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與攝影師相反,是從一張白布上添加他所看到、理解、想象和思考的內(nèi)容,無用的信息他可以選擇不畫出來。而攝影師通過觀察已有事物,挖掘真實世界中的思緒和美感,畫面的內(nèi)容并不是隨心所欲的,他需要做減法,將干擾因素去除。這個記錄的過程就是在傳達攝影師本身的想法。當然隨著后期技術的進步,數(shù)字影像能夠讓攝影師更為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出作品來表達思想。但這時攝影與數(shù)字藝術之間的界限就開始模糊了,各中區(qū)分在此不表,但這確實也算是攝影藝術欣賞的四個基本要素是:基本造型因素、技術技巧、藝術表現(xiàn)手法、主題思想任何攝影作品都可以從上面四個角度去剖析,但美不是語言或文字能夠完整描述的,有時候可能你什么都不懂,但這幅照片感動了你,觸動了你的內(nèi)心,它就是美的。對你來說,這就是張好照片。上面提到的四個要素,相互之間并不分輕重,一幅攝影作品哪怕只有一項突出,剩下三項都很差,也可以是一幅震撼人心的作品。例如紀實新聞類攝影與風光類攝影作品,很可能前者的主題思想和故事性遠高于后者,而后者的光影美感與技術技巧遠高于前者。
攝影具體怎么分類?比如影視,化裝等等……
攝影可以分成記錄攝影與藝術攝影兩大類 藝術攝影:人們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的手法得到的攝影作品,被稱為藝術攝影作品。人們在攝影中不斷地增加藝術的元素,開始產(chǎn)生藝術攝影。它與記錄攝影的區(qū)別在于藝術性的多少與高低,而無絕對的界限。 例如:我們?nèi)フ諒埾褡魃矸葑C或留個紀念,一般照相館拍攝的照片,最多有點資料或記錄價值。其中的差別完全在于藝術性的高低。 藝術攝影的分類: 藝術攝影根據(jù)目前比較通用的分類法,大體可以分為:人文攝影、風光靜物攝影、探索性攝影三大類。其中探索性攝影包括了一些新涌現(xiàn)的、暫時無法歸類的攝影作品,如:行為藝術攝影、LOMO、電腦合成攝影等等。 人文攝影又分類為:紀實性的人文攝影(簡稱紀實攝影)、非紀實性的人文攝影(如:電視、電影的畫面,寫真,某些商業(yè)攝影等等,有時又被簡稱為人文攝影,不過是狹義理解的)兩類。 人文攝影顧名思義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動為拍攝對象的攝影。目前通常是藝術性的攝影活動才用到這個名詞。(純記錄性的攝影,雖然有些以人或人的活動為拍攝對象,但是習慣上已經(jīng)列入文獻或資料類的記錄攝影去了。 ) 紀實攝影也分類為: 街頭攝影、農(nóng)村攝影、民俗攝影、揭露攝影等等。 紀實攝影就是以人或人的活動為拍攝對象、作者有著明確的藝術創(chuàng)作動機與手法、嚴格遵循真實性原則進行創(chuàng)作的攝影及其作品。它與文獻資料記錄攝影的區(qū)別僅僅在于作者是否有著明確的藝術創(chuàng)作動機與手法。 非紀實性人文攝影(人文攝影.狹義)與人物活動有關的商業(yè)攝影等 攝影分類意義的說明: 1、是為了了解不同的攝影門類所具有的不同的規(guī)律、要求、特點、審美特色,便于交流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而不是要攝影愛好者過多地糾纏于分類的爭論之中。 2、使我們更加客觀地看待各種攝影藝術門類,不要給它們加上一些他們所無法承擔的任務,然后再指責他們沒有做到。也不要剝奪它們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和美學價值。 例如:由于紀實攝影是一種藝術攝影,而布勒松是紀實攝影大師,是街頭攝影的開拓者,因此,他的攝影活動完全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他所說的“決定性瞬間”既不是二戰(zhàn)勝利,也不是衛(wèi)星升空。僅僅是人和人的活動在一種特定的瞬間所能體現(xiàn)出來的特定的美感而已。我們過了二十年、三十年再來看布勒松的作品,也不能要求從中看到當時法國社會的多么深刻的社會意義或者認識價值。那樣就太苛求大師了。同樣,如果我們否定紀實攝影的藝術和美學價值,我們就太貶低大師了。 3、攝影的分類是攝影進步的需要,是攝影不同門類之間和融相處、共同促進的需要?;煜诸惢蛘呷∠诸悤斐稍u判上的混亂,不利于攝影的繁榮,也是一種藝術上的倒退。 4、分類不是絕對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絕對的。有的照片本身就具有雙重意義、甚至多重價值。如:記錄攝影中的科學資料作品、文獻資料攝影作品,有的藝術價值很高,就可以作為藝術照片中的紀實攝影作品來看待,參加比賽,獲取獎項。同時又不影響它的文獻價值或科學價值。如:一些領袖活動和重大社會活動的攝影,很多作者最初只是出與記錄歷史的目的,作為文獻資料而拍攝的,但是,其中不少因為藝術價值高,成為紀實攝影的經(jīng)典之作。 再如:有些航拍照片,本來是用于科研目的的,但是藝術價值高,也可以作為優(yōu)秀的風光攝影作品來看待。 最后說一下新聞攝影的問題。新聞攝影不是按我們上述分類辦法分出來的一個門類。它是按功能、作用分出來的。因此,與上述分類有點交叉、重疊。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新聞攝影應該是傳媒工作者所拍攝的、在傳播媒體上廣為傳播了的攝影作品,才能稱為新聞攝影作品。不是記者拍攝的、但是經(jīng)過媒體確認了具有新聞價值、并且發(fā)表了的,也可以稱為新聞攝影作品。 但不能說,所有人拍攝的、自己認為有新聞價值的、未經(jīng)媒體確認并加以傳播的攝影作品,都可以稱為新聞作品。象東南亞海嘯時很多游客拍攝的東西,如果沒有發(fā)表,只能暫時作為記錄攝影的資料,等待人們?nèi)フJ識和發(fā)掘吧。當然,作為新聞攝影的時效性可能已經(jīng)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