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國扶貧攝影獲獎作品
NO.1
《十八洞村》
電影以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zhàn)略為大背景,再現(xiàn)了湘西大山里的小村子與貧困斗爭的故事。事例鮮活,人物生動,真實反映了新時期鄉(xiāng)村振興的中國奇跡。養(yǎng)眼又養(yǎng)心,正能量十足。
中國的脫貧減貧成就堪稱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作為“精準扶貧”思想的發(fā)源地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僅用了三年多時間,全村人均純收入就達到了8313元。2017年2月十八洞村宣布成功脫貧摘帽,成為了全國精準扶貧典型。
NO.2
《三變》
電影以貴州西部六盤水"三變改革"為題材,講述農民工返鄉(xiāng)二次創(chuàng)業(yè),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求變,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農村改革新模式,帶領父老鄉(xiāng)親脫貧致富的勵志故事,客觀反映農村經濟發(fā)展和產權制度改革的矛盾和問題。
電影于2016年10月1日在盤縣娘娘山開機拍攝,2017年1月完成后期制作,2月順利通過成片審查,獲得領導和專家的一致好評,因此被電影頻道確定為獻禮片,安排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黃金檔播出
NO.3
《荔枝紅了》
電影《荔枝紅了》是一部講述荔鄉(xiāng)農村變革、農民致富的故事。2002年5月全國公映,迅速走紅大江南北,引起強烈反響。該片構思很巧妙,富有新意,具有強烈的時代感,是一部"主旋律"的精品影片。影片先后獲得:第八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第六屆中國長春電影節(jié)特別獎;第七屆廣東宣傳文化精品獎等九項大獎。
NO.4
《果實》
故事發(fā)生在西北的寒水縣莽原鎮(zhèn)潘家卯村。一個農民因交不起特產稅,被抓走了。幾百個農民沖進鎮(zhèn)政府,把他搶回來,面對莽原鎮(zhèn)政府被沖擊一事,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展開了激烈的爭論??h委書記韓風和鎮(zhèn)委書記馮云龍要嚴懲肇事者,縣委派新調來的副書記劉塬和新上任的宣傳部副部長楊靜茹到潘家卯,調查情況,安撫群眾。劉塬是潘家卯人,是村里的鄉(xiāng)親們供他上的大學。鄉(xiāng)親們又拿著錢讓他把抓走的人贖回來,潘家卯的事件引起了上層領導的高度關注,“三農”問題的實質浮出了水面。劉塬為家鄉(xiāng)辦起了果品加工廠,干部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NO.5
《燕銜泥》
電影是周沖執(zhí)導,張紹榮、方子哥等主演的劇情片。影片講述了一個性格剛強的村支書張占廷帶領村民舍棄令全村人發(fā)家致富的小煤礦,進行轉型發(fā)展旅游的真實事件。
NO.6
《梨樹花開》
樹縣農民張秋霞(王麗云飾)看到農民們辛辛苦苦的在田地上耕耘了一輩子,到頭來口袋里還是空空如也,于是和丈夫商量決定成立農民合作社,發(fā)揚合作精神,解決一家一戶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合作搞項目,解決了買高賣低的問題,張秋霞帶領農民大膽探索、艱苦創(chuàng)業(yè),社員之間實行統(tǒng)一購料,統(tǒng)一銷售,最終開辟了一條互助合作、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NO.7
《燒鍋屯鐘聲》
該劇講述了組織部副部長楊天虹為貫徹"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進駐燒鍋屯,為村民先后解決了集資款、土地、失學兒童等一系列問題的故事。
NO.8
《村支書張仁和》
這是吳建新執(zhí)導的電影,由吳軍、張晗等主演。影片講述了寧化縣石壁鎮(zhèn)石壁村是全省出了名的貧困村,也是客家人最為密集的一個村。據客家人族譜記載,僑居異國他鄉(xiāng)的客家人大都是從石壁村出去的,所以石壁村盡管貧困卻是客家人的發(fā)源地。為了僑居海外的客家人有一個客家文化交流、謁祖、尋親、旅游的地方,鎮(zhèn)黨委決定建造一座客家祖祠,這意味著石壁村將要遷移客家祖祠規(guī)劃區(qū)內的四百多座祖墳。
NO.9
《村官過大年》
以黑龍江農村為背景,以農民因種植的大棚——香菇賣不出去而影響過春節(jié)為故事載體,塑造了一位具有現(xiàn)代意識,積極帶領農民學習市場、走進市場、掌握市場,讓農民自己主宰命運的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的形象。該片故事曲折生動,富有生活氣息,讓觀眾在歡笑中獲得啟示。
NO.10
《那山那人那狗》
《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見明小說《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執(zhí)導,由滕汝駿,劉燁,陳好主演,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影片講述了一個發(fā)生于20世紀80年代間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xiāng)間郵路上的故事:即將退休的鄉(xiāng)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xiāng)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暫獨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系,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2. 全國扶貧攝影獲獎作品名稱
馬向陽下鄉(xiāng)記溫暖的味道的拍攝地在山東淄博、山東青島。
該劇講述的是“不靠譜”小公務員馬向陽的鄉(xiāng)村奇遇記。該劇于2014年9月17日在央視一套播出。
馬向陽,一個毫無農村生活和工作經歷的商務局市場科科長,一個領導同事眼中的業(yè)務能手“馬大能耐”,一個兒子眼中“才疏命薄”的單身,一紙調令,轉眼就成了省重點扶貧對象大槐樹村的“第一書記”。從公務員到村官,從城市到農村。
3. 2020扶貧攝影比賽
2015年12月15日提出2020年實現(xiàn)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4. 全國扶貧攝影獲獎作品圖片
1、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頒獎詞: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傾聽,與花甲年重啟。兩代人為理想澎湃,一輩子為國家深潛,你如同你的作品,無聲無息,但蘊含巨大的威力。事跡: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是我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事業(yè)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紀50年代,他隱姓埋名投身核潛艇研制事業(yè),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貢獻。
2、崇尚科學、熱愛祖國的大物理學家——楊振寧頒獎詞:你站在科學和傳統(tǒng)的交叉點上,驚才絕艷。你貢獻給世界的如此深奧,懂得人不多,你奉獻給祖國的如此純真,我們都明白。曾經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現(xiàn)在你與國家一起向未來。事跡:楊振寧先生是跨世紀的偉大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tǒng)計力學和凝聚態(tài)物理等領域作出里程碑性貢獻。他心系祖國科教事業(yè),為國家的科技發(fā)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3、矢志報國的飛機設計專家——顧誦芬頒獎詞:像靜水深流,在靜水底涌動,報國似大象無形,無形中深藏著強國夢,心無旁騖,一步一個腳印,志在沖天,振長策,擊長空,誦君子清芬。事跡:顧誦芬先后多與、主持我國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噴氣式機型的氣動布局和全機的設計,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了大超音速飛行的飛機方向安定性問題和跨音速的飛機抖振向題。
4、高原生命的保護神——吳天一頒獎詞:喝一口燒不開的水,咽一口化不開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親情,是因為心里有放不下的夢。缺氧氣,不缺志氣,海拔高,目標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條路,開辟了一條路。事跡:吳天一院士投身高原醫(yī)學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國際標準,開創(chuàng)“藏族適應生理學”研究,診療救治了藏族群眾上萬人。如今80多歲的吳天一仍然整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護著高原人民的健康。
5、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朱彥夫頒獎詞:生命于你不止一次,士兵于你不只是經歷,沒有屈服長津湖的冰雪,也沒有向困苦低頭。與自己抗爭,向貧窮宣戰(zhàn)。一直在戰(zhàn)斗,一生都在堅守,人的生命應當像你這樣度過。事跡:14歲參軍,先后10次負傷,3次立功。在刨鮮戰(zhàn)場上,他所在連隊與敵軍在零下30多度的天氣里血戰(zhàn)三天三夜,最終僅有他一人生還。新中國成立后,朱彥夫回鄉(xiāng),用25年時間帶領鄉(xiāng)親治山治水,改變了家鄉(xiāng)貧窮落后的面貌。
6、勇攀高峰、自立自強——中國航天人頒獎詞:發(fā)射,入軌,著陸,九天探望,一氣呵成。追趕,并跑,領跑,50年差距,一載跨越。環(huán)宇問天,探月逐夢,五星紅旗一次次閃耀太空,中國航天必將行穩(wěn)致遠。事跡:從1970年中國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到今天,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從近地走向深空,從無人走向有人,從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蒼穹攬月,不畏艱險啟航,豪情問天,壯志報國。”在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的道路上,中國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強,用一個個堅實的腳印,把夢想化作現(xiàn)實?!氨倍啡恕滨謪枈^發(fā),“探火人”篤行不怠……航天人,好樣的!
7、百折不撓的中國飛人——蘇炳添頒獎詞:摒住了呼吸,九秒八三,沖出亞洲的速度。你超越傷病和年齡,超越了自己,你奔跑的背后有強大的祖國。事跡:中國男子短跑運動員,男子60米、100米亞洲紀錄保持者。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中,蘇炳添跑出9秒83,以半決賽第一的成績闖入決賽并打破亞洲紀錄,成為中國首位闖入奧運男子百米決賽的運動員。
8、分享扶貧故事,宣傳中國形象——陳貝兒頒獎詞:從霓虹燈的叢林中轉身,讓雙腳沾滿泥土。從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過偏見,用天梯超越了懷疑,一條無窮之路,記錄這時代最美的風景。事跡:陳貝兒出生于香港,在傳媒行業(yè)工作近20年。2021,她和團隊為拍攝脫貧攻堅紀錄片《無窮之路》跨越14個曾經處于深度貧困的地區(qū),節(jié)目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拉近了內地和香港同胞的心靈距離。
9、最美家庭——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頒獎詞:山對山來,崖對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順風順水出山來。李家大姐人才好,張家大哥看上她,沒腳走出致富路,無手修出幸福花。事跡:張順東和妻子李國秀身殘志堅、自立自強,用奮斗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照顧年邁老人、撫養(yǎng)年幼孩子以及失去雙親的2個侄女,書寫了“踏出脫貧路、撐起半邊天”的感人故事
10、失聰女孩考上清華大學——江夢南頒獎詞:你覺得你和我們一樣,我們覺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尋常。從無聲里突圍,你心中有嘹亮的號角。新時代里,你有更堅定的方向,先飛的鳥一定想飛得更遠,遲開的鮮花也會怒放。事跡:半歲時,江夢南雙耳失聰,但她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憑借優(yōu)秀的學習成績,她成為家鄉(xiāng)小鎮(zhèn)上近年來唯一考上重點大學、最終到清華念博士的學生。江夢南的目標始終是明確的,那就是解決生命健康的難題。
5. 全國扶貧攝影獲獎作品名單
《江山如此多嬌》《山海情》《石頭開花》《最美的鄉(xiāng)村》《一個都不能少》《花繁葉茂》《金色索瑪花》等等。
《江山如此多嬌》是由羅晉和袁姍姍主演的扶貧劇,通過真實的故事改編。是在湖南實地采景拍攝的,這部劇從布景到內容都很符合現(xiàn)實,劇情不拖沓?!渡胶G椤吩诿撠殑≈械臒岫瓤梢哉f首屈一指,這部劇聚集了黃軒、張嘉譯、閆妮、黃覺、姚晨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劇情出彩,人物演技在線,畫面十分真實,收視率居高不下?!妒^開花》雖然已經收官,但還是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根據真實的事件改編而來,觀眾看完感慨不少故事就像發(fā)生在自己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