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紀實和技術對攝影愛好者來說哪個更重要?
我也同意大多數人的觀點,記實和技術都很重要!
記實是記錄一段轉瞬即逝的真實場景或者難得再次發(fā)生的事。有了這個記錄的意識,還必須要有高超的技術。兩者缺一不可!
沒有好的技術,也許你記錄的不過是一段隨處可見的平凡場景或者事物,有了技術的支持,一般的事物和平凡的場景也能拍出大片的感覺!
山外有山,高手在民間,我們還是好好學習努力吧!
這個標題立意有點牽強附會。攝影的技術對任何攝影題材都至關重要。紀實也好風光也罷 還有人像,花卉等等,沒有好的攝影技術和技巧都不足以支持你拍出佳作。
二、人像攝影與紀實攝影有什么不同?
人像攝影與紀實攝影既有區(qū)別,也有聯系。
一、從表現題材來看,人像攝影以表現人的神態(tài)、容貌和姿態(tài)為題材;而紀實攝影以表現人的政治、文化、經濟等社會活動為題材。其表現主體都是以人為本。
二、從與拍攝對象關系來看,人像攝影一般需要攝影師與被拍攝對象進行良好的溝通;而紀實攝影一般攝影師與被拍攝對象不認識。
三、從拍攝技巧來看,人像攝影比較講究用光和構圖等攝影語言;而紀實攝影更講究瞬間的抓拍和對生活的觀察。
四、從攝影類別來看,人像攝影多為商業(yè)攝影和藝術攝影,而紀實攝影多為新聞攝影和人文攝影。
一、從廣義上來說,只要拍攝對象是人,都算人像攝影,而紀實攝影可以算做人像攝影中的一個類別。
二、從狹義上來說,人像攝影主要指商業(yè)攝影,例如時尚攝影、婚紗攝影、藝術寫真之類的,通過特定的服裝、妝容、場景、燈光、后期,并引導人物擺出特定的姿勢來達到使人物美化,畫面美化的目的。
三、紀實攝影則注重實效性和真實性,關注什么時間、誰、在哪、干什么這些要素。
四、從觀察角度上,紀實攝影主要關注人,人的狀態(tài),人的故事,人和歷史,人和自然土地的關系,人的信仰,人的文化等。
五、從表現手法上,紀實攝影始終通過具體個體的人地關系、物產、衣食住行、體貌特征、生存狀況、文化生活、精神信仰來表現人這個主體。
六、從拍攝技巧上,紀實攝影自然、簡單、樸實、生動,讓拍攝對象自然呈現出自己的本質和狀態(tài)。三、霧霾天氣如何拍好紀實類攝影?
答:要拍好霧霾片子,按順光拍不能朝逆光拍。這樣拍出來的片子就最佳。
紀實攝影并不會太受天氣的影響,甚至很多時候可以與攝影的內容一致,更加突顯攝影的風格,當然,適度后期是必要的。
四、攝影后期有邊界嗎?如果有,如何界定?
攝影后期有無邊界,我想這個問題主要是看攝影圖片的用途和作用。如攝影圖片為新聞圖片,提供給報社等新聞媒體使用,那么后期只能在規(guī)定的范圍內,對比度、亮度等方面做適當調整,不能刪減增加任何內容。如攝影圖片為自娛自樂,自己欣賞,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和聰明才智,在后期上嘗試著各種濾鏡、蒙板和特效工具進行后期處理,達到自己滿意的唯美效果。
這里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現今許多國際、國內的攝影比賽,主要分紀錄類、藝術類、創(chuàng)意和商業(yè)類,對后期處理方面都有明確的嚴格要求。其中紀錄類作品要準確客觀的反映拍攝現場的狀態(tài),不會對客觀真實產生誤導性的判斷,因此在后期處理上,不允許對原始圖像做影像照片真實屬性的調整和潤飾,不允許對圖像畫面構成元素進行添加、移動、去除(去除圖像傳感器及鏡頭污點除外)。允許裁剪旋轉畫面和調整水平線,但不允許對畫面進行翻轉和破壞原始比例的拉伸、壓縮。允許對整體影調及局部影調進行適度調整,但不允許破壞原始影像的基調與氛圍。不允許為隱藏畫面元素而進行大幅度的明暗層次修改。允許將彩色照片整體轉化為黑白或單色照片,不允許做局部黑白或單色調整。
藝術類作品要求以表達拍攝者自身意趣、感受、審美為主要目的,對拍攝技法和后期不做限制,可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大膽的對照片后期進行處理。創(chuàng)意和商業(yè)類攝影作品著眼于視覺表達能力的創(chuàng)新、突破以及多種媒材、手法、形式的綜合運用,對后期處理也不做限制。但不管是藝術類或創(chuàng)意和商業(yè)類攝影作品,在后期處理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一個前提:處理所用的各種素材,必須是自己拍攝所得。
以上是我對攝影后期的邊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