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攝影接片拍攝技巧
請問用A、AM、M那種拍照才好?首先強調一點,沒有AM檔,相機的曝光模式除了P檔以及各種全自動,還有三個,分別是:光圈優(yōu)先(佳能Av,尼康A),速度優(yōu)先(佳能Tv,尼康S),以及純手動檔(M)。那么,如何用呢?先分別了解下這三種曝光模式。
1、光圈優(yōu)先模式
顧名思義,攝影師根據自身所需先確定拍攝光圈,然后相機根據你的光圈給出一個保證合理曝光的快門速度。
使用光圈優(yōu)先模式,首要考慮的就是景深的變化,對于不同的主題肯定需要通過不同的景深來表現。例如使用大光圈讓人像的背景虛化。
▲使用大光圈讓人像的背景虛化。
▲風光攝影中使用小光圈保證足夠的景深。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小光圈拍攝,相應的快門速度也會變慢,常常需要用到三腳架來固定相機。
▲弱光環(huán)境中三角架的使用。
2、快門優(yōu)先模式
與光圈優(yōu)先模式相反,快門優(yōu)先模式是先確定快門速度,然后相機給出一個適當的光圈大小。
根據我們以往的認識,拍照就是定格某個精彩瞬間,的確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例如在拍攝運動場景時,面對高速移動的物體,只有通過同樣高速的快門才能夠捕捉。
▲高速快門對于精彩瞬間的捕捉。
我們在使用高速快門時,要注意是否有足夠大的光圈或是ISO來保證曝光量。
通過控制快門,不僅能定格瞬間,還能“拖延”時間,也就是常說的“追焦”。例如在拍攝跑步或賽車,利用較慢的快門,拍攝時跟隨畫面主體移動,就能形成“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追焦效果。
▲追焦效果
又或者是使用慢速快門,在拍攝時推拉變焦,把普通的畫面變得抽象起來。
▲拉曝變焦效果
3、M檔
全手動模式(M檔),也是相機的拍攝模式之一,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手動調整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和感光度,這也就是M檔為何看起來很復雜的原因。
理論上,M檔可以使用在任何場合,但是使用,不等于最適合,使用M檔要有明確目的,要有精確的方式來支持。
1、比如說,抓拍一場賽馬比賽的瞬間,你既需要高速快門來抓拍瞬間的動作,同時又需要保持小光圈,以確保一定的景深,提供場景感。
▲賽馬場景中小光圈與高速快門的混合使用。
對相機的自動曝光計算系統(tǒng)而言,這是相互矛盾的兩種需求,很難同時滿足,需要我們手動調整。
2、有時,我們則需要刻意讓照片過曝,比如說傳說中的 “過曝小清新” 和高調人像。
▲高調人像
有時,我們需要刻意讓畫面曝光不足,如拍攝剪影;有時則需要刻意讓畫面偏暗,呈現出一種凝重感。
3、全景接片時,使用自動檔時,曝光數據隨著取景范圍的變化而隨時改變,按此拍攝將會造成兩個或多個畫面的顏色、景深不一致,致使接片失敗,而用“手動暴光攝影模式”(M)檔,將光圈、速度設定在欲拍畫面的平均值,按此拍攝就會使畫面的顏色和景深趨于相近或一致。
▲全景接片時,使用M檔保證畫面的顏色和景深趨于相近或一致。
4、手動模式的另一個用法就是B門,也就是常見的長曝光。在長至數分鐘的拍攝過程中,它需要攝影師對畫面有一個獨立的判斷與把控,反復嘗試、不斷調整,直到畫面獲得合適的曝光為止,這是無法通過相機的自帶功能判斷的。
▲慢門的使用
最后,不得不提關于拍攝模式的討論“有的人說,攝影要玩專業(yè),當然要追求全手動曝光;而有的人則會說,使用光圈優(yōu)先或快門優(yōu)先可以讓我們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更需要我們注意的地方,如構圖、環(huán)境光或者故事情節(jié)中?!标P于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并沒有一種何者更先進更優(yōu)秀的說法,個人覺得“使用好”每一個檔位,就夠了
2. 攝影接片拍攝技巧與方法
標準鏡頭所拍的照片,最適合接片。畢竟標準鏡頭的畫面視角大小適宜,畫面邊緣基本無畸變,所以在接片時容易對齊。
其次則是由中長焦鏡頭所拍攝的畫面,雖然存在一些枕型畸變,只要縮小光圈,就會消除或減輕這類畸變。
最好不用廣角鏡頭拍接片。畢竟廣角鏡頭的桶型畸變(鏡頭焦距越短,畸變越嚴重)會很嚴重,導致接片錯位。
3. 攝影接片拍攝技巧有哪些
利用3維云天拍接片步驟如下:
1,先將三腳架的水平調好,此時的垂直部分應該是到位了。
2,再將云臺的快插板槽部分,就是云臺的最上面調水平,并擰緊各個旋鈕。
3,將分離開的快插板與相機固定好后,將快插板放回快插槽里,此時的相機肯定是水平的了。
4,下一步(水平接片),只須稍稍擰松云臺最下部負責抱緊三腳架垂直柱的旋鈕,是它能平滑的旋轉,根據你使用的鏡頭(不要用廣角)準備拍照。
5,開始拍攝第一張照片,然后平搖(水平單向旋轉)一定的角度再拍張,并保證與前一張有1/4以上的畫面重疊內容,再一張。。。直至拍完你要的畫面(注意拍攝時對焦要用手動并保持不變,光圈、速度、焦距都要固定不變)。
6,接下來就是等待相機接片結果功能了,或者后期利用電腦接片軟件進行合成。
垂直接片同理,只是將上面提到的;云臺最下部負責抱緊三腳架垂直柱旋鈕擰緊,將另一個仰俯旋鈕稍松,進行垂直搖拍。
4. 接片的拍攝技巧及注意事項
索尼的這款有全景掃描功能,還有必要拍片再接片嗎?如果實在想接片,就調到35到50毫米左右的中焦段,順著拍攝景物,按一個方向逐一拍片,之后傳到電腦上,用軟件接吧。
估計效果干不上全景掃描。5. 拍攝接片注意事項
選擇拍攝位置。拍攝團體操表演,有兩個位置可供選擇。
一個拍攝位置是緊靠主席臺兩側的最高一層看臺。站在這個較高的位置拍攝團體操其優(yōu)點是可以表演者全部納入拍攝范圍,使拍出的片子達到場面、線條、隊形更優(yōu)美壯觀的效果。缺點是由于站位高相對離表演者距離就遠,抓取場上活躍的局部小群體或個體的靈活性將會受到限制。這里有必要提醒攝影者注意,如果條件和時間允許,最好在團體操表演的前一天就能深入預演現場進行觀看,這樣對正是拍攝是非常有利的。
另一個拍攝位置是選擇主席臺下跑道上,盡量接近團體操表演者,可以在團體操前排第一個領操人側面45度進行拍攝。其優(yōu)點是能靈活機動的抓取到表演場上局部小團體或個體優(yōu)美的瞬間動作,缺點是不能對演出會場的全景進行宏觀的描寫。
選擇拍攝器材。如果選擇看臺上的最高點拍攝團體操,可選用廣角鏡頭。使用廣角鏡頭一定要盡量注意減少畫面出現大面積變形,如果一張片子拍不全,可采用拍接片的方法。如果拍攝接片,一定要用三腳架固定相機。同時還要注意,在拍攝前一張照片的內容時(場景動作)要與拍攝后一張照片的內容(場景動作)一致,并要在接片處多留一些余地,這樣后期接片才方便。如果站在看臺下的跑道上拍攝,可使用從廣角到中焦的鏡頭,這樣就能應付大多數情況下團體操表演的拍攝需要了。
選擇拍攝光線。為了拍好大型團體操的大場景圖片,筆者曾選用晴天下的多種光線進行拍攝實驗。從洗出的片子分析,在逆光下拍攝,整體畫面的前后縱深透視效果不太理想;用順光拍攝,整體畫面前后縱深透視效果不錯,但整個畫面缺乏立體感和層次;用前測光拍攝,特別是春季或秋季早上8~10點用前測光拍攝大場景團體操,整個畫面光影反差小,可以很好地表現所拍畫面的層次,達到突出表演群體的立體形象,使畫面得到良好的空間透視效果。因此,筆者實踐后得出這樣的結論:選用前測光照明拍攝,對表現大場面團體操的立體感和渲染畫面氣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選擇拍攝構圖,拍攝團體操表演千萬不能千篇一律都采用一種不變的拍攝模式,要靈活地見機行事,要有各種各樣的變化。實拍時攝影者必須弄清楚,在團體操表演時,其景物的輪廓都是由不同線條構成的。表現在畫面上的不同線條,會給觀者以不同的感覺。因此,在拍攝團體操大場面的取景構圖中,線條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筆者通過反復拍攝實踐后認為,如果選用對角線(斜線條)形式的構圖來拍攝大型團體操表演,就能使拍出的片子達到畫面更具節(jié)奏感和韻律感的效果。
6. 攝影 接片
確定拍攝范圍。根據播要可左右橫接,也可以上下豎接。多幅接片應先拍中間,再拍左右或上下。相接的兩張照片的邊緣,要留有拼接的余地。
7. 接片拍攝方法示意圖
接片的拍攝,在拍攝前要先對準備拍攝的景物做好拍攝的判斷(或者說是計劃),做到心中有數。在攝影時按正常攝影一樣確定曝光值和使用的焦距,并鎖定該曝光值和焦距,轉動(或移動)相機連續(xù)拍攝多張,拍攝的前一張照片與后一張照片,在取景時要保持1/3—1/4的重疊。接片的拍攝完成后,通過后期制作,把拍攝的多張照片拼接成一張照片。
1、鎖定曝光值,是為了確保拍攝的每張照片曝光值一致。這樣可以節(jié)省拼接時的工作量,否則,一張張的調整照片的明暗使其一致會很麻煩的。為鎖定曝光值,可以用手動檔(M檔)拍攝,也可以在用自動檔拍攝第一張時,就鎖定曝光值。
2、轉動(或移動)相機時要保持水平(或垂直)。否則接片時上下(或左右)錯位,就只能取其中間共有的一小部分了。為保持相機轉動時的水平(或垂直),可以借助三腳架云臺,手持相機轉動(或移動)時,可以在拍攝的景物中選擇明顯標記,例如地平線,使其一直保持在取景框的固定位置上(例如1/3處)。
3、拍攝接片,可以在原地轉動相機拍攝,也可以順接片方向,移動相機拍攝,前者拍攝方便,但兩端的景物透視變形強烈,后者拍攝較困難,但變形小。在有特殊需要的地方,有時就必須用移動拍攝接片,例如一個較大的交通事故現場的全景照片,如果受條件限制只能用接片時,就需要順著道路,用移動相機的辦法拍攝。
4、拍攝接片的前一張照片與后一張照片,在取景時保持1/3—1/4的重疊,方便拼接時對位。盡可能在重疊處不要有大的活動的人、車等,防止2張不一樣難以拼接。也盡量少用廣角焦段,防止因廣角的變形難以拼接。
8. 攝影接片拍攝技巧和方法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架設三腳架,上下位置固定(螺絲上緊),而左右設置成可自由移動方位的模式(螺絲旋到左右旋轉自如,而相機平臺又不會上下搖動)。
然后開始構圖,先將畫面中主要景點放置到最佳位置,就以這個畫面為主角,分別朝左右兩邊延展,先試一下鏡頭,從左端往右端緩緩撥動手柄旋轉移動。必要的時候,可以再上下微調鏡頭,最終固定位置,準備拍攝。
拍攝的時候(從左往右搖攝),一幅圖片右邊的景物要和下一幅拍攝的圖片左邊的景物有所重疊,這樣才能保證拼接圖片的完整性(否則接片會有缺位)。
如果要想讓拍攝的畫面更豐富一下,不妨將單反相機豎起來拍攝,這樣單幅的畫面比橫向拍攝所容納的訊息量更多,接片后有效畫面的高度會更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