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賓得k33對焦
賓得_K3色彩真的是沒說的!
我的賓得K_3,最近才轉(zhuǎn)讓出去了!
根據(jù)本人的經(jīng)驗,可以運用接環(huán)轉(zhuǎn)接梅耶50MM/F1.8的鏡頭拍攝。也是我拍攝寬銀幕畫面的主機。
廣角鏡頭可以選用大公主鏡頭,手調(diào)光圈,自動聚焦。
2. 賓得k3對焦速度太慢了
k3對焦比k52s有較大改進,基本上達到尼康佳能的主流水平了、
當然k52s的對焦也不錯了,日常使用沒問題了
k3像素是2400w,像素更高,出來的片子更大、更方便裁剪和后期,但是相對的,對于鏡頭的素質(zhì)要求就更高,而且高像素帶來的劣勢是高感畫質(zhì)下降
其實現(xiàn)在來看k52s性價比很高了,是入手的好時機,平常使用的話,用個3、4年完全沒問題
如果對對焦和后期剪裁有更高要求的,可以果斷時間等k3進一步降價在考慮入手。
3. 賓得k32對焦
光說機身,性價比一流,力推。談到整個系統(tǒng),性價比一般。總得來說個人把玩非常推薦,專業(yè)攝影不推薦(但入門就是入門,這k70定位也就是入門玩玩,任何牌子都一樣)。
優(yōu)點:便宜,耐用,50年前的鏡頭都兼容,內(nèi)置的功能性很強,各種不起眼小功能在需要的人眼里感覺真是太好了,各方面都比同價位的強太多。
缺點:鏡頭群(數(shù)量、種類)較少,二手交易量少。廉價鏡頭大多對焦速度慢噪音大。拍攝視頻還不如手機好用(追焦能力極差)。說實話,最大的幾個黑點其實就是:
第一:對焦能力不足,但是對焦點同價位來說也不少,畢竟機身3000出頭,9點十字對焦簡單環(huán)境下也夠了。
而且全自動對焦(全屏自動對焦)適用的范圍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大,很多相對復雜環(huán)境情況下,它不會對焦在你想對焦的地方(通常對焦在靠近中心范圍的最近點),所以,玩相機中心點對焦是必須學會的(先對焦再構(gòu)圖)。
賓得差的只是高端機身的對焦點也并不多。
第二:就是對焦速度,然而對焦速度不是機身單個問題,鏡頭的問題更大(廉價頭通常都是機身螺絲刀對焦)。有了好的對焦馬達如新出的553plm鏡頭,及適馬的多數(shù)鏡頭,對焦速度方面并沒有差的特別多。
運動物體很難拍只是因為追焦能力幾乎沒有。
(這個是賓得整個系統(tǒng)的問題,感覺就是不夠重視,也是因為賓得21世紀衰落)
第三個就是追焦能力,追焦能力最強的應該是索尼佳能兩家,而低端機里,也許索尼最強。然而4000以內(nèi)的價位,你們可以看一下有沒有佳能索尼的機器。
所以說:追焦能力是賓得的最大痛點:但是如果追焦ok,賓得機器絕對不是這個價格了。所以,對于視頻、運動物體的拍攝并沒有什么要求的,又想以最低的價格玩到畫質(zhì)、功能最強的機器,選賓得沒錯的。
不論是k70還是k1如果后期想要以攝影攝像為生的,賓得可以用來練手,但是后期你肯定還是會滅門的,還是會覺得即使k1還是不夠完美。
全畫幅中,最專業(yè)的機器無非還是尼康佳能的。
賓得就像汽車里的馬自達,研究黑科技的同時卻把別人第一眼就能看出差距的東西,別的廠商非??粗氐囊恍〇|西輕視化了。
4. 賓得k33對焦速度
PGM是智能場景偵測,相機根據(jù)不同的場景中不同的光線、焦距、對焦點自動選擇光圈快門拍攝,也就是一種完全的程式化拍攝,各個品牌的相機智能程度不同,拍攝效果也不同。
AUTO相對簡單一些,相機根據(jù)光線明暗程度自動對焦拍攝。
AUTO檔可以手動調(diào)節(jié)的參數(shù)比較多,P檔基本上不能手動控制。
建議用P檔,畫質(zhì)會比較好,但是如果只是單純拍照的話可以用A檔,A檔比較省電,效果要差一些。
5. 賓得k3對焦系統(tǒng)
正確的做法是:先用點測光對準被攝體進行測光,將曝光值固定下來,然后再移動相機重新構(gòu)圖,使用選擇對焦點模式,將對焦點選擇到右邊對被攝體進行對焦,用先前固定的曝光值進行曝光,這樣就曝光正常。
6. 賓得k33對焦改進
白色那個叫多點自動對焦,紅色的叫區(qū)域自動選取對焦 區(qū)別就是,白色對焦模式下回根據(jù)這9個點所在的區(qū)域自動評估對焦,當這個區(qū)域內(nèi)有前景、后景時最終對焦點,優(yōu)先考慮前后景都盡可能清晰,所以這個模式不是依靠那一個點對焦,而是權(quán)衡這9個點自動計算一個平均對焦位置?! 〖t色的模式就很簡單了,就是紅色的這最多9個點中自動選取一個點,作為對焦點。