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單反怎樣拍出好照片
使用廣角鏡頭,將光圈調整到f8以上,還要以現(xiàn)場環(huán)境來決定調整光圈值?,F(xiàn)在相機都有景深預測功能,拍攝前先利用這功能預測一下,就知道焦點外的清晰度了。
2. 單反相機怎樣拍照好看
以單反相機為例:
1.在相機上方的模式轉盤可以調節(jié)相機的檔位,DISP為顯示按鈕,ISO為感光度設置按鈕;
2.相機前側的圓點為快門按鍵,長按邊緣可以對焦,主撥盤可以調節(jié)相機曝光補償和感光度等參數(shù);
3.左側的MENU為菜單按鈕,INFO為信息按鈕;
4.右側上方左側帶有相機標志的按鈕為實時顯示拍攝按。
3. 單反如何拍出好看的照片
單反相機相對于手機來說,特點明顯,有人說單反拍出來的效果好,是因為拍攝者通過單反相機的設置,根據(jù)拍攝情況具體做了調整。
一、光圈可調
1、相機光圈的大小,控制著進光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照片的亮度。感光度相同的情況下,光圈越大,照片越亮;光圈越小,照片越暗。
2、光圈從攝影藝術角度來說,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用來控制照片的景深。
如下圖所示
那什么是景深呢?景深,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張照片中清晰的部分。照片中,清晰的部分越多,表示景深越深,清晰的部分越少,表示景深越淺。
而景深表現(xiàn)在照片上的明顯特征就是虛實對比,進而通過虛實對比讓照片更加簡潔,主體突出。
二、快門可調
1.影響照片的亮度
快門時間長短直接影響進光量的多少。在光圈和感光度不變的情況下,快門時間越長,照片越亮,
2、可以根據(jù)時間長短拍出軌跡如燈帶等。
三、感光度可調
感光度又稱為ISO,是指相機對光線的敏感程度。如果相機屏幕上顯示的ISO數(shù)字越大,表明設置的感光度越大,相機對光線越敏感;數(shù)字越小,表明設置的感光度越低,相機對光線越不敏感。
具體表現(xiàn)在照片上就是照片的明暗,如果光線不足,可提高感光度來達到效果,而且遵循白加黑減的原則。
4. 單反怎么拍出好看的照片
通常來講,運動攝影大致分兩種拍攝手法:第一是采用高速快門抓拍,第二是采用低速快門搖拍,兩種方法特有所長。
一、【參數(shù)設置】
“跟康稻田玩攝影”視頻節(jié)目知道參數(shù)設置往往是大伙比較頭疼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首先我們將曝光模式調整到快門優(yōu)先,撥動撥盤設置快門速度,那么到底應該設置多少合適呢?一般情況,我們會根據(jù)主體的運動幅度來決定快門速度值的高低。
比如我們拍攝一個人在跑步,大約1/1000s可以將人物清晰的定格,但是如果拍攝打網(wǎng)球這項運動,大約需要1/3200s以上,反之如果快門速度太慢會導致主體模糊。 所以具體快門速度值的設置,得靠大家不斷去拍攝總結經(jīng)驗。
這里有一點需要跟大家說明,在快門優(yōu)先模式下,你只需要設置快門速度,相機會根據(jù)你所設置的快門速度以及現(xiàn)場的光線,自動匹配出一個光圈值。換句話說,光圈你是無法單獨調整的。
僅僅依靠高速快門拍攝一張清晰的照片是不夠的,抓拍中造成照片模糊大致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快門速度太慢;第二,是因為對焦錯誤,沒有將焦點對準運動主體,所以準確的對焦也非常重要。建議將“自動對焦模式”設置為:”人工智能伺服自動對焦”(尼康:AF-C連續(xù)自動對焦),這個時候對焦點就會持續(xù)跟蹤被拍攝對象。
單張拍攝很難捕捉理想的瞬間,所以佳能的用戶可以將“驅動模式”設置為高速連拍。(尼康:將“釋放模式”設置為CH高速連拍),長按快門按鈕不放,就可以拍攝多張照片,然后挑選表情、姿態(tài)最精彩的一張。
5. 如何用單反相機拍出好照片
曝光
曝光數(shù)據(jù)的調節(jié)需要用敏銳的眼力來確定。我永遠都是使用手動調節(jié),因為在拍攝的時候,我非常喜歡稍微的過曝,而設置成光圈/快門優(yōu)先或是自動曝光,基本達不到我想要的那種亮度要求。這張照片是在陰天的情況下拍攝的,并且不是開闊的空地,左邊和右邊都有高墻。這樣的位置有一個非常理想的結果就是孩子眼睛里有catch light,亮亮的,正是兩面墻前方空地的亮光反射進來。
白平衡
白平衡也是需要下功夫來讓大腦記憶的。每個相機的性能不同,比如富士相機在“陰天”模式下,照片色調會非常暖,桔黃色成分明顯增多,而同樣在尼康D200中應用“陰天”就不會有那么明顯的桔黃色調。所以覺得你拍攝的光源或色調有點改變了,那就要及時調整白平衡的設置了。
服裝
服裝顏色亮麗 + 簡單的背景 + 正確的曝光 + 正確的白平衡 = 顏色亮的照片。
要注意顏色亮并不等于顏色多。衣服則是越簡單越好,如果混搭不出來感覺,寧可從簡。要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如果孩子膚色偏黑,偏黃就不太適合穿深紅色或橘色系的衣服,因為衣服的顏色會多少反射在皮膚上,這樣會讓膚色更難以達到亮麗。
后期
如果覺得照片不夠亮,方法就是上調曲線,將直直的曲線按照你想要的效果,拉成弓的樣子(朝上是亮,下是暗)通常曲線一變,照片會相對的發(fā)白,像洗過一樣,所以這就需要在用另一個圖層,然后在這個圖層上把柔光softlight加上(圖層下面那個下拉框就是可以選擇柔光的地方),如果覺得顏色還是淡,可是嘗試加兩次柔光:)(大多情況不需要這樣的)如果還是覺得紅的不夠紅,綠得不夠綠,可以調節(jié)飽和度
1.相機選擇文件存儲格式為無損格式用電腦校,這種方法能出超高水準的艷麗程度。
只要后期存儲格式正確,可以再次后期,達到極致水平
2.相機選擇鮮艷模式自動出壓縮格式JPG,此種格式后期范圍有限。色彩一般
3.相機選擇艷麗,TIFF格式,然后用電腦后期,此種格式艷麗程度高,近似無損。
4.相機直出壓縮格式如JPEG,JPG用電腦軟件后期調整,艷麗程度低,高程度容易溢色
一、用RAW格式拍攝,保證最大的信息量
1.定位相對專業(yè)的相機,都會提供RAW格式給用戶選擇,一般情況下,筆者都習慣使用RAW+JPG(最佳)來進行拍攝。雖然這樣會使存儲卡很容易就拍爆掉,雖然很多時候最終都不會用到RAW,但筆者依然有保留RAW原始文件的習慣,因為它可以記錄下當前技術條件下,你能夠獲得的最大的照片信息量--對于追求最佳畫質的朋友來說,無RAW不歡。
2.說起RAW,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技術名詞,叫色彩深度。色彩深度的單位是bit,普通的jpg照片色彩深度為8bit,這意味著RGB這三種顏色,每個顏色有256個等級,組合起來可以產(chǎn)生總共256*256*256即約1677萬種不同的顏色,這是目前主流顯示設備的顯示極限,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相當夠用。
3.但是與RAW格式的色彩深度相比,JPG就顯得異常單薄。目前主流單反/單電相機支持拍攝12bit的RAW文件,12bit表示RGB每種顏色都有4096個等級,組合起來可以產(chǎn)生超過687億種顏色!某些高端單反相機支持拍攝14bit的RAW,在理論上可以記錄4.3萬億種顏色。與這些內功深厚的高手相比,JPG實在沒有太多的內涵可以挖掘。
4.可以記錄更多的色彩,代表著照片擁有更豐富的過渡,雖然這一特點在普通的6bit或者8bit顯示器上沒辦法看出差別,但是卻可以讓后期調整的空間變得更大,而且在高端顯示器上調圖或者最終打印輸出時,亦能看出非常明顯的區(qū)別。舉個例子來說,用JPG格式拍攝晴朗的天空,后期拉色階或者動曲線的話,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天空顏色分層的現(xiàn)象,這就是由于相機記錄的藍色層次太少,經(jīng)不起后期調整;而使用RAW格式拍攝,藍色層次夠豐富,即便后期有更大的動作,依然能夠保證有足夠平滑的過渡。
二、用盡量低的ISO,保證純凈畫質
1.對于膠片來說,感光度越低,顆粒越細膩,可以記錄更平滑的過渡以及更豐富的細節(jié);感光度越高的膠片,顆粒感越明顯,細節(jié)損失越大。當數(shù)碼相機發(fā)展到今天,高感影響畫質的問題依然沒有獲得很好的解決,尤其是早期使用的CCD傳感器,低感畫質很棒,但是高感畫質卻相當糟糕,這也是高感相對強悍的CMOS逐漸取代CCD的一個重要原因。
2.與CCD相比,CMOS傳感器在高感畫質方面擁有明顯的優(yōu)勢,目前高端單反相機最高感光度已經(jīng)超過ISO 2200萬,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shù)字,可以讓我們在光線更加極端的環(huán)境下成功的拍攝出可用的照片。然而,可用并不等于畫質好,想要獲得最佳畫質,藝臣文化攝影建議還請使用盡量低的感光度。
3.盡量低的感光度,并不是說只能使用ISO 100。對于采用1/2.3英寸傳感器的小卡片相機而言,ISO建議不要超過400,因為像素實在是太密集了,分散到每個單獨像素的光線實在是太少了,胃口本來就小,還不讓它“吃飽”,畫質可想而知一定不怎么樣。另外,目前廠商大力宣傳的背照式CMOS,在單個像素進光量方面的確有進步,但是這點兒優(yōu)勢也被廠商過度追求高像素而消磨殆盡。
4.對于主流的APS-C級單反/單電相機而言,盡管最高感光度亦飆升至ISO 51200甚至更高,但是從測試以及實際拍攝的經(jīng)驗來講,ISO 800-1600是保證畫質的最高極限。當然,這個標準跟像素多少也有直接關系,對于某些像素高達2000萬以上的APS-C機型來說,使用低感是獲得最佳畫質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