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像照片
造像,謂塑造物體形象。用泥塑成或用石頭、木頭、金屬等雕成的形象。也指相片;照片。語出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規(guī)圓景以定環(huán),攄神思而造象?!?清 張之洞 《哀六朝》詩:“《玉臺》陋語紈袴鬭,造象別字石工雕。” 徐特立 《研究歷史的目的與方法》:“藝術(shù)家的造像便不同:我們……可以從它的膚色,臉型及其服裝的特征上,分辨出它是那一個時代的人,那一個種族的人?!?/p>
2. 造像的功德
《伊闕佛龕碑》亦稱“褚遂良碑”,由中書侍郎岑文本撰文,諫議大夫褚遂良書,于唐代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刻于今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賓陽洞內(nèi),并保存至今。
該碑碑文記述了,唐太宗第四子魏王李泰于其母長孫皇后逝世后為其做功德,而在伊闕開鑿佛龕的事情。當時,李泰與太子李承乾爭奪太子位,而唐太宗李世民要于貞觀十五年十一月親臨伊闕。李泰借此機會,在伊闕為母親開窟造像做功德,希望能感動太宗皇帝。
3. 造像館百度百科
上午點30分到下午16點30分。魯班紀念館地址位于滕州龍泉廣場附近,館內(nèi)以造像實物布景為主。營業(yè)時間為周二至周日的上午8點30分至中午11點30分,下午13點到16點30分,中午休息,逢周一閉館。
4. 造像記是什么意思
魏晉,尤其是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極大發(fā)展,各地鑿窟造像祈福之風盛行。南方,南朝梁武帝時,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寺院數(shù)百所,僧尼十萬余人。
在北方,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后,在龍門大造石窟,即學(xué)界所謂的“龍門石窟”。各石窟或石窟中的佛龕多有題記,記述造窟者姓名或愿望之類。從北魏至唐的一百五十余年時間中,造像十萬余尊,碑刻和題記三千六百余塊。 《始平公造像記》即為佛龕的題記,全稱《比丘慧成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題記》,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九月十四日刻于龍門古陽洞北壁。10行,每行20字。題記由孟達撰文,朱義章書。清乾隆年間始被錢塘“西泠八家之一黃易發(fā)現(xiàn),之后備受書壇重視。
5. 造像什么意思
曉風造像的意思是以極其平民化的視角,輕松詼諧的構(gòu)圖展現(xiàn)紛紜復(fù)雜、悲喜交加的世界:醉翁、考生、思想者、尋路人,微博微信,各式詼諧幽默、嬉笑怒罵,或雅或俗,或?qū)дZ或留白,皆成畫卷。
6. 造像有哪些
《云岡石窟佛教造像》包括了:佛像、菩薩像、弟子、供養(yǎng)和化生形象、護法八部眾形象、佛經(jīng)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樂伎人物造像等內(nèi)容。
7. 造像圖片
我國最著名的佛像造像有四川樂山大佛,位于樂山市凌云山,開鑿于唐代開元初年(公元713年),于公元803年建成,歷時90年完成, 山西的云岡大佛,位于大同市西郊的云岡石窟,云岡石窟開鑿于北魏和平年間(公元460年至465年),歷時約30年才基本建成, 河南洛陽龍門大佛,位于洛陽市城南的龍門石窟,開鑿于唐高宗咸享四年(672年),是龍門石窟中藝術(shù)水平最高的佛像, 山西太原蒙山大佛,位于太原市晉源區(qū)金勝鄉(xiāng)寺村西北,是我國最早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開鑿于北齊天保二年(公元5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