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尼康餅干頭豎線
根據(jù)你后期的需求,一般是在中間靠左或者靠右的第二格進(jìn)行構(gòu)圖。
把16宮格中心長方形的四個角當(dāng)做9宮格的點來用(最好是放在那個長方形里面靠那四個角位置),然后橫線放在景色的交匯處(比如海平線),豎線同理。
無論是九宮,還是16宮,或者沒有網(wǎng)格線,決定構(gòu)圖的都是拍攝者的腦袋。那些只是輔助構(gòu)圖的。黃金分割法構(gòu)圖是經(jīng)常使用,但是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名作故意把主體放在畫面邊緣,有點故意放在正中間。構(gòu)圖要視實際情況和需要表達(dá)的主題而定。
2. 尼康餅干頭26mm/f2.8
先定義一下廣角,廣義一點吧,14-35都算。尼康全幅定焦也沒幾個,羅列一下市面上主流的,年代久遠(yuǎn)的不算。
大概有:20 1.8G,24 1.4G,28 1.8G,35 1.4G,35 1.8G,18 2.8D,20 2.8D,24 2.8D, 28 2.8D, 28 1.4D, 35 2D。這里面沒有餅干鏡頭,廣角是很難很難做成餅干的。不過尼康D頭的體積都很小,跟機(jī)身比起來,也可以算餅干了,非常在意體積,選D頭。
先不談餅干,按要求一個一個來:輕便,我覺得500g以下才能叫輕便吧,這就排除了24 1.4G,28 1.4D,35 1.4G。
性價比高:性價比是攝影很難說的一個東西,攝影一分錢一分貨,兩分錢1.1分貨,十分錢2分貨。所以嚴(yán)格來說,價格越低性價比越高啊。所以我把樓主的意思理解為:在錢不多的情況下,只能購買一個,買哪個?這些定焦,差別最大的是焦段,可以分3類。18,20算一類,24,28算一類,35算一類。如果只買一個,肯定要考慮適用性。
樓主要選廣角,那估計是拍景,拍室內(nèi)較多,35可能不夠,而18,20之類的,太廣難以駕馭是一方面,大部分情況下也不用這么廣,所以24,28比較好。那么只剩下24 2.8D,28 1.8G,28 2.8D。
廣角鏡頭,抗眩光和分辨率很重要,從這兩者考慮,28 1.8G無疑要勝出很多,全開分辨率就不錯,收到2.8放心用。
330g也算輕便吧,掛機(jī)肯定不累,唯一不滿意的就是不是餅干了,但人無完人嘛,餅干鏡頭的話,素質(zhì)啊,光圈肯定都不如這個了。
最后就是,我也用28 1.8G,哈哈哈哈,良心推薦。
掃街合適,人像合適,拍小品最近對焦距離給力,加上1.8的光圈虛化也很給力。
我覺得,完全對得起價格。
3. 尼康餅干頭f卡口
能配,但廣角端會縮小。
1、尼康D200是APS-C畫幅單反,配全畫幅廣角鏡頭焦距須乘1.5的系數(shù);
2、如尼康 NIKKOR 10mm f/2.8廣角餅干頭,10mm×1.5實際焦段為15mm。
4. 尼康餅干頭上的彩色豎線
是AI-P 45/2.8P,AI沒有這個版本,設(shè)計制造于01-05年期間,現(xiàn)已停產(chǎn),這個鏡頭最早可以追述到1969年的AUTO 45/2.8 GN
其實3000還不算貴的,這個頭的表現(xiàn)非常好,全開就很不錯,銳度好,反差適中,還有就是他的焦外控制的非常好,超過同時代的AIS 50/1.4,而且即使收到F5.6,焦外的光斑依然較圓。
而且還帶了CPU,可以在數(shù)碼機(jī)身上自動測光。不過仍需手動對焦
當(dāng)然了,買這個頭最多的目的還是收藏和把玩。。。
補(bǔ)充:完全沒問題!?。?/p>
最多就是要手動對焦。。。
5. 尼康餅干頭鏡頭
早期手動的貌似有 不過也沒有做到賓得那般極致,如果的確很喜歡餅干頭的外觀的話 可以考慮賓得轉(zhuǎn)尼康的轉(zhuǎn)接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