都沒全幅好。像素再高也只是個半幅。
1DX是專業(yè)機型,專門面向權威新聞媒體單位的體育記者,14幅/段沒畝秒的連拍速度,是對焦速度最快的,并且跑焦的概率也比業(yè)余機要低。7D2和5D3是高握森級業(yè)余機型,面向對象是高級發(fā)燒友。相比較而言,7D2的連拍速度達10幅/秒,對焦速度比連拍速度6幅/秒的5D3要快點,它們的跑焦概率比1DX要大。尼康面向體育記者的專業(yè)機D4或D4s和1DX都差不多的,只是連拍速度低一點點。尼康機器跑焦的現(xiàn)象察模沒有佳能機器出現(xiàn)的多。
沒有可比性啊,7D2是運動類題材的首選,拍動物,拍運動會,追焦,打鳥也沒別的可以選了。5D3是實用型人像機,對焦強大主要是用祥檔絕來應對大光圈的變態(tài)小景深,追焦實力尚可,但焦點覆蓋面離7D2差距不小,1DX是高端旗艦機,主要賣點是耐操,蠢慶直出強大,謹姿對焦也強,但一不是主打運能機型,二是已經(jīng)出來很多年了,算法和芯片性能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了。所以三者的市場并不沖突,各應所需即可。
7d2肯定對焦最好啊
7d2最新的產(chǎn)品,而且7d這個系列本來就銷橘搜是注重對焦和連拍的,畢竟是殘副,
5d3全幅畫質高感要好一些,但是連拍和對焦肯定差于7d2(7d2 10張/s,5d3 6張)
1dx是集齊所有優(yōu)點,對焦,連拍最高,全伍唯畫幅,只是像素是里面最低的
性價比最高肯定是7d2,不過殘副焦段需虧歷要換算而已
7d2是對焦最好的,5d3比7d2早出好吧- -
佳能,尼康都有適合拍攝體育,野生等場景的高速對焦,高速連拍機器。咐衡兩家差別不大。
7D以及7d2更像已經(jīng)有了全幅專業(yè)機器攝影師的備機。對這些題材的拍攝,要求的不是絕對的畫質,而是要能抓拍下來。
5D3是5D2的升級版,5d2是當年的畫質機,但因為對焦點少,對焦慢被人詬病。5D3對此做了改進和提升。使他更加接近全能機的定位。
具體買哪個,要局簡啟看自己的規(guī)劃和拍攝題材。想要記者的拍攝功能,畫質是第二點,7d2比較合適,不差錢就1dx,5D3畫質不錯,對焦提升,但是一般要求高速對焦的多會用桐如高速連拍功能。5d3在這三者中稍差。
其實尼康也是這么界定的,比如D3,d4系列,也有低一檔D300(包括D300s),其中已經(jīng)服役多年的D300S對焦速度精度都很不錯,當記者備份機也不錯。
三、幫我解釋下數(shù)碼相機參數(shù)的意思
光學變焦英文名稱為Optical Zoom,數(shù)碼相機依靠光學鏡頭結構來實現(xiàn)變焦。數(shù)碼相機的光學變焦方式與傳統(tǒng)35mm相機差不多,就是通過鏡片移動來放大與縮小需要拍攝的景物,光學變焦倍數(shù)越大,能拍攝的景物就越遠。
CCD又叫感光元件提到數(shù)碼相機,不得不說到就是數(shù)碼相機的心臟——感光器件。與傳統(tǒng)相機相比,傳統(tǒng)相機使用“膠卷”作為其記錄信息的載體,而數(shù)碼相機的“膠卷”就是其成像感光器件,而且是與相機一體的,是數(shù)碼相機的心臟。感光器是數(shù)碼相機的核心,也是最關鍵的技術。數(shù)碼相機的發(fā)展道路,可以說就是感光器的發(fā)展道路。目前數(shù)碼相機的核心成像部件有兩種:一種是廣泛使用的CCD(電荷藕合)元件;另一種是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導體)器件。
數(shù)碼相機_CCD尺寸 說到CCD的尺寸,其實是說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這里就包括了CCD和CMOS。感光器件的面積越大,也即CCD/CMOS面積越大,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CCD/CMOS是數(shù)碼相機用來感光成像的部件,相當于光學傳統(tǒng)相機中的膠卷。
CCD上感光組件的表面具有儲存電荷的能力,并以矩陣的方式排列。當其表面感受到光線時,會將電荷反應在組件上,整個CCD上的所有感光組件所產(chǎn)生的信號,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畫面。
如果分解CCD,你會發(fā)現(xiàn)CCD的結構為三層,第一層是“微型鏡頭”,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以及第三層“感光層”。
第一層“微型鏡頭”
我們知道,數(shù)碼相機成像的關鍵是在于其感光層,為了擴展CCD的采廳祥握光率,必須擴展單一像素的受光面積。但是提高采光率的辦法也容易使畫質下降。這一層“微型鏡頭”就等于在感光層前面加上一副眼鏡。因此感光面積不再因為傳感器的開口面積而決定,而改由微型鏡片的表面積來決定。
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
CCD的第二層是“分色濾色片”,目前有兩種分色方式,一是RGB原色分色法,另一個則是CMYK補色分色法這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兩種分色法的概念,RGB即三原色分色法,幾乎所有人類眼鏡可以識別的顏色,都可以通過紅、綠和藍來組成,而RGB三個字母分別就是Red, Green和Blue,這說明RGB分色法是通過這三個通道的顏色調節(jié)而成。再說CMYK,這是由四個通道的顏色配合而成,他們分別是青(C)、洋紅(M)、黃(Y)、黑(K)。在印刷業(yè)中,CMYK更為適用,但其調節(jié)出來的顏色不及RGB的多。
原色CCD的優(yōu)勢在于畫質銳利,色彩真實,但缺點則是噪聲問題。因此,大家可以注意,一般采用原色CCD的數(shù)碼相機,在扮慶ISO感光度上多半不會超過400。相對的,補色CCD多了一個Y黃色濾色器,在色彩的分辨上比較仔細,但卻犧牲了部分影像的分辨率,而在ISO值上,補色CCD可以容忍較高的感光度,一般都可設定在800以上
第三層:感光層
CCD的第三層是“感光片”,這層主要是負責將穿過濾色層的光源轉換成電子信號,并將信號傳送到影像處理芯片,將影像還原。
傳統(tǒng)的照相機膠卷尺寸為35mm,35mm為膠卷的寬度(包括齒孔部分),35mm膠卷的感光面積為36 x 24mm。換算到數(shù)碼相機,對角長度約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越大。在單反數(shù)碼相機中,很多都擁有接近35mm的CCD/CMOS尺寸,例如尼康德D100,CCD/CMOS尺寸面積達到23.7 x 15.6,比起消費級數(shù)碼相機要大很多,而佳能的EOS-1Ds的CMOS尺寸為36 x 24mm,達到了35mm的面積,所以成像也相對較好。
現(xiàn)在市面上的消費級數(shù)碼相機主要有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1/3.2英寸四種。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積越大,成像效果越好。1/1.8英寸的300萬像素相機效果通常好于1/2.7英寸的400萬像素相機(后者的感光面積只有前者的55%)。而相同尺寸的CCD/CMOS像素增加固然是件好事,但這也會導致單個像素的感光面積縮小,有曝光不足的可能。但如果在增加CCD/CMOS像素的同時想維持現(xiàn)有的圖像質量,就必須在至少維持單宴做個像素面積不減小的基礎上增大CCD/CMOS的總面積。目前更大尺寸CCD/CMOS加工制造比較困難,成本也非常高。因此,CCD/CMOS尺寸較大的數(shù)碼相機,價格也較高。感光器件的大小直接影響數(shù)碼相機的體積重量。超薄、超輕的數(shù)碼相機一般CCD/CMOS尺寸也小,而越專業(yè)的數(shù)碼相機,CCD/CMOS尺寸也越大。
數(shù)碼相機_對焦方式對焦的英文學名為Focus,通常數(shù)碼相機有多種對焦方式,分別是自動對焦、手動對焦和多重對焦方式。
自動對焦:
傳統(tǒng)相機,采取一種類似目測測距的方式實現(xiàn)自動對焦,相機發(fā)射一種紅外線(或其它射線),根據(jù)被攝體的反射確定被攝體的距離,然后根據(jù)測得的結果調整鏡頭組合,實現(xiàn)自動對焦。這種自動對焦方式——直接、速度快、容易實現(xiàn)、成本低,但有時候會出錯(相機和被攝體之間有其它東西如玻璃時就無法實現(xiàn)自動對焦,或者在光線不足的情況下),精度也差,如今高檔的相機一般已經(jīng)不使用此種方式。因為是相機主動發(fā)射射線,故稱主動式,又因它實際只是測距,并不通過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所以又稱為非TTL式。
這種對焦方式相對于主動式自動對焦,后來發(fā)展了被動式自動對焦,也就是根據(jù)鏡頭的實際成像判斷是否正確結焦,判斷的依據(jù)一般是反差檢測式,具體原理相當復雜。因為這種方式是通過鏡頭成像實現(xiàn)的,故稱為TTL自動對焦。也正是由于這種自動對焦方式基于鏡頭成像實現(xiàn),因此對焦精度高,出現(xiàn)差錯的比率低,但技術復雜,速度較慢(采用超聲波馬達的高級自動對焦鏡頭除外),成本也較高。
手動對焦:
手動對焦,它是通過手工轉動對焦環(huán)來調節(jié)相機鏡頭從而使拍攝出來的照片清晰的一種對焦方式,這種方式很大程度上面依賴人眼對對焦屏上的影像的判別以及拍攝者的熟練程度甚至拍攝者的視力。早期的單鏡反光相機與旁軸相機基本都是使用手動對焦來完成調焦操作的?,F(xiàn)在的準專業(yè)及專業(yè)數(shù)碼相機,還有單反數(shù)碼相機都設有手動對焦的功能,以配合不同的拍攝需要。
多重對焦:
很多數(shù)碼相機都有多點對焦功能,或者區(qū)域對焦功能。當對焦中心不設置在圖片中心的時候,可以使用多點對焦,或者多重對焦。除了設置對焦點的位置,還可以設定對焦范圍,這樣,用戶可拍攝不同效果的圖片。常見的多點對焦為5點,7點和9點對焦。
全息自動對焦
全息自動對焦功能(Hologram AF),是索尼數(shù)碼相機獨有的功能,也是一種嶄新自動對焦光學系統(tǒng),采用先進激光全息攝影技術,利用激光點檢測拍攝主體的邊緣,就算在黑暗的環(huán)境亦能拍攝準確對焦的照片,有效拍攝距離達4.5米。
面部優(yōu)先主要是能自動識別人臉鎖定定焦
光學變焦倍數(shù):最長焦距除以最短焦距 比如一個鏡頭7-21 那就是三倍
傳感器尺寸 對角線長度 一英寸:2.54厘米 1/2.3大于1/2.7
9點人工智能自動對焦:在取景框內如圖所示 有九個對焦參考點叫做9點智能對焦. 中央點自動對焦就是以最中間的點為對焦參考點. 對焦點鎖定就是把焦點鎖定到第一次的對焦點上.
面部優(yōu)先沖螞:智能識別面部對焦
中央單點自動對焦臘液:顧名思意 識輪判物別中央對焦
我這個全是自己打字的 樓下粘貼一大堆沒有在點子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