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鏡頭中什么是移軸鏡頭和旁軸鏡頭,各自的優(yōu)點
一般拍攝建筑物是站在地上,為了拍到全貌,相機要稍微向上仰。由于建筑物下部較近上部較遠,會拍出“下大上小”的匯聚效果。鏡頭本身是沒有變形的,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因為透視關系。移軸鏡頭可以調整這種上小下大,使豎直線垂直平行。
移軸鏡頭結構與普通鏡頭不同,它中間可以彎折和錯開。
從而達到模擬大畫幅相機的沙氏定律(我知道有些詞可能聽不懂,但可以百度查一下,如果都在這里講可以寫本書了,如果你對原理感光趣的話)。
還是說效果吧。
除了調整建筑物的透視(這只是初級功能,大多數(shù)知道移軸鏡頭的人也就到此了),移動鏡頭還可以控制景深。從原理上根據(jù)沙氏定理,它可以讓你腳下的草一直到最遠處的塔頭都拍清楚,是真正的清楚,都在焦點范圍內。
也可以讓你面前的人,左半邊在焦點內清楚,右半邊在景深外虛掉。
現(xiàn)在單電相機和小DC有些有這個模似功能的,有的叫玩具模式或者叫模型模式。
那只是模擬。
其實135相機上用的移軸鏡頭受卡口、法蘭、像場等因素的影響,移軸效果與大畫幅的已經(jīng)差很多了。
旁軸,準確地說,沒的“旁軸鏡頭”這么種稱呼。
有的只是旁軸相機。
旁軸相機是一種相機的類形,它有別于現(xiàn)在流行的單反,與單反、雙反和現(xiàn)在新發(fā)差戚明的單電是并列的稱呼。
旁軸相機的特點是取景的光路在與拍攝鏡頭不同,在鏡頭一旁。
故稱旁軸相機。
不同于雙反,這種相彎余機內沒有反光鏡,取景也稱不上鏡頭,但是由一些光學鏡片組成取景器。早年的海鷗205,還埋慶滾有樓上提到的徠卡M系列都是這類相機的代表。
旁軸相機的特點是快門震動很小。
但取景尤其是近距離時有視差。
移軸鏡頭是用來矯正透視的,一般野銀用在建筑攝影上。一般的廣角鏡頭拍攝建筑(從地面拍攝),建筑物會呈現(xiàn)下大上小的透視關系,移軸鏡頭可以修正這種透視,讓建頌雀宴筑物線條變得平直。另外可以利用移軸鏡頭實現(xiàn)一些特殊的效果,比如模型效果(畫面上只有一部分合焦,其他部分在焦外,模擬拍攝靜態(tài)微縮模型的效果)、拍攝人像時可以把MM的腿變長之類。移軸鏡頭用途單一,操作麻煩,而且價格很貴,所以玩的人很少。
單反中沒有“旁軸歲簡鏡頭”這么一種鏡頭,如果說“旁軸鏡頭”,那也是指旁軸取景相機的鏡頭,比如徠卡旁軸相機的鏡頭,他并不是鏡頭的一個種類,跟移軸鏡頭也沒什么關系和可比性。
老的非單反相機大多是旁軸取景。
亂了, 移軸鏡頭是一種可校正透視的特殊鏡頭,而沒有你說旁軸鏡頭,只有一種叫旁軸取景的相機如萊卡M機
請教 徠卡 移軸 PA 35 4鏡頭
這4個都覆蓋不了645。
這些鏡頭都是為135設計的,只能覆蓋135畫幅(36mmx34mm),實際像場頂多是比135稍大一些,但肯定覆蓋不運隱了645。
再說從理論上推理,除了孫絕80-200,另外三個焦距都比較短,如旁凱廳果能覆蓋645,那就成超廣角了,這明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