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叫攝心
意思比喻一件物品或者一種事物非常具有吸引力和震撼力,足以打動你的內(nèi)心。
“攝”,讀音為shè、niè,最早見于《說文》中,在六書中屬于形聲字?!皵z”的基本含義為牽曳,如攝力;攝的引申含義為保養(yǎng),珍攝。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攝”還有收斂,聚的含義,如攝心(收斂心神)。
“攝”,初見于《說文》中,“攝”字簡體版的楷書從秦朝小篆演變而來。
2. 攝心方法
鬼谷子的七大心法綱要:
心法一:見形為容、象體為貌。
鬼谷子教我們?nèi)绾瓮ㄟ^形容體貌來洞察人心;
心法二:聞聲和音。
鬼谷子教我們?nèi)绾瓮ㄟ^聲音語調(diào)來感知對方情感并巧妙應(yīng)和;
心法三:解仇斗郄。
鬼谷子教我們?nèi)绾位馊鯏吵鸷薏⑻羲魪姅持g因矛盾而互斗;
心法四:綴去。
鬼谷子教我們?nèi)绾芜B情綴心才能讓別人離去之后仍對自己念念不忘;
心法五:卻語。
鬼谷子教我們?nèi)绾巫プe人把柄使之乖乖就范并聽命于你;
心法六:攝心。
鬼谷子教我們?nèi)绾螒胤诵牟⑹怪市R之勞;
心法七:守義。
鬼谷子教我們?nèi)绾螆允厝柿x大旗感召天下英豪共創(chuàng)大業(yè)。
3. 什么叫攝心術(shù)
全文是:
攝心者,謂逢好學伎術(shù)者,則為之稱遠。方驗之道,驚以奇怪,人系其心與己。效之于人,驗去,亂其前,吾歸誠于己。遭淫酒色者,謂之術(shù);音樂動之,以為必死,生日少之憂。喜已自所不見之事,終可以觀漫瀾之命,使有后會。
4. 什么叫攝心為戒
清凈,靜坐中有身心受用出現(xiàn),入門的人會感覺到雜念開始減少。這是污泥沉淀,水清自顯。這是靜。雜念減少叫靜。攝心為戒。既止。這個叫靜學。雜念減少后,反而感覺越來越清醒。這叫清。清凈,指兩個事情。實際上說的是一件事。
1.靜下來。
2.意識變清醒。一件事,就是修靜坐。會同時出現(xiàn)這兩個現(xiàn)象。當然,現(xiàn)代修行者中,也有兩個分開做的。效果就會打折扣。靜,是減少干擾。提高定力的?,F(xiàn)在很少人會用這個竅門。清,只要專注一心,都會有這個效果。只是大多數(shù)人知其然。清醒了,覺得自己保持就可以。其實并非如此。清醒后,需要回觀,璇復(fù)。所以,真修者稀有。對路的更是找不到一片半瓦。這就是現(xiàn)狀。所以,先修靜吧!
5. 何為攝心
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變生于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第一計 陽謀陰謀
鬼谷子曰:“智略計謀,各有形容,或圓或方,或陰或陽,圣人謀之于陰故曰‘神’,成之于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成者,積德也?!?/p>
計謀,有陰謀和陽謀之別,在任何情況下,人們都不可輕視對方,因為事件、環(huán)境、情報都有假的。所以圣人應(yīng)該高深莫測。鬼谷子所謂“陰”,是謀之于陰成之于陽。
第二計 扭轉(zhuǎn)乾坤
鬼谷子曰:“故靜固志意,神歸其舍,則威覆盛矣,威覆盛,則內(nèi)實堅,內(nèi)實堅,則莫當?!?/p>
鬼谷子認為,當形勢對我們不利時,我們必須千方百計地涵養(yǎng)自己的精神力量,因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強大了,才可以扭轉(zhuǎn)乾坤。
第三計 各個擊破
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p>
鬼谷子認為:要想使對方的威勢分散,我們必須效法伏熊,伺機而動,各個擊破。
第四計 如閉如卦
鬼谷子曰:“環(huán)轉(zhuǎn)因化,莫之所為,退為尤儀。”
鬼谷子說:在作戰(zhàn)時,人們必須象圓環(huán)那樣隨機應(yīng)變,運轉(zhuǎn)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情況。
第五計 盜盡天機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擊、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象之宜?!?/p>
鬼谷子認為,一個高明的人,在瞬息萬變的事物中,應(yīng)及時抓住事物轉(zhuǎn)化的時機,去調(diào)整或執(zhí)行自己的計劃。
第六計 一言興邦
鬼谷子曰:“圣人所貴道微妙者,誠以其可以轉(zhuǎn)危為安,救亡使存也。”
世人說話隨口而發(fā),一言錯出,遺禍無窮。
第七計 眾不敵寡
鬼谷子曰:“將樞,謂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雖盛必衰?!?/p>
一個人,一旦他違背了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去做事,即使一時擁有強大的勢力,也必然會失??;一個人,如果能遵循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勢單力薄,也能以少勝多。
第八計 計中詭計
鬼谷子曰:“凡趨合倍反,計有造合,化轉(zhuǎn)環(huán)屬,各有形勢,反復(fù)相求,因事為制。”
世上萬事千變?nèi)f化,一個主帥,必須拿出多個計謀去應(yīng)付不斷變化的情況。
第九計 天地無常
鬼谷子曰:“天地所變換,既有變換,豈能長久乎?”
天地之間,理本一貫,沒有不變之天氣,沒有不變之人事,一個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傳統(tǒng),而不知道革新,他就必然被時代所淘汰。
第十計 推陳出新
鬼谷子曰:“曲則全,枉則過,滿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p>
新陳代謝是宇宙萬物發(fā)展的一個規(guī)律,一切的創(chuàng)新,都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新,沒有對傳統(tǒng)的繼承,就無法談創(chuàng)新。只有對傳統(tǒng)有了徹底的了解,才能對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分清,然后,剔除傳統(tǒng)中的糟粕,將傳統(tǒng)中的精華部分加以發(fā)揚光大。
第十一計 高瞻遠矚
鬼谷子曰:“智用于眾人之所不能知,亦能用于眾人之所不能見?!?/p>
眾人不知道的東西,眾人看不見的東西,智者獨能明察秋毫。
第十二計 翻手為背
鬼谷子曰:“為小無內(nèi),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借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占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p>
變是萬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們只有運用靈活的而不是機械的方法來處理我們面前的事情,才能勝不驕敗不餒。
第十三計 忤合深謀
鬼谷子曰:“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zhuǎn)環(huán)屬,各有形勢,反復(fù)相求,因事為制,成于事而合于計謀,與之為主,合于彼而離于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術(shù)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為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于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古之善背向者,乃協(xié)四海,包就桀,然后合于湯,呂尙三就文王,三入殿,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第十四計 暗度陳倉
鬼谷子曰:“圣人之道陽,愚人之道陰,圣人之制道,在隱與匿。”
聰明的將帥,往往會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敵人,暗地里卻進行著制敵于死命的行動。
第十五計 一點突破
鬼谷子曰:“從外制內(nèi),事有因,由而隨也?!?/p>
我們要想從外部控制別人的內(nèi)心,就應(yīng)該懂得:必須抓住事物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一切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十六計 視微成巨
鬼谷子曰:“察其事,論萬物,別雌雄,雖非其事,見微知類?!?/p>
一個明智的人,能夠根據(jù)細微的征兆,去推知潛在的重大事件。
第十七計 主客互變
鬼谷子曰:“故為強者積于弱也,為有者積于曲也,有余者積于不定也,此其道不行也,柔弱勝于剛強,故積弱可以為強?!?/p>
較量主客之勢,則有變客為主,變主為客之術(shù)也。
第十八計 納叛招降
鬼谷子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p>
一個聰明的主帥,應(yīng)該有一種雄偉的政治家氣魄,他不拒絕任何一個想要歸附自己的人。
第十九計 應(yīng)敵而動
鬼谷子曰:“從而應(yīng)之,事無不可?!?/p>
所謂“應(yīng)”,是“迫而后動”“不得已而起”,這里的“應(yīng)”不是消極的“無抵抗主義”,而是以無為達到無不為的一種方法。一個人,如果處處爭強好勝,他的體力、精神必定消耗得快,生命不會輕舉妄動,而是不斷的鍛煉自己的體力意志,一直達到能完全克敵制勝的時候,他才會有行動,也就是說,他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動則已,一動就勢不可擋。
第二十計 三教九流
鬼谷子曰:“凡度權(quán)量能,所以征遠求近,其有隱括,乃可掙,乃可求,乃可用?!?/p>
一個人要想干出一番事業(yè),就必須廣泛的招納各方面的人才。鄭國子產(chǎn)是一個辦公擇而能使的人,公孫諢能知四國,火而善辯,裨諶、馮簡矛能斷大事,子大叔美而善寫,遇國與國之事,子產(chǎn)問公孫諢,然后與裨諶計議,再讓馮簡矛判斷事情的可行性,一旦事情成功,再讓子大叔寫文來應(yīng)對賓客。
第二十一計 散縱連橫
鬼谷子曰:“用分威散眾之權(quán),以見其兌威?!?/p>
一個聰明之士,能破壞敵人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從而增強自己的威力。
第二十二計 飛鉗破敵
鬼谷子曰:“飛鉗篇謂‘立世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nèi)外之辭,知有無之數(shù),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后乃權(quán)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用或稱財貨琦珠、白玉、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間以箝之,將用之天下,必量權(quán)度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險阻之難易,人民財貨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說其所望,以飛鉗之辭,鉤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則量智能,權(quán)財力,料氣勢,為三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合之,以意宜之,此飛鉗之綴也。用于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而從,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梢矗梢??!?/p>
總之,鬼谷子所謂“飛鉗”,就是立勢制勢,就是運用各種手段,造成一種形勢,使得對方、集團或敵國,不能不受我的脅持與控制,而且不能擺脫,即“綴而不失”。
第二十三計 料敵如神
鬼谷子曰:“寂然不動,感而遂能天下之敵,能知于知,見于不見?!?/p>
智者往往能透過錯綜復(fù)雜的現(xiàn)象,掌握敵人的真正動向。
第二十四計 間不能人
鬼谷子曰:“籌措萬類之始終,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p>
智者往往能從微小的細節(jié)中捕捉到重大事情的征兆,識破敵人的陰謀。
第二十五計 弱可攻強
鬼谷子曰:“故為強者積于弱也,也有者積于曲也,有余者積于不定也,此其道術(shù)行也,柔勝于剛強,故積弱可以為強?!?/p>
弱與強,都是相對而言,在一定的情況下,弱也可以攻強,并能獲得勝利。
第二十六計 無中生有
鬼谷子曰:“神道混沌為一,以變論萬義類,說義無窮”。
盡管天道混混沌沌,君主或?qū)浺部梢杂纱巳ネ普摮鍪郎先f物變化的道理,解說無窮無盡的奧秘。
第二十七計 空中樓閣
鬼谷子曰:“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
明智之士,他善于利用言詞,去構(gòu)筑一個烏托邦的世界,調(diào)動己方人的積極性,引誘敵人上鉤。在這里他要努力運用三寸不爛之舌,將自己陳述的東西說得無比美好,具有強烈的誘惑力。
第二十八計 帶兵帶心
鬼谷子曰:“攝心者,人系其心于己?!?/p>
帶兵,必須要以帶心為最高的原則,必須使每個人心里服從。
第二十九計 一石二鳥
鬼谷子曰:“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敵下?!?/p>
一個計謀能夠收到多種效果為佳。
第三十計 四兩千斤
鬼谷子曰:“何謂量權(quán)?曰:度于大小,謀于眾寡”。
一個統(tǒng)帥或者將領(lǐng),應(yīng)該知己知彼。這樣,他就能以“四兩”之力巧勝“千斤之力。
第三十一計 萬金間敵
鬼谷子曰:“事皆有內(nèi)捷,索使本捷或結(jié)以財貨,或結(jié)以采邑?!?/p>
以厚金去進行活動,往往能收到戰(zhàn)場上得不到的結(jié)果。
第三十二計 制人行權(quán)
鬼谷子曰:“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于人;治人者,握權(quán)也,見制人者,制命也;道貴制人,不貴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權(quán),制于人者失命?!?/p>
所謂握權(quán)者,知權(quán)變;,握其機而應(yīng)之,使與國家示于我,而為我助,不為他國所爭,制人而不見制于人,全在主動行權(quán),一人被動,整個事情都將被弄糟。
第三十三計 謀泄無功
鬼谷子曰:“欲說者務(wù)隱度,計事者務(wù)循順”。
一個將帥或者統(tǒng)領(lǐng),要想取得對作戰(zhàn)的勝利,必須得嚴守秘密。
第三十四計 怒傾帝王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怒者,動也。”
明智之士,不僅能以言語說動諸侯,而且能以激怒帝王的方式,使帝王為他的言詞而感動。
第三十五計 萬年大計
鬼谷子曰:“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p>
一個智者,他的目光遠大,不會因小失大,貪圖近利而損名聲。真正的才略絕不是貪近利而忽略大計遠略的小聰明,而是既要面面關(guān)顧,又能大刀闊斧的興利除弊,既老謀深算,又能不拘于習慣形式。
第三十六計 無形之勢
鬼谷子曰:“勢者,利害之決,權(quán)變之威,勢敗者,不以神肅察也?!?/p>
時勢,對于一個統(tǒng)帥或者將領(lǐng)來說是很重要的,他應(yīng)該在眾人都未留意的時候,悄悄的行動,然后等待時機,一鳴驚人。
第三十七計 不戰(zhàn)為勇
鬼谷子曰:“主兵日勝者,常戰(zhàn)于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賢達之士,往往能夠在不消耗軍費,不打仗的情況下,就能使敵人罷兵求和。這樣的人,人們常常將他比作“神明”。
第三十八計 霸者之資
鬼谷子曰:“諸侯相抵,不可勝數(shù),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一旦國家生死存亡之際,那些出類拔萃者,就應(yīng)當挺身而出,抓緊時機去建立一番霸業(yè)。
第三十九計 無百年敵
鬼谷子曰:“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反于是,杵于彼,其術(shù)也?!?/p>
世事變換無窮,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敵人,今天的敵人,也可能明天就會成為我們的朋友。
第四十計 降人引路
鬼谷子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易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yīng),手勢譬猶是也。此言內(nèi)符之應(yīng)外摩也如是。”
一個將軍或者統(tǒng)帥,他要說服利用別人的將卒,必然要投其所好,使其對自己有一種感恩的心理。
第四十一計 招賢攉奇
鬼谷子曰:“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jié),結(jié)而無隙者也。”
結(jié)法的種類很多,有內(nèi)結(jié)、外結(jié)、生結(jié)、死結(jié)等。張良友項伯,這是“內(nèi)結(jié)”,張儀、蘇秦的合縱連橫法,這是“外結(jié)”,以德服人,以惠懷人,為民某副,為國圖利,這是“生結(jié)”,褒揚死者,撫慰死者親屬,這是“死結(jié)”。
第四十二計 推己及人
鬼谷子曰:“無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強之于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不要拿別人不想要的東西,來強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別人不了解的事去說教別人。
第四十三計 反有所得
鬼谷子曰:“欲強反劍,欲高反下,欲取反予,此言反聽之道,有以致誘之?!?/p>
相反的事物,不僅相生相成,并且本身就包含有對方的因素在內(nèi),有些事情,表面上看來對自己無益,而事實上卻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好處。
第四十四計 退避觀戰(zhàn)
鬼谷子曰:“郄無極大,御無強大,則背可脅而并。”
退避可以觀變,強弱是可以互相轉(zhuǎn)化的。
第四十五計 脫困之法
鬼谷子曰:“中經(jīng),謂振窮趨急?!?/p>
鬼谷子《中經(jīng)》講的就是如何解救處于困難,有急難者,一個有大志的人,不論遭遇到什么環(huán)境,他都能堅持自己的信念,為了脫困,他能受世人不能受之苦,償世人不能償之味,只有這樣他才能干出一番事業(yè)來。
第四十六計 以靜制動
鬼谷子曰:“天下之牝,常以靜勝牝,牝[pin]以靜為下。”
環(huán)境總是有變動的,人事總是有紛爭的,在紛擾的世事中,只要持一顆平靜的心去對待,才不會陷入神智迷亂的境界。
第四十七計 千金買馬
鬼谷子曰:“用賞貴信,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p>
一個君主,他應(yīng)該有一種良好的德行,只有這樣,才能招募到賢能之士。
第四十八計 兼弱攻味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謙,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直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fā)也,行者,成也,謙者,潔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p>
聰明的人,應(yīng)該懂得利用他人的弱點去攻擊他。
第四十九計 錄功遺過
鬼谷子曰:“是故智者不用其短,而用與人之所長,智者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p>
聰明的君主對待臣子,應(yīng)該寬宏大量,多記他們的功勞,少記他們的過失,這樣臣子往往會因感激而以身相報。
第五十計 下詔求賢
鬼谷子曰:“故圣人以無為待有德,言察辭,合浴室?!?/p>
圣明之人,應(yīng)該想方設(shè)法去收攬人才。
第五十一計 身后之計
鬼谷子曰:“綴去者,謂綴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賢達之士,即使離開了人世,人們也往往深情的思念他。
第五十二計 退兵制兵
鬼谷子曰:“有退兵之術(shù),有制兵之法,入軍不被甲兵?!?/p>
只因心常清靜,施德行善,雖只身而入,主帥親其賢軍,住卒親其德,敬畏之不暇,豈有加害者乎?有生死之機,動靜之際,有出入之竅,制之者,無處不是生我之門;縱之者,無處不是死我之地;其所出入內(nèi)外,全無死地。譬如,陸行不遇兇虎,此正是無死地之驗也。非有遠獸之法,非有禁獸之術(shù),不可。
第五十三計 大賢無敵
鬼谷子曰:“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于天,以化四時,使鬼神?!?/p>
賢能之士,能詳盡審視地理環(huán)境,上能精通天文天象,能夠隨著四季的變化,役使天下之物。
第五十四計 攻國攻敵
鬼谷子曰:“制人者握權(quán)也。”
在鬼谷子看來,在攻打敵國時,還要向敵國之容納發(fā)起進攻。
第五十五計 兩力均衡
鬼谷子曰:“少則可以得眾,故積不足可以為有余?!?/p>
世上萬物,既對立又同一。
第五十六計 以隱為顯
鬼谷子曰:“用人之道,用之必隱,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所索之,此謀之大本也?!?/p>
聰明之士,往往不會到處張揚自己的長處,而是處處讓人。
第五十七計 伏間制勝
鬼谷子曰:“熊之捕擊,必先伏而后動,將欲動變,必先養(yǎng)志,伏意以視間?!?/p>
聰明之士,不僅善于在戰(zhàn)場上用兵,而且善于用埋伏下的人員去爭取勝利。
第五十八計 矯枉過正
鬼谷子曰:“圣人見萌芽覷隙,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
一個聰慧之士,一旦國家政治出現(xiàn)了危機時,他就要用國法來挽救,如果情況特別危險,他就必須用嚴酷的刑法來處理紛變的人事。
第五十九計 強而避之
鬼谷子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quán),量權(quán)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
賢明之士應(yīng)該對強弱之分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懂得避強就弱。
第六十計 誘敵之誘
鬼谷子曰:“圣人所誘,愚智之事皆不疑。”
圣人誘愚,則閉藏之,誘智,則撥之以情。
第六十一計 間接觀察
鬼谷子曰:“審定有無,以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p>
想考察一個人的虛實,我們往往從他平時流露出來的嗜好和性情去判斷。
第六十二計 養(yǎng)虎為患
鬼谷子曰:“故勝者斗其攻勢,茍進而不知退,弱者聞衷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
勝利者如果為了一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頭腦,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而不懂得繼續(xù)追擊敵人,則一定會給自己帶來禍害,弱小者與一旦從打擊中清醒過來,發(fā)奮圖強,他的力量就得到空前的壯大。
第六十三計 主觀大害
鬼谷子曰:“合而不結(jié)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為謀也?!?/p>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來,似乎辦的很順利,而實際卻恰恰相反,這就要求賢達之士避免犯“主觀大害”的錯誤,深入生活,調(diào)查研究,了解真情,否則,只從主觀意愿出發(fā),必然害人害己。
第六十四計 欲將取之
鬼谷子曰:“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p>
我們想要從對方那里占取什么,就必須先給予一些,只有這樣,我們的目的才能達到。
第六十五計 善用敵人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p>
在戰(zhàn)爭中,一個君主或統(tǒng)帥,不僅要能任用己方的賢才,而且也要利用敵人內(nèi)部的矛盾,使敵人中的一些人為他所用。
第六十六計 孤掌難鳴
鬼谷子曰:“出無間,入無聯(lián),獨來獨往,莫之能止”
人多不一定恩那個獲勝,孤掌也發(fā)出聲音,只要真理在我們手上,我們就將無敵于天下。
第六十七計 利害相關(guān)
鬼谷子曰:“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避白、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p>
要使對方聽你的話,你就必須要給他指明利害之道。
第六十八計 制造敵人
鬼谷子曰:“斗郄者,斗強也。”
所謂敵人,即指一種對自己持敵意的力量,人如果沒有敵對的力量,就不會“相反相成”,事業(yè)上你必須有一個假想敵,未來打敗這個假想敵,你才會不斷的努力,上進。
第六十九計 以敵為師
鬼谷子曰:“效之于人,驗去亂之前,吾歸于誠已”
一個眼光遠大、胸懷大志的統(tǒng)帥,不僅以先賢為師,有時,還要善于向敵人學習。
第七十計 耳食傳謠
鬼谷子曰:“金門空物,眾口能爍之,則以眾口有私曲故也。”
世多耳食之流,如聞群有譽甲者,則以甲為偶像,甲之一言一行,皆以為然,而不去深究甲言與行之真實,譽其者也許對甲并不完全了解,而聞?wù)吒且杂瀭饔灐?/p>
第七十一計 潛人核心
鬼谷子曰:“威肅內(nèi)盛,推間而行之,則勢散。”
一個智者,善于抓住戰(zhàn)機,派遣人員潛入敵人心臟,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勝利。
第七十二計 修成正果
鬼谷子曰:“真人者,與天為一,而知之者,內(nèi)修煉而知之,謂之圣人。”
人,經(jīng)過長時間的修煉,才能與“道”相合,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叫做“真人”。在鬼谷子看來,人生在天地之間,誕生時的天性并沒有很大的差別,只是在誕生以后,才隨著各自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而變化成不同性格的人。
6. 攝心的意思
zhèn shè
“攝”,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shè、niè,最早見于《說文》中?!皵z”的基本含義為牽曳,如攝力;攝的引申含義為保養(yǎng),珍攝。
在現(xiàn)代漢語中,“攝”還有收斂,聚的含義,如攝心(收斂心神)。
7. 什么叫攝心歸一
瑜伽是什么?
一、瑜珈的字面含義
什么是瑜伽?我們首先就字面含義來說明一下“瑜珈”。
瑜伽,大家都知道是梵語“yoga”的音譯。而“yoga”一詞,又來源于梵文的兩個字根——“yuj”與“gham”,兩個字根加起來,本意,是“用軛連起”的意思。軛是駕于牛馬頸上的一種工具,用以連接車轅。以軛作喻,則可引伸出如下含義:接連、連系、結(jié)合、歸一、化一、同一之意,另有“和諧、統(tǒng)一”的意義。
曾有語言學家將“yoga”與英文中類似發(fā)音的“Yoke”一詞比較,竟發(fā)現(xiàn)此詞的含義也正是“軛”,其拉丁文字源也有“連接”、“結(jié)合”之意。
“yoga”譯成中文為“瑜伽”。瑜伽也稱“瑜珈”,瑜珈的漢語拼音是“yu jia”。
在中文《辭?!分?,取的是“瑜伽”一詞。從字面上看,“珈”與“伽”是有區(qū)別的,“珈”只一個讀音“jia” ;而“伽”,國語發(fā)音有“jia”與“qie”二種,與瑜伽連用時通常用前音;而在佛典中,又多用第二種發(fā)音,"qie ",如“伽藍”、“楞伽經(jīng)”、“瑜伽師地論”中的伽字發(fā)音。字義上看,“珈”字義為婦人頭上的首飾;而“伽”字無獨立意義,多用于翻譯用詞。
“yoga”譯成“瑜伽”,是音譯,不能從單純從中文字面上去理解“yoga”本來的含義。而在佛典中,也曾有意譯的,舊譯作“相應(yīng)”,這與上面所說的梵文原義對照,雖說有相通相合之處,但顯然又有不貼切、不完整之處,所以,自唐代玄奘法師開始,就通用音譯“瑜伽”。在唐玄奘翻譯的《瑜伽師地論》中,“瑜伽”一詞也是取“相應(yīng)”的意義,這種相應(yīng),歸納起來大致有五個方面——與境相應(yīng)、與行相應(yīng)、與理相應(yīng)、與果相應(yīng)、與機相應(yīng)。
與境相應(yīng)是心境一如,透過塵境而認知事物的本體實相;
與行相應(yīng)是說通過禪定修習,得到定慧等持、觀行一致;
與理相應(yīng)是指行法與理諦融會貫通,事理無礙;
與果相應(yīng)是行者與所證道果統(tǒng)一,完成修證的無上目標;
與機相應(yīng)則是指果圓回向、廣度他人、隨緣應(yīng)機利益眾生。
二、瑜伽的定義
有很多人試圖對“瑜伽”的定義作一句話的概括。有說瑜伽是“天人合一”;有說瑜伽是“身與心、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也有說瑜伽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的功法,還有中國學者根據(jù)意譯“相應(yīng)”,而概括瑜伽是“控制自己身心令與某種東西相應(yīng)(相契合、相一致)”。
印度著名瑜伽學者阿羅頻多則將瑜伽定義為“一種趨向自我完善的有條理的努力,其方式是通過表現(xiàn)其存在的潛力和個人與宇宙、在宇宙中表現(xiàn)出來的超越性存在(我們可以看到部分)的合一”。中國學者徐梵澄將瑜伽定義為“契合至真之道”……凡此種種,大抵都是從“yoga”一詞本意中的“連接”、“結(jié)合”的含義引伸而來。
而被古今瑜伽學人奉為瑜伽根本典藉之一的印度《瑜伽經(jīng)》,則對瑜伽的定義有另一番描述。
《瑜伽經(jīng)》的開篇,用了一句梵語箴言 “Yoga Cittavrtti Nirodha ”來闡明何謂瑜伽。這句表述中,含有有四個詞:
Yoga——瑜伽、
Citta——意識、
Vrtti——各種情緒及傾向、
Nitrodha——控制。
如果用漢文的語法習慣將其連貫起來,可以這樣表述:瑜伽是對意識、情緒及傾向的控制。也有這樣翻譯的:瑜伽是頭腦的停止。目前通用的表述則為:瑜伽是控制意識的轉(zhuǎn)變。
瑜伽是控制意識的轉(zhuǎn)變——《瑜伽經(jīng)》中對瑜伽的這番定義,顯然側(cè)重于瑜伽修習中意識層面的活動,這與當今瑜伽行業(yè)特重形體、儼然等同于美體塑身操的現(xiàn)狀,是不相契合的。
事實上,從與原始瑜伽產(chǎn)生的緣起與目標來看,瑜伽的確不是單純的形體健身運動,而是具備了修身養(yǎng)性、入定、覺悟,乃至于達到個體意識(小我)與宇宙本體(大我)相契合的目標高度。而實現(xiàn)這些目標的起點與過程,都立足于對“意識轉(zhuǎn)變”的控制;而形體動作,只不是完成這些過程的輔助與促進而已。
三、瑜伽的內(nèi)涵
在上述定義的基礎(chǔ)上,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瑜伽的內(nèi)涵。
“控制意識的轉(zhuǎn)變”,既說到了瑜伽的目的,也說到了瑜伽的過程。
瑜伽從最初的意識控制,使意識的轉(zhuǎn)變按特定的軌則如螺旋般層層升進,直至覺悟與解脫,這是一個由階段性目標疊成的又直指總目標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又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內(nèi)含諸多不同層面的階段性目標 。也就是說,“控制意識的轉(zhuǎn)變”有總目標,又有很多層面的分級目標,這些分級目標,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次第——這就是瑜伽的過程。
瑜伽的總體目標,《瑜伽經(jīng)》中將其概為讓“知覺者還其本來面目”。這種說法頗似中國禪宗所參的“本來面目”、“本地風光”、“佛性”。這是個根本的、也是最高的目標。而通常,瑜伽修習者,只將著眼點放在意識的轉(zhuǎn)變與控制上,或者放在階段性的目標成就上,比如三摩地。
對瑜伽的這些過程,《瑜伽經(jīng)》將其概括為“八支”:
第一是持戒:或稱禁制,包括了非暴力、不說謊、不偷盜、不縱欲、不貪圖五條。這五條禁制與佛教居士“五戒”(禁殺、不誑語、不偷盜、不邪淫、不貪)基本一致,似乎帶有一定的宗教禁戒特色。而事實上,這一切都是修身養(yǎng)性的需要,也是凈化心靈、約束身心以實踐瑜伽修證的需要。因此,對于一個真正的瑜伽行者,這些禁戒是十分重要的,正如《瑜伽經(jīng)》所強調(diào)的“無論何時、何地、在甚么情況,屬于甚么階級,這都是不可打破的誓言?!?/p>
第二是精進:或稱勸制,包括內(nèi)外潔凈、知足、對身體及感官的控制、讀誦經(jīng)典、對宇宙本體(自在之神”的祈念五類。這些可以說是瑜伽實修的前行與基礎(chǔ)。與上述“持戒”相比較,持戒是藉外在的約束來凈化心靈;而精進則是對心性的自我規(guī)范。
第三是調(diào)身:主要是指靜坐,當然也不排除一切能令身體安適的形體??偟囊?,如《瑜伽經(jīng)》中所云“姿勢必須穩(wěn)固舒適”,以便“控制不安,對無限作冥想”。其中的跏趺坐(蓮花坐)法,是通常的靜坐姿勢。
第四是調(diào)息:《瑜伽經(jīng)》云:“控制吸氣和呼氣便是調(diào)息。” 通過調(diào)息,便可發(fā)起內(nèi)心的光明,“這樣精神便適合作冥想”??梢姡{(diào)息是為冥想作準備的。
第五是攝心:又稱制感,就是對對精神、知覺、感觀作綜合控制,使“精神脫離了知覺,而知覺亦不與感官混合起來,注意力便與自己合一”,從而“達至對感官的最高控制”。
第六是凝神:又稱凝念,就是將意識集中于一物或一特定境象之上,如臍、鼻尖、或自然場景物象之上。凝念與攝心的區(qū)別之處,在于攝心是讓散亂的心收攝,讓精神離于自由散亂的知覺、讓知覺擺脫感官的束縛一牽制;而凝神則是將收收攝的心識再趨于某一緣。應(yīng)該說瑜伽冥想,主要就是攝心與凝神的過程,冥想以調(diào)息為基礎(chǔ)、以入定為目標。
第七是入定:《瑜伽經(jīng)》中云“入定是周流不斷的知覺”,就是說意念以凝神時所指向的目標為對象,持續(xù)不斷、專心致志地去知覺它。入定與凝神的區(qū)別在于:凝神是一個令意識趨向某一對象的過程;而靜慮是心系于這一對象不離不昧,心地靈明、心不外馳。印度佛教稱這種境況叫“禪那”,漢文意譯“靜慮”。用語則是稱之為禪那。
第八是三摩地:又稱三昧,《瑜伽經(jīng)》中定義為“只有冥想的對象存在,對自身的知覺消失”。也就是說,行者的“自我”意識消失,意識完全傾注于觀想對象,達到心境一如的狀態(tài)。
這八個過程或?qū)?,沒直接列出“冥想”的概念,而事實上,冥想貫穿了從攝心到三摩地的各個過程。在這幾個不同的層面上,都有冥想的成分存在,只不過層面不同、深度不同,級別不同。在《瑜伽經(jīng)》中,也闡明了瑜伽冥想是有不同種類、不同層面的,大類有“有種子冥想”與“無種子冥想”,而最高的冥想是“由真我與宇宙聯(lián)合而產(chǎn)生真理、明辨、喜樂的知覺”,這顯然也就是三摩地的深入與升華。
至此,我們大致可以明確,瑜伽的基本內(nèi)涵,包括了以上八個要素。
這八個要素,我們又可以歸納為五大類:
一是身心禁戒(外在禁戒與內(nèi)在禁戒);
二是調(diào)身(體位);
三是調(diào)息;
四是調(diào)心(冥想);
五是禪定解脫。
完整的瑜伽體系,便是由禁戒到禪定解脫的完整過程。特重體式,或特重冥想,都會影響瑜伽修學的綜合成效.。
瑜伽怎么科學訓練?
以下動作建議在瑜伽墊上完成
01
嬰兒式
嬰兒式是瑜伽的入門動作,模擬了胎兒在子宮中的狀態(tài),能夠讓全身心放松下來。
聽說做完嬰兒式之后睡眠會變好哦~強烈建議失眠的動友試一試!
【動作指導】
★雙膝跪地。
★雙手撐地與上身垂直,同時打開手掌。
★將臀部慢慢坐到腳跟上。
★額頭貼地,雙手向前伸展。
★在 5~10 次呼吸之后,即可解除動作。
【你將獲得的好處】
√伸展頸椎、放松全身、緩解壓力。
√作為其他動作的收尾,以緩解其他工作造成的肌肉緊張。
02
反手嬰兒式
是嬰兒式的變體動作,在其基礎(chǔ)上,加強了肩部肌肉的鍛煉。
【動作指導】
★雙膝跪地,雙腳并攏且保持腳面繃直。
★臀部緩緩坐在腳跟上。
★上半身向下彎曲,保持腹部緊貼大腿,額頭貼地。
★在 5~10 次呼吸之后,即可解除動作。
【你將獲得的好處】
√增強身體柔韌性
√放松肩膀
√減少腰部贅肉
03
弓式
因為動作做起來像一把彎曲的弓,故而得名「弓式」。
【動作指導】
★身體趴在瑜伽墊上,雙膝彎曲。
★雙手從外側(cè)抓住腳踝。
★吸氣,雙腳向上帶起雙手以及上半身。
★3~5 次呼吸之后,即可緩慢解除動作。
【你將獲得的好處】
√柔軟脊柱
√擴展胸腔
√靈活雙肩
04
金剛坐
金剛坐又叫雷電坐、鉆石坐,是瑜伽跪坐體式的一種。
【動作指導】
★雙腿合攏,跪于瑜伽墊之上。
★將臀部緩慢坐在腳跟上,保持上半身挺直。
★雙手體前十指交叉,掌心朝外。
★吸氣,手臂上舉,掌心朝上。
★呼氣,肩膀向后下沉,收緊腹部。
★保持 5~8 次呼吸即可解除動作。
【你將獲得的好處】
√疏通脾胃經(jīng)絡(luò),有助于消化。
√刺激腿部血液循環(huán),美化腿型。
05
新月式
進入該體式后,身體形成的曲線就如同夜空中皎潔的月牙,新月式因此而得名。
【動作指導】
★一只腳跨步向前,單膝跪于地面,同時保持跨步的小腿與地面垂直。
★上半身微微后傾,在吸氣的同時,雙臂經(jīng)身前上舉,并保持掌心相對。
★膝蓋與腳背始終貼于地面。
【你將獲得的好處】
√擴展胸腔
√緩解肩部疲勞
√強化脊柱以及背部肌肉
06
戰(zhàn)士二式
該體式是戰(zhàn)士三式中的第二式,是一個力量與平衡兼顧的體式。
【動作指導】
★兩腳開立,同時保持雙腳平行。
★右腳向外側(cè)旋轉(zhuǎn)90°,彎右膝,同時保持雙臂側(cè)舉。
★身體下壓,眼神始終注視右手手指。
★保持 5~30 秒即可放松休息,然后換邊繼續(xù)做這個動作。
【你將獲得的好處】
√強健雙腿與雙臂,增強平衡感。
√增強腰部力量
07
手臂上舉式
該體式主要鍛煉我們的手臂、指關(guān)節(jié)、肩關(guān)節(jié)以及腕關(guān)節(jié),推薦給那些長期使用電腦的上班族哦~
【動作指導】
★雙腳打開與胯同寬,腳趾向上張開并慢慢回到地面。
★吸氣,手臂經(jīng)體前抬起并貼向耳朵。
★眼睛正視前方,下巴保持水平,掌心相對。
★至少保持 8 次呼吸,才可休息。
【你將獲得的好處】
√強化腿部肌肉,提升平衡感。
√增強手臂力量,矯正手臂關(guān)節(jié)的超伸(超伸即當伸直胳膊時,小臂與大臂的夾角超過180°)。
08
挺尸式
一節(jié)完整的瑜伽課程常常以挺尸式結(jié)尾,目的不光是為了放松身體,更是為了平靜心神。
因為這個動作模擬了進入死亡時的狀態(tài),希望大家能在這短暫的“死亡時間”內(nèi),得到更多的人生體悟。
【動作指導】
★身體平躺在地面,雙腿雙腳自然伸直分開。
★雙手放于身體兩側(cè),并與上半身保持一定的角度。
★以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維持該體式 15~20 分鐘即可。
堅持練習瑜伽的好處!
1.消除緊張和疲勞
站立和坐姿不正確的人,或是長期因工作或生活壓力而處于精神緊繃狀態(tài)的人,自然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疲勞或有倦怠感而會使呼吸不正常。瑜伽的呼吸法通過有意識地呼吸得以排除體內(nèi)的廢氣和虛火以及消除緊張和疲勞。
2.使人心境平和
瑜伽是消除壓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每天做瑜伽會讓你平靜和鎮(zhèn)定,并將幫助你保持樂觀和理性,從而更好地處理問題。讓你平靜和鎮(zhèn)定,記住,你比有壓力的時候更漂亮,更自信,更智慧。
3.塑造女性完美體形
通過瑜伽的體位法和持之以恒的練習,可以讓你的身體得到顯著的變化:健美胸部;美化胸部曲線;預(yù)防 乳房下垂;使腰部柔軟;美化臀部:避免臀肌松弛下垂,美化臀型,消除腹部脂肪,預(yù)防下半身肥胖;休長腿 部,增加腿筋彈性,消除大腿,小腿脂肪。
4.訓練注意力
“心浮氣燥”,瑜伽通過輸理身體中堵塞的氣流來調(diào)節(jié)紊亂的心緒,當心靈掀開煩躁,憂郁和壓力而平靜下來的時候,注意力會變的更加集中,洞察力變的更深刻,人的智性提升。
5.預(yù)防慢性病
別以為只有肌肉和骨骼會疲倦,外在身體的疲倦可通過你的雙手的按摩而達到舒緩,其實人體的臟器也會產(chǎn)生怠惰疲倦之感。而借由瑜伽各種體位法的姿勢按摩身體的內(nèi)部器官,不僅可促進血液循環(huán)伸展僵硬的肌肉,使關(guān)節(jié)靈活外,還可以使腺體分泌平衡、強化神經(jīng),當然慢性疾病也會與你絕緣。
6.美容養(yǎng)顏
女人練瑜伽能加速新陳代謝,增加血液循環(huán),修復(fù)受損組織,使身體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練瑜伽能去除體內(nèi)廢物,使我們身體的自我修復(fù)加快,從而達到由內(nèi)而外的調(diào)理功效。對我們皮膚上可能出現(xiàn)的雀斑,老年斑,以及皺紋有很好的預(yù)防效果。所以常練瑜伽可以達到美容養(yǎng)顏的功效哦。
7.提升記憶力
瑜伽可以有效地提高思維能力,集中注意力,從而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增強記憶力。
8.挺直脊椎,增加自信
挺直了脊椎,才能揚眉吐氣地做人。瑜伽的練習中,老師總是強調(diào)這點。瑜伽能夠增強自信的原因是:任何年齡,任何職業(yè),只要是地球人都可以練,當然有些動作對于罹犯某種疾病的人是禁忌。
練習瑜伽注意事項
1、練習之前最好空腹。
保持空腹3-4小時,至少也應(yīng)為1-2個小時,胃部負擔不可過重。瑜伽的體位動作是以人體的脊柱為中心,進行前后,左右的伸展,擠壓,過重的胃部負擔會使練習者在練習過程中產(chǎn)生惡心、頭痛、胸悶的現(xiàn)象,嚴重的甚至會出現(xiàn)嘔吐。
2、練習后1小時內(nèi)不要進食大量食物。
練習之后,我們的腸胃都處于放松休息的狀態(tài),立即飲食則會造成腸胃負擔過重。此外、練習結(jié)束后,身體的血液分布于身體的骨胳、肌肉馬上吃食物會使血液大量流向胃部,而使心臟的血流量大大減少。導致心臟負擔增加。
3、洗浴,桑拿之后30分鐘內(nèi)不宜做瑜伽。
洗浴使血液循環(huán)加快,瑜伽練習也促使血液充分循環(huán),這樣勢必會加快心率,增加心臟負擔。印度的瑜伽修行者在練習前通常要進行冷水浴其目的是清潔身體,身體血液循環(huán)的速度是減緩的,則不會加大心臟負擔。
4、練習之后不要馬上洗浴。
皮脂與汗液會形成皮脂膜,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滋養(yǎng)皮膚的作用(這也是瑜伽具有美容護膚功效的原因之一)。立即洗浴則會破壞掉這一有益物質(zhì)。由此,建議不要馬上洗浴。
但是,對于高溫瑜伽、力量瑜伽或是形體瑜伽訓練來講,情況則有所不同。這幾種瑜伽會使練習者大量出汗,汗液排出的毒素需要進行洗浴排出,而且渾身汗?jié)n讓人感覺不舒服。即便如此,也應(yīng)謹記應(yīng)在練習后待呼吸和心跳恢復(fù)正常之后再進行洗浴。
5、練習時不宜穿緊身衣服。
瑜伽練習不同于一般的健身操,形體訓練,練習時應(yīng)選擇寬松,吸汗,透氣性良好的衣服,便于身體活動。因為瑜伽是讓我們身心放松的運動,過緊的衣服不利于放松??梢赃x擇的衣物以純棉,麻質(zhì)衣料為佳。
上衣可以選擇貼身的衣服。以便完成一些翻轉(zhuǎn),倒立類型的動作。下身最好為寬松,腰部系帶的褲子。
6、練習場地不宜太硬或太軟。
最好是用專業(yè)瑜伽墊,或者在地板上鋪一塊毛毯或大毛巾,以膝蓋跪上去不痛為宜。健身房用于跳健美操的墊子用來練習瑜伽是不安全的。過厚會導致在完成某些動作時起不到應(yīng)有的支撐,嚴重時會傷到骨骼。
相反,如果墊子過硬則起不到應(yīng)有的保護,輕者導致受力部位發(fā)生炎癥,重者會傷及關(guān)節(jié)、骨骼的正常功能。
7、體位練習時動作要緩慢,配合正確的呼吸,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呼吸時通常都用鼻孔進行,除非有特別說明的姿勢。呼吸方式一般采用自然呼吸,部分動作會采用腹式呼吸緩解胸腔的壓力。初級體位練習多數(shù)是伸展運動不需屏氣,深長,縵慢地呼吸,氣息要和運動配合進行,特別是保持動作時更要這樣。
8、體位動作練習應(yīng)以自己的最大限度為準,而不一定非要做的和老師一樣。
動作練習應(yīng)循序漸進、不可急于求成,做到自己的極限就是最安全,最有效的。
9、避免穿/佩戴飾物(如、皮帶、手表、項鏈、耳環(huán)等)。
這些飾物不僅影響動作,而且容易在練習時傷害身體。
10、每周應(yīng)保證練習3-4次,至少也應(yīng)為2次。
按照瑜伽嚴格的練習要求應(yīng)該每天堅持練習。如果沒有大段時間練習,可以分成幾個時間段練習也可,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練習的習慣。要達到效果則應(yīng)該保證每周至少兩次以上。
實際上,不一定非得在瑜伽館或健身中心上課才星練習瑜伽,我們每天在家,在辦公室用15分鐘以上的時間進行瑜伽體位或調(diào)息的訓練,同樣也能獲得寺人滿意的效果。
11、練習過程中若出現(xiàn)任何不適或不舒服都應(yīng)立即停止練習。
進行練習時應(yīng)該全神貫注這樣才能夠獲得較好的效果。并且注意力集中可以讓你在身體出觀不適時,馬上感受到并立即停止,以免傷害到自己。
12、練習時應(yīng)赤腳進行。
這樣可以放松雙腳并巳雙腳的附著力更好,感覺吏直接,姿勢也更穩(wěn)定。此外,還可以起到撞摩腳部的作用。
13、練習之前先排便。
最好在練習前將體內(nèi)的雜物排空,這樣可以清潔身體,而且可以更專注地完成瑜伽練習。最后別忘練習前、練習后要及時和老師溝通,以便及時解決自己的疑問。
但瑜伽動作很多,只要你堅持,一天做點,帶著愉悅的心情去做,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也許你別的事情做不好,但瑜伽只要堅持,就會有進步!
8. 攝心術(shù)是什么
在射雕英雄傳里,攝心術(shù)是九陰真經(jīng)里的一種功法,后來被黃蓉習得,在原著小說的第二十七章(軒轅臺前),楊康和黃蓉爭奪丐幫幫主的時候,彭長老本來想對黃蓉施展攝心術(shù)控制黃蓉,不料后來反被黃蓉利用九陰真經(jīng)所控制,最后黃蓉順利獲得幫主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