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適馬24-70和佳能24-70對比
這就是原廠頭與副廠頭的選擇問題,通常來說價格有明顯差別的,主要看預算。。既然你已經(jīng)將原廠24-70作為備選,說明能拿出相應的預算,那么買原廠的,絕對不會錯,否則你買了副廠,時間長了還會糾結(jié),出二手一折騰損失更大,還耽誤時間。
副廠鏡頭主要適合預算緊張,對畫質(zhì)要求也不是很高,沒有原廠情結(jié)的人使用。如果選擇副廠的話,不建議適馬,建議選擇騰龍的24-70f/2.8(a007),這是同焦段鏡頭中唯一帶防抖的,成像素質(zhì)能達到原廠90%以上,價格和適馬差不多。適馬主要是定焦頭素質(zhì)好,俗話說“龍變馬定圖廣角”。拍人像可以考慮適馬的35f1.4,性價比極高,街拍,室內(nèi)全身人像很好用。
全畫幅機器,主拍人像,那么推薦85mm定焦。。原因是人像最佳焦段是80mm左右,這個焦段上人臉畸變最小,還原效果最真實,過長會把人臉拍胖,過短則反之。而且定焦頭成像犀利,銳度高,焦外柔和,可考慮原廠大眼睛(85mmf/1.2)或者適馬最新的85mmf1.4,可說是物美價廉,唯一缺點是狹小的室內(nèi)拍全身有些施展不開。
2. 適馬24-70 2.8和佳能24-70
如上面三張圖的畫質(zhì)對比,佳能在各個焦段均略優(yōu)于適馬。此外,佳能的24-70顏色比適馬更濃郁,佳能偏紅偏暖,適馬偏冷。不過兩只鏡頭都是畫質(zhì)不錯的鏡頭,如果預算充足自然佳能,預算不足適馬也夠用。
3. 適馬24-70與佳能24-70
不用糾結(jié),24-105就好了,理論上24-70的畫質(zhì)要更好一些,但實際上差別幾乎看不出來,還有24-70的F2.8大光圈,但實際24-105的長焦段一樣可以實現(xiàn)好的虛化,并且70端在全幅相機上,感覺真的太短了。 所以,上24-105沒錯,不用糾結(jié)。
4. 適馬18-35和佳能24-70
買過最貴的鏡頭是圖麗11-16一代,還是把騰龍18-200買點加了600置換的,窮,機身尼康d7100.
買機器的時候搭配的18-200。還是尼康50 1.8d,永諾35f2,平常最喜歡35掛機了。
18-200確實是旅游神器,但是出去玩拍照總覺得鏡頭對焦不準,然后很少用得到長焦,網(wǎng)上看評測,看過適馬18-35,適馬10-20,尼康10-20,有段時間很迷18-35,看看錢包,最后還是圖麗11-16最合適,話說,11-16真香。
5. 佳能24-105和適馬24-70
d750是新固件,對副廠鏡頭支持兼容性有所偏差,甚至出現(xiàn)過Df新固件不支持所有適馬鏡頭,適馬出新固件才解決問題了。到現(xiàn)在適馬盒上還印著d5300 df不能自動對焦。既然都考慮到了適馬24-105,我覺得還不如原廠尼康24-120/F4了,再加上廉價50 1.8D來追大光圈,價格還便宜點。
騰龍和適馬鏡頭除傻銳真沒別的了,色彩焦外邊緣完全被忽視,而且使用壽命也是個大問號,TL容易松,SHIMA馬達壽命和準確度隨著時間而不可預見;將來出手的時候這兩頭將非常的不值錢,而且還不好出。
還有最重要的適馬24-105目前不知為什么停產(chǎn)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恢復生產(chǎn),所以市面上的要當心翻新產(chǎn)品。 追求極端畫質(zhì),就只能選這類大光圈小變焦比的鏡頭。但是焦段絕對不夠用!
掛機頭的焦段比光圈更重要!而且,所謂中低檔鏡頭的畫質(zhì)也沒差太多的……至少不比價格的差距更大。
個人倒是建議你先把焦段搞齊,啥都能拍。這樣才更方便。
建議尼康28-300?。愕臋C身是尼康D750吧……) D750應該選一個原廠頭掛機。
6. 適馬24-70三代和佳能24-70一代
可以用。
適馬24--70art鏡頭,全焦距段均可以使用F2.8大光圈,在室內(nèi)或者光線較暗的拍攝場景下,可以保證足夠的進光量以縮短曝光時間,讓手持拍攝成為可能。
鏡頭采用11枚光圈葉片組成的圓形光圈,全開光圈拍攝時,虛化掉雜亂背景的同時拍出漂亮的圓形虛化光斑。
7. 適馬12-24和佳能17-40
并非如此。從一般規(guī)律看,遠攝變焦鏡頭都能與佳能原廠增距鏡匹配。由于佳能增距鏡的前鏡組向前突出很多,廣角變焦鏡頭和標準變焦鏡頭的后鏡組位置靠后,變焦過程中可與增距鏡前鏡組發(fā)生沖突,因此,廣角變焦和標準變焦鏡頭與原廠增距鏡都不適配。適馬的遠攝變焦鏡頭是可以與佳能原廠增距鏡適配的。有一個特例:肯高增距鏡前鏡組不突出,幾乎可以與任何變焦鏡頭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