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7100 換到 A7M2 是種什么樣的感覺 A7M2+FE50 1.8個人感受
您好。感謝您的信任。
1、首先說說傳感器畫幅。傳感器面積越大,畫質(zhì)越好,這是目前傳感器技術(shù)下的鐵律。全畫幅傳感器的成像質(zhì)量高于半畫幅傳感器,這是沒有什么可以質(zhì)疑的。全幅優(yōu)于半幅,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具有更好的高感(弱光成像能力更好);二是具有更好的景深,在使用同樣光圈的鏡頭時,全幅的虛化更好;三是具有更好的視角,雖然與視角關(guān)系更大的是鏡頭,但好鏡頭基本是基于全畫幅研制的,半畫幅的好鏡頭特別是定焦鏡頭,素質(zhì)普遍要弱于全畫幅鏡頭。盡管全畫幅的鏡頭也可以用于半畫幅機身,但視角發(fā)生變化,有點別扭。(全幅鏡頭用于半幅機身不會有暗角,但焦段發(fā)生變化,50定在半幅機身上視角變?yōu)?5,光圈不變,景深則更深(焦段系數(shù)等于X1.5,景深系數(shù)約等于X1.5);半幅鏡頭用于全幅機身會有暗角,視角和景深不變,避免暗角需要開啟機身的截幅模式);
2、在您列舉的D610、A72、A7、D7100四款相機,各有不同,我分別說一下:
a、尼康D610的像質(zhì)沒有問題,但單反的體積大。如果用于掃街,單反的“侵略性”比較強,攜帶便攜性和拍攝隱蔽性都要弱一些,這跟每個人拍攝習(xí)慣有很大關(guān)系。如果對這些不在乎,則首先考慮D610,畢竟性價比高,單反的操控更好,對焦速度比A7、A72更快,尼康的單反鏡頭也比索尼的微單鏡頭性價比高。由于每個人對便攜性的要求和每個人的拍攝習(xí)慣都是各不相同的,如何選擇,是沒有標準的;
b。A7M2和A7的像質(zhì)是一樣的,對焦性能也是相同的。A7M2比A7好的地方有兩點,一是具備五軸防抖,弱光下的拍攝穩(wěn)定性更好,二是采用了金屬卡口,堅固度比A7的炭纖維卡口更強,但價格要高不少。對于防抖的重要性,主要區(qū)別在于是不是經(jīng)常采用長焦端拍攝,長焦的防抖很重要(安全快門標準高),否則糊片率高。如果經(jīng)常使用標頭(比如50定),防抖則不是太重要,至于卡口,如果不是經(jīng)常使用大型鏡頭(比如索尼白炮70-200F2.8),而且不太注意保護,A7的碳纖維卡口也沒有問題。因此,如果預(yù)算充足,A7M2更好,如果節(jié)省一點,A7性價比更高,畢竟便宜很多;
c、D7100是半畫幅單反,如果按照標頭視角,應(yīng)該使用尼康的35定(35X1.5=52.5),接近于50定的視角,如果用50定,則視角變?yōu)?5(50X1.5=75),實際上變成了人像視角。由于半畫幅機身的虛化能力弱于全畫幅,比如尼康35F1.8G在D7100機身上的實際景深相當于全幅機身上的F2.7,與全幅50F1.8的景深差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半畫幅的優(yōu)勢是相同焦段的鏡頭可以拍得更遠,相同光圈下的虛化能力完全不如全幅;
3、綜上,如果不在乎便攜性,更D610+尼康50F1.8G,有著更好的操控性能,除了對焦速度更快(這對街拍很重要)以外,切換對焦點的便捷性也要比無反(微單)好的多得多,特別是尼康的鏡頭群支持很強大,豐儉隨意,這是索尼無法相比的。無論是機身還是鏡頭,性價比都要高很多,唯一不足的體積稍大,這是沒有辦法的。至于樓主說的一個重物掛在脖子上怪怪的,倒是不必在意,用單反的人大多是將相機用肩帶纏在手腕上的,很少有人掛在脖子上(旅游者例外),但出門攜帶確實是一個負擔;如果將便攜性作為剛需條件,則索尼A7,A7M2的五軸防抖對于用50定街拍來說不是太重要(但對于長焦手持很重要),雖然不能說五軸防抖沒有用,但畢竟價格要高很多。事實上單反+標頭(50定)都是沒有防抖的,但出片的糊片率卻很低;
4、如果是我選,我會選A7+55F1.8,街拍的小巧很重要,索尼的FE55F1.8的素質(zhì)非常好,比尼康的N50F1.8G要好得多,雖然鏡頭價格也要貴不少,但完全值得。至于機身按鍵的布局是不是舒服,用習(xí)慣了都沒有問題。如果僅僅為了按鈕布局更舒服一些而多支出很多錢,完全沒有必要。當然,土豪例外。
索尼FE50 1.8OSS鏡頭在a7m2為何無防抖效果?
你開了防抖沒有 A7M2菜單中有STEADYSHOT這個功能要打開,另外如果索尼鏡頭具有OSS光學(xué)防抖那么鏡頭是負責搖擺防抖的,機身負責位移和旋轉(zhuǎn)防抖,否則都由機身來負責五軸防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