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素月是誰
他的意思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菩薩心腸,不爭不搶。
2. 素月的故事
多少年來,一直獨自的漂泊。春秋輪回中,豪情萬丈,塵埃滿身,滄桑在心。
總在夕陽暮鼓中黯然傷懷,心是流水,起點是腳下,方向卻是天涯。仰首頭頂?shù)囊欢涠涓≡?,孤高絕傲的雙眼漸漸浸濕,模糊的惆悵,仿佛蒙蒙的迷霧,揮之不去。背上碩大的行囊,依然裝滿你眷戀的眼神、癡迷的寄托。
此際早春的江南水鄉(xiāng),客旅他鄉(xiāng)深巷苔痕的獨家小院,沿著斑駁的石板小路,踏著燈影與日暉,獨自陶然這清高無言的寂寞。
籬角的幾支修竹已從冰封的堅挺中臨風(fēng)搖曳,聲韻欲聽。黃昏下峻峭的身影,透出不染俗塵的逍遙情致。
小院中那株古老的梅樹,晶瑩如玉的梅花已綴滿苔枝,微風(fēng)徐來,暗香浮動。朦朧月光下,是疏秀清瘦的梅花飄然盈竹,還是千年的羅浮神女默默孤獨的自倚翠竹,婀娜斜側(cè)、嫣然微笑間我亦迷離惝恍。獨酌薄酒已陶醉了寂寥的心情,在這修竹、輕風(fēng)、暗香萬般纏繞中,那枝上同宿的翠禽小小,分明是修飾我心底那份漂泊風(fēng)塵中孤零倔強的情調(diào),去守望那份絕俗超塵的圣潔。
一滴滴露水悄然的侵染了我的心田,詩箋抽出的故事在這典雅清致的江南小院漸漸鮮明?!爱媹D省識春風(fēng)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泣咽的曲調(diào),貫穿始終的千年情思幽恨,分明是不諧那份荒漠的凄涼,懷著漂泊異鄉(xiāng),心卻暗憶江南的怨恨,戴著叮咚環(huán)佩,趁著月夜,彈著琵琶,魂歸故里,化做了梅花的一縷幽魂,縹緲、獨孤。
清冷的風(fēng)片刻間洗去了我滿身的塵埃,積郁了千年悲涼的詩腸恍然淡泊寧靜。揮不去的糾纏,卷不走的夙愿,在這幽獨的梅花中隨風(fēng)飄落,輕輕的對你訴說著知遇。
月已高懸,夜?jié)u漸的深了。此際,你該沉湎入夢。斜枝疏影,梅花飄飄飛落,飛瓣點紅,輕盈間點染你的嫵媚,梅妝天然,愈加嬌憨清秀,超然脫俗。世間如有羽化,我愿化為翠禽小小,超然獨立,與枝同宿。我何不停下飄泊的腳步,倚一林竹風(fēng),擁你入懷,伴你入夢,傾舔你雙眸里滑落的憂傷,撫摩你青絲間如云的煩惱,呢喃的吟唱你楚楚的風(fēng)韻,牽著你的輕盈,珍惜你的嬌顏,遮風(fēng)擋雨成為今生永恒浪漫的主題。
夜已沉,苔梅凋謝的花片在驟然中隨風(fēng)飄零。我翆禽小小,終究無力護花,沉浸于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自責(zé)中,無處訴說的黯然情懷唯凝神蒼老的素月,讓遠處橫笛短簫的曲韻哀傷,吹奏我始終如一的眷戀。
漸漸的梅紅落盡,凄然中苦苦的尋覓隨風(fēng)而逝的幽香,哀怨愁絕的月光默默安摩著稀疏清朗的幽影。
夜闌孤燈、殘月凄涼。
梅影入窗,橫斜之間,孤高絕傲,我心有約
3. 素月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潔白的月光灑滿天空。
“素月流天”出自南北朝謝莊的《月賦》。
流天引證解釋:
⒈ 運行于天空。引
《初學(xué)記》卷七引晉王彪之《井賦》:“水帶地而壤潤,月流天而宵烱?!?/p>
南朝宋謝莊《月賦》:“白露曖空,素月流天?!?/p>
宋蘇軾《至真州再和》之一:“莫教門掩夜,坐待月流天?!?/p>
明沉鯨《雙珠記·月下相逢》:“你看流天素彩,至浄無塵?!?/p>
4. 素月也的小說有哪些
陶淵明,字元亮,出身于沒落世族家庭,受過良好教育。一生出仕三次,最終還是決定隱居,留下了“豈能為五斗米折腰”的佳話。反復(fù)出仕和隱居的背后,隱藏著是他兼濟天下的士子雄心,但是自命高潔和甘于恬淡的性格,同當(dāng)時的政治狀況和官場現(xiàn)實相矛盾,因而造就了他在出仕和隱居中徘徊的復(fù)雜心態(tài)。第三次辭官回家以后,他打定決心不再出仕,但是在鄉(xiāng)村隱居的生活也過得越來越貧困,最終死于貧病之中,享年六十三歲。 陶淵明的散文和辭賦寫得都很好,《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感士不遇賦》都是名篇,但是以詩歌的成就最為突出。他的詩作可以分為田園詩和詠懷詩兩類。 |詠懷詩先說詠懷詩吧。 陶淵明的詠懷詩繼承了阮籍和左思的傳統(tǒng),圍繞著出仕和歸隱的矛盾,表現(xiàn)理想不能實現(xiàn)的苦悶,以及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質(zhì),《雜詩》《讀山海經(jīng)》大都屬于這一類。 表現(xiàn)壯志不能實現(xiàn)的,有《雜詩》其二,在隱居中依然因志向受挫而感到苦悶。 白日淪西河,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fēng)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詠。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聘。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這首詩從黃昏寫到第二天天明,從冷寂的夜景寫到內(nèi)心的凄涼。其中“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一句尤為后人所傳頌,心中有話要說,但是四周卻沒有能應(yīng)和的人,只好舉起杯子來和影子相勸,這種在無奈中不甘寂寞地舉動,更能顯出內(nèi)心的孤寂。這讓人想到契訶夫小說中那個兒子死了卻沒人傾訴的老馬車夫,只好向馬兒一訴悲傷。其中“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聘”一句表達中心思想,為什么難受悲傷呢,是因為時光荏苒卻沒能實現(xiàn)志向。 還有《雜詩》其五的最后的名句“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頗有自勉的意味。 在詠懷詩中還有一些借用歷史故事和神話故事來表達情感和志向的篇目,比如《詠荊軻》,歌詠荊軻反抗暴秦的英勇行為。還有著名的《讀山海經(jīng)》其十: 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無慮,化去不復(fù)悔。 徒設(shè)在昔心,良辰詎可待。 這首詩歌頌精衛(wèi)和刑天的復(fù)仇精神,這正是詩人自己感情的表現(xiàn),“猛志固常在”這句,似乎也指詩人自己的志向永遠不會熄滅。這一類詩歌被魯迅稱之為“金剛怒目式”的詩歌,以同他最多的那種“悠然見南山”式的詩歌相區(qū)別。 |田園詩陶淵明影響最大,成就最高的詩歌當(dāng)然是他的田園詩啦,其中表達的最多的還是他的隱逸生活。 其中影響最大的兩首就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摹稓w園田居》其一其三和《飲酒》其五。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開頭幾句追憶往事,不勝懊悔,把官場比喻為塵網(wǎng),自己在其中就像羈鳥和池魚一樣得不到自由,總想著歸隱。之后則是對田園生活景色的介紹,田畝草屋等平常的事物,經(jīng)過詩人的介紹似乎就增添了十足的情趣。其中“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用白描的手法寫近景和遠景,形象地寫出了田園的優(yōu)美和寧靜?!肮贩蜕钕镏校u鳴桑樹顛”則是用聲寫靜,藝術(shù)效果上佳。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首詩主要是寫作者自己參與勞動的經(jīng)歷,其感受真摯自然。 《飲酒》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則是帶有哲理性,寫詩人從自然美景中悟到的人生意義。詩人采菊東籬下,回來看到山景和飛鳥,聯(lián)想到自己的歸隱。那不能明言的就是恬淡的心境。 陶淵明還有很多這些寫田園隱居生活的詩歌,其特點被后人概括為“平淡醇美”。我們在他的詩歌中很少能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辭藻,甚至連形容詞他都很少用,一切平平淡淡地如實呈現(xiàn),讀來清新雋永,韻味無窮。這種平淡的詩境尤為后人所稱贊。 陶詩的另一個特點則是情景理的交融,他喜愛使用的那些意象景色,比如經(jīng)典的菊花,還有飛鳥、顧云等,都蘊含著那種恬淡閑適的情緒。在詩中還穿插了一些樸素平淡的哲理,比如那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思想并不故作深刻,但是言淺意深,意味雋永。 陶淵明的田園詩對后世的影響極大,后世不少詩人都曾熱心學(xué)習(xí)他的作品,開一派詩風(fēng)先河。 其被認(rèn)為是魏晉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詩人,但在當(dāng)時以及后世很長一段時間,他的詩歌并不受人重視。直到南朝梁代蕭統(tǒng)開始,才把陶淵明挖掘了出來,蕭統(tǒng)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給了很高的評價。唐代陶淵明的地位得到承認(rèn),宋清兩代是研究陶淵明詩歌的兩次高潮。 |陶淵明于農(nóng)事另一個角度吧,討論陶淵明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看法。 一開始隱居的時候,陶淵明生活得還不錯,初步下地體會了一下種田的生活,雖然“草盛豆苗稀”,但他依然對勞動十分熱衷。他甚至形成了某種近乎先秦農(nóng)家的思想,倡導(dǎo)人人勞動,在《勸農(nóng)》中表示連圣堯舜賢都不廢躬耕,何況一般人呢。 但是到了后期,他的生活日益走向貧困,單單憑借他那半吊子的農(nóng)業(yè)勞動,很難再維持自在閑適的生存狀態(tài)了。后期的詩歌很多寫他個人的貧寒生活的,等到檀道濟來找他出仕的時候,他甚至已經(jīng)在床上餓了三天了。于是后期才會有《桃花源記》這樣的作品,敘寫一個烏托邦式的田園社會,一個人人勞動,自給自足,充滿了自由富裕安寧。這種幻想不能不說是與他的生活有關(guān)。
5. 素月是啥意思
意思是用手撫摸這皎潔的明月,低頭、抬頭看這人世間,就好比已經(jīng)過了千年之久,形容時間過得極快,非常短!這里面表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的感嘆,自己的志向還為實現(xiàn)!
出自宋代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
摩挲:用手撫摸。素月:皎潔的明月。俛仰:即俯仰,抬頭低頭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