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看出是什么全畫幅單反使用的鏡頭,在編號號有什么特別?
所有的非全副鏡頭都不能用在全副相巧讓明機上,但所有的全副鏡頭都可以用在非全副機身上。
尼康的非全副鏡頭都有“DX”的標識;
佳能的全副頭是EF,TS-E系列;非全副是EF-S系列;
索尼非全副鏡頭名稱上滑毀都有“DT”這兩個字母;
賓得的非全副鏡頭是DA系列;
奧林巴斯沒有全畫幅鏡頭;
徠卡全部為全副鏡頭;
卡爾·蔡孝告司只有一款索尼專用的16-80不是全副鏡頭;
騰龍的非全副鏡頭名稱都有Di
II;
適馬的非全副鏡頭名稱中全部有“DC”;
佳能全畫幅鏡頭型號前面是EF,非全畫幅是EF-S;尼康全畫幅鏡頭上沒有標識,非全畫幅鏡頭上有DX標識;鎮(zhèn)碼升適馬DG標御老識為全畫幅鏡頭,DC為非全畫幅鏡頭;騰龍有Di標識的是全畫幅鏡頭,Di
Ⅱ是非全畫幅模蔽鏡頭。
二、徠卡鏡頭編號能分行水么
徠卡鏡頭是可以的。
從M系列問世后,現(xiàn)代的徠卡鏡頭命名漸漸變得比較明確了。眾所周知,徠卡是以“鏡頭的最大光圈”來作為鏡頭命名的根據(jù)。通常我們要分辨一支鏡頭,大多會用焦距、最大光圈來區(qū)分,但是當(dāng)我們用德雹亂語去念時,卻非常詰屈聱牙,念起來又長又不順口不過用中文發(fā)音卻不太難,因此為鏡頭取個專有名字,也是為了順口好記而已。
ReadOnlyMemo記憶讀取功能在使用TTL閃光燈時,透過R8機身與鏡頭上的電子接點,可以得到更精確的曝光控制。在持續(xù)光攝影時,R8機身會透過鏡頭上的電子接點嘩雹得知鏡頭的特性,在P智慧型自動程式時,源蘆檔會盡量使用較佳的光圈拍攝。
三、徠卡單反的特點、熱門型號以及價格的介紹
單反相機在市場上的品牌有非常多,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特色,針對的對象也有所不同,有些品牌的單反相機是比較有外形優(yōu)勢,體積小、質(zhì)量輕、外貌美,但可能在技術(shù)上就不這么強勢了,而有些品牌的單反相機則是大塊頭,便攜性很差,但是技術(shù)體驗卻是極好的。徠卡單反相機是既有美貌,又有技術(shù)的存在。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徠卡單反的特點,以及徠卡單巖念啟反的熱門型號和價格。
徠卡單反的簡介
徠卡相機并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相機,德國原裝手工制作的徠卡相機。徠卡相機在現(xiàn)今生產(chǎn)的專業(yè)相機中,打開后蓋你就可以看到,徠卡機身用料的厚度,真得用錘子碰才能毀壞。它以結(jié)構(gòu)合理,加工精良,質(zhì)量可靠而聞名于世。
20世紀20-50年代,德國一直雄踞世界照相機王國的寶座。萊卡相機也是當(dāng)時世界各國競相仿制生產(chǎn)的名牌相機。
徠卡單反的特點
徠卡相機也同樣進入到數(shù)碼時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徠卡M8和M9。德國制造相機(leicastore-china)
徠卡M8是一款數(shù)碼旁軸相機。外型上看,絕對的復(fù)古,M8鎂鋁合金的機身,手感很好,機身背面采用了一塊2.5英寸23萬像素液晶顯示屏,顯示效果沒的說。這款相機采用了一枚柯達所生產(chǎn)的1.33X片幅(27.018.0毫米)1030萬像素CCD感光元件,鏡頭卡口兼容具有能夠識別6位編碼功能的徠卡M卡口鏡頭(焦距在16~90mm的徠卡系粗如列;1954年后出廠的所有21~90mm6位編碼鏡頭);無6位編碼M系列鏡頭,卡口倍率相當(dāng)于35mm膠片照相機的焦距長度的1.33倍,可以選擇的鏡頭,基本都是天價??扉T速度1/8000秒-32秒,B門:4-1/8000秒,最高感光度ISO2500,機身不帶有防抖功能。存儲方面支持SD/SDHC卡,電池標配了一塊3.7VDC/1900mAh的鋰高辯電池。
M9延續(xù)了徠卡M系列相機的經(jīng)典造型,外觀改變不多。其機身采用柯達研發(fā)的23.9x35.8mm的全畫幅CCD傳感器KAF-18500,像素數(shù)達到1820萬,傳感器在周邊微透鏡的設(shè)計上與M8的傳感器類似(周邊微透鏡偏向傳感器中心,如此一來便可獲得更好的周邊成像表現(xiàn))。并且采用了雙影像處理器。
徠卡M9鏡頭兼容性與M8完全一致,所有1954年之后發(fā)布的21-90mm焦段鏡頭(數(shù)碼或者非數(shù)碼)均可支持,而且通過轉(zhuǎn)接環(huán)還能支持其他的135mm交換式鏡頭。與M8一樣,M9亦無低通濾鏡,但是Leica官方聲稱,M9并不需要使用額外的濾鏡來解決偏色問題。同時,還支持TTL側(cè)光。
徠卡單反熱門推薦以及價格介紹
1、徠卡S,價格是138800元。(價格來源網(wǎng)絡(luò),僅供參考。)
2、徠卡S-E,價格是148800元。(價格來源網(wǎng)絡(luò),僅供參考。)
3、徠卡S2,價格是175825元。(價格來源網(wǎng)絡(luò),僅供參考。)
4、徠卡S2-P,價格是215000元。(價格來源網(wǎng)絡(luò),僅供參考。)
上文中小編給大家介紹了一下徠卡單反相機有什么樣的特點,以及徠卡單反相機中的一些熱門型號,以及這些熱門型號的單反相機的價格是多少??傮w來說,雖然徠卡單反相機的確是一款實力兼具的單反相機,但是徠卡單反相機的高昂的價格的確不是一般的小清新能夠承受的起得,很多時候,這是一個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單反相機品牌。
四、徠卡M3的徠卡M3
1954年在當(dāng)時的西德科隆舉辦的照相器材博覽會上,Leica公司發(fā)表了日后取得歷史性榮譽的照相機,那就衫敗和是至今依然人氣值很高的旁軸名機“Leica M3”。當(dāng)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具有AE功能的M7和帶測光的MP,但我們畢竟不能忘記M型初代機的歷史。
實際上M3是在改良了Leica BARNACK Model的諸多不足后產(chǎn)生的機型。首先是對鏡頭卡口的改進,把旋入式的螺絲口(也就是俗稱的L口)改成了插入式的M口,使得交換鏡頭更加迅速。取景窗也由雙眼式改成了單眼式,內(nèi)枯皮裝有50MM、90MM、135MM取景框,有視差自動補償系統(tǒng)。取景窗的構(gòu)成是由細微的三棱鏡用膠粘合而成,在所有Leica照相機的取景器中光學(xué)結(jié)構(gòu)是最為復(fù)雜。正是由于此特點,才有值得自夸的0.91倍的取景倍率,如此的高倍率使得取景器中的被攝體看起來明亮、對焦精度高,這正是M3所具有的最大魅力。
但是,出于成本的考慮,M3之后的M型Leica M2雖然繼承了M3取景器的結(jié)構(gòu),但進行了簡化。
M3的卷片也由BARNACK Model型的圓形旋轉(zhuǎn)式改為把柄式??扉T旋鈕也統(tǒng)一為一個。更進一步的變化是裝填膠卷時不僅僅是取掉底蓋,為了裝卷方便也可以打開和現(xiàn)行SLR不同的獨特的或盯后蓋。
可以說M3的出場給世界照相機業(yè)的沖擊是巨大的??梢越凶觥癕3沖擊波”。一直是Leica的競爭對手的蔡司因此退出了35MM旁軸照相機的競爭;一直在全力追趕德國照相機的日本,終于從M3上看到了自己和對手在技術(shù)力量上的懸殊差距。深感在旁軸機上自己追趕不上德國的日本照相機廠家,也放棄了在旁軸上和Leica的競爭,全力轉(zhuǎn)向了開發(fā)SLR照相機。正是此種轉(zhuǎn)變,才有了現(xiàn)在日本各廠家的SLR領(lǐng)導(dǎo)照相流行的潮流,也最終使日本的廠家威脅到Leica的(當(dāng)然也有當(dāng)時德國人工費暴漲的緣由)生存,這是后話??梢哉fM3在充分展示Leica所具有的技術(shù)水平的同時,也把此后Leica經(jīng)營陷入困境的繩索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因為Leica從此再也沒有推出過能超過M3的機器了。
M3從54開始到66年12年間制造結(jié)束,總共生產(chǎn)了23萬5000臺(還有一說是68年結(jié)束,共生產(chǎn)了22萬6000臺,其中68年特別生產(chǎn)的機身號為:1206962—1206999,Leica還在66年生產(chǎn)過一批特別定做機,機身號為:1158996—1159000。如果按此計算的話,應(yīng)該是13年,由于67年一臺也沒有生產(chǎn),這是我自己根據(jù)資料總結(jié)的說法),其中大多數(shù)為德國本土工廠生產(chǎn),但也有加拿大工廠生產(chǎn)的,其比例大致為30:1。黑色機身占總數(shù)的約1.3%,只有近3000臺。由于比較稀少,在2手市場的價格貴得離譜,是普通機種的5-10倍價格。還有根據(jù)Leica的記錄給西德陸軍總共制造了143臺,占總數(shù)的0.06%。M3和此后推出的M2、M4、M5相比生產(chǎn)臺數(shù)最多,也最受人們歡迎。
盡管從終止生產(chǎn)到現(xiàn)在時間已經(jīng)不短了,由于M3一直站在旁軸機的最高峰所以長久保持了旺盛的人氣。M3所具有的高精度的機械性能和流暢的操作感、以及精美的鍍鉻工藝,已經(jīng)超出了作為工具的照相機的概念,可以說是以工藝品存世令攝影愛好者喜歡的,如此說有的人肯定認為我是在褻瀆他手上神器,俺也只是瞎說,別太當(dāng)真。 Leica M3機身號正好是從第70萬臺開始到1164865結(jié)束(此種說法并沒有將特別定做的計算在內(nèi),實際上上面我也已經(jīng)說過了66年結(jié)束后,在68年還做過一批特制機,編號是:1206962—1206999,所以確切的說結(jié)束號應(yīng)該是1206999)。
12年間(一說14年)的生產(chǎn),M3改進的地方也不少。其中最為有名的改變當(dāng)屬卷片把柄。從機身號700000~915250為2下過片式,從915251開始,卷片改為現(xiàn)在其他M機也廣泛采用的一下過片式??扉T速度也做了改變,初期的M3采用的是當(dāng)時國際上通用的,即:1、1/2、1/5、1/10、1/25、1/50、1/100、1/250、1/500、1/1000,但從854001以后改成了等倍式,也就是現(xiàn)在普遍采用的方式。實際上如果對M3進行大致的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如下的3種:2下過片,快門國際式;2下過片,快門等倍式;一次過片。
直到IIIf的Leica BARNACK Model的取景窗只能用50MM的鏡頭,如果裝用其它鏡頭時,必須安裝附加取景器。但M3由于已經(jīng)內(nèi)裝了50、90、135MM的取景框,安裝不同的鏡頭時,取景框就自動轉(zhuǎn)為和鏡頭匹配的取景框。而且,為了在不裝鏡頭時也能明白鏡頭的攝影的范圍,從785801號開始,在機身的正面追加了取景框切換把柄。
安裝背帶的在正側(cè)面的大型金屬掛鉤,也從950000號以后改成小型,位置也改到機身前方斜側(cè)面了。M2以后除了M5全部的機種都是如此。這也可以說是M3外觀比較大的改變。
如果要進一步說細微的不同的話,初期的M3的頂部正面有3顆螺釘,背面有2顆,但后來的正面只有1顆。初期型的回片圓柄中央的確認膠卷安裝是否正常的標志,是橫切成的一道槽,中期的變成了一個粗大的圓點,后期的則變成了2個圓點。
1958年Leica M2開始銷售以后,M3的零件慢慢和M2變成通用的了。例如取景窗中的距離計上追加了使用在M2上表示被攝深度的標志,回片把柄也和M2后期的形狀一樣小型化。更進一步,在M3生產(chǎn)即將結(jié)束之際,鏡頭安裝鈕和M2一樣省去了周圍的金屬圓圈。
按國外的Leica發(fā)燒友的說法,近6000臺黑色Leica(有一說是3000臺,筆者認為此種說法比較接近正確)和少量軍用的是M3中的珍品。還有最初期的701300號以內(nèi)的頂部呈角型的也被視為M3中的珍品。 我在文中前邊已經(jīng)介紹過了,M3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變化,如此一來我們的選擇范圍就比較大了。按照一般的常識,越是進行了局部改變的新型號價格高且受人們的歡迎,但此種常識對M3來說是不適用的。有喜好初期的2次過片式的人,也有只喜歡一次過片式的。如果此前從來沒有接觸過M3的話,首先根據(jù)資料了解各種規(guī)格的M3,如果有條件再到有這種機器的照相機店中親手觸摸,找到合乎自己口味的種類。這種做法在國內(nèi)可能比較難一些,其實僅從資料也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M3的。如果有了此過程,即便不會成為M3的專家,也可以對Leica有點認識了。
在此我只能根據(jù)日本雜志上的文章就日本市場上的情況向大家做一些簡單的介紹,歡迎在其他地方的DX進行補充。
從世界各國的市場看,可以說Leica在日本是最貴的。也正是由于日本人對Leica的無理崇拜,使得市場上的M3被炒成了天價。日本市場也和各處市場的情況是一樣的,根據(jù)外觀的好壞價格的差別也是天上地下。最便宜的有15萬日元左右的(合人民幣1萬多),程度好的也有超過40萬日元的(合人民幣2.7萬多)。如果是出于實用的考慮,可以考慮價格便宜外觀只要過得去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找機械動作狀況好的。還有一種是在當(dāng)時的徠茲公司進行了改造的,盡管在2手市場上機身號是2次過片式的,但實際上是已經(jīng)改成了一次過片式的。此種改造品比機身號應(yīng)值的價格定的要便宜很多。
作為M3的缺點人們常會列舉出取景框沒有對應(yīng)廣角鏡頭。在使用35mm鏡頭的時候是購買帶輔助取景器的(也就是我們常說帶眼鏡的)鏡頭,還是另外單買單獨的輔助取景器?基本上M3是適合50mm鏡頭用的機身。如果主要是以35mm鏡頭為主的話,購買M2比較合適,M2取景器中內(nèi)裝了35、50、90mm的取景框。
其實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可以購買Konica的Herxar RF,此機取景器中共有:28、35、50、75、90、135mm計6種取景框,而且Leica的M系列鏡頭全部可以沒有問題的使用,即便是Leica的L口頭,加裝接圈后也可以使用。還可以進行AE自動曝光,也可以很輕松的裝卷。詳細的可以參考我上次貼出的《詳解Konica Hexar RF》的帖。畢竟Leica最令愛好者喜歡的在其鏡頭,而不主要在其機身,我是如此認為的。
還有一種選擇那就是Cosina推出的Bessa-R2,此機采用的也是可以使用M頭的自己命名為VM口的機身,但其取景框只有4種:35、50、75、90mm。此機好像沒有Konica的RF那么引起轟動。
我正是為了買M3才開始收集有關(guān)Leica的資料,等看完了也了解清楚了,這不,這篇文章也就出來了,現(xiàn)學(xué)現(xiàn)賣。也許是由于我沒有體會出Leica文化的神韻,我還是覺得RF好用。
該打住了,越寫越長快成老太太的又丑又長的裹腳布了。好啦,到此OVER!
再來一段。由于M3還需要另帶測光表,所以大多數(shù)人用Leica的頭,用RF做機身,M3適合留在家里把玩,用來拍東西,有點落后了。用M7還可以。每個人也許會有同樣的經(jīng)驗,AE機器用多后,靠經(jīng)驗與目測的能力已經(jīng)大不如以前了,現(xiàn)在,再去強調(diào)靠經(jīng)驗曝光就有點太不科學(xu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