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18135鏡頭怎么樣
在《忘卻之庭》中,光錐是一種可以提升角色屬性的裝備,不同類型的光錐具有不同的屬性加成。一般來說,選擇光錐需要根據(jù)角色的職業(yè)和屬性來決定,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光錐類型:
1. 物理攻擊光錐:適合物理攻擊型職業(yè),如戰(zhàn)士、刺客等。這種光錐可以提升物理攻擊力和命中值。
2. 法術(shù)攻擊光錐:適合法術(shù)攻擊型職業(yè),如法師、牧師等。這種光錐可以提升法術(shù)攻擊力和法術(shù)命中值。
3. 生命值光錐:適合防御型職業(yè),如坦克、守護等。這種光錐可以提升生命值和防御力。
4. 輔助光錐:適合輔助型職業(yè),如治療、控制等。這種光錐可以提升輔助技能效果和法力值。
綜上所述,選擇光錐需要根據(jù)角色的職業(yè)和屬性來決定,根據(jù)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光錐進(jìn)行裝備。同時,在選擇光錐時,還需要考慮光錐的品質(zhì)和等級,選擇品質(zhì)高、等級越高的光錐可以獲得更好的屬性加成。
2. 賓得18135wr鏡頭使用技巧
這個沒有什么好不好 而是適合不適合 如果你能確定自己的定位 比如我就是偶爾拍拍中大點的場景以及拍拍人 那么18-55比較適合 但是如果不確定 比如我不知道是不是有時候還要給比較遠(yuǎn)的東西來個特寫 或者偷拍些東西之類的 那么就是18-135 如果只拍人+拍遠(yuǎn)的東西 從來不拍什么風(fēng)景之類 那么就50-200
3. 賓得18-135鏡頭
其實我不太贊同說素質(zhì)很糟糕的朋友的觀點,首先,18-135只是一個大套機的鏡頭,素質(zhì)的話,看個人要求來定了,適馬17-70我不知道你是新款還是老款,新款是光圈2.8-4的老的是到4.5,這個頭我用過,銳度和色彩都普普通通,但是有一個可圈可點的地方就是他全程帶微距,可以充當(dāng)一個小小的微距頭,而且?guī)缀蹩梢院捅粩z物體零距離合焦,這對有些拍攝增添了不少樂趣,17-70的變焦環(huán)有些生澀,不知道你用的慣么,鏡頭有個鎖,可以鎖住伸縮,避免鏡頭伸出來,也是貼心小設(shè)計。要我選的話,我還是會選擇17-70,不會跑焦,50D上親測過,如果是新款,那更好了。
4. 賓得18-135
兩者畫質(zhì)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畢竟感光芯片都是同一塊CMOS而且K50也是雙撥輪+五棱鏡+三防機身,可以這么說,K52有的K50大多數(shù)都有,所以K50+18-135組合比K52+18-55更值得入手要說K52跟K50的區(qū)別,其實在于機身做工和操控上面,K52機身更結(jié)實,做工更好,一些操控更方便快捷(比如對焦點切換、測光模式切換等),其實旗艦機型相比入門機型差別最大的也就是操控了。如果不過于糾結(jié)這些的話,K50已經(jīng)完全足夠了就賓得目前的在售的單反機型來說,K3和K52S都有明顯好于K50的購買理由,但K5II我感覺比K50優(yōu)勢不明顯
5. 賓得 18135
一般來說,鏡頭的素質(zhì)是定焦>變焦,小變焦>大變焦,但不絕對,就富士家這3支鏡頭的話,1855>55200>18135,其實各家的18135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水平,光圈偏小,中心不夠銳,邊緣松散,本身定位就是入門級,不能要求太多,而富士的1855,號稱是各家中最好的套頭,55200相當(dāng)于補充焦段,比18135更長,而且55-100段全開也優(yōu)于18135
18135相比雙頭的優(yōu)勢,一是防水,二是不需要頻繁換鏡頭,當(dāng)然需不需要換鏡頭很你拍的題材有關(guān),比如我只在演唱會上用過一次等效全副450mm的超長焦,其他90%的圖片都是等效全副35和50拍的,換算apsc就是24和35,所以我?guī)缀醪恍枰獡Q鏡頭,假如你拍的題材覆蓋面很廣,廣角和長焦差不多的拍攝量,那么頻繁換鏡頭很麻煩,而且很可能錯失一些鏡頭,畢竟拍到>拍好
所以需要什么組合要根據(jù)自身需求來選,各家18135都稱為驢頭,一是素質(zhì)確實不牛,甚至不比狗頭好,二是適合廣大驢友使用,覆蓋面比較廣,一鏡走天下都說了一鏡,當(dāng)然是18135,而雙鏡素質(zhì)稍好一點,適合希望素質(zhì)好點又不需要頻繁換鏡頭的人,當(dāng)然,如果已經(jīng)有了上述鏡頭的任一1支,準(zhǔn)備入手第2支鏡頭的話,認(rèn)真考慮一下是不是需要第2支變焦,富士1855雖然是最好的1855,卻也是用價格換來的,賓得家1855素質(zhì)并沒有差太多,可是富士1支可以買賓得2支半,而第2支鏡頭的購入,多半的人都會加1支定焦,so,總結(jié)就是
假如你是懶人、拍娃黨或者僅僅是記錄生活,又或者你是驢友,希望記錄旅途的風(fēng)景,18135幾乎適合你99%的拍攝。
如果還沒有富士的相機和鏡頭又想入富士家的坑,同時又不是上述的群體,1855體驗裝不差,后期有需要長焦可以再補55200,或者可以補56或者80定焦,只要有錢
假如你已經(jīng)有了富士的機身和一支套頭,可能是1855,也可能是18135,不要多想,參考上一條
假如你已經(jīng)有了富士其他的鏡頭,比如1655或者定焦,估計我也不用建議了,沒準(zhǔn)你比我還清楚
6. 賓得18 135鏡頭評測
1、賓得 smc DA 18-135mm f/3.5-5.6ED AL IF DC WR ¥2900
2、賓得 DA★ 16-50mm f/2.8 ED AL IF SDM ¥6600
3、賓得 FA 77mm f/1.8 Limited(三公主之一 ¥5500
4、賓得 PENTAX-DA 35mm f/2.4 AL ¥1200
7. 賓得18-135和16-85
適馬的1750未用過,不好作太多評價。
17-50在系列定位上比1770更高,這也同時體現(xiàn)在價格和光圈上。不過1770已經(jīng)更新到新一帶c系列產(chǎn)品,1750仍是前代系列。早年用過K5和前代的S1770,總體而言這個頭的使用感受還是不錯的。
基本印象是焦段方便,超聲波對焦安靜迅速,光圈全開大體可用,70段焦外也能看看,發(fā)色尚可,還能湊個小微距。
現(xiàn)在的1770c上市后,曾在capa看過測評,大體評價是比前代有著多方面的完善,是個理想的掛機頭。
在可選項非常有限的賓得家,個人覺得s1770c是比原廠17-70好用的掛機選擇。
如果沒有短期沒有升級全幅的打算,80%以上時間單頭掛機的話,個人覺得1770應(yīng)用場景還是更豐富些,價格也實惠。當(dāng)然,這個價位的鏡頭有自己的局限性。
我上頭說的銳度,色彩,焦外,大概就是這個價位的“還行”。以下皆屬于“跑題”與“答非所問”后面入了535和大公主,對535的色彩表現(xiàn)愛不釋手,不遇上非得用廣角的場景就很少用1770了。
到后來陸續(xù)還用過諸多鏡頭,現(xiàn)在如今手上還有K1+大公主+2470。
拍得越多,漸漸地常用焦段越來越少。說到這里,突然懷念起當(dāng)年沒什么錢,拿著17-70和若干手動頭什么都想拍的自己。
于是突然想放點照片kr+s17-7055-300,17-70,takumar135,da35,takumar55,da40xs愛不釋手的535
8. 賓得相機鏡頭18135
18135忒貴,沒有幾個人用的,賓得最佳旅游頭當(dāng)然是1770了,除了不能打鳥其他都兼顧呀,等于膠片的28-105嘛,而且比28還要廣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